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
作者:黄姜      更新:2023-05-30 07:17      字数:5465
  黎池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化整为零,再与人多力量大结合。既然他所求是羊身上的羊毛,而非羊肉。那他就将羊赠予杀虎口军民,而要求就是他们需要将羊身上的羊毛,处理过后纺成羊毛线给他。羊分予杀虎口人,羊肉归他们,羊毛线归黎池。各取所需,再好不过了。杀虎口卫,是一个千户卫所,即是说杀虎口有一千户以上的军户。而即使是边城,在瀚海与大燕近年来并无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每一户人家肯定不会都只有一个人。而黎池根据观察与了解所得,杀虎口卫有近两千户军户,共有军民七八千人。再还有住在城外村镇的百姓,虽然边疆人口分布少,但在杀虎口城背朝大燕的后方,也还是分散居住着一两千百姓的。杀虎口及附近军民,总共应是能有一万出头了。一万两千只羊,按人头分给杀虎口及附近军民,也就每人一只而已。而将一只羊的羊毛处理过后,再纺成羊毛线,四五天时间足矣。也即是化整为零之后,一万两千多只羊的羊毛,只需四五天时间,就能全部处理过,再纺成羊毛线了。“……杀虎口军民们,只需将羊毛按我所说步骤,处理好之后纺成线,羊就完全属于他们了。”黎池找到杨闯,说了羊群的处置方式。“之后或宰杀,或蓄养,任凭他们处置。”杨闯听完,脸上是遮掩不住的惊诧!他想到杀虎口军民会占到便宜,却没想到他们会将便宜给占全了……“果真?”虽然杨闯也像其他杀虎口人一样,一想到城外的那些肥羊,就直咽口水。但却没想到那一万两千多只羊,竟全都要祭了他们杀虎口人的五脏庙!“果真。”黎池点点头肯定道。……自从昨日在城门内外城墙上,贴出了按家中的人头数领取肥羊的告示之后,杀虎口人就个个欣喜若狂,且急不可耐了!晚上睡觉,做梦都在啃烤羊腿!早上醒来时,口水都湿了枕巾。等早早地起床去了城门口,真的按家中人头数,领回来了肥羊之后,杀虎口城内外更是充斥着喜悦和感激之情了!街上一个牵了四只羊的妇女,黝黑的脸上,笑得咧出一排大白牙,与迎面碰上的一个熟人打招呼:“老时家的,你家领到几只羊啊?”被称呼为‘老时家的‘的妇女,也是笑咧了嘴,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与今天所有杀虎口人一样!“哈哈哈,领到了五只羊!我家有五口人,虽然我家大翠是女娃子,但黎特使也给算了一口人,就领到了五只羊。”路过的一个瘸腿瘦汉也搭话进来,“黎特使仁爱啊!我这样的残疾,给算是一口人,老弱妇孺,也给算是一口人,照样分给了我们肥羊。”老时家的抻抻腰杆,挺挺胸膛,神情自豪:“黎特使说了,‘功劳虽有高低,可是杀虎口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样拿命在守卫着大燕!’这次算是朝廷额外犒赏,与往日论军功行赏不同,此次是众人同乐,不分男女老幼。”此次黎池选择不论军职高低,不看男女老幼,只论人头数分羊的行为,得到了杀虎口人上下一致地交口称赞。若是在中原的军对中,对此肯定会有异议。比如,老弱妇孺并未上场杀敌立功,下面小兵哪有将军功劳大……凭什么也能按人头数,一人分得一只羊?但这里是边城,敌人来了时,不分男女老幼,都一样要抄起家伙去杀敌的!都是过命的交情,并不会去计较那些。这也是黎池叹服杨闯的地方。