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158雨水三候
作者:人型代码      更新:2023-05-26 06:42      字数:3325
  皇宫里的毕焰君天天盼着卸车, 皇宫外的大臣们,最近可是忙得脚不沾地。远得不说,就说这次春闱, 增加了一项哥儿考试, 那试卷的出题方式直接沿袭了去年高悦出题的风格,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这种考试方式比大周沿用多年的科举制度可要新颖得多。因此,今年翰林院负责科举出题的官员便想借鉴一些经验,于是,他们请了齐鞘过去,想和他商量着统一一下这次春闱的整体试卷风格。哥儿的考卷齐鞘其实已经出完题了,毕竟去年高悦和周斐琦做了非常完善的题库,齐鞘有据可循, 今年的试题从整体逻辑上和去年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这些考试的逻辑和对应的考点, 要解释给翰林院的大臣们听,其实比直接帮他们出题还要难一些。毕竟, 翰林在大周是文人仕子的最高殿堂, 能进翰林的官员都是通过之前的科举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相当于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基本已经固定。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接受新事物其实是很难的。尽管这次是翰林院主动邀请的齐鞘,也是他们主动提出想要借鉴一些计司试卷的经验, 但齐鞘跟他们分享了两天计司出题的逻辑关系,发现大部分翰林的官员都听得似懂非懂,这其实无形中给了齐鞘很大的压力。于是,没过两天, 齐鞘便找到了高悦寻求帮助。高悦其实对科举的模式大概知道, 但是对于八股文这个文学体裁他是一窍不通。因此, 他听说这事后, 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问齐鞘:“你有没有问翰林院为什么突然要和咱们统一考卷的风格啊?”齐鞘道:“我问了。他们没说清楚。后来是我调查后才知道最近有不少参加春闱的学子都在反映说是咱们给哥儿的考卷试题难度不高。这事翰林那边也找过户部尚书李大人,李大人当场痛批了他们不识货,他们才又找到了我。”“这就说得通了,”高悦了然,道:“我猜他们大概不是真想听你分享出题的逻辑,而是想知道咱们是怎么做到把高难度的考试简单化的。我建议你明天再去翰林院时先弄明白他们往年出题的试卷都有哪些套路,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套路,转化为咱们出题的逻辑,给出建议。这样他们应该就能更容易理解了。只是你可能会辛苦些。”齐鞘倒是不怕辛苦,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这件事解决,别砸了计司的金字招牌。高悦给他的建议,他觉得可以试一试。于是第二日他再去翰林院,果然先要了之前科举的试卷,又详细问了一番当初他们出题时想要考验的是学子们哪些方面的能力,之后,齐鞘将翰林的话一一记录下来,之后,他从纸上记录的考点,自己总结出了翰林院出题的套路,再转化成计司出题的逻辑,最终给出了几条建议。这一次,翰林院的官员们果然恍然大悟,他们也通过齐鞘的几条建议,再结合之前几条齐鞘和他们分享的计司出题逻辑,谈论出了统一考卷风格的办法——那就是,调整或更改他们的出题模式。这样一来,就算翰林院依旧换汤不换药,至少从考题形式上看起来,本次春闱的考卷仕子和哥儿们做得都是一样的题。对此,齐鞘未发一言。当天回去后便将这事告诉了高悦,他叹息着道:“若是按翰林们的法子,这次的春闱不考也罢。”高悦沉默了一会儿,道:“这事我来解决吧。”当天周斐琦回宫后,高悦就将这件事跟他说了,周斐琦听完后,想了一会儿,说:“这事我会交给安国公来处理。他的儿子鱼笺石不是在计司吗,他入计司也有半年了吧,想来他们父子沟通起来要更顺畅一些。”安国公安国公鱼思钟掌英华殿,统理史、书、典、籍、翰林等,这件事交给他来办最适合不过。有他出面,在加上鱼笺石在背后给他爹出谋划策,相信今年的春闱试题一定能让天下学子们耳目一新。同时,也一定能为大周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高悦安心了,但也有其他的顾虑,就道:“我担心那些翰林被抢了差事,心生怨念。”“不会。这件事我会在明日早朝上说,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周斐琦笑道。“行,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不管了。”高悦也笑,还顺势抱住了周斐琦的脖子。