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 第157节
作者:将月去      更新:2023-05-24 05:21      字数:3263
  顾筱笑着点了一下头,夏天,谁会拒绝凉拌菜呢。盛京的夏日又热又长,苦夏的老百姓都没什么胃口,大户人家还有厨子换着花样来,其他人真是什么都不想吃。今年他们可算找到了好去处。夫人小姐去手工坊,专挑冰冰凉的东西吃,盛京城的老少爷们顶着大太阳出来,手上拿着瓷盆,排着队买凉拌菜。来买凉拌菜的人那叫一个多,堂厅里有人拿着牌子坐着等,也有人站着等,一人一个小木牌,喊到名字了就过去拿。凉拌菜分荤素两种,素的五十文一斤,荤的一百文一斤。荤菜有卤五花肉,切成薄薄一片,两肥三瘦,上面染了一层淡淡的酱色。除了五花肉,还有卤猪蹄,卤鹌鹑蛋,鸭翅,鸡爪这些,全是一个价钱。第135章 喜欢小孩顾筱道:“……素菜种类更多, 土豆丝,豇豆,黄瓜丝, 茄子条,萝卜片,豆片, 红薯片,还有各种瓜类。旁边放着装麻酱的陶罐, 还有醋瓶,盛辣椒油的瓷盆, 花生碎,炒香的芝麻粒, 还有大颗大颗的油炸花生米和炸豌豆。客人来了领个号,然后去后面选菜, 选好了去称重,会有人给拌。素菜是用麻酱醋辣椒油拌的, 最后放花生米和炸豌豆。荤菜就简单多了,因为本身卤过,就不放麻酱, 调的是辣椒油和醋的蘸碟,这样吃着就特别香。食肆人多, 加上天热,来的人也不会太墨迹,轮到自己的号了就进去选菜, 选完了赶紧称重付银子,买好赶紧走。买点凉拌菜,再打一壶啤酒, 这夏天暑热勉强能挨过去。不仅寻常老百姓吃凉拌菜,世家也吃。比如陆家。自从陆云霜病了之后陆夫人就再不许她去沈家食肆。陆云霜偷偷去过几次手工坊,陆夫人也不知道。她只以为女儿乖巧听话,出门也是去收拾铺子,再加上陆云霜这些天气色好,陆夫人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饭桌上出现了凉拌菜。陆夫人根本不知这是从沈家食肆买回来的,平时晚上将将能喝半碗粥,今儿晚上就着拌菜喝了一碗。天一热她就不怎么吃肉了,今天吃了不少,碗旁边堆了不少猪蹄的小骨头。浅浅的酸辣味最是开胃。陆夫人看了看女儿,道:“不是特别辣,你能吃些,多吃点饭。”陆云霜神色有些奇怪,她吃过一次沈家食肆的东西之后连着去了三天,这才吃坏了肚子,沈家食肆的麻酱她一口就能尝出来。陆云霜看了眼伺候的丫鬟,轻声道:“娘,您觉得好吃呀。”陆夫人瞥了女儿一眼,她是人,怎么尝不出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不好吃。“你吃着不好吃吗,虽说是素菜,但味道很好,这个酱很香,辣也不是那么辣,酸味正好,夏天吃些素的好,明天还吃这个。”陆云霜咳了一声,“娘,这应该是从沈家食肆买来的,女儿也觉得很好吃,明天就让管家再去买一次。”陆夫人脸上挂不住,可这么大岁数,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原本就是她对沈家有偏见,陆夫人叹了口气,“买吧,味道的确不错。”不仅仅陆家这样,其他家里也是这样。盛京城的凉拌菜就一直吃到了秋日,暑热散去,才渐渐不吃了。不卖凉拌菜,又开始卖烤生蚝这些,菜单又加了一样,蒜蓉茄子。沈家种了不少长茄子,拌菜卖了不少,地里收的都放在地窖里,一时坏不了,现在正好烤着卖。茄子一切为二,上面铺上腌好的蒜泥和红辣椒圈,放在烤架上烤,那滋味可别提了。一份烤茄子只要二十文钱,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沈家多了个庄子,一百六十三亩地,收秋都要好几天。田地里都是金色,金色的麦子,金色的玉米,金色的柿子。庄户的人在收秋,割麦子的割麦子,掰玉米的掰玉米,挖红薯的挖红薯。收好的庄稼送到庄户家的院子里,哪怕不是自家的东西,看着也欢喜。沈老爷子这阵子一直在庄子盯着,时不时也会搭把手,见着庄户的人会说两句话,无非是收成好,老天爷赏饭吃。沈老爷子心里畅快,他从没和别人说话,和周氏都没说过。他活这么大岁数,小时候念过几年书,后来成亲,娶了周氏,但没分家。