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放风筝
作者:同君乘风      更新:2023-05-25 19:35      字数:2069
  贞观三年,京试当日,贡院之前,人山人海。有人手不释卷,有人烧纸跪拜,有人负手挺胸、目不斜视、信心满满。李兆也同长孙冲等好友,摩肩接踵,随着人流向前走去。放眼望去,只见寒门考生如零星散落、贵族考生占比居多。他想到这个时代的大势,财富和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想要发展起来,就得从他们身上割肉。但他不觉得这是多困难的事情。跨越千年的智慧积累,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再加上系统这个大bug,改变so easy,只需哪里不好点哪里。一行人在各种气味杂陈中抵达了检查处,检查还是比较严格的。外套都是要脱的,不过对于男性来说,光着膀子、大裤衩,又不是多大的事。很快大家便到了考座上,坐等开考。他回想起上两次考试,很顺利。20点情绪来杯提神茶,一下子状态饱满。这时,差役大喊道:“分发考题!”于是,大家很快都拿到了试卷。上午,是四书五经写注释。下午,写策论。次日上午,抄首小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下午,算数。第三日。君子六艺术夜宿考场?并不是。回家休息,按时考就行。考场离小院不远,不然李兆得提前订客栈了,这种时候,那客栈可是爆满。李兆也想到了自家的酒店的项目,来个三四层,节省空间,来年必火。第三日考试,加分项,影响不大,只是前去,了解了一下大家的水平。看来找对手还得看那些武状元,他不知道的是,程咬金得知儿子被揍,已在赶来的路上,不是报复,而是惜才。李兆想着,等殿试表现一番,便可签到进士。想必以自己对大唐和李二的了解,面试基本没问题。于是试后,便与长孙冲等好友相约出游。正值风吹草长,万物复苏。李兆想到了风筝、热气球,前者小意思,后者制作麻烦。他虽没玩过,但曾读过《追风筝的人》,了解到风筝对于孩子童年来讲,是不可多得的快乐。出游间,长孙冲旁敲侧击地打听李兆的考试结果。“李兄,这次考试稳妥吧?”上次红楼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行吧,”李兆微微一笑,谦虚回应。万一自己的试卷被考官漏掉呢?装b可以,他可不想被打脸。“就你最谦虚,无趣!反正我迟早会知道”他明显对这个回复不甚满意,不过也不多纠结。“考完就不要想这事,多放松放松。”李兆也是秉持他一贯的理念,试后和试卷谁都不认识谁。“有理。”房俊附和道。“那我们玩什么呢?就这么看风景?”周圆今天也在。“除了看风景,难道吟诗作对?”方寸表示无奈。“你好无趣!”很明显,大家没有文人的风骚,只有年轻人的贪玩。“我们玩风筝吧…”李兆感受了一下风的大小,便从背包掏出两套折叠风筝,然后铺开。他觉得大男孩玩这个也不丢人,弥补童年可还行。其实,也可以整个乐队玩玩,可惜兴趣不高。“风筝?就这物件?”大家看他操作的新奇物件,一脸好奇。于是李兆做了示范。一时间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掌握了割风筝的精髓。快乐的时光很短暂,出游很快就结束了,见时间已晚,于是各回各家。李兆一套程序走完,便进入梦乡。次日。阅卷房内。阅卷官们都在认真批阅试卷。李兆的诗也被主考官房玄龄看到,其它阅卷官也有看到,不约而同评为上等。就算是他们,写这水平的诗也是需要灵感的。再看到他其它科目成绩,便对榜首有了定夺。房玄龄为有如此才华的门生而欣喜,其他人为大唐人才辈出而欣喜。……两日后,便是殿试。李兆早早起床,走一套程序,便前往皇宫集合。一周后。题目是,关于大唐未来发展建议,估计是考虑到大唐将兴的预言。他写了一些关于经济,军事的理论,主要是为自己公司铺路,自己为应对突厥做准备。他相信,以自己超前的眼光,李二必定眼前有所一亮。殿试上笔试后便是面试,于是得到通传的十名学子来大殿候着,等待问话。“李兆,我看你试卷意犹未尽,是否还有藏拙?”李二觉得他有断章之嫌,便最发问。“还有些是后续补充的,若不施行其中之策,讲来也是无用的。”他打量着这位名垂青史的皇帝,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明君,外貌上其实也和普通人一般无二,印像还不错。“好,一会来朕御书房,我们细聊。听闻你诗才出众,便以春为题赋诗一首?”他明显对其中见解很感兴趣,也知道李兆的才名、财名,对他感官很好。但不准备这么快放过于他,这让其它学子么看?“是,”李兆也没犹豫,想到前两天春游放风筝,他便念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杏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好!先候着。”李二面露喜色,内心赞叹盛名之下无虚士啊。其他人听到后细细品味,只觉通俗易懂,意蕴悠长。李兆闻声,便退在一旁,也没多盯着着他看。偶尔对看是尊重,一直盯看不礼貌。其他人殿试很快结束,李兆也随李二来到御书房。他讲了加大钱币流通,带动经济。讲了提前练兵,提前应对突厥狼子野心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