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作者:漫步长安      更新:2023-05-31 04:18      字数:2955
  据九和十二爷也是通过气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碧姜接着道:“我们一走,府中只剩母亲一人,着实不放心。还有国公府的那些产业,也得有人打理。所以我和国公爷看好你们夫妻,等我们走后,你们就搬进府中。一来方便料理,二来是照顾母亲。”李氏站起来,行了一个大礼,“郡主放心,我们夫妻二人一定会不负所托,好好孝顺母亲的。”朱太君坐着,受了她的礼。“你们的人品我和国公爷都是信的,但国公府颇有些复杂,不用说十二爷应该明白。西院的那几房可都不是善茬,你们要万事小心。”十二爷性子要弱些,心里还有些打鼓,同时又有些豪气。李氏是见惯世面的,又与各色人打过交道,心里已是有了主意,“郡主放心,我们一定守住国公府的东西,护住母亲的。”“好。”碧姜要的就是这个保证。她朝侍剑招了一下手,侍剑呈上一件东西。“世间万事,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这里有三份字据,关于国公府的田产铺子入账分配。每个季度会有各大管事来国公府交账,所有利润分为十成。六成送到裕西,三成是你们夫妇所得,另一成是给母亲的。”朱太君没想到她会连自己都算进去,国公府的那些产出,每年可不是小数目,便是一成,也足够自己后半生无忧。对于这样的安排,十二夫妻没有任何异议。说实话,以李家现在的家底,还不足这十成之一。一年能有三成,抵得上三四个李家的全部家当。“郡主看重,弟妹我一定不负所托。”李氏又表态,碧姜对她的态度很满意。要移交的账册什么的,早就整理出来。然后连夜召了各大管事入府,十二爷夫妻俩与管事们都见了一面。圣旨是即日出征,也就是说天不亮,他们就得离京。对于这个京城,碧姜已没有多少留恋,唯还有一人,让她有些放心不下。那就是绿衣,不知绿衣最近过得如何。许是知道她心里所想,亥时一刻,绿衣悄悄地登了门。她连忙让人把绿衣请进来,绿衣此次出门,是避着侯府其他的人,唯有周梁知道。“姐姐……”“快坐吧。”绿衣依言坐下,看着比前段时间又要丰腴一些,气色红润,想来最近应该过得不错。跟在她身边的是碧姜送给她的嬷嬷,这位嬷嬷和侍剑一起出去,让她们单独说话。“看起来不错,身子养得怎么样了?”“早就养好了。”绿衣笑着,眼露媚态,用帕子捂了一下脸,似有些不好意思。瞧着她的模样,碧姜下意识往她腹间看去,那里还平坦着,看不出来端倪。她嗔道:“什么都瞒不过姐姐,可是时日尚浅,还做不得数。”那就是错不了,一定是有喜了。碧姜眉头微皱,绿衣小产不到两个月,再次有孕,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绿衣看她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道:“姐姐莫担心,嬷嬷说我身子调养得当,应该没有问题。你是不知道,最近侯府一堆的糟心事,大小姐婆家出事,又跟着一起出了京。老夫人性情大变,连侯爷都怨上了……”老实说,碧姜已有许久没有想起过周梁,猛然听绿衣提起,还有些恍惚。曾经自己一心想要嫁的人,现在竟是半点都想不起来。“其他几个姨娘呢,对你可有什么妨碍?”绿衣笑了一下,眼波流转。“她们呀……天天斗来斗去的,柳姨娘燕姨娘还有青云姐姐,几个人日日不消停。也是她们几人斗得太厉害,倒是便宜了我。侯爷不喜去她们屋子,最近都歇在我那里……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余下的话没说,她捂着帕子抿嘴笑着。有时候不争就是争。碧姜其实并不担心绿衣,绿衣的聪慧,远比看到的要多。“你眼下什么都不要做,你记住,只要周梁不娶妻。