沈家是真的穷过,分家前穷,分家后也穷,他累死累活供几个孩子读书,就盼着沈家能出人才。三郎功课好,出人头地。家里日子也好过了,也从广宁搬到盛京了。大房二房三房都挺好,他这个老头子反倒是没什么事儿做了。沈老爷子种了一辈子地,不种地就去码头做苦力,才攒下这么多家业。他只会种地,在盛京没啥事儿做,幸好有个庄子,种地,收秋,人一闲就容易乱想,沈老爷子希望有点事儿干。庄子收秋就收了十多天,粮食晒干装仓之后,沈老爷子才回去。一到家,他就把丰收的喜讯告诉家里人了。总共一百六十三亩地,收了不少粮食,供给食肆的,自家吃的,怎么都够。沈老爷子还带回来庄子产的东西,两筐柿子,新挖出来的红薯,好几袋豆子,河里捞出来的鱼,一篓子虾,到家里都蔫吧了。顾筱把虾养盆里,留晚上炸着吃,红豆送到手工坊,红薯晒两天,等甜一些了就送到食肆去。粮食全放在粮仓里,然后捡好的做种子,明年兴许还是个丰收的好年。郑氏是嫁进来的新媳妇,自从了解到沈家的家底之后,她也不敢多想,沈诚不在家,她能做的只有孝顺公婆,顾好家里的琐事。若是可能,跟着学做菜。郑云舒和顾筱同龄,有的话聊,沈诚五月下旬走的,这都八月中了,还没回来。新婚燕尔,自是相思情切。现在秋收忙过了,沈诚再回来兴许她能一起跟着。郑云舒把鱼清洗干净,在海边长的姑娘自小就做惯了这些活。鱼红烧一条糖醋一条,虾腌过再下油锅炸,两个素炒菜,两个炖菜,这就是沈家的晚饭。吃着吃着,大门口传来一阵动静,郑氏若有所感,回过头去,只见大门前面停了辆马车,上面蹦下来一个人,不是沈诚是谁。陈氏手里的筷子差点掉地上,“咋这时候回来呐,吃了没……”大娃拍了下额头,先看了看郑氏,沈家伙食好,郑氏比他走的时候胖了点。大娃道:“本来想上午到的了路上耽误了一会儿,还没吃饭呢,饿了一路了……”说完,沈大娃还摸摸肚子。郑氏赶紧添了一副碗筷,大娃冲她笑了笑,然后道:“我带回来了不少东西,吃完饭再看吧。”由南往北,路途遥远,带这么多东西可不容易。沈家人没问,等吃完饭,自然就看到了。郑氏给大娃盛了冒尖一碗饭,沈家伙食好,在外头肯定吃不着好东西。大娃也是饿极了,大口吃饭大口吃菜,一路风餐露宿,他是真饿了。“还是家里饭好吃!”沈大娃仗着牙口好,吃炸虾一口一个,连壳都不吐。陈氏说了句:“这鱼是你媳妇炖的。”郑氏怔了怔,她长在渔村,吃的最多的就是鱼,做鱼有一手的,没想到陈氏还会提,“这是我家乡的做法,你们都尝尝。”顾筱又夹了一块,郑云舒做的清蒸鱼很好吃,一点腥味都没有。大娃回来,郑氏眼睛都亮了,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食肆现在不忙,这回大娃走,郑氏应该跟着去。沈家吃饭的时候很安静,吃完了李氏大丫去刷碗,大娃把马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走的远了,见到的东西就多。沈大娃手上有钱,啥都想带回来。再说他认识了不少商贩,便宜。南方带回来的果子,枇杷,橘子,芒果,香蕉。蜀地的布料,绸缎,还有一匣子的钗饰,银的多,样式很新颖。全是吃的用的,沈老爷子和沈大郎看了一眼,意兴阑珊。沈大娃又搬出来一个盒子,“南边的烟叶子,给爷带的。”沈老爷子这下高兴了,沈大郎装作不在意地看院子里的树,沈大娃道:“给爹和二叔带的酒,给小叔带的墨锭。”沈大郎道:“还买酒回来做什么,家里有不少葡萄酒。净瞎花钱。”话是这么说,可眼里的笑意帮都藏不住,儿子买回来的酒啊,闻着都香。沈大娃出去一趟,谁都想到了,布料绸缎和钗饰一分,顾筱分到了一支银钗,一匹丁香淡紫的布料。周氏那边也分了,不过因为是沈大娃带回来的,大房分的要多些。郑氏陪着沈大娃去梳洗,顾筱抱着东西和沈羲和回屋了。一匹布可不少呢,屋里的被子是成亲时的新做的,顾筱想做两身衣服,里面穿或者是睡觉穿。这个颜色雅淡,沈羲和也穿得。顾筱看了看屋子,两个人住,东西就越来越多,针线筐,缂丝机,墙上挂着字画,有两副是沈羲和写的字,她看着好看,就给裱起来了。一副写的岁岁年年,一副写的是两情长久,不在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