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东来晓看山河
作者:高探马01      更新:2022-05-04 16:44      字数:4818
  陆寒山静静的站在摘星楼下,旁边王福和一众家丁陪侍左右。

  楼上的是雍王。

  陆寒山知道现在并不是探访雍王的最佳时刻,但是齐王有命,他也不得不遵从。

  而他在下面一等就是两个时辰。

  终于王安下了楼,说了一句:“王爷有请。”

  陆寒山就在王安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上摘星楼,身后两个下人提着酒菜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摘星楼,传闻只比太和殿低三分。

  这是圣上对雍王最特别的赏赐。

  因为雍王是当今圣上的弟弟,是他最疼爱的弟弟。

  而这个弟弟曾经为他出生入死,挡下了刀剑,所以在圣上心中,雍王才是他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吧,至少比后宫的佳丽们要信任得多。

  雍字也有雍容华贵,和谐和睦之意,圣上的意思是两兄弟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陆寒山忍不住想:要是圣上知道雍王和齐王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不知又会作何感想?会不会觉得生而为人也太过失败了……

  当雍王的背影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陆寒山赶紧把这些不合适的念头从脑中驱除,冲着雍王的背影拜了下去。

  “听说西北边庭连战连捷?”

  陆寒山恭敬的回道:“西北沈帅所向披靡,接连攻破了回鹘、靺鞨、傈僳等部,破甲数十万,大军已经迫近图斯池了。”说到了战事,陆寒山精神明显要好得多了。

  雍王缓缓的说道:“嗯,图斯池,那是蛮夷部落最后的家园了,能一举攻到图斯池,沈东野果然是不世出的帅才。”

  陆寒山试探着问道:“不知殿下如何看待沈帅?”

  雍王沉吟了一下,他知道陆寒山所问并非是沈东野。

  听话听音,陆寒山的意思肯定是沈东野背后的那人。

  皇叔啊,你可真是迫人太甚了……

  “江山有此名将,可保万世基业。”

  这也算是雍王的回答了。

  陆寒山明白。

  既然齐王拥有这样的名帅,奇袭千里,势如破竹。

  那么退居幕后的那些老将们,似乎也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那些反对齐王的,另存心思的也可以适当的敲打敲打了。

  “寒山,你看到了什么?”

  陆寒山顺着雍王的手看过去。

  热闹的街市上,人头攒动,似乎生活在长安的这些市民们并没有受到战争的任何影响,一切生活起居,一如平常。

  雍王肯定不是指的这些升斗市民。

  再往前看。

  巍峨的城郭外是骊山的轮廓,更远的地方则是终南山了。

  “是万里江山?”

  陆寒山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既然雍王将要接任齐王的成果,那么一个帝王当然应该胸怀天下,所看到的一定是苍天之下的万里江山。

  “不,是黎民百姓。江山的稳固全在于此,江山的意义更离不开他们。”

  陆寒山不知如何应答,他跟雍王的思路似乎并不在一条线上,此时,作为一个聪明人应该要保持沉默。

  “沈帅用兵入神,大军纵横千里,粮草一定得跟上。中原人并不适应北地的风沙和牛羊,未必吃得惯那边的东西。”

  “国库承担了三成,地方府库承担了三成,其余的四成已由全国征调了,支持到沈帅凯旋应当无碍。”

  “嗯,把今天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齐王吧,你下去吧。”

  等到陆寒山退下之后,雍王再一次看向了远方,白云与天地相接的地方,那宛如沉默的巨人站立的终南山。

  “王安,备车,去终南山。”

  ***

  顺路往东,陆路押运粮草的越来越少了。倒是江上的大船越来越多了。

  南宫翎认得这些都是漕运粮船,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江南五年积蓄,今朝全部耗尽矣。”

  虞慎从书本上看到过漕运,只是他听说战事在西北,漕运却是运向北方,西北与北虽然只差了一个字,可是地理上却相差万里。

  吴珂道:“既然是要征伐天下,西北平定了肯定就是北方了,到时候从北至南挥军南下,西南和南方恐怕也要遭受兵灾了。”