杨闯是一个优秀的武将,他将杀虎口军民,拧成了一股绳,劲儿都能够往一处使,能够团结友爱。此时,街边一户已经领回三只羊的人家,家中的妇人听到外面的说话声,手拿一把菜刀,也来到门口搭讪到:“我家领了三只羊,我和我家那口子已经商量好,索性先宰两只羊烤来吃,解解馋、祭一祭五脏庙!剩下一只羊,就让家里的小子养着,等入冬前再杀来吃!”“唉呀,这打算好啊!我家也要这样,不全部宰杀,先宰三只来吃,剩下一只羊喂到入冬前再吃。”“看你身上沾着羊毛,这是已经在剃毛了?”老时家的问道。妇人亮亮手中的菜刀,“对!家中没有剪刀,我就用菜刀来给羊剃毛,黎特使仁义,我们也不能欺负好人。我想着要尽快按照贴出的步骤要求,完成剃毛、洗毛和弹毛过程,然后再纺成线交到驿馆去!”“是呢,黎特使仁义,我们得了羊,也要把羊毛好好地纺成了线,给他交去驿馆才好。”“我们杀虎口人虽然剽悍,可却也知好歹、讲义气!黎特使仁义,我们也要讲道义!我回家后就和我家婆娘一起,先将羊毛线的事办妥了,再去宰羊吃肉。”瘸腿瘦汉将胸膛拍得‘砰砰’响,他腿还没瘸时的豪迈气概仿佛重现!“对,馋肉这么久都忍了,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先将羊毛给处理好、纺成线,去驿馆交给黎特使了,再回来吃肉也不迟!”……在将羊毛纺成羊毛线之前,还有有三个步骤要做,即采毛、洗毛和弹毛。采毛这一步,杀虎口人有剪刀的用剪刀,没剪刀的用菜刀,或者用杀敌的大刀,然后摸索到技巧的就用巧劲将羊制住,没有的就靠蛮力把羊摁翻在地!然后‘唰唰‘地,就将羊剃得光秃秃的,收集起羊毛扬长而去!关于洗毛,杀虎口人先把羊毛拿到城外河中,粗糙地洗过一遍。再就顺便挑一桶水回家,烧热水再仔细地搓洗一遍。洗干净了,瘫在太阳下晒干。晒干之后,再将粗硬的羊毛抓出来,扔掉不要。至于弹毛?就是将羊毛弹得松软。杀虎口人的家中可能没有铁刀,但肯定会有弓箭,朝廷配发的,或者自己做的。杀虎口人纷纷拿出家中的弓,将弓弦挨近羊毛,然后拨动弓弦,‘嘣嗡~‘,‘嘣嗡~‘……杀虎口城中,领完羊之后的两三天里。白天黑夜,城中各个角落,都能听到传出来的拨动弓弦弹毛的‘嘣嗡~嘣嗡~‘声……羊毛已经弹好,之后的纺线工作,就看家中妇人的了。家中没妇人的人家,就拿去请相熟人家,帮忙代为纺成羊毛线。……一万两千多只羊,这样多只羊的羊毛纺成线的工作,就这样成功化整为零了。从领回羊之后第三天起,就陆续有杀虎口人往驿馆交羊毛线了。领回羊之后不过五天时间,羊毛线就全都交齐了。黎池在收羊毛线时,按照线的粗细分类存放,最后在驿馆中堆满了五个房间,足有七八千斤羊毛线。能收上来这个重量的羊毛线,黎池也是很吃惊的。黎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他接受会被贪下一些羊毛线的结果,可结果却是羊毛线几乎都被交上来了!杨闯在黎池的带路之下,看完了收上来后分类堆放的羊毛线,神色有些羞赧,“城中有妇人手巧,却也难免还有手拙的,纺出的羊毛线也就粗了些……”“羊毛线能够全部被收上来,足以证明杀虎口人的忠厚诚实。”黎池并不介意羊毛线粗细不一的问题,“有这一点在,手巧抑或手拙,也就不重要了。粗线或细线,都一样有用,只是用法不同而已。”杨闯在心里为黎池富有深意的话而叹服,‘粗细皆可用,唯用途不同尔‘,这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黎池不知杨闯的心理活动,他在心中琢磨着:粗线可以用来织围巾和披风这些,细线可以用来织羊毛衫,围巾、披风和羊毛衫这些都是好物啊!