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倒霉
作者:有限无敌      更新:2023-06-02 14:11      字数:3080
  明代巡城御史归都察院管辖,所以手权利极大,什么打架斗殴、乱写乱画、随地大小便、乱停车等等都有权利过问,还有外地来京打官司的人,巡城御史也有权利接受状书。\正因为巡城御史手权利大,当年朱元璋定下规矩,巡城御史必须要选调耿直之人担任,都是一些书呆子认死理的人。洪武年间的御史周观政是一个典型。有一天周观政正在内城附近转悠,合计从谁身挑一点毛病出来。这时候宫里一个太监带着一堆舞女要领进宫。周观政一看,这还得了。他把太监叫住,不让这些舞女入宫。太监理直气壮地说:“这可是皇帝的命令”周观政说你少拿皇帝来压我,是不让进。太监没有办法,只好进宫通报皇帝去了。不一会儿,太监笑呵呵地出来,跟周观政说:“御史大人,这件事已经结束了,皇不要舞女了。”周观政说那不行,得叫皇出来亲自跟我说。朱元璋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亲自从宫里面出来,当面对周观政说:“因为后宫里面礼乐不兴,想让妃子们学习一下。我已经知道错了,您还是请回吧。”周观政这才作罢。从这点能看出来明代御史的权利有多大,皇帝犯了错都要亲自出来道歉。不过在明朝后期,御史制度变成了朝那些阁老们党同伐异的工具,虽然御史制度变了性质,但是巡城御史这项制度还是坚持下来。朱宏三接手大明后,也继承了这项制度,在都察院选调合适的官员担任巡城御史。而今天李富贵倒霉,正好迎头碰到都察院的巡城御史。李富贵坐在轿,闭着眼睛正做着春秋大梦,突然感觉轿子停了下来。李富贵一皱眉,不对啊自己家离骡马市大街很远,哪能这么快到了。李富贵闭着眼睛跺了跺脚,然后问道:“什么情况”轿外的家人听老爷说话,赶紧靠近低声说道:“老爷,对面碰到巡城御史了”明朝后期武将和勋贵被官压制的不成样子,武将看到官都要下跪。李富贵虽然是侯爵,但是为了避免惹麻烦,还是告诉家人碰到官要避轿,更不要说碰到巡城御史这帮精神病了。李富贵听家人这么说,点了点头没说话。原本他以为自己的轿子打着灯笼,面写着“广宁侯府”,有这盏灯笼巡城御史应该不能找麻烦。那知道外面那伙人到李富贵轿前不走了,一个声音问道:“你们是那的人”李府家人赶紧说道:“回大人的话,我们是广宁侯府的,我家老爷在轿”那个家人也是聪明,看到御史大人问话,赶紧将自家老爷抬了出来,希望御史大人高抬贵手,放自己走。那知道那个御史大人哼了一声问道:“哼广宁侯本官怎么没听说过”“回大人,我家侯爷是陛下亲封世袭侯爵,同时我家大人还是陛下在武昌的从龙之臣”那个家人也有些不高兴,虽然广宁侯和那些公爵没法,但是现在京城侯爵也只有不到十个,并且自己老爷马要成为皇帝的亲家,所以李府家人还是较高傲的。李府家人原本想替自家老爷吹嘘,但是没想到这番话惹恼了巡城御史大人。“哼,广宁侯怎么样本官不管但是朝廷法度你们不知道吗一更三刻以后宵禁不知道吗你家老爷身为朝廷勋贵,正要以身作则,为天下百姓做个榜样,现在知法犯法是什么意思来人将这些人拿下,带回衙门详细审理”巡城御史带着五十名甲兵,听大人这么说一个个冲了来,要动手。李富贵今天没出来倒不是装逼,而是以前根本没发生这种事情。李富贵以前没事也总出来喝酒,晚回家是常事,锦衣卫、步兵衙门、巡城御史都碰到过,但是也没有今天这样说翻脸翻脸的。李富贵在轿听到人家不给面子,没办法只好亲自走出轿子,拱手说道:“御史大人。御史大人老夫真的是广宁侯李富贵请御史大人高抬贵手,李某一定会记得大人的恩德”李富贵身为超品侯爵,再加是皇帝的战友,那个御史只有从七品,李富贵能将身段放的这么低已经很不错了。李富贵当年也是江湖老油条,知道县官不如现管,现在自己犯到人家手,还是说些小话得了。李富贵算盘打的挺好,但是那个巡城御史可是不给面子。