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作者:小春贤      更新:2023-05-31 09:04      字数:6615
  她们这些女眷,聚在一起说话,手上多半不会空闲,崔老姑姑在捡佛豆,这是她每日必做的,徐氏和崔世柔在做鞋,就连招弟,崔世柔也给她分派了活儿,她给了招弟一团彩线叫她一根根分捋出来,招弟从小在家做惯了粗活,哪里耐得住性子做这细致活儿,因此这团彩线反倒叫她越理越乱。崔世君坐下后,就叫阿杏去倒茶,分线的招弟跳起来说要帮忙,崔世柔看她比兔子跑得还快,嘴里嘟嚷一句:“你们瞧,这孩子哪里有半点儿姑娘家的贞静。”招弟是崔世君亲自去永巷挑的孩子,她家父亲得急病死了,日子过不下去,她娘将她卖到官府,崔世君在一群孩子里,一眼就相中了她,崔世柔带回去调教了几日,回来跟崔世君抱怨,招弟哪儿都好,就是手上活计笨得很,教她描个鞋样儿还要学上大半日。“我便是给你找个天仙,只怕你也要挑人家的错处。”崔世君笑着说道。“我家小门小户的,伺候不起天仙!”崔世柔瞪了崔世君一眼,又低下头绣她的虎头鞋。稍时,阿杏和招弟端着茶水点心送过来,随后两人手拉手,到旁边捋彩线去了。“老姑姑喝茶。”崔世君先给崔老姑姑端了一碗,崔老姑姑接过来喝了一口,手上捡佛豆的动作没停,她笑眯眯的对崔世君说道:“你不用理会世柔,她仗着有清哥儿给她撑腰,张狂着呢。”崔世柔下巴一抬,不服气的说道:“我何曾需要他给我撑腰!”说着,她也放下手里的活计,一口气吃了两三块糯米糕,便站起来走了几圈,如今她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有些妇人看她肚子尖尖的,说是怀的儿子,是以这些日子崔世柔做的小儿衣物,全是哥儿穿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崔世君耳边听着家人叙说闲话,全身心都是暖洋洋的,徐氏对她说起赵姥姥到陈家去送日子的情景,她道:“陈家拿着安哥儿和陈姑娘的八字去合,再般配不过了。咱们选的日子,他家也愿意。”陈家是知书达理的人家,自打安哥儿考上秀才,徐氏扶成正室,陈家越发没有挑捡的地方了,合完八字,往下就该准备聘礼,崔世君说道:“咱们家就剩安哥儿一个孩子了,聘礼就按照先前的旧例多加两分。”这是给崔世安长脸的事情,即便徐氏心里愿意,只是当着崔老姑姑和崔世柔的面前,她难免有些不安,说道:“这不合规矩呀。”崔老姑姑慢悠悠的说道:“安哥儿最小,家里就他一个哥儿,你听君儿的安排。”有了崔老姑姑这句话,徐氏不再多言。那崔世君想起崔老姑姑的寿辰快到了,于是问道:“不日就是老姑姑的寿辰了,你老人家有甚么想吃的想玩儿的,尽可告诉我,我一定想法子给你找来。”崔老姑姑慈爱的望着崔世君,她放下装着佛豆儿的簸箕,笑道:“你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既是如此,我就提了!”“第一件,你母亲的忌日快到了,你寻空到清华观里给她做一场法事,第二件,务必给我请一班小戏,得是京里最好的班子!”崔世君低头一笑,今年是她母亲林氏仙逝十五周年,她原本有意要给母亲做法事,哪知和崔老姑姑的寿辰撞上了,崔世君想着过寿毕竟是老姑姑的喜事,于是暂且息了给她母亲做法事的心思,只待忌日到了,给母亲烧一柱香聊表心意便罢了,不想崔老姑姑竟一直记着她母亲的忌日。