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作者:李寂v5      更新:2023-05-30 18:11      字数:5491
  胡安和笑着说,“哪里算得上是故交,薛四少哪里看得起我一小小光禄寺少卿之子,何况后来还被免了官。不过几面之缘而已,难为薛四少还记得。”他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样子,又道,“瞧我,光顾着叙旧,竟忘了礼数。”胡安和微微弯了弯身,似笑非笑道,“不知薛老丞相近来可好啊?”他这话一出,阿梨心中咯噔一声,忙拽住薛延胳膊。她本以为真是个来叙旧的老友,现终于分辨出,此人来者不善。付六一脸茫然,问,“薛老丞相,什么丞相?”胡安和说,“薛之寅,你不晓得?”付六是真的迷迷糊糊,下意识道了句,“薛之寅不是因叛国罪斩首了,虽然这是个冤案,但最后不了了之也没别的动静,薛家不是就此垮了吗?”胡安和拉着长音,一脸悲痛道,“啊,原来如此,我竟不曾知晓。”这二人一唱一和如同说戏,而胡安和虽面上做着样子,眼神却毫不掩饰,内里似淬了毒钉。阿梨咬着唇,死死拉着薛延胳膊,生怕他冲动做出傻事。薛延面上倒是风淡云轻,看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够了,才淡淡道,“承蒙胡公子惦念,薛某不胜感激。”这样忍气吞声,不像他,胡安和一时间觉得诧异,半晌才冷笑一声,“人家说再坚硬的石头也是会磨平棱角的,我原本不信,现在看来此话是不假。当年仗势欺人如薛四少,如今也学会说客套话学会作假样子了。当年你在鹤云楼出言讥讽于我时的嚣张快意呢,尽数忘了?”薛延还是那句轻飘飘的,“承蒙挂念。”胡安和忽然觉得无趣得很。他从袖中抽出一张红色信笺,上面金漆拓字,看着豪奢贵气,扬手扔进薛延怀中,道,“朝廷关怀,我父亲又能踏入仕途,做了陇县的县令。四月初三乔迁之喜,可请薛四少千万要赏个面子过来,我父亲见着你,定会高兴的。”薛延两指捏着那信封,上下扇了扇,撩着眼皮看他,没言语。他以往就是这样,目中无人样子,做什么都是懒懒散散,似是世间万物没什么能入了他的眼。胡安和恨他,不止因为两人曾经矛盾与羞辱,更是恨他这副桀骜姿态。原本薛延高高在上,他伏低做小便也就认了,可如今薛延沦落到比他还不如,仍是这样瞧不起人的样子,胡安和只觉心头无名火起,堵着嗓子眼一股地憋闷。他咬着牙轻轻道,“薛延,咱们走着瞧。”而后也不等什么回应,连付六都没等,脚步匆匆便就离开了。付六忙着往上追,不忘回头看眼薛延神色,见他垂眸不语样子,心中暗自畅快。总算有人替他出一口气。阿梨虚虚扶着他胳膊,想说些什么,但也不敢出声打扰。日头渐热,糖葫芦上的浆都要化了,拉成黏黏的一条丝,薛延瞧见,抬手接过来把那半颗咬下去,问,“怎么不吃了?”看他与平常无异的样子,阿梨松了口气,但转瞬又觉得心中酸涩。原来意气用事、稍不如意便就发火的薛延让她觉得气,但现在终于学会默默承受的薛延又让她心疼。阿梨知他心里定是不好受的,她咬一口山楂,也不去提那件不快事,转而拉着薛延往西边巷口走,道,“买鱼去,咱家糖也少了,待会也要去添一点。还得买二两黄酒,糖醋鱼不加黄酒味道不够鲜。”她偏头,“我刚说什么,你都记得了?”薛延“啧”一声,“小管家婆,你刚啰里啰嗦说许多,我都没听清。”阿梨嗔他一眼,别扭着不肯说话了。薛延手搭在她肩上,无声在笑。