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作者:易象      更新:2023-05-29 14:34      字数:3698
  叶川也不例外,在旁边听了片刻,也觉得有些不耐烦,干脆转移了注意力。他走到七口箱子旁边,饶有兴趣翻看这些书册。其实他想知道,这是哪个时代的族谱,距离现在多少年了。不过由于,箱子不小,书册更多。一本本书册,从唐代开始,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延续了下来,一直没有中断。还好叶川只要直接翻开末尾,看到最后一页的记载,基本上就可以断代了。他看得不亦乐乎,旁边众人也吵得热闹。一个个老头、中年人,吵得口沫横飞,十分的激动。看那架势,好像要打架似的,反正谁也无法占尽上风。就在众人吵得起劲的时候,叶川也把最后一口箱子的书册,全部翻看完了,然后确定了这是明代的族谱。最后一本书册,最后记载的时间,那是明永历四年……开始的时候,叶川首先想到的是明成祖朱棣,但是他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毕竟明成祖的年号,那是永乐啊。永历?叶川琢磨了下,幸好他历史不错,认真的回忆了下,依稀之间记得,永历这个年号,应该是明末之后,所谓的南明小皇朝中的一个皇帝,所使用的年号。明白了……叶川恍然大悟,知道这批族谱的来历,应该是在明末战乱之时,叶氏族人也遭遇到了刀兵之苦,害怕族谱遗失,干脆直接埋藏起来。流传到现在仔细一算,至少有三百多年了。挺好……叶川一笑,就要把翻看的时候,搁在了地上的书册,重新放回箱子中的时候,他的手摸到了箱底,顿时觉得不对。“这是……”这触感,让叶川有些迟疑,因为他发现了,箱里的深度,与箱外的高度,似乎有一些很明显的差距,不对称统一。好像有夹层呀。这样的念头,在叶川的脑中浮现。紧接着,热闹的人群之中,忽然传来了一阵尖叫声,那尖锐高昂的叫声,仿佛撕心裂肺似的,直贯众人耳膜。“山……塌……了……”尖锐的声音,让众人打了一个激灵,才意识到那人在喊些什么。等众人反应过来,飞快抬头回望,果然看到了,在祖庙后面的山峰上,一块块泥土,忽然间脱离了回来,慢慢地下滑。尽管下滑的速度很快,就好像冰化融雪似的,看似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在这一瞬间,众人顿时炸了,在空气凝滞一秒钟之后,就轰然而散。“跑啊,快跑……”“下山,快下山。”一时之间,几十号人连滚带爬,往山下冲去。一个个人,只恨爸妈少生了两条腿,不能插上翅膀飞走……在混乱之中,叶川也懵了下,然后下意识地抄起了空箱,果断往地上一砸。咣的一声,箱子散架了,有一件东西跌了出来。他没细看,直接拿起东西,就尾随众人而去。第213章 该你出马了众人飞快朝山下跑去,一些人跑得快了,还摔了几跤,以至于受了一些皮外伤。不过等到大家跑到了下山空旷的地方,却发现祖庙后山虽然有泥土滑下,但是速度真的很慢很慢,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山体滑坡。哪怕大家走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跑得太快,摔伤的几个人,也是冤枉。当然,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大家都是心有余悸。毕竟无缘无故的,山上居然有泥土滑落了下来,简直是吓死人呀。好不容易,大家跑到了山下,顿时面面相觑。“……我就说了,必须迁祖庙。”一瞬间,有人大声吼声道:“不迁的话,以后我不来祭祀了。我可不想,在烧香的时候,山头突然崩了,把我埋在泥堆里。”“没错,迁,迁,迁……”一时之间,人声鼎沸,彻底打破了平衡,刚才那些叫嚷着,不能动祖庙的人,也没有了底气,个个沉默了下来。没办法,事实胜于雄辩,几个高峰真的很危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崩塌下来了。要是不搬迁祖庙的话,到时候真出了什么意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指着他们的鼻子大骂呢。几方泥土的塌落,也让各村的百姓,迅速统一了意见。然后,问题又来了。祖庙不迁不行,可是迁去哪里呢?祖庙这种东西,与祖坟差不多,不动就算了,一动就牵扯很大。怎么迁,迁去哪里,都有许多的讲究。霎时,众人又针对这事,议论纷纷,各种争吵。有人出于公心,也有人趁机夹带了私货。“我觉得,二村就在附近,把祖庙搬过去,名正言顺。”“屁话,要搬,肯定搬到一村啊。”“其实四村不错的,距离县城比较近,村里公路又通了,方便快捷。”“五村山清水秀,好地方……”几个村子的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退让。对于他们的心思,许多人心中有数。说白了,无非是嫡长之争。