那御史从马下来,下打量李富贵笑道:“你说你是广宁侯,有何证明呢还有算你是广宁侯又如何还有皇帝陛下大吗当年太祖高皇帝犯了错都要亲自出来给周御史认错,你多个什么”那御史说道最后一句已经疾言厉色,对身旁的士兵说道:“你们还等什么还不动手将这个假冒侯爵的家伙拿下”有了官的命令那些士兵不再犹豫,拿着绳子前将李富贵和那个家人捆个结实。李富贵今年已经快六十了,那里是那些士兵的对手,挣扎着被捆,李富贵大声骂道:“你这家伙知不知道老子我是谁知不知道老子和皇帝陛下是什么关系你等着,你叫什么名字老子一定和陛下说,将你打入诏狱”那个御史三十多岁,听李富贵这说笑道:“要去告状好,你记住,本官叫姜寰,江西南昌人士,想去告状去告吧”这个御史叫姜寰,是致仕阁老姜曰广的独生儿子。当年姜曰广带着家人到了广东,将家人交给好友钱谦益照顾。姜曰广学问高深,可是姜寰不行了,姜寰和天才儿童钱遗爱没法,姜寰读了二十多年书也只是个秀才。钱谦益看到老友的儿子实在不是读书的料,没办法利用自己手的权势将姜寰安排进礼部当了个书办。经过十几年,姜寰在钱谦益和父亲姜曰广的照顾下,在礼部也混到了六品员外郎。到了去年姜曰广年纪大了致仕,皇帝朱宏三看到老姜这十多年兢兢业业为自己卖命,到头来爵位都没有一个实在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下旨意给姜寰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算是奖赏姜曰广为自己卖命十多年的功劳。接替姜曰广进入内阁的是瞿式耜,老瞿更不用说了,是钱谦益的学生,也是姜曰广的学生。瞿式耜任后为了报答姜曰广举荐之恩,费了老大劲将姜寰弄进都察院当了一个从七品御史。姜寰原本是正六品,去了都察院成了从七品,降了两级,但是姜曰广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感激瞿式耜。姜曰广不是被气疯了,自己儿子被降级还去感谢瞿式耜。而是这个都察院御史身份十分不一般。明代官员成长历程分为两条线,了进士后学习好的进了翰林院当翰林,更牛逼的去了丞相预科班,也是庶吉士。这些翰林和庶吉士是国家栋梁,在明朝后期更是形成了非翰林和庶吉士出身不能入阁的传统。还有一帮考试成绩一般的去六部观政,一年后按照考试成绩分配工作,有的进入六部有的去地方当官。这些如果没什么机遇这辈子最高也混到四品知府,再往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过万事都有例外,翰林以外还有一个升官快车道,那是都察院。都察院是个很神的部门,这些官职低微的御史们和翰林、各科给事,形成明代官场一个葩团体,那是清流。这帮家伙卖呆的不怕乱子大,朝廷有什么事都要参合一脚,成功了名扬天下,不成功也只需说一句“风闻言事”即可。正因为都察院的特性,这帮御史算是在皇帝面前十分脸熟,大家都知道和老板混个脸熟什么事都好办,所以在升官时皇帝也第一时间想到这些御史清流们。这些御史看着级别低,但是一个个都手握重权,当年的抗倭名将胡宗宪是出身都察院,一开始是巡按,最后做到了直浙总督,你说都察院厉害不厉害。如此好的部门当然所有人都盯着,当年姜曰广也想将自己儿子弄进都察院。可是姜曰广身为主管都察院的阁老,却在退休前将自己儿子弄到好部门,算同僚不骂姜曰广也没这个脸这么干。明代官员的道德后世强的太多,后世老子退休后将儿子安排进好部门的皆是姜曰广不能这么干后来瞿式耜可没这问题,他心领神会老领导的意图,任没多久将姜寰弄进都察院当御史,这份大恩姜曰广自然要感激的痛哭流涕。只是都察院和礼部的工作性质不同,礼部负责具体业务,干得好能升官。但是都察院要想升官要出风头,也是骂人和弹劾官员。姜寰进入都察院后很快发现要想升官自己也必须这么做,只是姜寰刚进入都察院,还没资格担任位低权重巡按,想骂人也没机会,弹劾官员更没条件,没办法姜寰只好来担任这个最低级的巡城御史,最起码能碰到倒霉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