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二
作者:青衫论煮酒      更新:2022-05-04 17:57      字数:2410
  第一场考试结束后,内帘官们正在抓紧时间,批阅试卷。

  若是等着所有考试都结束,这些内帘官们就更忙不过来了。

  除了正副考官,其他十八位房考官正在奋笔疾书,其中一位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惊喜道:“今科《尚书》一经已经有经魁了!”

  其他房考官下意识抬头,发现是郑疯子,心中原本的惊喜一下就消散了。

  一副你是大佬,你说谁是经魁谁就是,他们就不掺和了。

  郑疯子出身门阀,与他高贵出身相匹配的,就是那股子疯劲,人家学富五车,对于郑疯子的判断,在考官中是服气的。

  今年新皇登基,大开恩科,他们都是新皇这一派的,自然得了这好处。只是官场博弈,新皇为了以示大度,将正考官的位置,给了憨太子门人。

  这本是示好之举,没想到出了顾锦章这个头铁的家伙。

  这第一场《四书》考题一出,新皇大怒,现在考生们的答卷还被封存,没有考官敢阅。

  甚至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考官,居然被吓病了。他们忍不住幸灾乐祸问一句,早知今日何必听了他顾锦章的忽悠。

  反倒是后面的五经题,房官们阅的极其用心,一副根本没有精力分心他顾的模样。

  若是这开科第一场废了,要么重考,要么就要看着五经题了。

  五位经魁,便成了这一科会元的热门。

  如若判出经魁的不是郑疯子,其他官员还是很乐意争一争的。

  现在,各自歇了吧。

  郑疯子读的如痴如狂,根本不在乎其他房官的想法。

  他急急拿着卷子,便去寻副考官。

  郑疯子身上可是有从龙之功,自然与正考官不对付,考题之事,肯定是顾锦章的手笔。

  他与顾锦章不对付,更看不上他身边的田犬。

  这次《尚书》一经出题颇偏,截取自《尚书·大禹谟》。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水、火、金、木、土、谷被统称为六府,是自然界用来养育万物生灵的。

  圣人之德就是将养育万物生灵的六府安排的面面俱到,就是惟修。①

  只要围绕圣人之德答题,就不算偏题。

  可以说,算是比较好答的。

  但这份考题,在不偏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占田法。

  “魏国先帝时期,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致使民生凋零,各路起义军一波接着一波,留下的本就是个烂摊子。

  趁着国家统治混乱,那些豪强门阀兼并土地,藏匿丁口,与家有利,与国为害,如此种种,都是痼疾。”

  能在魏国皇室的铁骑下,不失权势,自然各有依仗。这些豪强仗着天高皇帝远,这些年以公肥私,养的脑满肠肥。

  “门阀既去,豪强却起,今日的魏国与前日的魏国困境有何区别。”

  魏国先帝时期,将盐铁收于官有,可曾想到,后人们以田地、畜牧发家,能一步步走到今日这地步。

  郑疯子为何如此兴奋,不是因为这良策,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决心。

  副考官作为新皇心腹,当然清楚陛下心中所忧。

  魏国开恩科取士,求的不就是这样的人才。

  副考官也读的热血沸腾,可是有些实情却是避不过的。

  “那些豪强,不是出身行伍,便是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哪个背后没有一二靠山,吴士子还是激进了些。”

  郑疯子笑的畅快,“大人此言差矣,一个弱冠少年,正是需要血勇之时,我魏国从不畏惧,既能在废土上重立乾坤,也能刮骨疗伤。陛下重视人才,而这位吴士子正是陛下渴求的对象。”

  之前郑疯子也不确定,陛下会作废恩科,还是以五经取士。

  今日这篇文章,却已经帮陛下做了决定。

  这次能得此人才,这届恩科便不算虎头蛇尾,恰恰相反,郑疯子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今日这张考卷,乃是吴士子登上魏国官场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青史留名的起点。

  ——

  三月十一,第二场开考。

  三月十四,第三场开考。

  短短九天,涌入京城的几千举人老爷们的命运,已经注定。

  吴茂在主屋蒙头大睡,吴母心疼吴茂辛苦,每日里费劲花样准备吃食,看儿子吃的面露红光,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

  “母亲,我那金簪是不是被你拿去当了——”张翠娘急冲冲扶着发髻冲出来,这金簪可是夫君上京前给她才买的,这才几日,怎么就不见了。

  看着气势汹汹的儿媳妇,吴母拉着张翠娘就往外走。

  吴母有些不高兴,语气自然冲得很,“瞎嚷嚷什么,京城大居不易,当初上京带的银钱不足,这才暂时用了你的金簪,等我儿金榜题名,你想要多少金簪都有,何必扰了我儿清净。”

  张翠娘甩开婆母的手掌,面上仍旧带着几分不高兴。

  她若有所指的威胁道:“郎君还未金榜题名,婆母就这般苛待儿媳,是不是待郎君有了前程,就将翠娘扔过墙去。婆母也别欺人太甚,我娘家可是有五位哥哥撑腰。”

  张翠娘提起娘家哥哥,吴母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那高壮的儿郎站成一排来送亲,可是震慑住了吴母,当初张翠娘与吴茂成婚初时,吴母也是畏惧此,待张翠年客气的很。

  谁家这样嫁女儿,不愧是江湖中人,一点都不讲究。

  心中这样腹诽,可是吴母想起那五个人高马大的兄长们,还真有些发憷,“我……”

  吴母道歉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墙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人声沸腾。

  吴母想到一个可能,急切的冲到门前,正好与敲门报喜的小卒撞了个正着。

  来人笑容真诚,一口官话说的特别流利,“府上可是颍州府吴灵均公?”

  吴母满口答应,语气忍不住带出几分高高在上,“正是,正是。”

  吴母下意识扶了扶鬓角,作为解元母亲,她必须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喜讯。

  吴茂一路来的战绩,早就助长了吴母的野心,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儿吴茂,自该是最好的。

  报喜小卒笑的更高兴了,“恭喜吴郎君金科提名,中了会试第二名。”

  吴母在心中曾无数次幻想过,现在表现的格外镇定。

  “多谢多谢……等等,第二名?”

  不应该是解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