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作者:黄姜      更新:2023-05-30 07:19      字数:5365
  这天一大早,黎池就穿衣起床,净面洗漱,束发正冠,将自己拾掇整齐之后,穿着一身官服走出宿舍。官署前面是办公之地,后面还有供官员住宿生活的宿舍。黎池就住在里面,黎溏到了之后,也与他挤在一起住着。黎池带着身后的小尾巴黎溏,来到官署办公区之后,与十来个吏员又最后确认了一遍,以确保稍后的开市仪式不会出错。巳时一到,商贸司官署的大门敞开,黎池身后跟着十来个吏员,当先走出门来。官署前,水泥混凝土铺成的小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挤挤挨挨的,只看得见黑的、金的与红的人头。“今五月初五日,惠风和煦,天高云清,海内外友人咸聚于此,共襄南海商贸司开市之盛典! 今日开市仪式有三,一是宣读《南海商贸司规章》,二是揭匾成礼,三是开市交易。”黎池走下台阶,来到官署前竖着的一块石碑前,上面是他亲笔书写下来后,雕刻出来的规章制度。黎池暗暗地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接下来,本官将宣读《南海商贸司规章》……以上,就是南海商贸司的规矩。此规章,刻于不腐不朽的磐石之上,立于商贸司衙门之前,象征这规章不烂不朽,光明正大。这石碑立于此地一日,规矩就一日不可废!今日你我、来日后人共监之。”自古以来,大多数朝代,经商都乃贱业,商人乃是贱民。虽然,这一块碑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它明明白白地立在这里!相当于划下了一个道,以后官员们总不能越线太多,不能随意欺压他们,双方都得按这个规矩行事。小广场上的大燕商人听后,觉得这样很好。念完规章制度,黎池又走回到大门前的台阶上,对早已选定的共同揭匾人发出邀请,“接下来,有请我大燕晋商王家王元桢,以及来自普斯曼帝国的约翰逊男爵阁下!”此次王家南来的人,是王家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王元桢,与黎池也算是相熟了。王元桢和约翰逊两人,被选中了与黎池共同揭匾开市,而这可能会是一件、能够在大燕史册上留下一笔的事情,两人感到非常荣幸!两人的心情很激动啊,连带着腿脚都有些绵软了,飘飘然地走上台阶,按早先排练过的,两人分列黎池左右,脸上露出一副得体微笑……黎池以‘南海商贸司代监督‘职务,代表大燕朝廷官方;王元桢以晋商王家代表的身份,代表大燕民间商人;而约翰逊男爵,则代表着海外诸国洋商。如此一来,三方就都有了代表。三方代表黎池、王元桢和约翰逊,移步来到官署大门匾额之下。黎池居中手握垂下的一条红绸,王元桢与约翰逊分居黎池左右两侧,亦是各自手握一条红绸。三人对视一眼后,就一起扯下了搭在匾额上的红绸!黎池题写的‘南海商贸司‘五字匾额,展露人前。这五个字,笔触圆润之中却又威武尽显,有恰到好处的端正大气。颇能体现大燕的大国之姿。随即锣鼓齐鸣!‘咚咚锵锵‘的喜庆锣鼓声中,还有一众洋商和大燕商人的欢呼叫好声!仪式第二项揭匾成礼,就已经是顺顺当当地完成了。“接下来是仪式第三项,开市交易!烦请诸位移步。”黎池下了台阶,在前面带路往商馆区走去。黎池走在前面,‘撑场子绝佳选择‘——桓茗和御林军,护卫在其左右后三面,再后面跟着浩浩荡荡一群人……仪式的第三项,也是早就已经沟通并且演练过的。黎池带着人,来到早先就选好的一个商馆前面,两间相邻的商铺此刻大门敞开,里面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边是约翰逊租的商铺,一边是王家王元桢租下的商铺。按照早先沟通排演好的,王元桢接过自家商铺掌柜递过来的一匹鲜艳华丽的丝绸,约翰逊这边,也有人拿上来一个钟表。此时黎池说到:“王元桢与约翰逊男爵阁下,将完成南海商贸司的第一桩交易!”王元桢与约翰逊闻言,于是开始交换手中的货物。在完成交易的那一刻,再次锣鼓齐鸣,‘咚咚锵锵‘地敲打起来,喜庆非常!至此,南海商贸司也就正式开市了。仪式完成之后,诸多大燕商人和洋商,有商铺的,就进入商馆的商铺中去,没有商铺的,就回去停靠在码头的船上,去做生意去了。事实上,今日大多商人都不用枯坐等客人上门,很快就能有交易达成。这是因为早在开始之前,很多交易就已经谈好了。