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哭笑不得
作者:摇滚菠萝糖      更新:2023-08-13 09:47      字数:2118
  <div id="tet_c">原来是雍正的官窑半成品,那就是皇家用物喽!?

  难怪自己之前能看到这瓷碗散发着代表皇家气色的黄色珠光呢!

  可惜是半成品,所以黄光才会偏弱。

  但又散发着浓郁的白光,就说明这玩意依旧能算是宝贝。

  毕竟也是藏了二百来年的老物件了,哪怕是半成品,但只要沾了官窑的身份,哪也不简单呢!

  这两天在酒店休息的手,二人也没闲着。

  老杨给陈睿科普了不少关于补彩方面的知识。

  这补彩在古董造假圈子里,可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

  一般的师傅是没这个技术手段的。

  而且这种技法,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出来的。

  是需要先决条件的,比如你要有一只值得补彩的瓷器……

  比如那种海捞瓷的白素胎。

  这种海捞瓷的白素胎,补彩其实是最简单的。

  因为整件瓷器都是素胎,你可以放手在瓷器上面作画,施为。

  可高难度一点的,就是这种半成品了。

  这种半成品一般大多出自于瓷都一带的制瓷世家手里。

  没错,在瓷都一带可是生活着很多祖祖辈辈制瓷的世家的。

  这些家族,有不少人祖辈都是在官窑里干过的。

  古代的时候,官窑的管控也是非常严格的,制瓷的胎土,还有釉料。

  都是被官方严格管控的。

  可即便如此,却还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

  想当年,大清朝的国库,那些工人都能想办法夹带私货。

  更何况是这种人更多,工坊更大的官窑厂了。

  所以窑工们为了能搞到钱,也总会想办法和监工们斗智斗勇。

  甚至有些监工,干脆就和窑工们沆瀣一气。

  比如为皇帝烧制某一批官窑的时候,在烧制白素胎的时候,就偷偷藏起来一些。

  等这一批官窑交上去之后,在找画工在瓷胎上做画。

  然后在烧出来,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民窑精品的由来。

  毕竟当时官窑和民窑,先不说瓷器画片上的区别,就说素胎方面。

  官窑也要甩民窑十万八千里的。

  可如果偷用官窑的白素胎,那产出的自然是精品。

  不过当时毕竟会害怕官方追查,所以在瓷器画片上市不敢有僭越的。

  不过等到进入现代,有一批白素胎流传下来,而现代人哪管你那个。

  所以各种高仿瓷就出现了……

  不过当时也有一些胆子更大的家伙,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

  所以顶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做当代高仿官窑的……

  就比如眼前这种漏了一幅画的瓷器,就是当时画工故意漏画的。

  烧出来之后,这明显就属于残次品了。

  按理来说是要就地销毁的,可如果监工都被买通。

  那就好办了,监工和窑工会偷偷藏起来一部分。

  然后等一段时间,风平浪静之后,在把这瓷器拿出来补彩。

  然后当代的宫内流出品,就产生了。

  这种宫内外流品,在江南一带非常盛行,很多有钱的大户,也都会私藏几件。

  毕竟能用上和皇帝老儿一样的专用器,也会让他们心理得到一种无上的满足。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半成品,都会在当代被烧制出来。

  也有一些,会被窖藏,然后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忘。

  然后就传到了现代,就比如眼前这只。

  这就是当年的漏网之鱼了……

  老杨把玩着手里这只青花高足碗。

  “嗯,看器型确实是雍正时期的款,底部的三行六字的底款也没错。”

  “这只碗如果要是一只完全体,那卖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对面的黄美凌微微一笑。

  “我还有一只正品……”

  老杨和陈睿一听,不由都眼睛一亮。

  难怪黄美凌要请老杨来补彩呢,像这样的观赏器。

  一只和一对的价格,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只的话,也就能买个三五百万,可如果是一对,那就不得了了。

  如果拿出去拍,那最起码价格要翻五倍的!

  “哦!那真是太好了,不知黄小姐能不能让我们一饱眼福。”

  “这话说的就太见外了,请稍等。”

  黄美凌转身又去了后面的仓库,不一会儿又拎了另外一只箱子出来。

  打开来,里面是一只器型和这只一模一样的碗。

  不过这只青花高足碗,就是完全体了,碗上的三幅画片都是完整无缺的。

  老杨又把那只碗拿出来把玩了一会儿,然后就对黄美凌点了点头。

  “我想,我是可以的。”

  “那真是太好了。”

  黄美凌也没废话,直接带着老杨到了里面的一间工作室。

  “这个就是按照您之前的要求准备的。”

  原来早前老杨就和黄美凌交代了他补彩所需要使用的工具。

  只见这个工作室里,出了工作台,还有就是靠墙边上还有一个崭新的炉子。

  那就是烧瓷专用的气窑了。

  造型方正,外面看似简单的铁皮,里面却都是耐高温的耐火砖。

  下面则是十几个进天然气的喷嘴……

  老杨检查了一番这气窑,对工具表示了满意。

  黄美凌很识趣的退出了工作室。

  老杨则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来,里面竟然是各种瓶瓶罐罐。

  “这件补彩的瓷器,是雍正的青花。”

  “雍正青花用的都是国产苏料,比起波斯来的苏麻离青特点就是钴含量偏低。”

  “里面含的铁和锰的比例也不一样,所以烧出来发色也比元青花要淡。”

  “而且元青花用的苏料,因为各种元素比例不均,所以烧制的时候,会产生爆溅的现象。”

  “这在现代看来,就是用料不精,导致的缺陷。”

  “而到明清时期,咱们使用的主要是国内江浙地区出场青料。”

  “因为使用更先进的工艺进行筛选,所以咱们的青料更加细腻。”

  “烧制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爆裂的现象。”

  “但在咱们古人看来,元青花上面的青料爆溅,却是最原始的苏料特有的表现。”

  “所以到了清朝的时候,为了追求极致模仿元青花。”

  “在烧制青花制品的时候,他们还专门加了一个点青的工艺……”

  “就是要求画师在画青花画片的时候,故意把青料点缀在画片期间,模仿元青花爆溅的特点。”

  老杨一边调配青花料,一边给陈睿讲解清朝时期青花的特点。

  而这清朝人这种‘精益求精’的风格,则是听得陈睿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