最近这一个月以来,他经常这样儿。他一抱周斐琦的脖子,周斐琦就低笑不停,甚至有时候会忍不住想‘哥儿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种生物’!尤其是临产在即的哥儿,简直就是人间尤物!这辈子没娶过哥儿的男人是永远都体会不到这其中的快乐的!呵呵……第二日,雄姿勃发的皇帝,神清气爽地上朝。朝堂之上,皇帝稳坐龙椅,问:“春闱在际,各位爱卿可准备好了试题吗?”户部李尚书立刻出列,语带自豪地回禀,道:“托陛下洪福,春闱哥儿的试题计司已经拟好,若陛下要过目,老臣稍后便可呈上。”“好。李爱卿办事得力。”周斐琦赞许地笑了笑,转脸又问:“安国公你那边呢?”他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愣了下。虽说安国公掌管大周英华殿,但往年科举试题都是翰林负责,可现在陛下却直接点了他的名,这里面恐怕是有什么事情吧?就连安国公都在诧异的时候,就听皇帝陛下又说了一句:“今年新增哥儿科考,因此春闱不容有误。安国公便作为此次春闱的主考吧,多事之时,国公还需替朕分忧啊!”安国公连忙拜倒,道:“老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国公快快请起。”周斐琦道。满朝文武一听,原来是陛下要让安国公挑大梁主持这次的春闱,害,差点以为是翰林那边出了什么乱子呢。百官们虽然不再多想,翰林院主簿却依然捏了一把汗,他心中踹踹思来想去只可能是自己有什么过失被陛下知道了,这才搬出了安国公这座大山来压阵。如果说最近他有什么过失之处,也就是昨日和计司的齐侍郎交谈时有些失言,莫非齐侍郎将那些话转告了陛下,天知道那些不过是戏言,他哪里就真敢糊弄科举了?!不过,这位齐侍郎以后还是要注意些,千万别再被他抓住小辫子了。说起来,齐鞘在后宫里又不受宠,听说他不过是给毕焰君做舔狗才被留在后宫里——如今看来,这些恐怕都是谣言,这位齐侍郎就算再不受宠,那也是陛下的心腹啊!后宫出来的人,还真是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翰林院这边夹起尾巴做人。安国公下朝后,却又派人打听了一番最近关于春闱的消息,很快他便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觉得如今翰林是真的没落了,人情世故的处理上还是欠火候。安国公也是两朝元老,在揣摩帝心上绝不输户部李尚书,因此他很快也明白了陛下把这件事交给他,除了是给他广纳门生的机会,同时也是给他儿子鱼笺石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如今,计司的格局已日渐明朗,在朝堂上,计司诸人的前途一片光明自不必说,其中,齐鞘和梁辰恐怕会一直作为高悦的左右手被重用。但是计司若要再进一层,光有两个得力助手怎么够用,肯定是要在方方面面百花齐放才更有好。陛下今日这番安排,恐怕是要扶他们鱼家一把,未来将人才选拔这一块的事情交到他儿子鱼笺石的手里!这,可是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啊!安国公想到这些,当晚便将儿子叫进书房,父子二人一番商讨,安国公的意思是让儿子暗中助他以翰林院的名义出一份考卷,题目就按照去年高悦给哥儿考试的模式来。他觉得这套题出来之后,他拿给皇帝看,皇帝陛下肯定会问他一些问题,到时候他借机把儿子推出来,将功劳推到儿子身上,这样应该就是陛下想要的结果了。没想到,鱼笺石听完他爹的话后,竟然不同意,他跟安国公说:“父亲所言儿子并不完全认同。儿子觉得,陛下让您主持春闱,应是信您能为大周选拔出色的人才,而不只是为了扶持咱们家。父亲若要儿替翰林出题,儿子自然从命,只是此事还需上报计相,若计相点头,儿才能代为执笔。”“你怎么——”安国公觉得他这个儿子还是没变,依旧那么清高任性,只不过,鱼笺石这番话虽然不好听,但也未必没有道理。因为安国公想要教训儿子的话也就说了一半便忍住了。鱼笺石自始至终态度恭顺,完全就是个孝子该有的样子。但他心里这会儿却唉声叹气,觉得自己的爹年纪大了,却越来越看不清大周时局的发展了,实在是种悲哀!这事在鱼笺石看来,陛下或许有扶持鱼家之心,但更多的是陛下希望他们这对父子能真正为大周选出人才——如今这个核心问题不能解决,所谓扶持也不过是一纸空谈、是他父亲安国公大人的一场美梦而已!不得不说,鱼笺石在户部计司跟着高悦这段时间,学到了高悦那套管理思维的精髓。再加上他近几个月一直在和同僚们轮换下乡,真正体会到了为百姓做实事的重要性——也因此,他现在看问题反而要比他的父亲安国公更简单明了,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先做事,再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