黎池早已经料想到这种情形,早就吩咐了商贸司的吏员,让他们在开市之后,在商馆区和码头去转悠。一旦有交易达成,就能及时登记,卖家之后再去官署补交税款。开市仪式结束之后,黎池挥手散去了一些御林军,只留了十个跟随在侧。然后与桓茗一起,巡视起了开市第一天的商贸司。因为事先准备足够充分,并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即使有些小的问题,比如语言不通,黎池如果碰上,就会去帮忙翻译一下。若是碰见议价时无法达成一致,黎池也会上去帮双方估算一下价值,争取能成功交易。这样巡视一天,饿了累了就去吃喝一条街,吃一顿、歇会儿脚,转了一天下来,也没遇见什么事。如此,商贸司开市第一天,就成功渡过了。商贸司也正式开市运行了。第166章商贸司开市以来,运行得尚算稳定,小问题虽偶有发生,但很快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像这样,大局上一帆风顺,小节处偶有朵小浪花,是很正常的。在商贸司之中,黎池等官员代表的朝廷官方,所图是收缴上来更多的商税。洋商和大燕商人都是买家,同时又都是卖家,只有卖家的卖价起来了,收缴上来的商税才会更多。因此,官方偏帮大燕商人,或者勾结在一起去哄骗洋商,这类现象,理论上是不存在的。但事无绝对,以后必然是会出现的,到时出于利益好处,不仅可能会偏帮大燕商人,就是袒护洋商都是有可能的。不过至少现在,商贸司中的交易现状很好,是大致公平的。至于以后,黎池也管不到更久远的以后了。黎池现在能做的,只有尽量完善地定好规矩,并且将规矩铭刻于石碑上,正大光明地立在那里。若是他以后仕途通畅,在朝中影响力足够大,那他作为商贸司创建者立的这块石碑,就不会被人轻忽,所起约束作用就会更大,也会更长远些。事实上,后世史书有记载;—‘贞文二十五年,五月初五端午,南海商贸司开市,文正公黎和周立《规章》碑,于衙门前。此碑不腐不朽,规章亦不朽不烂,行于后世百年。‘……现在才是贞文二十五年,后世史书上的事情,谁也无法事先知晓,只求做好当下之事。黎池当下要做的事,除时刻注意把控商贸司的运行外,还有其余诸事要关心。比如,黎海拉来的一船货物。瓷器、茶叶和丝绸这些,虽不抢手,却也不愁销路,慢慢地卖着,总是能卖出去的。而黎海拉来的几箱花笺纸,竟是非常抢手!虽也有徽商运来上好的宣纸与洋商交易,却也没能抢去花笺纸的风头。相比白如皑皑雪的宣纸,洋商们更加青睐黎海带来的华丽花笺纸。天穹蓝、桃花红、杏子黄……各种各样的底色,上面再印着花草枝蔓的暗纹,看起来真是华丽至极!这样的花笺纸,用来写上一首情诗,附上一枝玫瑰,有哪位淑女能够狠心拒绝这份浪漫?!或者用来书写晚宴邀请函,熏过香之后寄出去,真是优雅至极!洋商看到黎海的花笺纸之后,连连惊叹!多名洋商前来竟抢,最后以十两银子一刀,即一两银子十张的价格,将黎海带来的三大箱花笺纸,共计十令纸全部瓜分了去!“交了‘十取一‘商税后,竟也还剩下九百两银子!”黎海当初只是心念一动,带了几箱花笺纸来,并没想到会卖出如此高的价钱!“因为浯阳及周边的纸原料不多,江哥就听了和周你的建议,既提不起数量就追求精品,造起了花笺纸。如今江哥的造纸作坊已经开起来,每月造的纸比以前增加许多,这三大箱花笺纸,就是作坊里两个月的造纸量。这纸以前销往府城,以及浯阳周边县城的书肆里,数量增加之后,江哥还在愁销路呢。这样看来,以后直接走海贸、销给洋商就好了!赚得也多,还省事!”家中堂兄能凭他们自己的本事,赚到更多银钱,过得更富足,黎池心中也很高兴并觉着欣慰。“这是大好事啊,以后你就与江哥合伙,他造花笺纸,你帮他售卖,你们一起赚钱。而且除了售卖花笺纸外,你还可以售卖其他有特色的货物……”以前在京城时,黎海跟在黎池身边帮忙跑腿办事,也有三四年的时间。再加上从小就在一个家里长大,他对自己这个堂弟还算了解一些。黎海见黎池的神态,就知道他可能有什么好点子,“其他有特色的货物?是什么,和周你快说来!”黎池不再卖关子,“这东西与‘胰子‘差不多,我称之为‘皂‘。根据用途,我觉得可以造出两种来,我给它们分别命名为,‘肥皂‘和‘香皂‘。说起这‘皂’……”之后,黎池将他制皂的灵感来源,给绘声绘色地讲了出来。还在京城上时,有一天正是要去上早朝的日子,结果晚睡了片刻,时间紧迫!就导致在后厨吃早饭时,忙中出错,将衣摆上沾了油脂,接着不小心又沾上了碱面。当时他懊恼非常,想到朝服上沾了油脂,早朝定然是要失仪了!但也没有办法,他就舀了一瓢清水,准备将衣摆上的碱面洗去,然后就将就着穿一天,失仪就失仪罢!