尽管叶氏族人口中,向来有一叶传七脉的说法,但是不知道从哪个时代开始,关于这七脉族人,哪一脉才是嫡系正宗,大家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觉得,一村肯定是正宗,但是其他村子人的觉得,这未必见得。因为有史料记载,一村在某个朝代,遇到了兵灾,全村尽毁。等到兵灾结束,在其他几个村子的支援下,一村才重新建立起来。所以说,一村的正统性,早已经丧失了。从法理来说,其他六个村子,在当时就获利了继承权,属于嫡系。当然,具体是哪个村子,继承了嫡系之脉,也是各有说法。反正为了这事,七个村子争论了几百年,都没有一个定论。但是现在,祖庙要搬迁,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如果说,祖庙搬到了自己的村子,那么那个村子,就拥有了天然合法的理由,底气十足的宣扬自己是嫡脉。或许嫡系之争,在现代这个社会,法理上的意义,已经大大消弱了。大家对于嫡系呀,旁系呀之类,已经不是很么在意。然而,祖庙搬迁到自己村,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因为每年,各村百姓,都要举行祭祀大典。那个时候,不仅是七村的百姓,汇聚在祖庙之中祭拜而已。从七村延伸出去,遍布县城、市区,甚至省城的一些叶氏族人,也不远千里赶回来,一同祭祀先祖。这些人拖家带口的,至少有好几千。这么多的人流,涌入到自己村中,肯定能够拉动一波内需,让村里百姓赚上一些钱。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是年年都有的利益,不是一杆子的买卖。能作为村中代表,推选出来商量事情的,肯定也有脑子。最基本的小算盘,肯定有要。所以一个个人,才会争得涨红了脸,甚至吼得嗓子都哑了。对此,叶川却心不在焉,他根本没留意,大家在吵些什么。事实上,在下了山之后,他就找了个机会,独自回到车中,然后打量从箱子夹中掉落下来的东西。这东西很平常,那是一块类似竹筒似的事物,只不过这是半边竹筒,有巴掌大小。东西色泽古拙,完全黄透了,不过质量保持得很好,不见半点腐朽之意。最重要的是,叶川在竹筒的背面上,看到了浅浅的图案。乍看之下,叶川也微微一愣,只见在竹筒上的图案,分明是一幅山川地理龙脉的走向。图案以刀刻,刻线很流畅,很清晰自然。在巴掌大的地方,就把千里龙脉的山水走向,绘刻得栩栩如生。不过,这不是关键。最让叶川惊奇的是,他发现这龙脉图,分明是叶家祖庙的风水地理详情呀。因为他在图案上看到了,龙脉融结之处,恰好有七座高耸的山峰为屏,环绕在山间。毕竟东西隐藏在祖庙地窖中,又有明显的山峰特征,所以叶川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祖庙的风水图。他琢磨着,东西可能是叶氏某代祖先,勘察了祖庙的风水形势之后,特意绘刻了图案,以传后世……可是,为什么呢?叶川忍不住深思,为什么要用竹筒刻风水图流传后世呢?就算要告诉后代子孙,祖庙风水的珍贵重要性,直接记在族谱、家谱上,岂不是更明了,何必隐藏得这么深。他沉吟之时,手指头无意识地,轻轻摩挲风水图。在这一瞬间,他的目光一凝,骤然感觉手感不对。他连忙举起竹筒,仔细的观察起来。果不其然,他发现了风水刻图的一个局部细节,似乎有几分奇异。在他要仔细端详的时候,就听见了车窗传来了敲打的声音。他一怔,连忙收起竹筒,然后打开了车门,只见叶父走来,示意道:“好了,准备回家。”“呃?”叶川一愣:“有结果了?”“差不多吧。”叶父随口道:“暂时统合了意见,勉强达成协议而已。”“什么结论?”叶川也颇为好奇。“请地师!”就在这时,叶七等人凑了过来,一脸古怪的表情:“小川,该你出马了。”第214章 祖宗山“什么?”叶川愣了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叶七立即解释道:“大家商量了半天,都说服不了对方。然后庙祝的大爷提议,请专门的地师来勘探风水,再作决定……”“……哦。”叶川恍然,然后笑道:“这办法……也算靠谱。最起码,少了许多纷争。”“是啊,是啊。”叶七点头,然后挤眉弄眼道:“他们决定一个村子请一位地师,然后考评各地方的风水,再决定把祖庙搬迁的位置。小川,过几天,就看你大显身手了,把他们折服,把祖庙搬到我们的村子。”“呃……”叶川一怔,随即含糊其辞道:“再说,到时再说!”“嗯,这事,也要回村,与大伙商量商量,敲定章程,让大家配合你。”叶七表示明白,他现在对于叶川,可谓是信心十足。毕竟在杭州的时候,他就见识到叶川的本事,连一个镇子的改造,都可以顺利解决,那么区区的祖庙小事,肯定是手到擒来。带着自信,叶川一行人,也随之离开了。不久之后,叶川回到了家里,才有空拿出竹筒,继续研究。然后他发现,竹筒中绘刻的风水图案,有一个地方,刻痕比较深。他反复的观察,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幅风水图大部分的刻线,都是基本相同,算是浅刻的范畴。只有一个地方,那是深刻,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