以往日子,他最怕遇见熟人,怕人瞧见他现在潦倒样子,怕人家耻笑,更怕同情。但现在真的经历了,反而觉得无所谓了,不过就那样而已。他以前欠胡安和的,他今日羞辱回来,便也就算扯平了。往后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又有什么关系。路过一家打铁铺,熔炉架在门口,炭火烧的通红,薛延扬手将胡安和刚给他的请柬扔进去,只听见微不可闻的“嘶啦”一声。薛延瞟一眼,蓦然觉得那纸上密密麻麻小字就像他以前过往,潇洒恣意过,也走歪做错过,如今便一同随着纸张化为灰烬了。第20章 章二十回家路上,薛延叮嘱过阿梨不要将那会发生之事告诉冯氏,阿梨自是应着。路上耽搁一会,到家里时已经申时过半,冯氏坐在院里纳鞋底,见着他们拎着条河鱼回来,高兴迎上去,打量一下,不可置信道,“真成了?”阿梨点头,冲她指了指鱼,笑着说,“阿嬷,今晚做好吃的。”鲤鱼去鳞去腮,清洗干净,用薄刃刀斜着在身侧切开口子,揉上米酒,再洒层盐和胡椒粉,内外涂抹均匀,在边上放久些好入味,最后用面糊糊裹上,便就能下锅煎炸了。阿梨的娘当年最拿手的菜便就是糖醋鱼,她做的不仅味道鲜嫩,还极为漂亮,鱼肉在被切开的地方外翻,煎的金黄酥脆,像是开了花。阿梨把这手艺学了十成十,外酥里嫩,还在锅里的时候便就引得人垂涎三尺,最后大火收汁勾芡,粘稠酱汁厚厚铺了一层,混着鱼鲜和淡淡酸甜味,上面用碧绿葱花做点缀,精致的不像食物。吃鱼要配米饭,薛延一连吃了三碗,最后整盘的鱼只剩下骨头和底下的一层汁。收拾好碗筷,冯氏没走,拉着阿梨在炕头坐下,又去柜里翻出了个小布包,把里头银钱都叮叮当当倒出来,两人一起数。家里本就不富裕,买下阿梨后几乎被掏空,但这段日子零零碎碎做着活儿,算上做衣裳和卖绣品、辫柳篮的,还有宴春楼欠的尾款,合一起竟有七八吊钱。钱虽不多,但是个好盼头。原本日子哀气沉沉如一潭死水,现在终是拨云见日,得了曙光。劳累一整日,阿梨已经倦极了,但是瞧着那些银钱,她心中欢喜,还有精神头与冯氏一起商讨着以后该做些什么。家中无地,没了主要的生计来源,补贴家用的零碎活计便就不能断了。绣活费眼,做多了以后难免会落下毛病,冯氏是不愿阿梨多做这个的,柳编虽眼下卖给宴春楼卖得好,却难以这样卖出第二次。若三文一个,也实在劳神得很,攒不得什么银子。思来想去,冯氏说,“总要有个稳定营生的,不能这里敲一下那里碰一下,虽能勉强过活,到底是不安稳。”阿梨问,“怎样才算安稳营生,开个铺子?”冯氏笑了,“傻梨儿,咱们现在这些钱,哪里盘的下店面。”阿梨不好意思摸摸耳朵,略思索下,又说,“开不成店,支个摊子总成,待以后银子多了,再去盘店。”薛延一直靠着柜子,半阖眼听她们说话,闻言,终于将眼睛掀开条缝,道,“这倒是不错,我以往也见过有人在路口支早点铺子,卖些馄饨窝头之类,生意倒还很好。”阿梨捧着腮,又说,“可若是卖馄饨,便就不能挑了摊子四处走了。”薛延被逗笑,探身过去掐掐她下巴,戏问,“走,你要走哪里去?”阿梨犹疑着道,“我小时见过货郎挑担子卖粽叶糖,手里提着个拨浪鼓,到哪个巷口便就摇一摇,就有许多小孩子跑出来买了。”薛延觉得她细声细气说话样子实在讨人喜欢,忍不住又逗她两句,“若是卖馄饨可怎么办,总不能我背着锅,你提着面,让阿嬷拿小拨浪鼓,咱们浩浩荡荡摇着走过去,见着谁想吃了就当街搭个摊子给他做?”阿梨被他说得羞赧,垂眼推他肩膀一下,而后便咬着唇不言语了。冯氏嗔怪看薛延一眼,道,“瞧你,总没个正经样子。”