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作者:易楠苏伊      更新:2023-05-29 16:24      字数:4891
  “对了,咱们再摸点知了猴吧,你小叔上次回来说的,县城里有收知了猴的,一百个能卖四毛钱呢。咱们也摸点卖钱。”听到这话的正康,原本耷拉的脑袋猛地一抬,“真的?”他的声音微微有些变调,似乎透着浓浓的欢喜。钱淑兰心里暗笑,很肯定地点头,“当然是真的。”正康立刻跑到树边找知了猴。看着他的背影,钱淑兰摸着下巴,心里暗暗想着,等他攒够学费,自己要不要再找人把他的钱骗回来?老话不是说得好嘛,经一堑长一智!他花自己的钱买教训!嗯,没毛病!两人一直到很晚才回家。正国听说一百个知了猴能卖到四毛钱,也加入队伍。第二天,两人一下工,吃完饭就去摸知了猴。其他人也都跑去摸。虽然他们没有手电筒。可夏天的夜晚几乎都有月亮,对着月光也大约能看清。摸完回来之后,就按个头数。一百个知了猴差不多就是一斤,一斤猪肉是七毛六分钱,算起来差不多便宜一半呢。正国和正康,两个孩子都是跟钱淑兰一起到河渠那边摸知了猴的。其他人胆子没那么大,就在村子或是田里找。钱淑兰担心正康遇到大栓子和小梨花会揍他们,所以就让他们到河渠对岸,跟他们交易的时间也改成了白天,要的也不再是知了猴,而是白蝉。队里的大人小孩听说知了猴能换到钱,价格还不低,也顾不上上工回家太累,纷纷加入摸知了猴的队伍。摸到之后,就拿到钱家请他们帮着卖。一晚上钱淑兰就能收到好几千个。钱淑兰对队员们拿过来的知了猴那是通通来者不拒。反正,她有空间,知了猴放到空间里也不会坏。更何况还能让大家感激她,她的名声又能好一点。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不过为了怕别人怀疑,钱淑兰特地跟队员说她天不亮就走去县城卖,要不然知了猴会坏。现在,借不到牛车马车的,因为队里要拉水浇地。当然钱淑兰自然不是去县城。她是特地跑到离王家村生产队很远的村子去收知了猴。在王家村,她收的都是没有蜕变的知了猴,到其他村自然行不通,因为这年代没有冰箱,夏天东西容易馊。她走这么远过来,知了猴会放坏了。所以她收的都是蜕变成白蝉的知了猴。钱淑兰特地让这些人,在夜里两三点钟左右,知了猴刚刚蜕变之后,就把它们放进水里。这样就成了白蝉,炒起来味道也相当不错。这样放进水里,钱淑兰去买的时候就不会放坏。她也不付钱,直接用粮食换。托词就是家里有人得了病,大夫给开了个偏方,说多多吃知了猴能治好。村民们对她的话也都信以为真,这蝉蜕确实是一味良药。以前就有许多大夫下乡收蝉蜕。这些年,倒是少了些。所以,钱淑兰说吃知了猴能治病,倒也说得通。村民们逮到知了猴都是自己吃的,这玩意天天吃,也就吃个肉味儿。现在能换到粮食,都很高兴。因为她好几天才去同一个村子收一回,所以也没有人认为她是投机倒把。不是村民们想不到,而是村民们有自己的思量,这玩意也不需要投机倒把吧,想吃就自己晚上去树上逮呗。树上多的是,一晚上就能逮到好几百个。这人家里要不是需要这东西治病,怎么可能花钱去买不要钱的玩意儿。钱淑兰收知了猴的时候,是连蝉蜕一起收走的。有一次,居然有一群小孩子拿着已经蜕变成功的蝉蜕过来找她。虽然她很不想要,可最后还是收下了。就算她用不到,她也可以卖到县城医院呐。说不定还能换二两黄豆吃。第54章昏黄的油灯下,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坐在炕边,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八岁大的小男孩,她从脖子上取下一个钥匙打开柜子,拿出一个古木匣子。打开匣子,里面放着一沓沓的钞票。看到这么多的钱,小男孩圆溜溜的大眼睛睁得更大了。自家大孙子这副憨态可掬的模样逗乐了老太太。她那双如枯树皮的手抚摸着这钱,朝小男孩笑道,“正康,这些钱全是奶奶留给你和两个弟弟的。这些钱,你这辈子都花不完,开不开心呐?”正康望着那么多的钱,他咽了咽口水,他确实花不完,呆呆地点头。第二年,也就是全国土改的第二年,杀了许多地主。正康被爹爹抱在怀里看着一颗颗人头落地,吓得半死。他们家也有很多钱呐,是不是也会被杀?他惶惶不安,偷偷问他爹,他们家会不会被杀,他爹却说他们家是贫民,不会被杀的。他不相信,那么多钱怎么可能是贫民。他爹在骗他!