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作者:小白菜地里黄      更新:2023-06-03 21:10      字数:6861
  她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过祝大丫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可是她们的钱财已经用的差不多了,祝大丫把自己全身上下摸了一遍,还有家里面藏钱的柜子,最终只翻出来十五块六毛七,这些钱根本买不了什么贵重的礼物。祝大丫当场心一横:大不了再去梦里面那一样金首饰!反正她现在也没啥好失去的了!这个点子导致了祝大丫和刘弟旺足足到了快要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再出现在祝老三一家的小巷子里,让祝老三一家既松了一口气,又觉得有些遗憾。学校里面早早就已经放了假,前几天祝老太也放了假,今儿一家人打算收拾收拾去城里的百货大楼买些过年的东西,狠狠割上两条子肉,买上两大袋子白面,再给一家人都买上一身新衣服,风风光光回村子里过年,让村里面那些觉得他们家在城里根本混不下去的长长见识。虽然距离过年还有足足一个月,百货大楼里面也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挤在一起,营业员一边根据票据从货架上拿下来各种东西,一边大声提醒人们正值年关,注意小偷。这架势让几个本来还很有心情的孩子们瞬间傻眼了,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觉得不想进去了,这架势,要是进去了,不是要了命了?尤其是最小的祝海平,男孩子本来就发育的比女孩子晚,他现在的身高,要是进了人群了,就只能吃屁了。宋秀娥瞅了瞅这群明显有些犹豫的孩子们,又看看货架上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消失的各种商品,捅了捅祝老三,祝老三立刻懂了她的意思,哎了一声,就把祝海平和祝金途给捞了起来,至于祝吉祥和祝来宝,这两个孩子已经挺大了,牵着走就可以的,今儿可是要买不少东西,要是都抱着,可能就抢不了好东西了,要知道现在可是有不少东西都是限量供应的。祝海平在祝老三的肩膀上看了一圈:这密密麻麻的人头看起来和他平时踩着玩儿的蚂蚁也没啥区别的。这时候他突然就害怕起来了,要是世界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人,和百货大楼一样大,在他的眼里自己是不是也和一只小蚂蚁差不多?小蚂蚁是不是其实也是能思考的小人儿?祝海平抱紧了祝老三的头,祝老三一巴掌把他的爪子打开了:他今儿可是要好好盯着自己家的两个闺女,还得帮忙提东西的,这小兔崽子把他眼给蒙上纯粹是添乱!果然小兔崽子除了说出去好听其实一点也比不上女儿贴心的。看看女儿,多贴心的,还长得好看。祝老三一边想着,一边低头看了一眼应该在他脚边的祝吉祥和祝来宝,突然整个人一蹦,动作飞快的把祝海平和祝金途两个家伙给递到了祝老太和宋秀娥的手里,把背着的箩筐一拿,啪叽一声反扣在了两个小女娃身上。察觉到周围人好奇的视线,祝老三赶紧装模作样对着箩筐里面批评道:“给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不能随便乱动东西,还乱动,反省一会儿!”宋秀娥和祝老太虽然不明白祝老三到底为啥这样做,也赶紧做足了架势帮着配合,一个劝祝老三消消气,一个劝里面的孩子们给祝老三道歉,看起来就是一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的父亲和溺爱孩子的妈妈的场面,周围人们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自己想要挑选的商品上面了。等到不那么引人注意了,宋秀娥小声的问道:“到底是发生啥事了?”祝老三头上都急出来了一层密密麻麻的汗,他一手按着箩筐,狠狠在另一手的袖子上擦了一把头上的汗,非常谨慎小心的往四周看了看,才小心翼翼的在宋秀娥的耳边耳语:“吉祥,不知道咋的,现出原形了。”宋秀娥:……箩筐就算编的再细密,也还是透光透亮的,祝来宝这还是记事了以后第一次见到祝吉祥的“原形”,虽然以前她就知道吉祥是一个“土豆精”,可是从来也没有见过,还一直认为祝吉祥是什么都知道的没有一点弱点的,现在她面对眼前这个二头身的祝吉祥,一种责任感突然从内心里面油然而起!吉祥化形还不到家,还是有弱点的,还需要她保护的!她这个当姐姐的必须好好保护好吉祥才可以!