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作者:小春贤      更新:2023-05-31 09:05      字数:6412
  阿杏悄悄看了一眼崔世君,刚刚她守在门外,屋里的对话也听见了,此时听说要请徐氏,阿杏一句话也不敢多问,往灵堂去找人了。很快,徐氏来了,她走到月亮门,看到崔世君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今夜无月,只有灯笼的微光影影绰绰,灯火太微弱了,崔世君的神情模糊不清,只不过光看一眼她坐在那里的身影,就让徐氏忍不住屏住呼吸。“是太太来了吗?”崔世君清冷的声音响起。崔世君跨进院子里,她道:“姑娘为何坐在院子里,夜里风冷,仔细着了凉。”“风再冷,也没有心冷。”崔世君开口说道,徐氏后背发寒,她手足无措的站在崔世君面前,无言以对。崔世君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爹的盘算,太太是几时知道的?”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徐氏竟莫名有些心慌,她捏紧手里的帕子,不敢再隐瞒,回道:“去年老姑姑伤了腿,老爷和我提过一回,我只当他随口说说,并未放在心上,年底老姑姑身子病重,他又对我提起,这么大的事,我何曾敢胡乱出主意,只劝老爷和姑娘好生商量,反被他骂了一顿,前日老姑姑去了,老爷嘴里又开始念叨这事。”话说了一半,徐氏抬头看了崔世君一眼,只见她面无表情,叫人猜不出她的心思,徐氏接着双道:“我原想告诉姑娘,又疑心老爷兴许是想想罢了,平白说出口,反倒叫你们父女离心,谁知老爷终究还是跟你说了。”崔世君不语,过了半响,她问:“安哥儿可曾知道?”“不曾。“徐氏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就怕崔世君连安哥儿也怪上了,她道:”就我们几个知道。”崔世君望着徐氏,正色说道:“太太,我不指望你能劝住老爷,只是还请你不要带着安哥儿掺和此事,若是闹得家宅不宁,我是不依的。”话到最后,崔世君的语气已带了几分严厉,徐氏连忙说道:“省得了。”她这一生老实巴交,幸而生了个儿子,又极会审时度势,崔海正双腿残疾,崔家他是说不上话的,大姑娘虽掌着崔家,却精明强干,性情最是温和公正,从不曾苛待她们母子,她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崔家,这样一个肯为她儿子划算的人,她岂会去平白得罪?崔世君敲打了徐氏,叫她回灵堂,她在院子里足足坐了半晌,方才回屋。次日,崔世君叫来崔世安问话,前两日,崔家已请来风水先生查看老姑姑的福地,因着崔海正兴起的这小心思,崔世君心里隔应不已,为免多生事端,她不得不催他叫人尽早把老姑姑的福地择好。崔世安还不知他爹想把崔老姑姑葬在别处,他大姐吩咐的事,他只照办就是,谁知到了下午,崔世君正在和崔福说话,就见徐氏匆匆忙忙来了,她一见崔世君,就道:“三太爷带着儿孙们来了,说是请姑娘出去见一见?”崔世君一楞,问道:“哪个三太爷?”徐氏说道:“就是那住在刘家屯的崔三太爷。”她这么一说,崔世君顿时想起了,这位崔三太爷,是他们崔家一个出了五服的族亲,合家住在郊外的屯子里,论起辈分,便是崔老姑姑也得喊他一声叔叔,只因他这一支原是庶出,崔世君记得年幼时曾到他家去过一回,平日等闲不走动,年前崔老姑姑过寿,也不见他家来人。此时听说崔三太爷来了,崔世君眼皮一跳,问道:“他们怎么来了?”那崔三太爷儿孙们来了一群人,徐氏素来胆小,她忐忑不安的说道:“不知,瞧这样子,怕是来者不善呢!”崔世君冷笑一声,说道:“我们两家都分了宗,若是诚心诚意的来祭拜老姑姑,咱们自然不能失了礼数,若是妄想插手家里的事,那就打错了主意!”她起身随着徐氏往前院去,走到门口,她对阿杏说道:“你去打听一下,三太爷是如何得知老姑姑过世的消息。”去年崔老姑姑过寿,崔世君一心想把寿宴办得热热闹闹,曾打发人给崔三太爷那边送去请帖,谁知他家舍不得人情走动的礼钱,推说两家出了服,请帖也不收,崔家落了个没脸,这回崔老姑姑去世,索性便没叫人去报丧。三太爷家住在城外,这冷不丁的带着儿孙们上门来了,要说没人去报信,崔世君是不信的。