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作者:黄姜      更新:2023-05-30 07:20      字数:4298
  赵义能够自视过高,也与这几年来,皇帝对皇子们看似一视同仁的做法,脱不开关系。赵义:“非是只有京城的百姓,乐于谈论黎和周。前不久儿臣在云生楼吃酒时,听闻几个外地商人,也在大论黎和周的功绩呢。”是否真有云生楼吃酒这回事,是否真有那几个外地商人,其实都不重要。赵义想表达的观点只有一个,黎和周此人的声名,不是局限于京城的,在大燕各地,他的声名都很高!这也不是赵义撒谎,黎池在民间声名高是事实,只要他父皇疑心了,去查证了,就能到他所说的结论:黎池在民间的声望,非常之高。贞文帝一双利眼,盯着赵义看了片刻,然后收回目光,拿起龙案上的一本奏折翻阅起来。“义儿,我问你。”赵义恭敬道:“父皇请问,儿臣恭听。”“你说,若朕在君臣同心共治之下,有了一个盛世,后世史书上会如何为此盛世命名?”赵义:“前世是今世之古,今世乃后世之古,如此参考论断的话,如前世的‘文盛之治‘一般,今世的盛世该会命名为‘贞文之治‘……”善于耍手段的赵义,当然不是一个蠢人,听话听声儿的能力不缺,一下就听清皇帝的言下之意了。即使黎和周再能干,他也只是‘贞文之治‘中的一位能臣,或许有人为他著有别传,但贞文帝的声名终究是未损的。“然而!这不仅是后世之名的问题,紧要的是现世的问题……”贞文帝未等赵义说完,就又问道:“那我们就说现世的问题,黎池手中可有兵符?可掌了千军万马?”赵义明白了,既明白他父皇问句之后的意思,也明白了他这次的挑拨不会成功。“未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朕认为,这不仅是说文人的胆气不足,瞻前顾后、不够果敢,也是在说文人手中无兵,这才没有底气。”文臣与武臣终究不同,虽有时文人的一张嘴能抵千军万马,若是驾驭不当,同样能祸国。所以,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为君者能否驾驭得了文臣……黎池此人确实纯粹不假,但也同样才华惊世,是一柄利剑。而大皇子义王,看来是与他存有仇怨的,若是义王继位,怕是要君臣不和。君臣不和,如何能同心共治这天下呢?贞文帝是信‘神仙果位‘这些的,在他心中,对惊才绝艳的黎和周的来历,其实是有点不可说的感觉。若是黎和周,真是……文曲神君下凡。若与天子失和,互相争斗,或许就要以两败俱伤收场了。贞文帝心念电转,面上却不显,“可还有事要禀?若无事,就退下。”赵义行礼告退:“儿臣告退。”已经回到状元府,与女儿说给她赚了一个皇庄做嫁妆的黎池,并不知宫中天家父子之间的对话。一场颇为凶险的帝王猜忌,尚在挑拨离间之时,就已经消弭于无形之中了。若从常理来论,赵义选的时机,是不错的。此时黎池刚刚回京,这几年的朝中变化未及了解完全,与皇帝的君臣旧情,也需要时间和相处来修复,他正是处于弱势的时候。然而,在黎池身上,就不能以常理来论。黎池的功绩实力摆在那里,是一位硬核臣子!又在先前一场面见之中,续上了君臣旧情。赵义想要挑拨,理所当然是不能成功的。第177章黎池前脚刚才回到状元府,脱下官服、换上在家穿的常服,后脚就有送赏赐的传旨太监到府。皇帝只说了赏赐他,倒没想到,这送赏赐有这么快。黎池自然又是一番忙碌,赶紧换上官服,徐素也换上敕命服,摆设香案……黎池领着一家人,接了赏赐圣旨。“臣黎池,携家人叩谢陛下恩赏!”送走传旨太监,黎池又带着管家黄精和一些小厮,将皇帝的赏赐收进库房。然后才回到后院东厢,抱着女儿安安,“安安,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这个皇庄以后就是你的嫁妆了,如今只是暂时借给爹种粮食罢了,可高兴?”