“我一个老婆子,一只脚已跨进棺材里了,哪里会怕这些忌讳,上回你母亲十周年忌日就悄没声息的过了,今年索性给她好好办一场,也好叫她在地底下保佑咱们崔家平安顺遂。”崔老姑姑说道。想起母亲,崔世柔眼圈儿微红,她放下手里的针线,说道:“日子过得真快,这一晃,十五年就过去了。”一时,几人静默不语,崔世君见她们神情唏嘘,为免老姑姑徒增伤感,她道:“既然老姑姑这般说了,那就定在三日后在清华观里做法事。”徐氏收起满脸的哀伤,她道:“这日子定得太赶了,做法事要用的东西一样儿也没有准备,还得打发人知会亲戚们,是不是往后再推几日?”崔世君说道:“不必,咱们家并不是甚么大户人家,一切从简罢,明日只叫人给世雅带个信儿就是。”徐氏收起针线活儿,做法事的日子近在眼前,她和崔世君商量一番,叫来崔福,交待做法事要用的东西,嘱咐他尽早备齐。那崔世柔坐不住了,她是嫁出去的姑娘,到时法事上要用的东西她也得提前准备,于是她和崔老姑姑打了一声招呼,收拾东西带着招弟出了崔宅。这三日,崔家人戒荤食斋,夏小清猪也不杀了,到了这日,崔世雅夫妇二人赶回娘家,只因崔老姑姑年事已高,正好崔世雅月份大了,便留她在家里陪着老姑姑,崔海正腿脚不便,自然也没去,余下的家人分别乘了三辆马车上到清华山。冬日上山的香客不多,崔家一家人神色肃穆,到了清华观,志文带着两个小徒弟等在门口,彼此一番见礼,志文说道:“昨日你家人来递话,我就已将东西预备了。”崔世君笑道:“有劳道长了。”一行人进了道观,崔福先前送来的供奉,早已在案上摆下,崔家人净手焚香,先听志文讲了一段太平经,过了片刻,进来十二个道士,有崔世君认得的,也有她不认得的,这些人进入大殿,和志文一同共念太上道君说解怨拨妙经。崔世君立在殿堂一侧,她耳边听着颂经声,思绪一时有些恍惚,不知不觉,三魂六魄好似从身子里抽离出来,飘飘荡荡停在半空,她往下俯视,看着自己的躯壳,失了魂魄的她双眼呆滞,像是一个木头人,崔世君张了张嘴,想要呼喊,声音却像卡在喉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大姐——”崔世柔轻轻推着她。瞬时,灵魂像是被猛然拉回体内,崔世君顿时觉得心口一疼,她怔怔的望着崔世柔,茫然的问道:“甚么?”崔世柔说道:“法事做完了,我喊了你几声,你都没听到。”回神后的崔世君惊讶不已,她说道:“这么快?”“你看看时辰,已经到了中午呢!”崔世柔说道。崔世君看了一眼钟漏,原来这眨眼的工夫,竟已过了两个时辰,她一语不发,默默看着小道童们收拾着大殿里的东西。一旁的崔世柔,站了许久,早就疲惫不堪,重新叩头敬香过后,夏小清和招弟一左一右扶着她到后面的耳房歇息去了。不久,有个小道童来请崔世君去用斋饭,崔世君情绪低落,并无胃口,她没带阿杏,独自一人出了清华观,沿着山路漫无目的前行。冥冥之中,崔世君来到清华观后山的梅林,山风刺骨,梅树上结着花骨朵,偶有几朵梅花抢先盛开,顶着寒风傲然而立,她想起去年这个时季,也是在此处遇到宁国老侯爷崔云,弹指之间,一年已过去了。崔世君在梅林里立了半日,原本沉闷的心情平复许多,她见左右无人,欲折两支梅花把玩,这时,一道清冷又熟悉的声音蓦然响起:“何人在此放肆?”崔世君一惊,她缓缓回身,看到霍云从梅林深处现身,那霍云看着呆住的崔世君,一步一步向前,嘴里还道:“这是先皇亲手栽种的梅树,岂容你这等小妇人随意攀折。”