第239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2 08:18      字数:4944
  “所以吾从不敢开口,和您谈论这个问题。现在吾考虑清楚了,您辞官吧。后面的路,让吾一个人走。”说到这里,太子笑了:“皇阿玛为了让吾收拢裕亲王的忠心,把裕亲王的认罪书给退了回来。吾想好了,要把实情告诉裕亲王。让他知道,皇阿玛待他的深情厚意。吾不需要谁为吾铺路,吾将来要走的路,自己去铺。”索额图还想说什么,看到太子笑得一脸灿烂,透着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知道太子下定了决心。他沉默了一会儿,也下定了决心:“好!臣回京就辞官。”接着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响头:“多谢太子殿下指点,殿下以后自己多保重。”作者有话说: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小天使:骨咩纳塞 1个;第231章 大喜4六月的午后, 风懒懒的,勉强吹起树叶有一搭没一搭的晃动。炙热的阳光就像蘸了辣椒水,落在肌肤上,火辣辣的疼。太子来到佟国维的营帐, 看到他灰色的衣领被汗水浸透了, 忍不住提醒:“二舅公现今是在休假, 又不是在京城, 可以不用那么注意仪态。吾看见, 好几位大人都打着赤膊在河边的柳荫里凉快呢。”自出征以来, 太子一直亲切的唤自己为舅公。佟国维也就不再像先前那般疏离客气,从水盆里捞起毛巾拧了一把, 递了过来:“太子擦把脸,消消暑气。”接着笑道, “规矩了这么些年,早养成了习惯。老夫只穿件中衣,都不好意思出门,莫要说是赤膊。”湿毛巾也是温的,不过擦过之后,脸上有了微薄的凉意。太子把毛巾放在水盆里洗了一把, 搭在盆架上,开始说正题。“今日,吾收到了皇阿玛的信,其中一件事是关于皇额娘的册封大典。皇阿玛说,钦天监选了两个日子, 他拿不定主意哪个好, 问吾的意见。吾不明白皇阿玛的深意。特来请教二舅公。”此趟出征, 近距离接触了两个多月, 佟国维对朝中人事的了解,对形势的审度,大大超出了太子的预想。就比如说,追击葛尔丹这件事。佟国维就在私下里告诉他,要想追上叛敌,非佟国纲领兵不可。大阿哥有勇气有毅力有冲锋陷阵的决心,但经验不足,又不能服众;裕亲王有行军经验,但缺乏进取之心。并给他分析,如今裕亲王的爵位已经升无可升,赏无可赏。这场仗胜负与否,对裕亲王的前途影响不大。所以,裕亲王的思想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追敌有风险。一半的可能是追上了,立了大功;另一半可能是损兵折将,最终无功而返,甚至有命丧草原的可能。通往昭莫多的路上,有沼泽有密林有山谷,最适合伏兵。再加上天气炙热,兵将们长途行军,容易染病。还有一项最最致命的,就是军粮跟不上。佟国纲是天生的将才,不但有勇有谋极为忠心,还有马革裹尸的觉悟。在进退两难之时,会把大清国的利益放在首位考虑。只要派出去,完不成任务,不会回头。事实证明,后来的战事,果然如佟国维所料。裕亲王追了不到一半路程,就以军粮跟不上为由,想着折回,是佟国纲一再坚持。最终取得大胜!难怪此人在丁忧时期,被他皇阿玛夺情,安排给他做顾问。其眼界才能,的确非同寻常。太子十分庆幸,当初自己没有因为他们是亲兄弟,怀疑佟国维别有居心,而选择了相信。冒着惹裕亲王不满的风险,又把佟国纲派了出去。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佟国维也在心里为太子加了分。此时,面对问询。他回答的很有诚意,没有保留:“据臣猜测,皇上可能是想把封后大典,办得比原计划的隆重热闹,又不想亲口说出。”“是想让吾提出来?”太子问。他想到这一点了,只是不太能确定。同时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比先前更隆重。封后大典是有成例的,如今已经是在照着元后的标准准备。“臣猜测,应该是这个意思。由太子提出,是太子的孝道,朝中无人敢置喙。若是由皇上提出,可能会有御史上奏呈,指责过于铺张。”佟国维又解释道,“御史的职责就是进谏,三日不参奏,自觉是失职一般。他们正无事可奏呢,封后大典给了他们机会。他们敢指责天子,指责重臣,唯一不敢指责的就是为人子的孝道。”