结果,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衣摆上的油脂,竟然很容易地就被搓洗掉了!“……胰子,是用猪胰脏混合草木灰制成。而这‘皂‘则是油脂混合碱制成,我想不止是猪油,或许其他油脂也行,比如桐油和南方的茶籽油与橄榄油等,你都可去一试。我也琢磨了许久,大概已经琢磨些名堂来了。之后我给你写一个试验方法,就像当初试验烧制水泥一般,我出本钱给你去试验。成功之后,皂的售卖收入分成,你七我三。”对于自己这个六元及第的聪明堂弟,黎海是再信任不过的,就算和周说他能让人在天上飞,他也是相信的。如今,堂弟说用油脂混碱制成的‘皂‘,比黑乎乎的‘胰子‘更好看,更能洗净污渍,他当然也是相信的!“和周你只拿三成?太少了!我拿三成,你拿七成才对。”肥皂和香皂都还没试验出来呢,黎海就已经笃定能试验成功,并且开始考虑银钱分成了。黎池很坚定,没有接受黎海的推让,“‘皂‘与当初的水泥不同,虽你照我的试验方法,试个几次,多半就能制出来了。但油脂、碱面和人手这些,都需要你去采买和雇佣,你拿七成是应该的。”后来两人又推让一番,黎池还是坚持只拿三成的分成。一是因为,这件事上,他不打算去做什么实事,只是给出一个制造肥皂的流程和配方,相当于做了甩手掌柜,拿三成已经不亏了。不过若不是黎海,而是当初如王家那样的外人,黎池碍于官员经商的忌讳,应该会拿四成。但到底人不一样,虽说他们已经分家分户了,可黎海也还算是家人,两人这么多年的兄弟情,给他让点利,黎池也是乐意的。制‘皂‘的事情,之后有黎海去做,黎池倒不用多操心。就跟与王家合办水泥作坊一样,到时他只管坐着收钱。等肥皂和香皂制成后,几乎可以预见,不仅销给洋商不用愁,就是大燕国内,想来也会很走俏。售卖场面火热想来是必然的,到时大把大把地赚钱,也定是跑不脱的。除了关心黎海的一船货物贸易,并与他确定试验制皂的事情之外,黎池还要去完善商贸司的‘公商会‘。在贞文帝那里通过的《计划书》中,‘公商会‘职在监督商贸司交易公平,并帮助估价和议价,‘公商会’的成员,由官署官吏和大燕商人组成。在开市之前,‘公商会‘中只有官署的官吏。所以在开市后,还要根据各商家交易中表现出的品行,比如:是否欺客、议价手段是否卑劣、信用良好与否等等,进行比较筛选,选出合适的以填充‘公商会‘成员。时间进入六月份之后,黎池就公布了‘公商会‘的初届成员。之后五年一换届,最多只可连任一次,这些规矩,都是写在《规章》碑上的。‘公商会‘初届的商家成员中,晋商、徽商各一家,潮商两家,羊城本地商人一家,再有非三大商帮的湘鄂商家一家,再加上三名官吏,一共九席,已然凑齐。‘公商会‘正式运行起来后,落在黎池这个‘代监督‘身上的事情,渐渐地就少了起来。黎池得了空闲,就带着弟弟黎溏,在桓茗及十来个御林军的护卫下,到处去转一转,看一看。在羊城去转了两天后,又回到番禺,将商贸司周围自发形成的街市,也巡视一遍,并未发现什么问题。至此,黎池心中才算放松些了。南海商贸司,已经步入了正轨。……六月中旬的一天,黎池花三十两银雇佣了种一茬土豆的那户农家,焦急万分地找来商贸司,请求守卫兵士给黎池传信:土豆秧苗在变黄!黎池赶紧起身走出办公室,跟着传信的兵士来到那户农家人面前。这户农家里,出力做活的,是个老实巴交的三十多岁男人。当家做主的,则是男人的父亲,他明明才五十岁出头,却已经饱经风霜,须发皆白,脸上皱纹彷如沟壑纵横。两人见到黎池,老父亲伸手扯回了想冲上前的儿子,自己挺身而出,‘咚‘地一声对着黎池就跪下,求情道:“黎大人,老头子有错,竟将您托付于我家耕种的土豆,给种得秧苗发黄了,求大人饶恕老头子……即是不饶恕,老头子也无半句怨言。”黎池并不是不知人情的人,如何看不出这老头儿是在为他儿子顶锅?上前伸手将老头儿扶起来,黎池问到:“秧苗发黄?是何种症状?之前可有征兆?”父亲为他顶下了罪责,男人心中愧疚得很,就想着应该自己受着,于是抢答道:“就是秧苗的叶子,从下往上开始发黄,也不像是虫害,因为顶上的叶子还是墨绿的,并没有异样,之前也并没有征兆。小人当初按大人您的吩咐,种下去之后,就一直精心地伺候着,以前都长得很好的,现在……”老头儿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胳膊上,面色焦急地训斥道:“怎么是你种的!明明是老头子我种的!”父子两自顾争着顶罪,此时黎池却心念一闪:如今已经农历六月份,土豆是否该成熟了?“你们何时种下土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