吉祥的另一面只有她才见到过,什么小班长小毛头的,其他人见到过吗?【系统突然崩溃,修复重启中,所需时间三分钟,请耐心等待……】祝吉祥看看满脸放光的祝来宝,听着箩筐外面宋秀娥的轻声询问,有一种明年一定不会特别顺心的预感。第59章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今年的第一场大雪也已经下过了,地里的庄稼已经盖上了厚厚一层积雪,大茬子村一片热闹, 好像并没有受到之前下岗热潮的影响一样。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和往年一样,贴春联挂红字,早早就开始准备过年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和糖果, 甚至还扯了布做了新衣裳, 其实私底下家家户户管钱的女人们都长吁短叹, 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其实何苦来着?下岗的又不是只有一家,死要面子活受罪。只是这些短视的人们想不到那么多,都想要满足自己的那口气的, 要是人家都有自己家没有,那多憋屈!唯一让大茬子村的村民们觉得安慰的,大概就是“去了城里的祝老三一家现在还没有回来”这件事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大茬子村一向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祝老三一家到现在也没有从城里回来, 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因为混的太差了, 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可把一些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给高兴坏了, 季春花就是这群人里面的一员,她一边和自己的两个妯娌蒸窝窝头, 一边眉飞色舞的聊着八卦:“这祝老三一家还没有从城里面回来, 眼瞅都快过年了, 老头子都该上年坟了,看来他们一家是不会回来喽。”她的两个妯娌都是比较老实的,笨嘴笨脚不会说话的人,平时没少吃她的亏,对这个妯娌是又怕又敬,听到她说话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接嘴,只能点点头不敢出声。没有得到回应,季春花砸吧砸吧嘴,无趣的继续蒸窝窝头了。这一笼窝窝头还没有蒸好呢,村子里面突然一片热闹,季春花眼珠子咕噜噜一转,从马扎子上站了起来:“大过年的闹腾啥,妈我替你去看看啊!”说完,也不等吴老太答不答应,直接就往屋外面走,剩下的两个妯娌面面相窥,最终只能继续手里面的工作,没办法啊,吴老太太现在偏心孙女偏心的厉害,她们不争气,生的都是孙子。祝家的老宅子里面坐了一圈儿人,都围着祝老太和宋秀娥叽叽喳喳,拐弯抹角打听祝老太她们这半年以来在城里的生活到底咋样儿,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临到年关打肿脸充胖子。季春花坐在马扎子上,眼神隐晦的打量了一番祝吉祥、祝来宝和祝金途的穿着,越看就越心惊:瞧这根本就看不出来的针眼儿,瞧这衣服料子,瞧这新鲜的款式,一身肯定抵得上村娃儿们好几身!再瞅瞅这一大家子人的脸色,不但没有瘦,反而看起来还有精神了不少,尤其是祝老三这个男人,在村里的时候脸色蜡黄,整个人看起来外强中干,没想到去了城里这半年,看起来竟然变强壮了不少,不但有了一身肌肉,还面色红润,一看就浑身是劲儿。这越看祝老三季春花就越觉得男人味十足,可比自己家那个下了岗以后就回家装大爷的男人强多了。不知道城里是不是真的遍地是黄金,最好找个机会问一问,等到过完年以后让自己家的那个男人也跟着进城闯荡闯荡。不止季春花一个人这样想,大茬子村的所有村民们都是这样想的。祝老三和宋秀娥这样两个人,还带着一个什么用都没有的老太太和四个小孩耳,都能在城里面衣锦还乡,他们可不带老人和小孩,只有夫妻两个,怎么都能发大财了,孩子和老人啥的以后还有的是机会,钱要是没有了,可就没办法活了。祝老太也知道这些人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好歹她也是在这个村子里面生活了几十年了,村里面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再清楚不过,当场就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起这半年以来她们一家在城里面的生活来。“这城里面可不是什么好混的啊!