太子本来就是敏捷多思之人,只是经历的事情少,有些事情考虑的不够通透。稍稍一点拨,就豁然开朗。于是又问:“二舅公可有什么建议?”关于封后大典,佟国维早有想法。碍于身份,不好主动提出。此时被问着,正中下怀。作了一番思考的样子后,说道:“臣这里有一个不花钱又热闹的建议,只是不知是否妥当。”“二舅公尽管说。”“让京城以及地方官上贺表。”佟国维看到太子的脸色丝毫未变,这才接着往下说,“贺表只是表面的说词,实际上是祥表。借由封后大典这场盛事,彰显我大清国的国力,以及满人统治是得天道、民心所向。”他皇阿玛就是这般想的!太子再次暗叹,佟国维非凡的理政能力,以及洞察力。点头认同:“是个好主意!”他以为就这些呢,就听佟国维又不紧不慢地说道:“此事的关键处在于地方官,所以要尽早的把这个消息巧妙地发往各地,好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太子听到“巧妙”二字,不由地眨了眨眼睛。佟国维看出了他的不解,指点道:“有些官员能够体察太子的心意,有些官员可能体察不到。万一有官员理解偏差,进献贵重物件,可就会掀起攀比之风,好事变成了坏事。贺表要的是祥瑞之气,五谷丰登之类的喜事,不是真金白银这些礼物。”有道理啊!考虑的真周全!太子缓慢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怎么个‘巧妙’法?”“太子可委派两名阿哥,寻个什么名头,去各州府当面给地方官暗中指点,以免他们会错意。”太子大赞这种办法高明,没有书信,没有明令,上贺表,就成了地方官自愿做的事。“二舅公觉得,派谁去合适呢?”“八阿哥和九阿哥。”佟国维又解释,“皇上有心编一本汉字辞书大全,太子可以委派他们去各地搜集辞书,以供将来编书时参考。八阿哥和九阿哥年龄小,闲着没事,正好去各地跑跑。”老三老四,下半年要成亲;老五老六老七,不擅与陌生人交流。老八容易赢得周围人的好感,老九是见面熟,这两个人一起办此事,最合适不过。太子再次赞同佟国维的建议。谈定了封后大典,太子又向对方透露出了,索额图辞官之心:“二舅公对此事,有何看法?”“于索中堂,于太子都是一件好事。”佟国维迟疑了片刻后,又道:“这两日,老夫还在犹豫,要不要提醒太子,让索中堂辞官。老夫的身份特殊,担心引起他人的胡乱猜测。”索额图的事,太子下决定之前,是经过了反复考虑。但他仍是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此时听佟国维这般说,彻底放下心了:“二舅公为何这样认为?”“索大人把太子的身边围得铁桶一般,看似是为太子好。其实是弊大于利。”佟国维语调缓缓地说,“太子是大清国的储君,想消灭某个敌人,有无数人愿意为您冲锋陷阵;想解决某件事,有无数人出谋划策;想要一篇美文,有无数人捉笔去写。”“但有了索大人这面铜墙铁壁,就隔绝了,其他人与太子接触的可能。这不是弊吗?”这日,两个人谈了很久。因为太投入,衣服湿透了都未察觉。佟国维最终说的话,和五阿哥曾对太子说的话近似。太子需要依靠的,从来都不是某个臣子,而是皇上,或者是说他自己。只要他本人没有引起皇上的不满,朝臣们对他的评价看法,无足轻重。佟国维还指出了太子的一项劣势,那就是元后不在世,后宫中没有得力之人。没有人把后宫里发生的重大事件透露给他;没有人在皇上对他可能心生不满时,把这个不满消灭在萌芽状态。末了,佟国维说:“这是老夫,身为二舅公对太子的劝告。等回了京城,老夫就是佟佳氏的当家人。和太子是君臣关系,为了佟佳氏的利益,难免会有虚与委蛇的时候,还望太子体谅。”太子重重地点头:“多谢二舅公。”他没有说,皇额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把可能影响到皇阿玛情绪的事情,委婉地透露给了他;也没有说,他知道此次皇阿玛没有心生芥蒂,多半是因为有人在身边开导的原因。这个时候,将要被委派重任的八阿哥和九阿哥,正在赶往乌兰木通的路上,同行的还有五阿哥和十阿哥。每日清晨,一上路,十阿哥就钻进马车里不下来,任凭热得满头大汗,也不愿再骑马。五阿哥因为要看管捆绑着手脚的葛尔丹一家,与他们同坐在一辆宽大的马车里。只有八阿哥和九阿哥两人,一前一后骑行,走在队伍的前方。“九弟,给你说一件好消息。”中午停下来歇息时,八阿哥小声说,“五哥八成是看上了准葛尔的公主,刚刚拿着湿毛巾给她擦脸,这会儿又去生火做饭去了。”天气热得喘不过来气,九阿哥拿着干馍头半天了,仍旧啃不下去。