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作者:小春贤      更新:2023-05-31 09:02      字数:6265
  崔世君听了,低头默默不语,吴书办摇着头,说道:“你也不要多想,这事牵扯太大,不是咱们能管得了的。”崔世君勉强一笑,不再多言,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衙门无事,崔世君待了半日,还不等落衙的时辰,她就回去了,刚到家,院子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榆钱的香甜味,新摘的榆钱洗净捣碎,加了糯米粉,再隔水清蒸,吃起来又甜又香,十分受人欢迎。因着要送人,徐姨娘和崔世柔都来帮忙,就连崔老姑姑也到厨房里凑热闹,好在厨房宽敞,一家子说说笑笑,等到崔世君进到厨房,只见案板上码着整整齐齐的榆钱糕,灶上几层的大蒸屉还在冒着热气,她情不自禁的说道:“好香。”翠姨给她让出一张凳子,笑道:“福叔摘了不少榆钱回来,蒸糕用不完,晚上还要蒸榆钱饭。”崔世君洗净手,坐在案板前帮着一起做糕,她又对徐姨娘说道:“有哪几家要送,姨娘算了没有?装糕点的盒子准备好了吗?”徐姨娘扳着指头给崔世君算了一遍,崔世君听着没有遗漏,特地嘱咐一句:“宁国府和东郡府他们两家先送,除了这些侯门公府,亲戚们和左邻右舍也别忘了。”徐姨娘笑道:“忘不了。”没过多久,第一锅榆钱糕蒸好,老姑姑病着,榆钱糕克化不动,只她老人家实在嘴馋,崔世君掰了半块给她,又端了一叠送去给崔海正,剩下的她们分吃后,给邻里送了几家。且说崔家给平日走动的人家送了榆钱糕,也得了不少的回赠,她们一家连着吃了几日榆钱糕,都有些腻味,榆钱糕这东西只能吃个新鲜,又禁不住久放,徐姨娘做主,将家里吃不完的榆钱糕送给积善堂,算是攒下一些功德。不提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且说宁国侯霍嘉随着太子南下淮扬,忽然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圣上放权太子调查江南科举舞弊案,这倒不奇怪,圣上对太子本就寄予厚望,自打太子议政以来,便有意磨练太子,不过,霍家沉寂多年,就算霍嘉凭着自身本领,考中探花,这几年也只在圣上身旁帮忙抄抄写写,连个正经的官职都没有,此次圣上钦点他陪同太子查案,众人都在猜测,莫非是要起用霍家?第22章宁国侯霍嘉随同太子南下淮扬之事,在京里一连传了数日,有那心思敏锐,目光独到的公卿,背地里感叹霍家要起复了。三十多年前,霍家除了霍云,全族被杀得一干二净,就连堂堂的宁国长公主也畏罪自尽,若非霍云尚未成年,又有先皇保他性命,当年的霍家恐怕早就烟消云散。只是,宁国老侯爷霍云虽留下一命,这些年却远离朝堂,直到其子霍嘉袭爵,又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中探花,方才被皇上留用。如今,霍云只做他的闲散老侯爷,宁国侯霍嘉青年才俊,在皇上身边历练了三年,先前众人只当皇上留用霍嘉,是顾念着宁国长公主的情份,眼下来看,这是皇上专门给太子殿下□□的人呢。坊间这些传闻,崔世君听完就一笑置之,近日,崔世雅带着小元宵回家长住,庄上正是农忙时节,毕远文把崔世雅母子送来后,转头回到自家庄上帮忙,家里多了一个小元宵,清净许久的崔宅变得热闹起来,就连老姑姑的病情也好转多了。前几日,宁国府和东郡府各自打发家人送来霍嘉和莫婉二人的庚帖,崔世君寻空把莫婉的庚帖送到宁国府,她到的时候宁国老侯爷不在府里,崔长松说老侯爷带着小厮火华出城去钓鱼了。那崔世君送完庚帖,转道又前往东郡府,谁知她刚进门,就听莫婉的奶嬷嬷张氏说她已病了好几日,崔世君得知她病了,心头诧异不已,连忙随着张氏进到莫婉的闺房探望。