与瀚海国的‘会晤‘圆满达成,一万两千多只羊也处理完毕,该办的正事已经办妥。出京已一个月出头,也该准备返程了。那次按人头数分羊之后,还剩下来五十多只,几个热心妇人早已帮忙剃下羊毛,并纺成了羊毛线。黎池觉得御林军们也辛苦了,也该犒劳犒劳,于是就将那五十多只羊全部宰杀,做出了一顿全羊宴!红烧羊蹄、蒸羊脸、羊杂汤、羊骨汤、烤羊腿、烤羊排……黎池在一旁指点着来帮忙做饭的几个妇人,硬是用整只羊的里外、头尾等不同部位,做出了十来道的菜肴,真是堪称全羊宴!帮忙做饭的几个妇人,之后直感叹:“黎特使到底是六元及第的读书人,就是聪明厉害!就连吃,都要比一般人更会吃!我们那样整只羊烤来吃,想一想就觉得…吃得实在太糙了!”五十多只羊做成的全羊宴,一百御林军外加黎池和桓茗二人,每人分得的份量不少,这一顿全羊宴吃得、实在是酣畅淋漓!完全饱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舒爽得很!头天晚上吃过了这一顿全羊宴,第二天一早,黎池就指挥着将羊毛线和一万两白银装车。来时赫连舍他们坐的那三架马车,被拆了车厢、只留底板,以便装载更多羊毛线。黎池又请杨闯帮忙,找来了二十辆运军粮的双轮木板车,然后将备用马匹戴上套缨、搭上马鞍、挂好车辕,战马就变成了拉货的辕马。虽然驿站可以更换马匹,但一百人的御林军,需要轮换的马匹不少,驿站没有那么多备用马匹。所以御林军这次出京,除了每人身下骑着的一匹马之外,还牵了三十匹备用轮换的马匹,以免耽误赶路。也幸亏有这些备用马匹,否则还真运不回去这些羊毛线。至于赶路轮换的马,还剩下七匹,他们可以一路走、一路找驿站轮换,不会太影响赶路的。装好车的第二天,黎池他们一早就出发了。可即使是走得早,杀虎口军民们也起早赶上了,将黎池他们送出城外。这种四五千人之多的千人送行场面,在朝阳初升的暖红霞光中,看了很容易让人就心生感动。一百身穿金黄软甲,腰配长刀,看着就富贵威严的御林军,骑着马、驾着车渐渐远去……“黎特使!您慢走!”“黎特使!您一路顺风!”“您是个好人!是个好官!黎特使慢走!”……好人吗?好官吗?黎池只能自认他不是一个坏人而已。而做一个好官,则是他的职业目标,以及政治理想。第122章黎池他们行过两日,走到了朔平府的府城朔州。到达时正好是下午时候,于是就决定在朔州城外的驿馆落脚,人和马都歇息一晚上再走。不过后来黎池他们不止歇脚一晚上,而是歇了一天两夜。因为晋商王家的王元桢,特意来到朔州,等候与黎池一见。就是王元桢的来访,让黎池决定在朔州多歇脚一天。因为黎池去杀虎口时,就没有经过三晋省的省城并州,那回京时很可能也不会经过,而晋商王家的大本营又在并州。所以王家才派出王元桢,提前等在黎池回京的必经之地朔州。王元桢或说王家,自去年帮黎池运过一千斤煤之后,今年开年后又陆续地帮忙运过几次。(虽煤炭已收归官营,可作为发现者的黎池,贞文帝还是给了他特权的,毕竟黎池还要用煤炭去试验水泥呢。)而晋商王家,自有他们的门路。去年年前时候,王家家主就将王元桢叫到跟前,说是煤炭这生意或许可做,让他哪怕是亏本为黎池运煤,也要维持好与黎池的联系。今年开年之后,‘煤引‘的消息传出。虽‘煤引’何时售卖还未定下,应该得等到朝廷官营的各省兵器局等,类似局院的储煤足够之后,才会开始售卖‘煤引’。但晋商们的灵敏的生意嗅觉,早已嗅出这其中,或许有着与‘盐引‘不相上下的利润。于是晋商各家立即行动起来,暗地里去查探和疏通关系。晋商王家虽为晋商之首,但是以经营运输商队(马队、驼队和大运河船队等)和票号为主业,并未能在盐业中如何插上手。若是这次的煤业,也插不上手的话,或许这‘晋商之首‘的位置也就不保了。