到了外院,崔世君看到崔福夫妇,厨房里的翠娘,并几个小丫头守在门口,说道:“聚在这里做甚么?都散了吧。”崔福担忧的看了崔世君一眼,随后一声不吭的领着家人们退下,且说屋里的有人听到院子里的动静,有个和崔世安年龄相仿的小哥儿趴在门窗上探头探脑,他朝外张望时正好与崔世君视线对视,那小哥儿吐着舌头,缩回脑袋。崔世君不急不缓的走上台阶,进了屋里,她抬头一看,只见崔海正也在,仍然一副病歪歪的模样儿,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一身半旧的棉袄,看着比崔老姑姑略长几岁,这老人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看到崔世君进来,只扭头看了她一眼,随后和崔海正说话去了。崔三太爷儿子来了两个,孙子来了三个,个个都是崔世君的长辈,屋里早就已经没了她的座位,不过她倒并不在意,横竖是她自家,她走进正屋后,向崔三太爷行了一礼,说道:“三太爷,论理老姑姑还需叫你一声叔叔,如今她老人家去了,你打发小辈儿过来就是,何需你老人家亲自来一趟。”直到这时,崔三太爷才拿正眼看她。第91章崔三太爷这一支, 早年分宗, 搬到京城郊外的屯子里, 两家来往不多,崔三太爷也曾听闻过崔世君的名声, 这姑娘精明,干练,是崔家名副其实的家主, 比爷们还要厉害几分!说来, 这些本来与他们无干, 只不过想到掌管崔家的是一个姑娘, 崔三太爷这心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 莫名就有些心气儿不顺。自打进门,崔世君便被一群不相识的男人们怒视,她见惯风浪, 倒也不惧, 只管落落大方的站在众人面前。那崔三太爷架子端够了,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 问道:“你老姑姑去了,为何不打发人上门来报丧?捱了这么些日子我们才接到信儿, 知道的只当你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两支有仇呢!”他这一番夹枪带棍的话, 说得崔海正好生不自在, 他朝着自家姑娘看上几眼, 只见崔世君从容不迫, 似乎并不以为意,随际,就见她说道:“给了,年前老姑姑过寿,我叫人送信,三太爷房里的叔叔和婶婶们说了,我们两家既已出服,人情往来断了也罢。”崔三太爷脸色一僵,他身旁一个方脸大耳的男人忍不住插嘴说道:“这如何能混为一谈?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儿,大姑娘连丧信也不给,莫不是看不起我们这一房?”说话的人是崔三太爷的儿子崔大,他年龄比崔海正稍长几岁,按着辈份,崔世君得称他一声大爷爷,他仗着他辈身份不把崔世君放在眼里,说话时只拿鼻孔看她,崔世君不急不缓,她轻声回道:“世君不敢。”“不敢,我看你这姑娘胆子大得很呢。”崔大重重的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我们两家虽说出了服,毕竟供着同一个祖宗,我恍惚听谁说,你打算将老姑姑葬在祖坟里,这又是哪里兴起的古怪念头?需知祖坟里并不只埋着你们这一支的祖宗,那老姑姑是个女儿身,如何能葬在祖坟里,惊扰祖宗们的安宁?”他一句接着一句,显得咄咄逼人,崔世君面不改色,只道:“大爷爷,老姑姑的墓地,紧挨着我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墓地,离你们那一房尚且隔着好几块田地,我竟不知哪里就惊忧到你们这一房的祖宗了?”崔大被崔世君一句话噎住,崔三太爷微微眯着眼睛,他对崔世君说道:“丫头,你老姑姑对崔家有功,不过规矩就是规矩,祖坟不管哪处地方,都没她这未嫁女的容身之处。”崔世君胸口一滞,她转头看着崔海正,崔海正自觉心虚,他低着头,躲开崔世君的视线,崔世君咬着舌尖,抑制着心底的怒意。她不语,崔大只当她被他们镇住了,于是出言教训:“一个小姑娘,不说安安份份待在内宅,尽想些稀奇古怪的主意,传出去叫人笑话我们崔家没规矩!”崔海正连忙打着圆场,他对崔三太爷和崔大说道:“我这个姑娘,自小就主意正,还望三爷爷和叔叔不要同她一般见识。”