谁诞下长子,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当然,最重要的是护好自己的孩子,让他平安长大。”绿衣正了神色,点着头,“碧姜姐姐的话,我会一直记得。姐姐……你是不要跟着国公爷离开……”“没错。”“我一猜就是的……”绿衣的声音低下去,“姐姐主意正,国公爷一去不知何能归,你跟去是最好的……”“等姐姐再次回来时,我的孩子应该已经会跑了,到时候若是姐姐的孩子也出生了,那该多好!”她说着,语气向往起来。碧姜没有说话,她和隐最近两年都不会有孩子。因为她身体较弱,得好好调养起来,才能孕育子嗣。再者,他们这一去,能不能归京还未可知。“但愿吧。”接下来,她便交待了绿衣,若在侯府有事无人相护,可来府中寻十二爷夫妇,或是写信给她,信可交由国公府各个铺子的管事转交。绿衣一一应着,不知不觉红了眼眶。碧姜心下亦有些波动,自打她重生以来,说来说去,唯一一个略为交过心的便是绿衣。送走绿衣后,她还站在台阶上,久久没有回屋。屋檐下灯笼亮着,院子被照得朦朦胧胧的,树木摇曳的影子像一排排的兵士,在呼唤着她。她记忆多年前的岁月,在她离京的那个晚上。没有惆怅,没有留恋,只有一往无前的斗志。而今,同样没有留恋,却有了惆怅。院门外,修长的身影披星戴月,出现在视线中。丰神俊逸,绝色出尘。她的心立马安定下来,那丝惆怅被风一吹,飘向天际。第82章据九几个大步,人已到了她的跟前。见她独自立在院子里,刚才脸上的表情与他们在裕西关那最后一役的头天晚上极为相似。那天晚上,她也是如此走如营帐外,脸色凝重,望着黑幕中的繁星,久久不语。她这样的表情,让他有些恍惚,仿佛时光从不曾走远。他们还是多年前的他们,什么都不曾改变。“怎么站在外面,夜间有蚊虫。”他说着,自然地牵起她的手。她的手略冰,小且嫩滑,柔弱无骨。握在手心里,像一块极好的上等美玉。“刚送走绿衣,有些感慨。”她任由他牵着,夫妻二人进了屋子。该收拾的已经收拾好,挽缨和侍剑都是和她一起经历过一次出征的,又在边关呆了八年,知道什么东西该带,什么东西不需要带。收好的东西已整齐地放在屋子的角落,倒是不多,共五个箱子。将帅出征没有带女眷的道理,所以她会提前半个时辰出城,在城外候着她。她现在庆幸的是宫中暂时还没有什么行动,比如说召她进宫扣着之类的。若是陛下不想寒将士们的心,就不会如此做。隐没有子嗣,战场无情,总不能让人绝后。所以她想着,对于自己跟随出征的事情,皇宫里的帝后应该是装着糊涂。再者皇后欠了他们国公府一个人情,在这个节骨眼上,正是施恩的时候,是不会把她强留在京中的。“府里都安排好了,白天我把十二夫妻俩和婆婆都叫到一起立过字据。国公府以后的入账,分为十份,我们六成,十二夫妻俩人占三成,婆婆那里得一成。你没回来之前,各处管事也进了府,都与十二夫妻俩见过。他们是你得用的老人,都是得过的。”那些人都是据九接手国公府后换过的,俱是忠心可靠。“你呢?还有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她淡淡一笑,“没有,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公主府不过是个空府,搬不走卖不掉,没有什么可处置的。至于告别,就我如今的身份,没亲没故,还真没有可以告别的。唯有绿衣,已经见过,再也没有其他人。”就算她现在还是大长公主的身份,也没有可以告别的人。皇嫂也好,皇侄也好,在她的心里,现在都已视为路人。她之所以还愿意为大肃出力,皆是因为骨子的坚持。“我也没有,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他的眼中全是她的身影,当年随她出征,只想一生追随她。现在他们还是一起远赴边关,世间再没有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