这还是崔世君头一回进到莫婉的闺房,想来是因她正在病中,院子里静寂无声,只有门口守着一个半大的小丫头,小丫头看到张嬷嬷来了,先是摆摆手,随后压低声音说道:“姑娘刚刚睡着,珍珠姐姐在里间照看呢,张奶奶若是有事要回,我去叫珍珠姐姐出来。”张嬷嬷指着崔世君,轻声对她说道:“不打紧,这是城里的崔姑姑,她知道姑娘病了,特地来看姑娘的。”说完,张嬷嬷带着崔世君进屋,崔世君抬头一望,正中是一间厅堂,屋里摆放着各色家什器具,靠右侧的屋子挂着一副半旧门帘,这是莫婉的卧房,崔世君轻手轻脚打起帘子,扑面就是一股淡淡的药味,卧房用珠帘隔出里外,屋里不像寻常姑娘家收拾的花团锦簇,反倒处处显出一股干净利落的爽快劲儿。莫婉身边的大丫鬟珍珠坐在窗下,供着亮光做针线活儿,她听到动静,看到站在门口的崔世君,先朝着里间的床榻看了一眼,接着走出来,低声说道:“崔姑姑来了。”为免吵醒莫婉,珍珠引着崔世君来到她住的屋子,不一时,小丫头送来茶水和点心,崔世君喝了一口茶,问道:“我上回来的时候,莫姑娘还好端端的,怎么忽然就病倒了?”提到莫婉的病情,珍珠也是满脸愁容,她道:“都怪我们没有伺候好姑娘,起先是有一些轻微的咳嗽,吃了张太医的几贴药,谁想却越发咳得厉害,咱们侯爷急忙递了帖子,请太医院的掌院亲自过来,药方倒是换了好几样儿,病情却迟迟没有起色。”为着莫婉久病不愈,她们院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被东郡侯莫少均狠狠教训了一顿,从上到下人人都战战兢兢,唯恐做错事被侯爷处罚,姑娘身子不好,每日不吃饭,话也不爱说,眼瞅着她一日日变得削瘦下去,珍珠急得上火。崔世君想了一下,说道:“或许该找外头的郎中来给你们姑娘看一看呢。”往常她进出各府内宅时,也曾听说太医院的那些太院用药谨慎,一味的只管用些温补的方子,虽说开的药吃不死人,只是病情拖久了,到底与身子有碍。一旁的奶嬷嬷张氏听了崔世君这话,说道:“府里一向是请太医院的张太医来看病,这冒然到外面去找郎中,只怕侯爷要怪罪我们。”侯府规矩严,不比小门小户的人家,崔世君见此,不再多嘴,只低头喝茶。几人默默坐了半日,忽听外间有一个小丫头的声音传来,那小丫头说道:“珍珠姐姐,姑娘醒了。”珍珠连忙起身,她请崔世君稍坐,便朝着莫婉的卧房走去,不久,有个小丫头来请崔世君,说是莫婉请她过去,崔世君和张嬷嬷一同往她房里去了。进到闺房里间,只见莫婉已坐起身,她脸色苍白,身上披着一件薄袄,发髻松松得挽着,看到崔世君后,嘴里轻声喊道:“姑姑,你来了。”崔世君走近后,这才发觉莫婉瘦得不成样子,她坐在莫婉的床榻边,握住她的手,吃惊的问道:“姑娘,你这是怎么了,瘦得我都快不认得了。”“是我自己不当心,叫姑姑你白白担心。”莫婉刚回了一句话,便捂着嘴不住的咳嗽,崔世君接过珍珠倒的热水,递给莫婉喝了一口,她说道:“究竟是个甚么病,太医可曾有个说法儿?”莫婉勉强笑了一下,她道:“我已经好多了,劳烦姑姑惦记。”上回来看她,崔世君就发觉莫婉似乎有心事,只不过问她时,她又总是避而不谈,崔世君也便不好追问。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帮莫婉掖好被子,说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日子姑娘好生养着身子,莫要操心其旁的事。”珍珠重新给崔世君端上茶,她大着胆子对崔世君说道:“姑姑来了正好劝劝我们家姑娘,分明病歪歪的,还强撑着料理家事,我和张嬷嬷好说歹说,也劝不住姑娘。”崔世君听了珍珠的话,嗔道:“这如何使得,病了就该好好将养,姑娘别怪我多嘴,整个东郡侯府就你和侯爷两个主子,外头有侯爷管着,内宅哪怕有庶务要料理,又能费得了多少工夫呢,不如暂且交给底下的管家媳妇,你只管保重自己。”莫婉回握着崔世君的手,她道了一声谢,笑道:“姑姑,我听你的。”坐了一会儿,崔世君看她精气神儿尚好,便对莫婉说起近日京里发生的趣事,当听说她家做榆钱糕,莫婉满脸遗憾,她说道:“我病的这些日子,府里连榆钱糕都没做,倒是辜负后院那棵榆钱树了。”