有气无力地应话:“跟我有什么关系,他又不让我吃。”八阿哥笑呵呵道:“五哥若是娶了阿海公主做福晋,董鄂氏那个小丫头必定不会为妾,她不就你的了。”九阿哥撇撇嘴:“我才不会要别人挑剩下的。”接着又道,“阿海公主是敌人,做个侍妾还差不多,皇阿玛不可能准她做福晋。”“准葛尔的公主啊!长的好看,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妾室。依我看,五阿哥就是想娶她。整支队伍,除了受伤的佟大人,就他们一日三餐有热汤饭吃,这不是把葛尔丹当成岳父孝敬吗?”八阿哥压低了声音,又道:“押回京城之后,皇阿玛若是打算和谈。放葛尔丹和王后回去,把公主留下许配给某个皇子做人质,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若不然,葛尔丹怎么可能这么老实。估计就是想着,皇阿玛不会杀他。”九阿哥的眼里掠过一丝惊喜,急声道:“我想要阿海公主!八哥,你一定要帮我。”八阿哥:“……”九阿哥把咬了两口的馒头塞到八阿哥手里,站起了身:“我去帮忙做饭。”跑出去四五步之后,扭回头,大声笑道,“八哥,你等着啊!待会儿给你盛半碗肉汤过来。”太子的书信,到达京城的时候,是六月十二。康熙看着太子在信中说,十月初十是个好日子,十全十美,恳请皇阿玛在这日为皇额娘举办封后大典。并提出贺表之事,甚为欢喜。果然父子的心意相通呀,他就是如此想的。当今边疆安定,小股的反清复明势力,不足为患。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如何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让天下人,看到大清国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朝廷颁发的各项政令就容易实施。不久的将来,就能令四夷臣服,万邦朝贺。当然,他最初萌生出这个念头,并不是如此考虑。是考虑如何把大典举办得热闹隆重,才想到让各地官员上贺表。“封后大典的日子定下来了,十月初十。”晚膳后,康熙练过五禽戏,坐在院子里歇息时,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后,“是太子提出来的。他说,皇后母仪天下,举办大典时,理应天下人同贺。”作者有话说:第232章 大喜5关于五阿哥的婚事, 自从田嬷嬷去畅春园之后,给太后捎回了皇后的话,太后的心情就又好起来。田嬷嬷原话是这样说:“娘娘说了,五阿哥的婚事由万岁爷决定。在万岁爷没发话之前, 侧福晋也暂不甄选。”太后从这句话里判断出, 大约是皇帝心里已经有谱了, 只是未拿定主意, 且对方的身份特殊。所以不能像其他阿哥那样选侍妾。这个特殊, 就排除掉了京城的大族女子。那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联姻。联姻好,没有背后家族的是是非非, 又不似小门小户的见识浅薄,还不用和其他福晋们攀比。更重要的一点是, 皇帝让哪个皇子联姻,就是对哪个皇子的看重。这次回来,说不定能封郡王。面对宜妃的问询,太后没心思和她解释那么多,只说道:“老五的婚事,皇帝有定算, 哀家作不了主。你也别再操这个心了。”因为此事,宜妃去宁寿宫里唠叨了好几趟。太后实在烦了,于是说道:“你若是认为你的想法对老五更好,去畅春园找皇帝,当面跟他陈情。皇帝是通情达理之人, 说不定会改变主意。”宜妃自是不敢, 这件事算是暂时翻了篇。六月十三, 佟宝珠回紫禁城向太后禀告, 封后大典的具体日子。一位贵妃五位妃和一名嫔齐聚宁寿宫打听北边的战事,以及太子和众阿哥的情况。宜妃问到五阿哥时,也没敢再提他的婚事。在太后面前,她敢软磨硬泡,因为她觉得太后养了她的老五,那就欠着她一份天大的情。可皇后不欠她的,相反她还欠着皇后的恩情。在皇后跟前,她说话底气一向不足。此次聚在一起,因为有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盼望。气氛比较热烈。说到最后,开始计划着等孩子们回来之后,在宁寿宫办场家宴庆贺。有人说把宴席摆在花园里;有人说秋天的蚊子猛如虎,摆花园里不行,蚊子能把人吃了;有人说可以提前熏香;有人说搭个大纱帐,把整个宁寿宫的花园都罩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