说话时,他已走到崔世君身前,崔世君不可思议的说道:“老侯爷?”霍云低头望着她,他的双眼犹如古井一般深邃,崔世君被他这般注视,难免有些尴尬,她躲开霍云的视线,说道:“老侯爷不是刚刚回城,为何又到山上来了?”她话音刚落,只听远处的群山传来隆隆巨响,脚下所站之处剧烈震动,崔世君脚步趔趄,险些摔倒在地,霍云伸手一把揽住她,脸色微变,崔世君大惊失色,不明所以的望着霍云。第67章震动不断, 对面的山体有巨石往下坠落,轰隆声不绝于耳, 霍云把崔世君牢牢圈在怀里,足有半晌,这震动方才停歇, 崔世君脸上惊魂未定, 只觉头晕目眩,尚且不知发生何事, 霍云面色凝重, 他道:“地龙翻身了。”崔世君一听是地龙翻身,脸色变得煞白, 她以前听崔老姑姑说过,她出生那年, 长安城也曾遇到地龙翻身, 死伤者不计其数,短短三个月,长安城里米价居高不下, 百姓们生计困顿, 她家算是殷实人家, 亦到了节衣缩食的地步, 那圣上刚登基没几年,若非赶上秋收, 南方的米粮及时供应到京城, 许是会闹出大乱也不一定。上回地龙翻身时, 崔世君尚在襁褓,自是全无印象,今日亲历眼前的景象,崔世君唬得惊魂未定,若非有霍云在身旁,只怕她会六神无主,方寸大失。“别怕,这震动不大。”上回长安城地动,霍云已有十来岁,这些年他云游过不少地方,见识非凡,他对崔世君说道:“你跟着我,不要四处走动,稍后恐怕还有余震。”霍云一边说话,一边往清华观的方向望去,崔世君看他如此镇定,仿佛有了主心骨,也不再慌张,只是想起家里的崔老姑姑和崔父等人,心内难免忧心冲冲,他们老的老,残的残,另有一个身怀六甲的妹妹,家里不知究竟是何情形。果然如霍云所言,震动刚停了片刻,脚底下又摇晃起来,崔世君顾不得惧怕,崔家别的人还在观里,她道:“老侯爷,我们留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不如先回观里,再看是何打算。”霍云正有此意,他拉着崔世君的手往回走,一路上地震时断时续,还需提防山上滚落的山石,霍云始终将她护在身后,崔世君也将那些男女大防的规矩扔到脑后,她一直紧紧拉着霍云,走过一处山道夹口时,震动一阵连着一阵,身旁就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万丈深渊,崔世君脚下不稳,刚要松开手,霍云回身一把拉住她,厉声说道:“不许松手!”崔世君拽紧霍云的手,不敢再松开,只待震动停了,霍云又扶着她向前走,两人相互扶携,虽说稍显狼狈,好在有惊无险,待到走至山路平坦的地方,终于得以松了一口气。等他二人回到清华观,只见山门处的平台聚了许多人,崔世君一眼看到崔世柔和徐氏也在其中,她脸上一喜,松开霍云的手,快步走上前,嘴里喊着崔世柔的名字,崔世柔看到是她,先是惊了一下,随后掉下眼泪,说道:“急死我了,你跑去哪儿了,我们到处没找到你。”徐氏也红了眼圈儿,她嘴里念叨着:“祖宗保佑,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崔世柔四下一望,没看到崔世安,还有夏小清和毕远文也不见人影,她扶住崔世柔,问道:“别的人呢?”一问之下,崔世君听说夏小清是最先觉出地龙翻身,他二话不说,抱起崔世柔就往外跑,安顿好崔世柔,夏小清又进到观里去找崔家其余的人,所幸这清华观的殿宇建造得极其结实,就算地震,也无人受伤。