薛延眯着眼揉了阿梨长发两把,轻笑说,“哄她闹着玩的。”说说笑笑一晚上,第二日时候,冯氏还真的上了心操持起这件事。她去找村东口木匠买了几根粗木杆,又翻翻找找将压在箱底的旧油布给寻了出来,这两样在一块拾掇拾掇,便就能搭出个简易棚子了。赵大娘家中男人原本是个厨子,给人准备红白事的饭食的,现在不做了,但家里还有几口大锅与架子闲搁着,冯氏把那套家伙事儿买回来,又腾出几张空桌椅,这买卖便就能开张了。陇县里的早点铺子不算少,菜包浆子什么都有,生意也都平平淡淡,阿梨和冯氏到街上转了两天,最后还是觉得不能这样随着众卖。江浙一带早上爱吃生煎包、汤圆、头汤面和豆腐花儿,阿梨与薛延商量一下,决定试一试,店名也很快定下,极为顺口好记的“薛家生煎包”。薛延挺高兴,还去柴堆里挑挑拣拣选了块标正的木头,龙飞凤舞题了个匾。从准备到开张,前后共用了三日时间,摊子就在永安街的窄巷路口,旁边倚着一棵百年悠久的老榕树。匾上盖了块红布,早上太阳升了后一扯,这小店便就算正式开业了。现在春夏交接之际,天头不冷不热,吃碗面条身心舒畅。苏式头汤面的浇头形形色色,生煎包的馅子也种类繁多,阿梨会做,同样的食材,加上不一样的调味、用不一样的火,成品便就是不同的风味,各有各的好。冯氏本就是想寻个稍安稳些的营生,糊口度日,不曾想生意竟一日比一日要有起色。若赶上集市人多些,一日竟能赚到半吊钱。日子好像过的越来越风生水起了。但阿梨却隐隐觉着自己身子似是越来越差,夜里有时甚至会整宿整宿的失眠。转眼到了四月中,前一夜下大雨,后院樱桃花风吹雨打折了大半,早上起来后一片残骸,阿梨也受了凉。她本就体弱,这段日子操劳过了度,现一病,便就全显出来了。下巴瘦的尖尖的,胳膊细的好似用力碰下就能断,冯氏心疼她,连收了几日摊子陪她在家里养着,总算恢复一些。薛延这段日子一直安分的不行,有时从书院回来还会给她带些小玩意,糖球糖馓子之类,甚至还有一只花哨的纸风车。他拿病了的阿梨当小孩儿哄,说话声音也轻了几个度,阿梨难得闲下来,每日陪着冯氏养养花看看字,恍然觉得像是回到了以往在家中的悠闲日子。这样好好将养着,没过几日,阿梨身子便就好的差不多,只偶尔耳痛的毛病还留着。有时冯氏或薛延与她说话,她怎么努力也听不清,像是耳上罩了一只碗,声音嗡嗡被阻隔在外头。这病症她小时也有过几次,不多,爹爹领着她走访过许多医馆,只说是气血虚了,要补一补,便就没旁的了,由此阿梨也没多在意,只当是养养就能好的小病痛。谷雨已过,眼瞧着就要立夏,日头愈发足起来,晒得全身暖融融。阿梨穿着杏色衫裙坐在门口台阶上,仰着脸看天上的云。冯氏在院里搭了根麻绳,把家里的被子都拿出来晒。清一色的暗青底面,上面一朵朵的大红色牡丹,瞧着喜庆得很,只是年头稍久,里头棉花有些僵了。冯氏用手拍着被面,激起一层层绒绒的絮,飞的漫天漫地。阿梨笑着捂鼻往后躲,冯氏也被她动作逗乐,温声道,“你在家里憋了这么多天,趁着天气好,也该出去走动走动,看看天看看树,心里畅快了,病也就好的快了。”阿梨小幅度扇了扇手掌,道,“阿嬷,我现在好着,明日便就去出摊罢。”“这倒不急。”冯氏说,“新来的县令明日贺喜,要摆三日的流水宴,今个第一天。老百姓都忙着去吃那不要钱的,咱们的生意好不了。”新来的县令要贺喜。安逸了这些日子,阿梨都要忘了那日街上碰见的胡安和与那封被薛延烧了的请帖,现听冯氏一说,便就想起了。她蹙蹙眉,问,“做官的也能搞这个事吗?”