崔世君说道:“这值甚么,错过了今年,明年榆钱照样会发芽的。”说到这里,崔世君抿嘴一笑,说道:“不过,姑娘明年大概就要在宁国府做榆钱糕了,不知他家府上有没有栽种榆钱树。”她话音刚落,莫婉原本苍白的脸上飞来一抹红霞,崔世君拍着她的手背,缓缓说道:“姑娘这些日子没出门,许是还没听说吧,霍侯爷陪同太子殿下到淮扬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了京城。”莫婉的确是近日才听说霍嘉离京的消息,她笑着说道:“侯爷在朝中当差,自然是公务要紧。”崔世君怕她想左了,说道:“所幸老侯爷回府,早上我把姑娘的庚帖送去了,又带了侯爷的庚帖过来,若是有空闲,姑娘差人去合一合八字,或是不方便,到时我替姑娘跑一趟也使得。”说罢,崔世君把霍嘉的庚帖交给莫婉,莫婉打开看了几眼,递给珍珠收好,她道:“多谢崔姑姑费心,我记下了。”崔世君已来了大半日,坐得久了,莫婉神态带了一丝疲倦,崔世君见此情形,便要告辞离去,那莫婉拉着她的手,嘴里说道:“姑姑,得了闲,还请你常来看看我,成日躺着,我只盼能有个说话解闷儿的人。”崔世君应了一声,嘱咐她好生保重身子,带着阿杏出了院子。谁知她刚出院门,就见东郡侯莫少均迎面走来,崔世君停住脚步,侧身朝他行了一礼,那东郡侯看着她,说道:“原来是崔姑姑,家姐身子病着,多日不见外客,今日登门莫非有要紧事?”崔世君回道:“宁国府打发我来送霍侯爷的庚帖,刚才已送到莫姑娘的手里。”莫少均眼底微冷,他目光移到张氏身上,沉声说道:“张嬷嬷,你明知你们姑娘病着,正是要好生静养,崔姑姑若是有事,只管回我才是,怎么引着她往你们姑娘屋里去了。”张氏是东郡府的老人,且是莫婉从小奶到大的乳母,就连莫婉对她也是尊敬有加,莫少均斥责的话说得毫不留情,那张氏脸上羞得通红,她嘴里嗫嚅几句,又讪讪的闭上嘴。崔世君心头一顿,她和莫少均只有几面之缘,却隐约察觉他对自己似有敌意,虽说不知是何缘由,这时眼见张嬷嬷受自己连累,崔世君告了一声罪,对莫少均说道:“侯爷说得是,原是我思虑不周,打扰莫姑娘休养,还请侯爷不要责怪张嬷嬷。”莫少均脸色稍微和缓了几分,他看着崔世君说道:“家姐性情宽厚,纵得府里的下人失了本分,让崔姑姑见笑了。”崔世君嘴里说着不敢当,莫少均微微颔首,越过她径直跨进莫婉的院子里,崔世君回头望着他的背影,随后一语不发的跟着张嬷嬷出了东郡府。第23章刚回崔宅,崔世君就听崔福家的说二姑爷陈盛容来了,她并没有太意外,崔世柔在娘家住了好些日子,想来他见她迟迟没有回婆家的意思,因此特地来接她回去。崔世君问了几句,崔福家的说道:“二姑爷带了半车子东西,还有几盒阿胶,说是给老姑姑补身子的,这会儿他在里屋陪着老姑姑和老爷说话。”阿杏满脸诧异的看着崔世君,那晚崔家姊妹二人在屋里说的贴已话,她在外间都听在耳中,不过她跟在崔世君身边多年,不必自家姑娘嘱咐,就知道甚么话该说,甚么话不该说。崔世君神态依旧平静柔和,她对崔福家的说道:“今日家里人多,你告诉翠娘一声,叫她多烧几个菜。”崔福家的答应一声,到厨房去传话了。崔世君在院子里站了片刻,直到阿杏出声提醒,她才往正屋走去,刚走到门口,便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说笑声,崔世君抬脚跨过大门,笑道:“这是在乐甚么呢,也说给我听一听?”进屋后,崔世君扫了一眼,一家子老小都在,陈盛容原本在和崔海正说话,他看到崔世君进来,起身跟她打了一声招呼,恭敬的喊道:“大姐从衙门里回来了。”崔世君朝着他微微颔首,她又走到坐在圈椅里的小元宵面前,手指捏着他的耳垂,笑眯眯的问道:“是不是你做了坏事?”小元宵咧嘴傻笑,崔老姑姑指着他,笑道:“这孩子,简直和世雅小时候一模一样儿。”小元宵四个多月了,已经不像出生时那样整日睡觉,刚才舅舅崔世安递给他一块甜糕,崔世柔假意要抢他手里的糕点,急得小元宵哇哇大叫,两只小胖手紧紧抱着,无论如何也不肯松手,逗得家人哄堂大笑。