徐素睨了丈夫一眼,原想横眉怒目的,到底没憋住,嘴角带出笑意来,嗔怪道:“和周!你在浑说什么呢!我们安安才六岁,当着她说甚么嫁妆不嫁妆的。”黎池神情中竟带出些任性来,一点都不似他平时的沉稳,显得有些小孩子气。“安安刚一出生,我就计算着,要开始给她攒嫁妆了!如今我这爹表现得好,陛下给她赐下一个皇庄做嫁妆,还不许我拿来,在女儿面前邀功?况且,就是因为安安才六岁,听不懂话,我才拿出来说呢!等她能听懂了,我就不说了呢!”在讲理争论方面,徐素总是说不过她丈夫的。就连大半朝臣,都说不过他呢。“是是,和周你说得对。”徐素知晓自己说不过,就由着他难得地幼稚任性一回了。徐素朝平平招招手,等儿子吨吨地跑过来了,就将他抱到自己膝头。“平平,不要生你爹的气,你爹他给妹妹挣了一个皇庄,也给你留了一个自家的田庄呢,他也是疼你的。”黎炘如今一个六岁的孩子,不太听得懂话,不过听到有关妹妹的话时,似乎就格外聪明些,竟也听得懂了。只还是一知半懂,“我的田庄?给妹妹,都给妹妹!”黎池赞赏地点点头,“素素,你听听!我们平平真是疼安安!难怪当初抓周,他的第一选择就是抓安安,书本反而是他退而求其次选的。”“和周……”徐素想了想,终究还是只用了玩笑的语气说出来,“平平虽是哥哥,但也就大了一时半刻,他同样也是一个小孩子呢,你也要多喜欢他一些啊,不然他会不高兴的。”自己妻子的心思,除了少数几次猜不透之外,其他时候黎池那是一猜一个准的。她是怕把女儿养得娇纵了,又怕儿子心中生怨。“安安作为女儿,在家里能待多久呢,自要好好地疼她宠她,到她十二三岁了,她也能听懂话了,再狠下心来,教她各项为妇的本领也不迟。至于平平,他以后是要顶门立户的,里外的担子都要挑在肩上,责任重大。如此,就要从小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品性,不然以后如何能肩挑重担?且如今这个世道,对男子比对女子,总要宽厚许多,他也不会有多累。”见丈夫心中有数,徐素也不再多说。既然丈夫多疼女儿一些,那她就不能再偏疼女儿了,她要两个一样地疼,不然儿子就太可怜了。……接了赏赐圣旨,黎池又脱掉官服,换回常服之后,才叫了轿子出门往内务府总管的府上去。黎池先前在皇帝那里时,已经承诺过,等他回府之后,就挑拣几筐红薯和‘红薯吃法合集‘,还有从洋商那里淘来的钟表、鼻烟壶等稀奇玩意儿,以及他作的那幅油画,使人一起送进宫里去。说是那么说,当然不可能是派自家小厮,将这些东西送进宫里去的,那不合适,也送不进去。诸如此类都是走内务府的道,让内务府派人去搬运,然后存进内务府库,皇帝要看要用的时候,吩咐了取来就是。黎池到内务府总管的府上,打了个转叫上人,就一起往京城运河港口去了。之后,黎池带着内务府总管,将早就收拾好了要进献皇帝的东西,一一指给他看,核对清楚,就将登记册给了他。这之后的事情,比如派人搬进宫里去,存入府库等,都是内务府总管的事情了。即使之后的事情,不用黎池去操心了,但就照着登记册核对这一项,也花了他不少时间。点完之后,天色业已不早,估摸不能在关城门和宵禁前回去,于是就歇在了官船上。第二天一早,黎池方才赶早起床,洗漱妥当后出发进了城。……八月初五,正是五日一朝的早朝小朝会。朝会之上,贞文帝特意点了黎池,让他汇报他此行外出公务的情况。不说前天贞文帝单独召见过黎池,述职早已算是做过,就说之前在羊城时,黎池每隔三个月,就会上奏一封季报奏折,对最近一季度的工作总结汇报。黎池在外公务的情况,贞文帝是清楚地知晓的。而此时在早朝上,贞文帝特意让他再汇报一遍,纯粹是让黎池在朝臣面前显功,可说是用心良苦。