城里面的人看不起我们农村的,给人家打工,只要城里人一半的工资的,人家都不要的。”祝老太这说的是实话,可是大茬子村的村民们不这样想,她们就是觉得祝老太是不希望她们一起进城分羹才故意说假话吓唬人的。“哎,城里面的物价也挺高的,这半年时间,一斤鸡蛋就从两毛钱涨到了四毛了,听说过完年以后还要再涨,菜什么的也是,就连房租,要不是当初秀娥想的长远一次性付了半年的,至少还得多个三四十的开销的。”村民们还是不信,这大茬子村多余的空地啥的多得是,随便盖盖就能住人,城里的房子还能半年涨这么快的?她们怀疑的表情实在是太明显了,祝老太都没有心情说下去了,最终只能摆摆手,随便胡扯了几句:“城里面遍地是黄金,到处都跑着车,人们放的屁拉的屎都是香的,我们就靠在城里面整天捡破烂和地上掉下来的黄金碎块换来了这些东西。”这就对了!大茬子村的村民们纷纷露出来心满意足的微笑,已经开始幻想他们全家老小进城捡垃圾致富的场面了。祝老太第一次真心实意的感受到了大茬子村和城里人思维方式的差异,都有些忍不住想要不顾场所大声称赞宋秀娥了。要是让吉祥在这种环境里面长大了,这和废了有什么区别!蠢的简直天怒人怨!要是把吉祥教育成了那样的人,这岂不是太对不起菩萨了!整整好几天,来祝家打听城里面情况的村民们就没有一天消停的,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祝家是不是有时间,他们一来就是坐整整一天的,就连吃饭时间都不带回去的。好歹这样的日子没有几天就结束了,已经快到过年的时间了,大家都要忙活起来了。宋秀娥和大房妯娌一起蒸了不少新买的糯米,然后搬到了村子的石臼那里,把石臼用水仔仔细细刷干净了,开始捣糯米糍粑。压糯米是一项需要体力和注意力的活计,祝老三和祝老大负责捣,宋秀娥和大房媳妇负责翻,一点一点的开始,要一边翻一边压,经过漫长的时间反复循环,糯米饭被完全捣烂成团,米团的表面非常粘腻光滑,完全没有米粒。他们在那边忙活的时候,祝老太在家里面也没有闲着,抓了祝英子当壮丁,两个人开始鼓捣裹在糯米糍粑外面的那一圈儿。黄豆粉是从城里面买回来的现成的;至于花生碎,祝英子把新买回来的花生放进锅里,稍微用小火加热慢炒,一边抄一边吹气,直到把花生表面的红色外皮炒的脱落,花生仁开始变黄。把花生拿出来,用两只手一搓,外皮就脱落了,把处理好的花生放在蒜臼子里面,打成花生碎,然后和黄豆粉混合在一起,放在一边,这时候祝老三他们也带着已经处理好的糯米团回来了,往已经抹了一层油的案板子上面一放,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开始做起糯米糍粑来。揪出来拳头那么大的一块儿,然后分成几个小团团,在手里面搓成圆球,放到一旁准备好的黄豆粉和花生碎里面滚一圈儿,放在一旁的早就准备好的圆形竹托盘上,等到风干了以后能够保持很长时间,想吃的时候只要再蒸一会儿就好,非常方便。新鲜的糯米煮出来的味道十分的浓郁,更别提还有黄豆粉和炒花生的香味儿,院子里面的几个孩子都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看他们馋的直流口水的样儿,祝老太揪了不大不小的两块,裹了黄豆粉和花生碎给了他们。勉强算是祝老三家的那几个只是嘴馋,拿到手了以后没争没抢,按照人头分成了不大不小的几分,吃的速度比较慢和文雅。再看祝老大家的那两个,为了那一口吃的简直恨不得能打起来,大一点的那个就是不给小的,小的怎么抢也抢不过来,最后干脆直接就一口狠狠咬在了大一点的那个身上,两个人打成了一团,最后那口糍粑也还是到了大孩子的嘴里。也许是糯米糍粑的香味儿太浓郁了,不少邻居们都带着自己家的孩子们来讨要一口吃的,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了,当初还帮了不少忙,现在带着孩子来讨吃的,无论是祝老太还是祝老大都不好拒绝,只能是来者不拒都给一点。不过他们本来就是想要做给自己家吃的,并没有做多少,只能每个人给小小的一点,也就只有一个鸡蛋大小,就算是这样,一天下来,祝家自己也只剩下了一托盘。从祝家那里拿到了糯米糍粑的村民们无一例外都在将祝家的坏话:“这祝家真是抠门寇的没边了,拿回家那么多东西,做个糯米糍粑竟然才给人这么一点的!真是越有钱越抠门。”这可真是应了那句古话:越是占便宜越是没够。第60章这年才过了五六天, 祝老太就觉得村子里面冷清了不少,虽然她已经半年多时间没有回到村子里面了,但是也是知道村子里面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往年过年,村里面到处都是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可是今年, 就只有寥寥几声了。