崔大听完,满脸严厉的对崔海正说道:“这也是你治家不严的缘故,好好一个家,交给姑娘来打理,她们这些姑娘家,成日养在深闺,能有甚么大见识?”停顿片刻,他瞥了崔世君一眼,说道:“再者,你又不是没有儿子,哪里轮得到姑娘来管家呢。”他把崔海正当作自家儿子训斥,崔海正唯唯诺诺不曾应声,崔世君不等他说完,打断他的话,说道:“大爷爷,我敬你是长辈,我们两家已经分宗,宗家的家事,不劳你插手,谁来当家,更不需你指手划脚。”崔大难以置信的瞪着崔世君,他活了半百,从不曾有哪个姑娘敢对他如此无礼,更何况这还是儿孙辈。这时,崔三太爷睁开双眼,他盯着崔世君,说道:“大姑娘,若是别的事,随你怎么做,我们这一房绝不会插手,只是涉及祖宗家法,你就是说破大天,但凡不合规矩的事,我这个老头子就不能放任不管!”崔三太爷语气强硬,用长辈的身份来欺压崔世君,偏偏崔父同他沆瀣一气,崔世君一介弱质女流,立在一群男人中间,竟没有一个人能帮她说话。她望着对面的男人们,坚定说道:“三太爷,恕我无礼,老姑姑为崔家一生奉献,她葬在祖坟合情合礼,谁要是不答应,先来问过我!”一时,屋里的气氛显得剑拔弩张,崔三太爷脸色微变,他辈份高,一向被人敬着,想不到眼前这小丫头竟敢当众驳他的话,那崔大回过神来,怒气冲冲的对着崔世君大骂:“混账,你这是说得甚么话。”说罢,他瞪着崔海正,怒道:“你这个当父亲的,就任由一个姑娘家的大放厥词?”他比崔海正的辈份儿高,又正好戳中崔海正的心事,崔海正神情窘迫,他冲着崔世君使了一个眼色,说道:“世君,不得对三太爷无礼。”崔世君全然不理,她轻声说道:“三太爷带着几位爷爷和叔叔们来祭拜老姑姑,我只有感激的份儿,若想插手崔家的事,请恕我放肆!”她的话软中带硬,崔海正心头砰砰跳个不停,崔三太爷是他特意请来的,他原想请长辈们来劝她,如今崔世君不听劝,若是事情闹大了,对他和崔家的名声也不好,况且,这毕竟是她女儿,被一个外人斥责,他做为父亲,脸面多少会有些挂不住。此时,崔三太爷的来意已经挑明,崔世君是万万不会退步,崔海正又是站在崔三太爷一方,这时,外头传话,说是崔世安和夏小清回来了。崔世安和夏小清是崔福打发人寻回来的,他二人听说有许久不曾来往的亲戚们上门,立时就猜到恐怕是来者不善,崔世安只怕家人吃亏,也来不及细问,待他俩匆匆忙忙赶回家,就见到眼前这副情形。崔世安进了屋,他不动声色的扫视众人一眼,先和崔海正问安,又望着崔世君,问道:“大姐?”崔世安和夏小清的到来,使得崔大的神情缓和几分,崔世君叫他二人上前,指着崔三太爷,说道:“这是三太爷,快来见礼。”两人依言和众人一一见礼,见过礼,崔世安退到崔世君身后,他原是家里的幼弟,早已习惯听从长姐崔世君的吩咐,崔三太爷却很是看不惯,他把崔世安叫到跟前,和蔼的说道:“好孩子,我听你爹说你考取了秀才的功名,真是个有出息的。”崔海正最偏疼这个儿子,此时听到崔三太爷夸赞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嘴里却谦虚说道:“小孩子,当不得三太爷夸赞。”崔世安只管低头听他二人说话,心里却不免有些诧异,崔三太爷笑道:“长得也一表人才,等过两年考中举人,就能为崔家光耀门楣了。”“世/安愚钝,能考个秀才的功名已是祖宗保佑。” 崔世安直觉这位三太爷不好相与,因此在他面前并不多话,说完,也只垂手立在一旁,听他和崔海正说话。那崔三太爷东拉西扯,说了许多称赞崔世安的话,崔世君只冷眼旁观,半晌,崔三太爷问道:“你姐姐要把你们老姑姑葬在祖宗里,这事你怎么看?”崔世君抬眼看着崔三太爷,说道:“三太爷,这事你不必问世/安,他做不了主!”崔世安这才听出崔三太爷原是为了崔老姑姑墓地的事而来,崔三太爷问道:“这个崔家,果真就没你和你弟弟说话的余地吗?”听了他的话,崔世君不禁一笑,老头子劝说不成,这是打算挑拨她们父女和姐弟的关系,崔世安望了他爹一眼,见他爹默不作声,他道:“三太爷,父亲身子不便,我又年纪尚轻,家里诸事都由大姐做主。”想了片刻,他道:“老姑姑在世时,也是如此!”崔三太爷脸色一沉,他是万万没想到,崔世安站在崔世君这一边。一时,屋里悄无声息,崔世君懒得再与他们歪缠,她道:“三太爷,你带着爷爷和叔叔们来祭拜老姑姑,我先行谢过,家里正在治丧,不便久留你们。”说完,她扭头对崔世安说道:“你替我送一送三太爷。”