后来,他又在想,这么多钱,如果他把它们全都花掉,他们家是不是就不是地主了。于是,在老师倡导做好人好事的时候,他找到了花钱的方式。他把奶奶给他的零花钱捐了,获得了老师的夸赞和同学们的赞扬,他从未有过的满足。一开始,他并不想撒谎。他把自己做好人好事得到的小红花拿回家,奶奶还夸奖了他。可,听到他居然捐了五块钱给别人的时候,奶奶脸拉得老长,似乎很不高兴。那时候,他就明白了,奶奶不喜欢他捐钱。她思想觉悟太低,有像地主阶级靠拢的趋势。她是他奶奶,他不能去举报她,只能帮她。只是心里还是有些埋怨的,他们家明明有很多钱,为什么不分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呢?他的亲人思想觉悟怎么这么低呢!他们班老师都说了,现在是社会共有制,财产是大家的。不该搞个人主义,那是狭隘思维,最要不得的。正康觉得很苦恼。当他看着奶奶晚上给他加餐,年年给他做新衣服,他们家还有那么多的钱。他心里一个劲儿地埋怨这些家人太过自私。他们怎么就不想想,那些没有吃没有喝的可怜人呢。后来,他学会了撒谎,朝奶奶伸手要钱接济别人。他想,他要帮家里人多做善事,说不定有一天,他们家被人发现是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地主阶级,这些被他们帮助过的人会为他们说好话。当初就有许多地主因为帮助过贫民百姓,没有被枪·毙,他也可以这么做。每当,别人用充满感激的眼神看着他的时候,正康都感觉自己又为家里人做了一番贡献。后来,因为他做的好人好事太多,被选入先锋队,成为了一名先锋队员,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正康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回报,国家看到他一心为公,帮助家人改邪归正的事了。后来,他遇到了刘芳名。她每天吃不饱饭,还要干好多活,却依旧被父亲打,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正康接济了她。但,她却说,等她长大了,一定要嫁给他。正康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他可是地主阶级家的儿子,是黑五类,他怎么能娶到出身这么好的姑娘呢?那不是害了她吗?可是,刘芳名坚持要嫁给他,把正康感动地不行。他把自己的零花钱全给了刘芳名,但因为他常常接济别人,所以他身上的钱并不多。后来,家里分馒头,分鸡蛋的时候,他就把这些省下来,分给刘芳名吃。她都不嫌弃他是地主家的儿子,他一定要对她好。三年如一日,正康不断地找各种理由骗家里的钱,一边养未来的媳妇,一边做好事帮助别人。突然,有一天,刘芳名不见了。正康想,她应该是发现他是地主家的儿子,所以才跑了吧!他一开始想去找她的,后来想通了,也不去找她了,他不能连累她。他奶奶知道他被小芳骗钱的事,再也不给他钱了。他要自己下地干活挣钱……“一毛钱,两毛钱,三毛钱。。。”一个声音传来,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正康。他抹了把眼泪,睁开眼,侧耳倾听,原来是正国正在那边数钱。“十五块钱,十五块一毛钱。。。一共十九块八毛钱。哇,我要成为有钱人了,怎么办?怎么办?这么多钱呐!怎么花的完呢?明天,我得问奶奶,盖房子要多少钱?这些够不够?”正康从床上爬起来,冲他道,“你这思想是不对的,外面那么多人都没有房子住呢。你还想独自住一间,你是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腐败分子。”听到他的声音,正国吓了一大跳,一把把钱盒抱起来,“你别跟我说这些大道理,我也听不懂。我没想怎么样,我就是不想跟你睡一个屋,谁知道会不会传染!”正康气得直跳脚,也顾不上说他思想觉悟低了,不满地斥责起来,“你没大没小的,我又没病,我传染你什么?”正国翻了个白眼,“傻病不是病嘛!”“谁傻了?!”正康想揍人。正国瞥了他一眼,直接开损,“说得就是你呗!你不傻,你为什么把钱给别人!为了挣那点钱,咱们天天累得跟死狗一样。你还拿出去做好人好事。你这样的都不算傻,这世上还有傻子吗?”正康气得直瞪眼,“明明是你自私自利,觉悟低。你还说我傻!”