而且,此次‘煤引‘的争夺,虽晋商占着地利,却也不能阻止徽商和潮商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当然地,王家不可能将劲都朝黎池身上使,但却也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毕竟黎池如今圣宠正隆,又有实绩,虽正经官职只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但到时或许能说得上话呢?因此,这才会有了王元桢这一次提前五天来到朔州,只为等着与黎池一见。……在黎池一行人落脚驿馆的当天傍晚,王元桢就亲自出城去下了帖子。与黎池约好第二天,在朔州城中的一家酒楼一见。第二天,黎池准时赴约。见面之后,两人先自然是一番客气寒暄,再才慢慢进入正题。“日子过得着实快,今年已到七月中旬,都已经入秋了。虽这些天还是秋日和暖的天气,可再过两三个月,也就入冬了,天冷的日子就要来了。”王元桢似是寒暄般地谈论着天气,话到后半才显出一两分真实意图来。“尤其是我们北方,冷起来那是真滴水成冰!烧木炭和柴禾取暖,火小了都不顶事!也不知何时,才能有更得力的炭火用来取暖……”王元桢说完,还长叹一口气,真是好一副忧民的模样。黎池是深谙‘说话藏半截’说话艺术的人,如何听不懂王元桢的话中深意?王元桢这是在不算太隐晦地试探:煤炭何时能售卖到民间。不过,对富可抵万家的晋商王家来说,自然不会是等着煤炭来取暖烤火,他们的意图在于‘煤引‘。自从那次在赵俭的书房,黎池为他出过主意之后,两人之间就已经达成默契:在年少挚友之外,两人还是主公与谋士的关系。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借着两人商定地方水泥局选址的由头,赵俭也会给黎池说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不过因为王府已经有幕僚谌青在,黎池他不想过多参与到出谋算计之中去,更愿意将精力用在做实事上面,这也正好合了赵俭对他的希望。所以,虽然黎池只是一个清贵的翰林小官,可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的。比如,最近围绕着水泥局和煤炭局的利益分割。表面上看似只是在工部下面,增加了两个衙门而已,可自古官商‘勾结‘,稍微有些体面的官员,都要为他们自己、也为利益相关的商家争取利益。这不,王家就找到他这来了?因为赵俭名下‘四宝书店‘遍布大燕,又有以鸭绒为主打的成衣、被褥、垫子等店铺,并不如何依赖商家(的银子)。不过赵俭虽不太需要,若是黎池他自己有交好的商家,也是他的资本。对于王元桢的试探,黎池给出了答案:“快了,熬过今年冬天,或许明年到冬天,百姓们就能暖起来了。”王元桢从黎池这里,成功得到了有关煤引的消息:明年冬天百姓们能用上煤炭,恐怕只在明年开年,售卖‘煤引’的事就要有结果了。“那样就太好了!如此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两人打着哑谜,看似随意的聊天,却已经交换过了几轮信息。黎池拣那些能透露的信息,透露给了王元桢,比如:晋商中的某家与朝中某官员家的小妾有些联系,徽商中的某家进京来做生意了……深谙说话猜谜之道的两人,看似闲聊的言语间,几番来回之后,王元桢此次约见黎池的目的,就已悄然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