这已是下了逐客令,崔三太爷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他双目带着怒意,重重的顿着手里的拐杖,问道:“你这是要一意孤行了?”“这就不劳三太爷您老人家操心,我自有主张!”崔世君冷淡的说完,便微微抬起下巴,示意崔世安和夏小清送客。崔三太爷倒也没厚着脸皮待下去,他起身看了崔海正一眼,带着儿孙们出了崔宅。第92章待到崔三太爷一行人离开崔宅,崔海正痛心疾首的说道:“世君, 你这又是何苦呢, 老姑姑葬入祖坟, 本就不合情理, 你非得闹的合家不宁才肯罢休?再一则, 崔三太爷毕竟是长辈,你目无尊长, 这就是咱们当家人的风范?”崔世君唇角紧抿,她双目冷冰冰的看着崔海正,说道:“所以爹你不惜请来崔三太爷, 就是为了对付女儿?”“你……你这是说得甚么话?”崔海正压着心底的怒意, 说道:“我不过是想请他们来劝劝你,你辜负了我们的一片好意,还说出这样的话, 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爹?”他因为恼羞成怒,脸上涨成红紫色, 崔世君反问一句:“到底是为了劝我,还是为了逼我?”崔海正气得目瞪口呆, 崔世君双目微垂, 不再理会崔海正,过了半日, 她叫来崔福, 命他把崔家所有人叫到前院, 不一时, 除了崔福家的留在正厅给崔老姑姑守灵,余下的家人皆等在门口。崔海正也不知她把家人叫来做甚么,只是看她脸上乌云密布,心中没来由就有些打鼓。崔世君站在门口,她看着站在面前的家仆,眼神一一从他们身上略过,最后,她的目光落在阿智身上,问道:“是你去给崔三太爷报的信?”阿智吓得瑟瑟发抖,嘴里一个字也吐不出,崔世君又问:“你是如何跟崔三太爷报的信?”她声音平静,阿智却再也忍不住,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嘴里哭道:“大姑娘,小的有罪,求你饶了小的这一遭吧。”他是崔海正的小厮,自是听从崔海正的吩咐,崔海正眼见崔世君当着众人的面前问罪阿智,说道:“是我差人请来崔三太爷,你纵然是心里不舒坦,何必拿一个小厮出气,有甚么话要问,你只管来问我?”他已然承认崔三太爷是他请来的,崔世君收起平日温和的面孔,她眼里冷冰冰的,对崔福说道:“把阿智领出去,交给永巷的婆子,不拘哪一家,发卖了吧!”屋里众人皆是大吃一惊,崔世君素来待人宽厚,无论见到谁,从来都是一副笑眯眯的面孔,何至于阿智犯了一回错,就要发卖了?如今,她要当众发卖崔海正的小厮,崔海正气得脸色发青,他重重的拍着轮椅的扶手,怒道:“你要卖阿智,先卖掉你亲爹!”崔世君道:“爹你严重了,这小厮不听话,等卖掉他,我再与爹寻好的来。”她不顾崔海正的脸面,执意要卖掉阿智,崔海正痛声说道:“他是我的小厮,就算不听话,自有我来管教,你骂他几句便罢了?竟还要卖掉他,我们崔家何曾做过这样有损阴德的事?你老姑姑一辈子怜老惜贫,你怎么不学她半分好处?若你今日敢卖阿智,我是万万不肯依你!”这父女二人当众起了冲突,崔家下人纷纷低头垂手,徐氏看在眼里,急得面红耳赤,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说道:“你们父女俩有话慢慢讲,不要为了一个小厮伤了和气。”这时,崔世安和夏小清送完崔三太爷已经回到内宅,他见屋里闹得这么大阵仗,一问才得知崔世君要发卖阿智,崔世安深觉不妥,他看崔世君脸色阴沉,走到崔世君身旁,说道:“大姐,阿智做了错事,你打他一顿,再狠狠饿他几日就是了,何需送到永巷?”崔世君话已出口,断然不会再更改,她硬着心肠,说道:“谁也不许求情,福叔,还不快送去!”阿智嘴里求饶不止,他在崔家多年,虽干得是服侍人的差事,却从未受到苛待,哪里肯再回永巷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崔世君轻易不发怒,但凡认真计较起来,家人谁也不敢吱声,最后,一旁的夏小清想了一想,说道:“大姐,你别怪我多嘴,家里正在给老姑姑办丧事,这会儿发卖家仆,说出去总归有些难听,依我的意思,不如先把他关进柴房,等到老姑姑的丧事过后,再赶走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