阿杏眼泪汪汪的对崔世君说道:“四爷和二姑爷三姑爷以为姑娘在观里,他们几人还在里面找你呢。”原来,震动刚起,崔家人跟着观里的道士们一起来到殿外的空地,清点过后,这才惊觉少了崔世君,就连阿杏也没见到她,徐氏和崔世柔顿时慌了神,连忙打发夏小清和毕远文去寻,崔世安也要跟着一起,清华观占地颇广,这几人已进去找了大半日。见此,崔世君连忙吩咐崔福去叫他们出来,好在地动停了,倒不碍事,况且观里的道士们也纷纷回去清点烛火,以免走水。稍时,崔福他们从观里出来,崔世君见一家人平安无事,心里的巨石落了一半,另一半是在为家里的崔老姑姑他们悬着。崔家人聚在一起,商量着下山的事情,可惜听说山路似乎堵了,任谁也束手无策,崔世柔想起刚才崔世君不见的事,问道:“你几时出去的,为何不把阿杏带上,害得众人为你担心。”听了她这话,崔世君朝着人群里的霍云看去,此时,他在前面和清华观的玉阳真人说话,霍云心有所感,他回身张望,两人恰好四目相对,霍云看着崔世君的眼睛,嘴角轻轻往上一扬,又转回头。他二人自以为坦荡,看在崔世柔眼里却是眉来眼去,崔世柔又想起她大姐有半日不见踪影,就连身边的丫头也不带,立时心生狐疑,只因在人前,她不好开口相问,于是暂且将此事压在心底。不久,天上下起雨来,山里本就寒冷,虽说不时有地动,只是动静不大,观里的道士们各自回去收拾残局,只有十几个香客还等在外面,崔福也从外打听到消息,已有人下山看了,上山的官道被损坏,车马不通,崔世君心里牵挂崔老姑姑,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安置家里的女眷,这道路不知何时才能通,崔世柔怀着身孕,总不好在外边吹着冷风。一眨眼,天色渐暗,外面的雨凄凄沥沥下个不住,崔家人分住三间房,屋里阴冷潮湿,男人们尚且能扛得住,崔世柔怀着身孕是禁不得冻的,崔世君本想找观里的小道童要些炭火,却得知堆放炭火的柴房坍塌了,这会儿观里的人顶着雨还在清理。夜幕降临,观里送来斋饭,因着这突如其来的灾祸,观里准备的饭菜极其简便,崔家一家人有些食不知味,夏小清给崔世柔挟了一筷子菠菜豆腐,哄着她用饭,崔世柔勉强用了半碗饭,着实有些疲倦,徐氏便送她回房歇息。说起今日这场地震,夏小清对崔世君说道:“大姐,我明日下山探路,要是能走,我就回城去看看,咱们困在山上,得叫老姑姑他们知道一声,省得叫他们白白担心。”“二姐夫,我跟你一起!”毕远文说道,崔世雅再过两个月就要临盆,崔宅没人照应,他这一日坐立不安,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我也去!”崔世安连忙说道。崔世君对崔世安说道:“你留下,咱们家好几个女眷还在观里,总得有人留下来看护。”说完,她不等崔世安回话,又对夏小清和毕远文嘱咐:“你们去看看也好,不过不可太激进冒险,路上不好走就仍旧回来观里,家里的宅子是青砖石料所建,据说十分结实,老姑姑他们想来不会有事。”她这话既是在宽慰他们,也是在宽慰自己,夏小清和毕远文点头答应,几人正在说话时,就见阿杏进屋回话,她道:“姑娘,老侯爷身边的小厮火华来了。”屋里的几人一齐看向崔世君,崔世君一顿,问道:“他人呢?”“在外面。”阿杏说道。