正国懒得理他,抱着钱匣子开始入睡。这么明晃晃的忽视,正康气歪了嘴。打小他就跟这个弟弟不对付。正国调皮捣蛋,只知道玩,一点也不关心家里。他跟正国讲道理,说不上两句,正国就嫌烦。每每都是这样,一点也不尊重他这个大哥。正康蹲下身子捂脸痛哭。把想要睡觉的正国吵得心烦,他不耐烦地翻身起来,“我说你够了啊。大晚上的不睡觉,你到底想怎么样?”“你有那么多钱,我却只有三块钱。你分我!”正国抹着眼泪,直接开口。正国被他的不要脸气乐了,他掐着腰,从炕上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王正康,你脑子是生锈了,还是坏了?我的钱,我凭什么分给你?”他重重地咬着我这个字。正康也有话堵他,“我们老师说了,所有的东西都是公有的,属于大家的,你的钱也不例外。”正国最不耐烦听这些了,什么公有私有的,他听不懂。他只知道他赚来的钱就是属于他的,谁也不能拿走。他瞥了一眼正康拿话呲他,“那m主席还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你钱少,你就去挣,找别人要钱,你还要不要脸呐?你又不是乞丐。”正康被他这话唬得一愣。他皱眉思索了会儿,刚想开口反对正国的话。就听正国接着道,“那咱们掰扯一下呗!既然你说所有东西都是公有的。那你将来的娃也能管我叫爹?”“你说得这叫什么傻话!我儿子怎么能管你叫爹!”正康被他的话气的不行,立刻反驳。正国双手一摊,反问他,“不是你说的嘛,所有的东西都是公有,属于大家的。你的娃难道还能是私有的?啊!你舍得啊?傻子!”正康被他问住了!他在脑海思索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来反驳。刚才在自己屋听到两人咋呼,怕他们打起来的钱淑兰跑过来,在外面听了一会儿,心中直叹气,开始敲门。正国瞥了一眼无动于衷的正康,跑去开门。看到钱淑兰进来,正康有些拘谨。他不喜欢奶奶总是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这让他有种很挫败的感觉。让正国感动诧异地是,这次他奶奶破天荒的没有训他。钱淑兰以前就听说,这年代的老师普遍师资都不高,有许多的甚至小学才毕业就当了老师。这年代,连小学生都要上政治课,那政治思想没有人讲解,根本理解不了里面的意思,这些老师不懂装懂,开始瞎讲,愣是把学生给教傻了。在外面听到正康的话,钱淑兰这才发觉,正康不是傻不傻的问题,而是脑子被洗过了。他居然对那些虚伪至极的话深信不疑。她拉着正康的手坐到炕边,“你这孩子,你那老师估计只教了你一半。咱们国家现在是公私合营。并不是你所说的全部都是集体制。就比如说,县里的许多饭店,都是公私合营的。还有咱们生产大队也是由农民入股,年底分红的。还有咱们分到手的钱,分下来就属于谁的,并不属于集体的。这是合法的。”正康听了若有所思,“所以说,集体里面也有个人?”钱淑兰点头,“集体也是由个人组成的呀。没有人哪来的集体?这世上人人都是有私心的。就比如说你奶奶我。对你和对招娣就是不一样的。为啥呀?因为我有私心,你是我的孙子,招娣只是我的远房小辈,关系远了点。这就是亲疏远近。这是人心,无论以后社会怎么变迁,都没有办法改变人心。”正康若有所思地点头。好像很有道理,他喜欢他爹,不喜欢他娘,明明都是亲人,他却厚此薄彼,这就是私心吧。“你说让大家把钱拿出来一起分。这话太傻。谁也不可能大方到把自己家的钱分给别人。因为人人都有私心。”钱淑兰继续教育。正康抿嘴没说话。钱淑兰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有善心是好事。但是,世事无常。这世上有许多突发事件,能摧毁一个家庭。你比如说柱子家。他家就是因为爷爷得了病,然后穷困潦倒,父亲为了挣钱养家,上山打猎被野兽咬死了。”钱淑兰摊了摊手,“你瞧瞧,手里没钱的下场是多么严重。”正康还是第一次听说柱子家的事,原来这么悲惨。他直接愣住了。他自动代入角色,如果有一天,他也生病了,需要大量的钱,如果他没有钱,就只能等死了。钱,似乎很重要。钱淑兰又丢下一颗炸·弹,“就说这次小桃去北京治病吧,花了家里许多钱。哎,咱们家也穷了。”正康愣了一下,“没钱了?我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