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余老太的忏悔
作者:陆成丰      更新:2023-05-30 06:07      字数:2163
  说完,余六郎就朝李氏扑了过去,他一把按住李氏。顺手舀起一瓢水,往李氏嘴里灌。李氏向余老太求救“娘,救命,老六咕噜噜”余老太被李氏做的事儿,震惊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所以压根没理李氏,加上穆双双在这里镇场子。李氏求谁都没用。一瓢冷水下肚,李氏的肚子,撑了起来。她开始拼命挣扎,这时候,穆双双将孩子交给了大舅妈张氏。张氏抱着孩子出去了,穆双双腾出了手,她上前,一把抓住李氏的两只手腕。“六舅,继续灌”灌了三瓢水,李氏的肚子,大的如同怀孕三四个月大的孕妇。她开始出现干呕的症状。“再灌”穆双双面无表情的催促。最后一瓢水,灌了一半,李氏直接吐了出起来。先是水,接着吃进肚子里的羊奶,还有晚上吃进去的饭菜,各种污秽一起。恶心极了。可她偷吃羊奶的证据,却彻底的出来了。李氏见事情败露,突然挣脱穆双双的手,扑倒余老太面前。“娘,救我救救我,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李氏大哭。余老太回过神来,看到面前哭哭啼啼的人。心里却觉得一阵冰凉“李菊花,你说你娘家哥哥姐姐待你不好,你回去肯定会被虐待,我好心好意收留你,你就是这么对我的大宝和二宝,还是孩子,你有啥冲我来,你干啥搞他们啊”余老太的声音都哑了,她冲李氏大吼。“娘,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你别赶我走,我错了”这会儿,李氏才知道害怕。她本来就是被休弃的妇人,在村里,又不受待见。这事儿,一败露,以余六郎的心狠程度,肯定是要赶她走的咋办,可咋办啊“你别再装可怜了,你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当初咋不想想大宝和二宝还是孩子”余六郎厉声呵斥。“老六,你你就不能原谅我这最后一回吗咋说我也帮你带了这么久孩子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难道忍心我被赶出去,睡大街”李氏开始装可怜。“闭嘴若是知道,是你帮我奶孩子,我宁愿自己带,也不会让你碰我孩子”直到今天之前,余六郎都以为孩子是他大嫂在奶。他若是知道是李氏,咋会放心咋可能放心“你”李氏被余六郎的话,气的不清。她觉得,余六郎是在过河拆桥。“好你个老六,你现在知道这么说,和我撇清关系,你当初咋不说”李氏冲余六郎大骂。“我知道,你是觉得我李菊花没钱,不如你这个四姐,在镇上有酒楼,所以说话处处针对我我告诉你,我李菊花做事,对的住天地,我谁也不怕”李氏道。她这话一开口,余六郎差点气疯“你么对我孩子,你还对得住天地”“六舅,别这这女人废话,打一顿,扔出去扔的远远的,看着都烦”穆双双道。余六郎听了穆双双的话,对着李氏的脸上,就是一巴掌。身为男人,不可打女人可若是这个女人,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天王老子,他也要揍一个个拳头,在李氏身上挥舞。李氏嘴里发出哀嚎,尖叫刚开始,她还嘴硬,骂余六郎,骂冯小花,骂穆双双。被打痛了,又开始痛哭流涕的说自己错了。穆双双没动手,但是全程在旁边看着。等余六郎将李氏揍的差不多了,她又开口:“马车在外头,这人送到李家村去,顺道的,给她哥哥嫂嫂塞点银子,好好教训一顿别让她出来祸害人了”“好”听到要送自己回去,李氏疯了一样大叫。、“不行,你们不可以这么对我,我是二郎媳妇,我是天才的娘啊”余六郎嫌她吵的烦,捡起大宝和二宝用过的尿布,一把塞进了李氏的嘴里。李氏只能发出呜呜的叫声。还没多久,就被余六郎,扛了出去。“造孽啊,造孽啊”余老太捂着胸口,一阵哭天喊地。“娘,是那女人太会演戏了,您也是受了她的蒙骗”余大郎道。“那女人,当初又是要上吊,又是哭闹的,若不是这样,娘咋可能放任她在咱家混着”余六郎心底对李氏也是厌恶。一个人,如果坏到对小孩子动手,那就真的没救了“不,是我的错小花那么讨厌她,我却一次次的将她留了下来明知道她好吃懒做,却还是一意孤行,我的错,我的错啊”余老太哭的更凶了穆双双听着也难受。“外婆,这事儿,就是我大舅说的那样那女人不是好东西她做的坏事儿,和您没关系您若是都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不是中了那个女人的计了吗”余老太生性善良。性子又软。别的婆婆高高在上,家里啥活儿也不干。可余老太不是,大大小小的活儿,她都去屋里,屋外,她就没享受过一天的好日子可这样一个好人,却被李菊花利用了李菊花了解余老太,知道说啥样的话,会让她内疚。知道咋哭闹,会让余老太留下自己,所以,这一切,都是李氏的错她利用的不过是余老太的善良“双丫头,你别安慰我了,我这就和小花道歉去,我这就去”老太太说话的嗓音都是颤抖的,如果不是穆双双和余大郎扶着,怕是都要倒了。“娘,老六媳妇会理解你的,你你别往心里去了”余大郎道。“不行,我做的错事儿,就要我来承担责任,小花要打要骂,我都随她,绝对不多少一个字”余老太道。“外婆,这事儿,说是要说,但不是现在小花舅妈现在还在月子里,身体虚弱本来,她不能亲自奶孩子,已经很难受了,这要是被她知道,她怕是一个好觉,都睡不着了”穆双双道。“是啊娘,咱们听双双的,等老六媳妇过月子再说再不然,就等老六回来”余老太听了二人的劝阻,打消了去找冯小花的心。“我去看看孩子,看看两个可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