崔世君忍不住也笑出声,她指着小元宵手里的甜糕,说道:“给姨母吃一口。”小元宵嘴里咦咦呀呀,谁也不给,崔世君掏出手帕给他擦口水,并用手指轻轻戳着他的额头,笑道:“果然跟你娘一样,是个小气鬼。”笑了一回,崔世君挨着老姑姑坐下,她扭头望着陈盛容,问道:“粮店里的买卖忙吗?”这些年,崔世君给陈盛容介绍了不少生意,她时常出入富贵人家,各府里的管事当然也都认得几个,一个府里几百口人,每月光是米面开销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因着这些人脉,陈家的生意比几年前兴旺多了。陈盛容笑着回道:“有掌柜和伙计们照看,忙得过来。”他说话时,还朝着崔世柔看了几眼,不过崔世柔一心只顾逗弄小元宵,压根儿不拿正眼看她,陈盛容想了一下,对崔世君说道:“只是家里少了世柔,总归有许多不便,我这回来,一则是探望老姑姑,二则老姑姑身子若是没有大碍,我想接世柔回去。”崔老姑姑一笑,她摆手说道:“回罢,要你们年轻小夫妇为了我一个老婆子分开这些日子,也是难为你们!”当着长辈们的面,陈盛容说这些话,就是算准崔世柔拉不下脸面推拒,不想崔世柔不咸不淡的说道:“你先回罢,老姑姑这里只有姨娘照顾,我帮着再伺候一些日子,等老姑姑好全了,我再回家。”陈盛容被当众拒绝,脸色青一阵红一阵,那崔海正连忙瞪着崔世柔,说道:“你是出嫁的姑娘,老是住在娘家像甚么话,家里有这么多人在呢,不差你一个,你赶紧收拾东西跟着姑爷走。”崔世柔听了崔老爹这话顿时不乐意了,她把小元宵从圈椅里抱起来,气恼的说道:“不劳你费心,我这就走!”她重重的跺了几脚,抱着小元宵就往厨房去,崔海正见此,气得拍着大腿,对徐姨娘怒道:“你看看,都是你平日把她惯坏了。”徐姨娘不敢回嘴,讪笑着不作声,一旁的崔世君出声安慰崔海正:“她往日就是这个脾气,你又不是今日才知道,好端端的怪姨娘做甚么。”说完,她对陈盛容说道:“你别跟她一般见识,回头我替你劝劝她。”停顿片刻,崔世君又笑着说道:“不过,难得世雅也回娘家,你就让世柔多住几日吧,自打她二人出嫁后,我们三姊妹难得有聚在一起的时候呢。”陈盛容神情稍微缓和了几分,他僵硬的说道:“大姐说得是。”话题说到这里就止住了,家人们又说起别的闲话,只是陈盛容却有些心不在焉,家人只当他是和崔世柔闹别扭,在这气头上,也不便多劝。没过多久,崔福家的来传饭,崔家人仍旧分了男女两席,崔世柔原本还不肯来用饭,徐姨娘去请了两回,她这才过来。用饭时,崔世柔脸上仍是气呼呼的,老姑姑给她夹了一颗肉丸,说道:“你的脾气何时才能改一改,和你亲爹说话没大没小的,他也是怕你被外人讲闲话,你怎么就不识好歹呢。”崔世柔不满的说道:“哪个当爹的,会说他那些话?”她只管觉得自己委屈,崔世君淡淡的说道:“爹不这么说,还能怎么说?”她的一句话把崔世柔噎到了,崔世柔拍下筷子,气道:“不吃了!”说着,又气呼呼的走了,崔世雅喊了她两声,她都没应。徐姨娘想着她这饭还没吃两口,便要起身寻她,崔世君说道:“姨娘不用理她,随她去。”徐姨娘只好坐下来,一家子吃完中饭,陈盛容留了半日,就要回家,他要走,崔世柔连面也不露,崔海正要崔福家的去叫她,陈盛容拦住他,说道:“岳父不用请她,她刚生了一场闲气,八成是不会出来的。”自家女儿蛮不讲理,崔海正老脸一阵发红,他腿脚不便,只得叫崔福去送陈盛容,崔福领着陈盛容刚走到二门,就见崔世君站在门口,崔世君看着他们,对崔福说道:“福叔,你去忙吧,我送二姑爷。”崔福惊讶不已,不过他的神色很快恢复正常,垂手应了一声,转身进屋。此时,门口只剩下崔世君和陈盛容,陈盛容见她面无表情,心中有些忐忑,他问道:“大姐特意等在这里,莫非是有话要说?”崔世君直接说道:“世柔跟我说,你有意纳妾进门。”陈盛容脸上羞得通红,当年他们陈家和崔家都不同意他和崔世柔这门亲事,为此他还跟崔世君保证,会一心一意对待崔世柔,眼下他要纳妾,虽说是逼不得已,到底还是算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