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打脸
作者:石木岩      更新:2022-05-04 12:58      字数:2478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关山,依险而立,扼守住西北进入关中的通道,一直都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此时这座雄关之上,战火冲天,正在进行一场惨烈厮杀。

  十万匈奴大军不断冲击着这座关隘,头顶箭如雨下,硝烟漫天,到处都是死尸。

  高洪年身穿铠甲,手握腰刀,笔直站在城墙之上,一张浓眉重目的国字脸,充满了凝重之色。

  他率领六万兵卒死守潼关,打退了匈奴一次次的攻击,身后帅字大旗迎风招展,宛如一杆定海神针,没有什么可以撼动。

  太后下旨让他驻守,本该有十万人,然而手握军权的信国公韩炳业,以长安守备为由,只给了他六万人,这让他气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匈奴不惜兵力的持续进攻,令晋军将士死伤严重,守城的压力一日比一日大,高洪年已经上奏,抽调地方卫所官兵支援,并请各地藩王领兵助战,朝廷全部应允。

  前一个还好说,后一个能不能成,却要看天意!

  太祖皇帝周燊建立晋朝,实行分封制度,令诸皇子抚镇四方,以安社稷。

  到如今,分封在外的藩王已有二十多个,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地,掌握着财政大权,可以说是自成一国。

  虽然表面上服从中央命令,但私底下却阳奉阴违,不断积蓄实力。

  对于朝廷而言,这些都是毒瘤,历代皇帝都想削藩,然而诸王同气连枝,稍有风吹草动,便联合一处,起兵相抗,声势极大。

  若一意孤行,国朝立即就会陷入动乱,最终胜负,谁也说不准。

  所以削藩之事,闹腾一阵,便会不了了之,拖到如今,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

  福州,延平府。

  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同时也是吴王周伉的封地,统辖东南四州五十六县,定都于广陵。

  按制,藩王对封地拥有管辖权,但王府护卫不得超过万人,吴王也确实只招了一万兵卒,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至于暗地里聚集了多少,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一代吴王来到福州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经过百年的发展,依靠着海运与煮盐,这里已经成为除江南之外,全国最富庶的州府。

  吴王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最有钱的藩王。

  延平府中,最大的宅邸自然是吴王府,亭台楼阁之中,丝竹阵阵,十分热闹。

  吴王正在宴请宾客,所来之人,都是福州有名的士族与豪商。

  在一片莺声燕舞中,一名侍从匆匆走来,俯身在吴王耳边道:“王爷,朝廷有旨意下达,传旨之人就在门外!”

  吴王微微点头,举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摇摇晃晃站起身,满脸醉意,哈哈笑道:“各位继续饮宴,本王不胜酒力,先回去歇着了!”

  众人赶忙起身,拱手相送。

  离开宴席,吴王站直了身体,对侍从道:“就说本王喝醉了,不省人事,把人打发走!”

  “是!”侍从躬身答应。

  吴王望向西北,冷哼道:“我倒要看看,一个三岁娃娃,如何治理这天下!”

  *****

  山西,大同府。

  与福州不同,山西自古以来便是百战之地,百姓贫苦,这也使得当地民风彪悍,从军者甚多。

  代王周樫的封地便在这里。

  如果说吴王周伉是藩王中最富有的,那么代王周樫便是军力最强大的,山西兵卒素来勇猛,战力强悍,经过数代积攒,代王府拥有着一支三千人的重甲骑兵,全身上下武装到了牙齿,一旦投入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天下午,数骑从长安而来,进入了代王府,传旨太监表明来意,随后就被丢在房间里等待。

  王府内苑,零星种着几棵树,看着十分简陋,但守卫森严。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到处都是佩刀甲士,面目冷硬,气势森严。

  宽大的书房内,代王周樫抽出一把新制的长刀,手指抚过刀身,森冷锋利,表面隐隐泛起青纹。

  “匈奴攻克松州后,一路南下,已经打到了潼关,高洪年领兵六万拒敌,遭到匈奴日夜攻打,勉力支撑!”

  说话的是代王府长史余志畴,从四品官,总管王府内务,是周樫亲信中的亲信:“长安城中还有八万禁军,由信国公韩炳业掌管,那是他的立身之本,绝不会增援潼关,所以朝廷才会下旨,令诸王抵御匈奴!”

  周樫冷哼:“赵守庭也是一员良将,若非朝廷胡乱插手,怎会致使松州沦陷?韩炳业实乃国贼,该杀!”

  他猛然合上刀,重重砸在桌子上。

  余志畴早就习惯了王爷的脾气,不紧不慢道:“匈奴此次南下,攻城克地,无往不胜,高洪年虽占据潼关之险,但独木难支,恐怕不能长久,一旦匈奴攻破潼关,便会兵临长安,大乱将至!”

  “那不是正好?”

  周樫猛然攥紧手掌:“若真到了那时,本王便以勤王之名,挥师北上,这天下,便如同囊中之物,探手可取!”

  余志畴呆板的脸上,此时也露出一丝笑容,朝他深深一躬:“愿王爷一举功成,方不负百年隐忍!”

  周樫哈哈大笑,伸手扶起他:“必与先生同享富贵!”

  “那这传旨之人?”

  “就说本王病了,不见!”

  打歪主意的藩王不是一两个,朝廷一共发了八道圣旨,却没有一个藩王肯出兵,全都找理由推脱了。

  打脸,赤裸裸的打脸!

  朝廷此次可谓颜面尽失!

  *****

  天山,位于北地草原,巍峨耸立,高不可测,一直被牧民视为神山。

  自古以来,关于天山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王母的瑶池仙境,就在天山之上。

  传闻虽好,却从未有人真正去过,自然也就无法知道真假。

  密林雪岭中,生长着许多野柳树,还有丛丛簇簇的刺槐,它们个子不高,却显得古老苍劲,使人无法估算它们的年龄。

  树林间,一群游荡的鹿群在悠闲觅食,或奔跑,或徘徊,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突然‘嗖’的一声锐响,一只成年公鹿被射翻在地,身体抽搐挣扎。

  这一变故立即引起了鹿群的恐慌,纷纷四散奔逃。

  十几个匈奴人策马奔来,其中一人下马捡起野鹿,脸上的笑容刚刚酝酿开来,便陡然凝固。

  一支短箭贯穿了他的脖子,鲜血从他嘴里涌出,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周围雪地里突然跳出数十人,悍然杀向毫无防备的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