贞文帝此举,是真心实意地在为黎池打算:虽离京两年多,他黎和周,依旧还是那个能干且得宠的黎和周!皇帝的这份苦心,黎池在心中领受了。然后黎池就不吹不擂,只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工作成果汇报了一遍。因黎池此行功绩着实不小,即使未有任何美饰,只是照实陈述出来而已。可汇报完之后,也在殿上激起了一阵交头接耳地议论。在朝堂之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是失仪的行为。然而高坐龙椅上的皇帝,并未训斥,任由下面朝臣惊讶完了,然后才夸奖了黎池一番。朝上的人精老臣,哪里看不出皇帝是在为黎和周造势?于是也都面带欣赏和欣慰,高高兴兴地、老老实实地站着,到有需要的时候,还会跟着夸赞黎池几句,以示对黎和周这个后辈的欣赏和欢迎。事实上,人精老臣们的欣赏和欣慰,倒也不全是装模作样,还是有几分出自真心的。黎池的那些功绩,若一一细数下来,实在是赶得上他们一辈子的功绩,怕是还不止呢!他们都已不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大多人的脾性都琢磨得圆滑了,‘后浪推前浪‘的事实,也已经无奈地接受了。如今有一个优秀的后辈,来接替他们,继续为大燕的昌盛绵延鞠躬尽瘁,他们是欣慰的。朝中老臣们面对黎池,能够如此心胸宽广,而不是嫉妒、不容。不得不说,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好官。其实明君与贤臣、昏君与佞臣,是呈正相关的,贞文帝是一个明君,那么朝中的贤臣就会占据绝对优势。因此除了各为其主导致的利益阵营的争斗外,纯粹因‘见不得别人好‘而导致的争斗构陷,并不会很多。所以大燕朝廷之中,大多数的朝臣,本性还是不坏的。如此一来,也容得下黎池。至于容不下黎池?不相信他带回的红薯和玉米有所说那样高产?今年收了一茬土豆之后,那些容不下、不相信的人,就已乖乖地闭上嘴了。原来还捏着‘年轻‘作借口,认为黎池不配入内阁的朝臣,有了黎池这次带回来的红薯、玉米和棉花之后,也就无颜再拿出来说了。朝野上下,对于黎池年仅二十四,就升任三品高官,授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之事,再无反对声音。……黎池回京归家之后,公事方面相关的,至此就算是处理妥善了。贞文帝怜其舟车劳顿,又离家两年多,就放了他半个月的假期。让他歇息充足,将该拜该访的人家都去拜访了,私事处理完毕后,再回去点卯当值。黎池身上的公务……哀叹一声,若换个一般人,怕是要压得那人食不能下、夜不能寐!但黎池却不用去想那么多,既得了假期,就全心享受就行了。白天时候,黎池就出门去走亲访友。回到家了,就与家人在一起吃饭、说笑、玩闹。这第一家要拜访的,就是岳父徐芩的徐府。黎池作为徐芩半子,他理当去尽一尽孝心。黎池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以及几个随侍的丫鬟和小厮,提着礼物,去拜访了徐芩夫妇。黎池回京的消息,是时下京城最热门的了。且状元府也早已派小厮去徐府告罪过,言是等府上老爷忙完公务,立即就登门拜访,万望体谅。所以今日黎池登徐府的门,徐府并不意外。自家姑爷来的日子,要么是今天去俭王府上了,明日再到自家来。要么是出门拜访第一家,就是自家。如今姑爷归京后拜访的第一家,就是自家这个岳父家,也说明了他对自家的重视,并未因为官运亨通,就轻视怠慢他们徐家,徐芩夫妇是再满意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