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每房给小姑凑嫁妆钱(二更)
作者:陆成丰      更新:2023-05-30 05:27      字数:2128
  “啥你们还要银子疯了吗”穆老太咋呼着大喊。孙媒婆白了一眼穆老太,继续道:“我话还没说完,你瞎咋呼个啥”“大力是没啥问题的,肯干活儿,人也老实。可你们家穆香香问题太大了,疯了这就不说了,上次用刀砍人,我们也不说了。可她一顿饭吃多少六个馒头不够吃的,吃完还要一碗肉汤,谁家养的起我孙媒婆今儿敢放话,光是你们家闺女吃的这么多饭,没有哪家敢要,哪怕是村里打光棍的王三。”孙媒婆说话有些不客气。穆老太没忍住,反驳了一句:“就王三那样,配得上我们家香香吗”孙媒婆没话说,她看向穆老爷子。老穆家,说算了的,还是穆老爷子。穆老爷子思索了片刻,还是觉得孙媒婆说的在理。香香确实是大德的妹妹,也就是所谓的举人妹妹。、可光是那张永远喂不饱的嘴,就没人敢娶她。再加上上次和秦家的亲事,大伙儿表面不说,可背地里,都在传香香克夫,想让他们娶了香香也不可能。“孙家人要多少银两”穆老爷子一脸平静的问。“十两银子,这十两银子是陪嫁,我哥哥、嫂嫂不要,全部给大力和香香”孙媒婆回答。“啥十两,你咋不去抢”这一回,说话的是刚做了晚饭,准备喊众人出来吃饭的林氏。她一听到孙家人要十两银子,立马炸毛了。恨不得上前撕烂孙媒婆的嘴。相比较,穆老太倒没啥反应,十两银子,比她预想的少多了。穆老太早就想过自己闺女出嫁的时候,陪嫁个十两二十两的,这样一来,闺女在婆家底气足,没人敢欺负她。“娘,您倒是说话啊,这个老货狮子大开口,你不撕烂她的嘴”林氏急了,催促着穆老太发火。穆老太压根不发火,反而道:“这事儿,我和老头子再商量商量,不过不管咋样,香香的陪嫁,只能她用,别人都不许碰”一旁的林氏,听了穆老太的话,心底顿时觉得不妙。老太婆这是准备出这十两银子啊。十两银子,给一般人家,都可以娶三次媳妇了。偏偏这个死老太婆,给一盆泼出去的水,还这么多钱。林氏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只是如今她也没了可以商量的人,想让人拿个主意都难。忽然,林氏想到了自己闺女青丫头,那丫头一向不喜欢这个所谓的小姑穆香香。倒不如听听她的意见。趁着穆老太和孙媒婆还在说话的空档,林氏偷偷跑回了自己屋子。这会儿穆青青正在房间里做刺绣,一副刺绣,穆青青已经做了一个多月快两个月了,很快就完成了。林氏对穆青青绣的啥东西没啥兴趣,她上去就和穆青青道:“青丫头,你奶还真是偏心。你小姑做了这么多错事儿,今儿孙媒婆过来,说是孙大力要娶你小姑吗,你知道你奶愿意出多少银两吗”林氏自顾自的说着。见穆青青不抬头,她赶紧道:“十两,你奶竟然愿意出十两银子给那个猪精。”穆青青听了这话,手里的银针一个用力,直接戳进了她的肉里。顿时,疼的她龇牙咧嘴的。她的脸,变得有些扭曲,可是很快,又归于平静。“这事儿是我奶的主意,还是我爷的意思”穆青青没忍住,还是问了一句。“你觉得了你爷虽然说这些日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如以前那般喜欢你小姑了。可你也晓得,你奶是这个家掌管后院和钱财的,她说拿多少,你爷还能说啥十两银子怕是跑不了了,我还就不甘心了,都是闺女,凭啥那个猪精的嫁妆,比任何人都丰厚”林氏越想越觉得不平衡。自己在老穆家当牛做马这么多年了,好处没捞到,出了事儿,就往她身上抡拳头,她这一身的伤还没好了。穆青青也生气。可生气有啥用她奶愿意给,她总不至于去阻止吧而且她奶也不会听她的话。低下头,看着手上这副绣品,穆青青眯起双眼。她心底觉得,这老穆家,越来越没办法待了。她得尽快将绣图完成,然后去柳家。“娘,这事儿,你去喊我爹处理吧,我大伯不在,我爹就是家中的长子。我奶或多或少,都会听我爹的。”穆青青自己不想掺和这事儿,毕竟她只是一个孙女,在老穆家根本没话语权。“也是,你爹肯定不舍得让你爷奶用十两银子给香香做嫁妆。还有你五叔,他虽然跑了,但是以我对他的了解,兴许他就在你爹那儿,我要是说起这事儿,他们铁定会回来阻止的。”林氏想通这茬之后,决定连夜去找自己男人做事儿的矿地。先把眼前的事儿,解决再说。老穆家前院,因为穆老太态度转好,孙媒婆又和穆老爷子商量了一些事儿。大体上,都是关于成亲的。至于具体的仪式和流程,还得让穆老爷子和穆老太答应孙家人的要求,再继续商量。送走孙媒婆,穆老爷子和穆老太还站在院子里,就连四房的人也没离开。穆老爷子抽了一口旱烟,问穆老太:“你真决定给十两银子香香做嫁妆嫁到老孙家”“那是当然,咱闺女从小没吃过苦头,嫁过去了,洗碗、做饭、种地这些活儿,不能让她干。唯一的法子就是多弄点陪嫁的嫁妆,到时候,孙家那个老货,知道咱香香陪嫁丰厚,肯定对她,不让她干活儿。”穆老太直言不讳。“可是咱家哪来的这么多钱”穆老爷子问。若是以前,也许还有,但是现在,老穆家和空了差不多。钱都给了老大去京城赶考。再加上这次大郎分家,将原本已经到手的三两半钱银子拿走了,老穆家根本没有钱给孙家。“谁说没有老大的娘家,老二的娘家,老三和老四,还有老五,他们一人凑一些,咱们再卖了两亩地,不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