  “既然江南产粮,为什么不就近先解决南方,而要先解决北方?”虞慎问道。

  “现下已经是仲夏,北方正是凉爽的时候,向北用兵这个时候才是最佳的时候。等到北方大雪,兵马就不容易取得胜果了。”吴珂缓缓的说道。

  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匈奴王的那一次。

  那一次也是这样一个时节,吴珂、顾清随还有沈东野三人从夷陵北上。

  吴珂清晰的记得在夷陵的时候热得他只想赤着身子挥剑,骑着马往北,越走天气越凉。

  到了玉门关,吴珂穿上了衣服。

  他随着顾清随找到了镇守玉门关的将领,那是一个精瘦的将军,吴珂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了,他只记得当顾清随说要出关击杀匈奴王的时候,那名将军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讥讽。

  是啊,他与匈奴的争斗比任何人都要多,他对匈奴的认识可能比匈奴人自己还要深刻,还要全面。

  所以只有他知道匈奴人是多么的难缠。

  他们纵横草原,行踪不定,就算你有十万大军,你也未必能够找到他们。

  三个人就想杀死匈奴王,这是他这辈子听到的最大的笑话了。

  但是民间义士的热情却不能随意浇灭,他同意了两个月之内准备好一支精兵在玉门关内随时准备接应,虽然他认为其实并没有这个可能和必要。

  要两个月在苍茫的草原上找到匈奴大军,就像是从万斤粳米中找到一粒糯米那么难。

  但是如果事情不难,他们也没兴趣做。

  将军唯一看得上的是他们的马,确切的说是顾清随的玉花骢。

  三个人带上了六匹马,其中三匹是那名将军送的,每个人背了干饼就出发了。

  在此之前,吴珂对于草原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

  真个到了大草原上,三个人六匹马,渺小的好似地上的蚂蚁。

  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他们的粮食消耗得很快,而带上的那一壶酒只撑了不到一天。

  时间过得又好像很慢,慢到一天的日头都似乎很难落下,总是悬在西边,宛如他们怀里的干饼。

  在吴珂都差点怀疑自己的时候,沈东野终于看到了天边的黑烟,直直的冲入了天际。

  三个人都很兴奋,策马狂奔,直到天空挂满了星辰,他们终于看到了大片的营帐,营地中间的那一座闪着金光的营帐在篝火下尤其显眼。

  吴珂就要提着剑杀过去。

  沈东野却拉住了他的胳膊。

  顾清随这才把他制定的计划和盘托出。

  吴珂也坐下了,忍了两个月,他也不差最后的几天了。

  ***

  “沈帅,前方就是图斯池了。”

  沈东野骑在马上,抬手遮着日光,看着前方。

  副将解释道:“向导说翻过那座山就是图斯池,那里就是鞑靼人最后的地盘了。从这里翻过去有两条路,一条较为平坦,从这边山谷过去。但是鞑靼人肯定会派精兵死守。”

  这一片地区地势比其他地方高得多,几万大军翻山越岭不过一个多月就抵达了这里,很多士兵已经出现了胸闷气短的不良反应。如果不能一举攻破,士兵们席卷千里憋起来的冲劲只怕会就此泄了,很有可能功败垂成。

  “另一条路则是另外一座山,但是那座山很高,很陡,并不适合大军行军。而且那一边如果有人把守,只怕更难攻克。”

  副将也知道这是最后一战了,这一战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只是这一战却并不好打。

  对方没有了退路绝地求生,而自己这一方锐气也消磨得差不多了,战事微妙,恐怕是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战败事小,平白折损这么多士兵可就不值得了。

  “但是向导还说了另一条,那条路得翻过大雪山,那是通往天堂的路,是凡人无法踏足的路。”

  雪山顶积雪千年不化,此时阳光撒上去,金光耀眼。

  沈东野看了看地图,心中已有计较。

  战斗在深夜打响了。

  大队军马从第一条路冲了过去,喊杀声响彻了整个图斯池。但是王朝兵马虽然多,却被鞑靼人最后的人生生顶住了。

  副将看到前锋营有退却的迹象,急切的叫道:“中军顶上去,千万不能退。”回头一看沈东野,目光却看向了天空,星空明亮,似乎他并不关心这里的战事,又或者他胸有成竹。

  副将不由得满是佩服。

  这才是三军主帅应有的气度,自己混了十年还只是个副将,也是有原因的。

  沈东野想的却是十几年前的往事。

  那也是这样的一个夜晚。

  也有漫天的星空。

  不同的是,那一次他们只有三人,对方却有数十万众。

  他们已经守了四个夜晚了,总算摸清了匈奴的规律。

  当草原上的冷风吹得吴珂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哆嗦之后,顾清随终于说:“走吧。”