崔世君略微沉吟,起身往外走,阿杏替她点灯照着脚下,她刚走出屋子,便看到火华穿着蓑衣站在屋檐下,有个十来岁的小道童跟在他身后,那火华见了崔世君,先向她问了一声好,说道:“崔姑姑,老侯爷得知姑姑一家人全在观里,叫我送些取暖的炭火过来。”小道童送上满满一篓子银丝炭,崔世君正是急需炭火的时候,她望了一眼,问道:“老侯爷屋里的炭够用吗?”想必霍云早有交待,火华答道:“姑姑放心,府里送来的炭尽够的。”“既是如此,劳烦你替我多谢你们老侯爷。”崔世君不再推辞,她叫阿杏收下这一篓子炭,火华又道:“老侯爷叫姑姑无须心急,老侯爷已派人下山探路了,要是回城,一定给你们崔宅报信。”宁国老侯爷霍云面面俱到,将崔世君所急之事一一打点妥当,崔世君心头滚烫,眼眶带了湿意,最后,火华把手里的包袱亲手递给她,说道:“老侯爷又说了,夜里怕是还有地动,姑姑你睡觉警醒一些,山里湿冷,老侯爷叫我送来这件裘衣给姑姑御寒。”崔世君打开来看,是件黑色的貂皮裘衣,她一猜便是霍云平日所穿的衣物,崔世君深觉不妥,于是说道:“老侯爷雪中送炭我已是十分感激,这裘衣我万万不能收下,你收好带回去。”火华苦着脸,他不肯收回裘衣,嘴里说道:“崔姑姑,你行行好,若是叫老侯爷得知你没收这件裘衣,他又该骂我不会当差了。”说着,火华往后退了几步,便要回去复命,崔世君连喊几声,火华却像没听到似的,崔世君本想问火华,他们家老侯爷刚回京城,何以没过几日就又上山了,只是火华已经出了院子,崔世君只得住嘴了。第68章这一夜, 又震了四五回,崔世君夜里合衣躺在床上, 她和徐氏同住一屋,丝毫不敢熟睡,只要地动, 立时就会喊醒她们出去避难, 如此几回,崔家几个女眷折腾得面如土色, 有那胆小的香客, 不敢睡在屋里,一群人聚在清华观的正殿直到天亮。待到天色发亮, 总算消停下来,崔福家的带着阿杏和招弟送来洗漱水和吃食, 经历了这一晚, 众人皆有些食不知味,阿杏看到崔世君眼底发青,小声说道:“姑娘, 你去睡会儿吧, 我守着你。”家里老姑姑他们还没有音讯, 崔世君哪能安心歇息, 她摇头不语,徐氏不忍心见她强撑, 劝道:“你本来就身子不好, 昨晚一夜没睡, 要是再病了,叫我们指望谁去呢?”一旁的崔世柔也催她去睡,崔世君架不住她们一再相劝,只得回屋躺下,不想她刚合眼,不到片刻,就沉沉睡着。这一觉,崔世君睡得深沉,连梦也没做,等她醒来时,窗外一片昏暗,阿杏倚在床边打盹,想来是阿杏怕她冻到,因此把霍云那件黑色的貂皮裘衣搭在她的被子上面,崔世君嗅到从裘衣里传来的淡淡檀木香味,这让她心底莫名变得安心,似乎就连外面的纷纷扰扰也忘得一干二净。想起霍云,崔世君双眼呆怔的看着头顶的帐子,不知过了几时,身边的阿杏迷迷糊糊说起梦话,崔世君打了一个激灵,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还有许多事等着她来打理,她竟还安心躺在床上,想到这里,崔世君撑起身子坐起来。她刚起身,阿杏也跟着醒来,她揉着眼睛嘟囔道:“姑娘,你醒了?”“拿我的衣掌。”崔世君说道。阿杏找来崔世君的衣裳,又将压在她棉被上的貂裘收起,少了貂裘,仿佛忽然变冷了,崔世君连忙缩回被子里,她问道:“我睡了多久?”“有两三个时辰呢?”阿杏说道。崔世君一惊,她顾不得再躲懒,穿上贴身的小袄儿下床问道:“你怎么不喊我,二姑娘和太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