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 第138节
作者:桑微      更新:2023-05-26 19:01      字数:3550
  阿桂担忧地轻“嗯”一声,不自觉放慢了扒饭的速度,颇有些心不在焉。元恺瞄了眼她的神色,便放柔了几分声音,“你倒也不必如此......放心吧,有我在,他出不了什么事。”阿桂一愣,旋即眼光微亮,“如此说,是三叔愿意护着他了?”“哼。”元恺别开脸,有点不愿意承认,却又只能拧巴着点头,“他到底也算我们家的人,哪能叫他这么轻易被别人欺负?”阿桂闻言,轻声一笑,给元恺又斟了一杯酒,“就知道三叔您最好了。”元恺脸上也跟着有了笑意,主要是他喜欢见到阿桂笑。“只要你高兴就行,三叔这一生也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着你找到如意郎君,成家生子;二是平定北国,收复失地。”阿桂抿唇笑着,双手捧起酒杯,敬酒道:“三叔,您放心,这些肯定都会实现的。到时候我们就带上爹爹,一起离开京城,过闲散自在的日子。”“如此甚好。”元恺朗声一笑,也不由憧憬起来。第113章 感谢订阅几日后, 阿桂在府中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方喻同已经给那陆姑娘翻了案,不仅得到了许多朝中清流的称赞,亦因为翻案有力, 而得到了圣上赏识, 官升一级,可谓正是春风得意时。可阿桂却免不了为方喻同担心, 怕他得意忘形,防备懈怠,被人所害。因他这回翻案之后,抓到的几位罪魁祸首, 都是献王的党羽,且都是朝中颇有地位的存在。令他们锒铛入狱,自然算是掰断了献王的爪牙,无论怎样, 献王定不会善罢甘休。阿桂日日听着外头的消息, 听到说方喻同又将谁谁谁捉拿归案,又带着虎翼军闯了谁谁谁的府邸, 她都听得心惊胆颤的,为他捏了一把汗。不过幸好, 没出什么大茬子,一切像是已然尘埃落定,风平浪静。献王那里也没有动静, 也不知道到底在酝酿着什么。总之, 阿桂也无法帮上忙,只能默默为他祈福。这之后,方喻同也再没有来大将军府登门拜访,就像是忘了和大将军府的这层关系, 也像是因为那日她相看那些将领们,吃醋过后,便彻底心灰意冷,绝了这念想。总之,他既不说,旁人便只能瞎猜,再加上陆姑娘翻案之后,也还住在方府,便更让人遐想。都说“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既然他身侧有了新人红袖添香,也就不至于再心心念念着阿桂。茶余饭后,人们提起这事,也只当做一桩风流韵事,并未放在心上。阿桂听外头那些闲言碎语听得少,所以并不知晓。但是元恺知道啊,所以他时常回来,气得心头郁结。虽然他已听阿桂解释过,这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却还是替阿桂不值和生气。渐渐的,又开始提起,不如还是让阿桂找个他军中的青年才俊,至少人家有担当,不怕招惹麻烦,更不会故意和阿桂把关系撇得一干二净。阿桂哭笑不得,只好经常给元恺做些好吃的,酿些好酒,并劝他,小同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元恺总是轻哼一声,其实心里却是相信阿桂所言。这些日子他在朝堂上,对方喻同的言谈举止越发了解,就越知道这小子绝对不简单。起码,比他军中那些将领的心思深沉许多,而且,前途确实无量。转眼,又过了小半个月。到了太后的寿辰。许多朝臣还有家眷都要进宫去祝寿。元恺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免不了的。阿桂作为他唯一的家眷,也要跟着进宫。对于这些场面,元恺向来是厌烦不已。出门之前,仍旧心生抱怨,扯着透不过气的礼袍领口埋怨道:“还是在边境好啊,至少没这么多虚虚晃晃的宴席,兄弟们聚在一块,也是开怀畅饮,哪像去参加寿宴,根本不能喝得尽兴,全是些寒暄和场面话。”阿桂失笑,温声劝着,“三叔,这京城自然和打仗的境况不一样的,你既回来了,便只能勉强忍耐忍耐。”“唉,都怪主战派不争气,主和派的人数实在太多啊。”元恺背着手,无奈地摇摇头,踱步上了马车,又忍不住和阿桂说道,“你瞧瞧,连马都不让骑着进宫了,只能坐马车,憋在这一小片车厢里,简直太......唉。”元恺连着叹了两口气,负手上了马车。阿桂跟在他后边,无奈地抿唇笑着摇摇头,也踩着马车小凳坐了上去。……皇宫里,太后的雍安宫是今日最热闹的一处。戏台子早早搭了起来,太后点的那一出麻姑献寿,戏班子一直不知疲倦地反复唱着,将整个雍安宫的气氛都烘托得十分热闹。太后寿辰,摆的宴席自然也是满汉全席,长长两列桌椅在外殿排开,竟一眼望不到头,比当日元恺的庆功宴的排场还要大气不少。