  吴珂取出了鬼雨,沈东野则取出了银枪,而顾清随拿着的是一根铜锏。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缺乏炼铁的技术,他们的皮甲或许能挡得住利剑砍刺,但是碰上了重兵器却难有作为。

  三个人的轻功都不弱,借助了天色和水草掩护,很轻松的就摸入了营地。

  匈奴人的营地没有围栏,但是有狗。

  有时候狗比围栏更管用,但是现在狗却不如围栏,它们刚刚冒出头就被顾清随打出的铁莲子打晕了,连叫声都发不出来。

  金帐里依旧有歌舞声,还有大笑声,门口的侍卫却已经疲惫不堪了。

  疲惫让他们失去了平时应有的警惕。

  不过,就算是他们状态最好的时候也未必能挡得住鬼雨一击。

  沈东野闻到了酒味,肚子里馋虫再也压制不住了,他闪身进了酒库,再出来时已经是浑身酒气,人却更有精神了。

  当吴珂一剑隔断两个侍卫的喉咙之后,沈东野银枪挑开了帐篷门帘冲了进去,刚刚进门,一杆金晃晃的长枪就压了过来,随后十来条枪先后冲了过来。

  早就听说匈奴王的金枪护卫都是不可多得的枪术好手,沈东野见到了这十几条枪丝毫没有觉得害怕,反而兴奋的迎了上去。

  一条银枪让十几条金枪也难以招架。

  吴珂和顾清随先后冲进去,一个大汉提着独脚铜人批头打下,顾清随的铜锏毫不退缩的撞了上去,独脚铜人居然给打得脱手飞出。

  这是吴珂最佩服顾清随的地方。

  虽然他身材不高,可是手上的力量丝毫不比力气最大的虞桓弱,而且他在不同的场合用的兵器也不一样。

  精通一门兵刃已然难得,但更难的是精通多种兵器。

  吴珂从大汉的肋下钻过,鬼雨如电,须臾间就到了匈奴王的面前,肥胖的匈奴王慌乱的抓起身边的舞女拦在了前方。

  鲜血如雨,舞女根本拦不住鬼雨。

  沈东野刺死了枪术最强的那人之后,余光一扫,正好看到鬼雨从匈奴王肥胖的脖子上穿过,匈奴王的嘴巴张大的如同死鱼,眼珠也在一瞬间失去了神采,转为了灰白。

  好小子,杀人比我还快。

  沈东野看向吴珂的眼神中只有赞许。

  “大功告成,撤!”顾清随一锏打翻油灯,火光四射,皮质帐篷瞬间就烧了起来。

  当匈奴骑射追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骑着马死命的往南跑了……

  “沈帅,小路上也有火光了。”副将把沈东野的思绪拉了回来。

  那是第二支兵马,都是挑选的善于攀援的精兵,大道上大部队佯攻,小道才是主攻。

  只是看情形,那里也碰到了钉子。

  副将的忧虑写在了脸上,战事焦灼,此时正是关键时刻。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光,天空突然升起了焰火。

  沈东野终于开了笑脸:“第三路人马终于到了图斯池了。”

  第三路?

  那是天路啊!

  那可是凡人难以行走的地方啊。

  副将的嘴巴张了张,话却没有出口。

  沈东野既然知道了那一条路,那么那条路才是真正的总攻路线,当神兵天降,大火瞬间就能把城市点燃,狂风一卷,整个城池都将化为灰烬。

  但是这只是图斯池噩梦的开始。

  “擂鼓总攻,今晚我们必拿下图斯池。听说那里湖水常年温热,气候宜人,到了那里,所有人可以自行其是,不用报告。”

  副将欣喜的驱马传令,身后沈东野的话再一次传来:“每临大事有静气,此话赠与你,与君共勉。”

  副将一愣,随即驱马上前,大声叫道:“擂鼓!全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