冯氏转了身子,又扯扯被角,道,“律法上没写这条,只说官员不许贪污受贿,倒是没管让不让宴席。再说,咱这穷山辟水的小地方,天高皇帝远,就算他有什么猫腻在里,朝廷也伸不了这么长的手,还不是随着他们自己乱弄。”阿梨“唔”了一声,没说话。过一会,冯氏弄完了被子,转身去墙角拿扫帚要扫地,阿梨站起来去接,“阿嬷,我来做罢。”“松开。”冯氏躲了下,摆摆手往外赶她,“别总在我身前晃来晃去的,到外面透透气,别走远便就成。”她伸手点点阿梨的额,“你可不能这样,总待在家里可不行,抱着阿黄出去踏踏青,也能散散病气。”说完,她干脆撂了扫帚在一边,“我回屋换身衣裳,待会陪你一起走走。”第21章 章二十一现在巳时刚过,日头还没升至最当空,陇县没别的好逛地方,两人便径直去了城西小河边,一路过去,果真柳绿花红。阿梨没抱阿黄,它太重,不老实,又笨笨傻傻的,若是看不住跳到哪里去,寻都寻不回来。冯氏在臂弯里挎了个小篮子,带着阿梨往树林深处走,说那里有许多野长的果树。以前阿梨来折柳枝时都是沿着河岸走,没往林间去过,这路还是冯氏小时发现的,一晃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住在陇县的人换了一茬,山水却还是原来的样子。沿着羊肠小径走了两刻钟,果林便就瞧得见了,大多是南果梨,黄澄澄的一小颗,上面覆着红晕,像是姑娘家抹了胭脂的脸儿。一大片的梨树林,绿叶间缀了黄果,看着赏心悦目,怡人得很。这样果子阿梨以往从没见过,瞧着新奇。冯氏拧下一颗,用袖子擦了擦递给她,问,“是不是渴了?这梨子水灵灵的,极甜极软,连皮儿都是嫩的,你尝尝。”阿梨咬一口,果真如此,她觉着欢喜,笑得眯起眼。冯氏捏捏她耳垂,笑说,“我以往年轻做姑娘的时候,也最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我带着我家弟弟来采果子,他会爬树,便就骑在树梢上往地上扔,我一个个捡,最后到小河边去洗净了,两人能吃掉小半筐。”说及此,冯氏也有些黯然,叹了口气,又道,“讲这些做什么,都过了几十年了,我都找不见他了。”阿梨沉默地听着,忆起从前,恍然觉得口里的梨儿也失了滋味。冯氏拍了拍她肩背,忽的想起什么,问,“阿梨,我记得你讲过,你也有个弟弟?”阿梨点头,抿出个笑,“有的,只比我小两岁,名叫言初,读书灵得很,也很乖巧,听我的话。”她舔舔唇,顿了顿,又说,“我离家时候,他便就和我一般高了,男孩子长得很快的,半年过去,也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冯氏问,“你舅母对他好吗?”“许是吧,我弟念书好,舅母爱财,总盼着他考个功名衣锦还乡,又怕他不认亲,对他自是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我离家时候,舅母有孕了,不知是儿还是女。”阿梨盯着地上一点斑驳的日光,轻轻道,“若是个男孩儿,言初在她心里许是就没那么重要了。”冯氏坐到她身边,轻柔道,“咱们好好赚钱,若是以后有机会了,便就将言初也接过来。”阿梨没想到冯氏会这么说,她愣一瞬,眼眶渐湿。冯氏“哟”了声,道,“怎么就哭了。”阿梨嗓子哑哑的,唤,“阿嬷……”冯氏擦擦她眼睛,又揽过她的肩,笑道,“阿梨这么好,弟弟一定也不会差,好孩子都不该受苦的,阿嬷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