到底是太后六十岁的大寿,而且圣人又是天下闻名的孝子,所以今日这寿宴光是礼部筹办,就花了两三月有余。凡是京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都要前来祝寿,为了体现的,就是这一份面子和对太后的尊崇。所以阿桂毫不意外地见到了姜淑鹞和晏芷怡。因为元恺耽误了一会儿,所以阿桂算来得晚的。她到了女眷云集的偏殿时,姜淑鹞和晏芷怡已经熟络地坐在那儿饮茶聊天了。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在张望,大概是在等她来。一见她,便都双眸放亮,笑着迎过来。她俩各拉着阿桂的一只手,笑容盈盈。“阿桂,你总算来了。”“阿桂姐姐,我可等你好些时候了。”阿桂和她们说了几句话,一同拉着手到偏殿的角落里坐下。可无论怎样想低调,有她和晏芷怡在,总归引人瞩目。她的三叔是威慑北国的元恺大将军,兵权在握。而晏芷怡她爹则是南国闻名的文坛大人物,亦是许多文官马首是瞻的对象。这一文一武,便是许多人心中的两座高山,自然免不了许多小官吏们的家眷们要来献殷勤,套近乎。阿桂和晏芷怡虽然想清静些,可也不是那种不把人看在眼里,高高在上的。所以若是有人过来,她们也还是会含笑寒暄应对,略说上几句。直到她们按着眉心露出倦容,大多识相的女眷也就不再来打扰,这会儿三人才能说上些悄悄话。阿桂忙着问姜淑鹞的伤势,关怀不已。幸好姜淑鹞如今已经恢复如常,握着她的手背说道:“还要多亏了你上回给我送过来的那玉霜膏,当真是稀奇得很,只涂了小半个月,那疤痕就渐渐浅得消失了。”“如此甚好。”阿桂心里终于宽心,半弯起眼角笑着。晏芷怡也觉得稀奇,瞪圆眼说道:“阿桂姐姐你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圣人也太宠小同哥哥了吧!那玉霜膏听说可是御赐之物。”阿桂闻言一笑,却不好说这玉霜膏到底是谁送她的,只好含糊着应付过去,眼角余光瞥向四周,正好看到熟悉的几个人。是姜芊她们一伙,沈青右还有邴丹一左一右扶着姜芊,在不远处的几张藤椅上坐下。看那姜芊小腹微隆,又见沈青右和邴丹还有左右的丫鬟都宝贝似的紧张着姜芊,便知发生了什么。晏芷怡将手里的栗子糕咬了个小小的月牙形状,漫不经心地解释道:“阿桂姐姐也看到了?姜芊有喜了,瞧她紧张得,比宫里的娘娘怀了孩子还要金贵呢。”“嘘,芷怡你小声些,这是在宫里,千万莫要胡说。”姜淑鹞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周围,生怕有人听到晏芷怡这话,拿去做文章。她遥遥看了姜芊一眼,轻声道:“我听说她是胎像不稳,所以需要小心些。”晏芷怡撇撇嘴,眉梢一扬,“既是这样,她就甭来宫里了呗。不过她是京城里最爱这种场合的,只怕肯定舍不得不来。”说罢,晏芷怡和姜淑鹞都看了看阿桂,她们都知道阿桂和左晔春的那段往事,怕她看到姜芊有了身子后,脑子里会多了些胡思乱想。幸好看到她神色清明,似乎并未多想,也就都松了一口气,又说起些日常的话来。没过一会儿,阿桂身后忽然传来一道身影,听得她微微蹙起眉尖。“阿桂?你还记得我们娘俩儿么?”阿桂回过头,看到一张团着笑容的和蔼笑脸,因为那笑容太盛,殷勤太盛,所以那眼角都挤出了一些细微的褶子。这位夫人,有些眼熟。阿桂看向她身后,那清秀明美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顿时明了。这不是苏安城城主的夫人和她的女儿么?苏夫人和苏妍此时都望着阿桂,见她认出了她俩,心中不免都舒了一口气。不过苏妍到底年轻些,所以她的笑容多了几分复杂,难以遮掩。阿桂和方喻同刚逃难来苏安城时,在她们府上寄宿一晚,还一块吃了一顿晚饭。那时,她只当阿桂是落难的乞丐,并未拿正眼瞧她。因知道她与阿桂一个是天上白云,一个是地下污泥,所以压根就没有将她放在心上。后来,听说那方喻同中了解元,很快便要进京赶考,又天资聪颖绝伦,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于是她娘,便带着她去瞧了一眼。那时,她也只是多看了看方喻同,发觉他确实已生得相貌卓尔不凡,才华亦十分出众。听闻他和她订了娃娃亲,那少女心思便再也止不住,说不荡漾,连自个儿都骗不了。不过那会儿,她也并未多关注阿桂。只当她是方喻同的阿姐,且容貌也生得不错。可在她心中,这阿桂仍旧是普通百姓,身份低得不能再低,以后她若嫁了方喻同,跟着他喊阿桂一声阿姐,那都是十分高看了阿桂,是看在方喻同的面子上,也是这阿桂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苏妍着实没想到,会有今日这样的场面。阿桂竟然有这样的身世,有这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