这就让祝老太有些纳闷了, 这年才刚过了几天, 孩子们都还不用上学呢,怎么就都没影儿了?亏她今年还专门批发了一大堆便宜的糖回来准备应付孩子们呢,现在都便宜了祝老大家的那两个了。不仅仅是孩子们, 这几天上门来问城里状况的村民也少了,祝老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怎么想也不会想到自己村子里的人愚昧无知到了真的把她的话信以为真,连年都没有好好过完就急匆匆带着全家人进了城,准备赚大钱。半年多没有会村子了, 好不容易回来了, 趁着现在还没有回城里,祝老太打定主意要和村里面的老姐妹们好好聊聊家常里短, 结果上门一看,老姐们家里根本就只有老夫妻两个人, 至于其他的孩子们啥的的,都不见踪影了。哪怕是一同相处了多年的老姐妹, 也决口不提自己家儿子儿媳们都去了城里发财这件事情, 好像整个大茬子村都约好了, 绝对不在祝家人面前透漏半点风声一样。这天晚上,祝老太闷闷不乐的坐在炕上,祝老大突然推门进来了,坐在他娘的屋子里面,眼神躲躲闪闪,几次想要开口,又都闭上了嘴,最后还是祝老太看不下去他磨磨唧唧的样儿,直接了当的开口问道:“你有事儿?”“没事,没事儿。”祝老大赶紧摇摇头,接着又浑身不自在的扭动了一番,最终还是睁着贪婪的眼睛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妈,城里是不是真的遍地是黄金?你看,你嫡孙子嫡孙女儿也大了,儿子我也年纪大了,被厂子辞了,总不能一直都在地里干活吧?要不,等到过完年以后,你就把儿子一起带去城里吧?一家人还在一起多热闹的?”祝老太一听他这话心里就凉了半截,她紧紧盯着祝老大的眼睛:“这主意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你媳妇儿挑拨的?”祝老大从小到大没少被祝老太这样盯过,当然知道这是他妈生气时候的征兆,不由得有些心虚,可是想到自己老婆的话,又觉得一阵理直气壮:都是儿子,凭什么他就只能呆在村里面,老三就能去城里发财的?必须一视同仁!他底气足了,也就坐住了,理直气壮的一仰脖,开口了:“有啥区别的?难道说的没有道理的?凭啥老三就能去城里,我就不能去的?难道我孩子就不是妈你的亲孙子孙女?”他越说越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吃亏吃大了,隐隐约约透漏出几分埋怨来,“要是当初老三要进城的时候,妈你给我分析分析这里面的道道,我家可能也已经发家了呢。”祝老太听了就很气,不过到底是自己儿子,是从自己肚子里面爬出来的,她还是耐着性子给祝老大解释城里的情况:“老大,城里面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的,就单说住的地方就比我们村里面紧张不少,现在我和老三家住的房子还是秀娥娘家亲戚那边的,小房子不大,住我们几个都扣扣索索的,你们进去了也没地儿住,要是在其他地方再租一套房子,那价钱你们能承担的起的?”“那不是还有老三家的吗。”祝老大想也不想就直接开口了。“真是胡闹!”祝老太这下真生气了,一巴掌狠狠拍在炕上的小桌上,在小桌子上留下了一个鲜明的巴掌印,吓得祝老大一下子老实了。眼看祝老大老实了,祝老太端起一旁的暖瓶倒了一杯水,一边抿一边和他说理:“老三家能管你一辈子?你都会啥手艺的?你知道一开始我和老三一家在那边过得啥日子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吃了今天这顿担心明天,好不容易才稳住了,你懂个屁!”越说她越口渴,一杯水根本弥补不了,她干脆直接拿起暖瓶对嘴吹,豪迈的不得了,在大茬子村压抑了几十年天性的祝老太,在城里工作的这几个月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能直接武力镇压的还说啥啊!浪费时间的。祝老大一个屁都不敢放了,心里面产生了一个深深的疑惑:他妈这个小老太太都能变得和花和尚似的了,自己家那个本来就挺厉害的婆娘得变成啥样儿?祝老太在那边教育了祝老大半天,看他没有再说话,认错态度良好,也就和颜悦色了一些,给祝老大画了一张大饼:“老大,没说你不能去城里,只是你至少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本事,要不就和秀娥一样能做的一手好菜,要不就和妈一样有一手好武艺,城里又不需要你种菜,你得至少有一样拿得出手的,要不,在城里你根本活不下去。”她左说右说,就是不同意现在的祝老大进城,祝老大也没辙,虽然嘴上是答应了,心里面却打定了主意等祝老太一家回城里了,他们家也赶紧搬到城里的。也就是幸好他没有坚持作死,祝吉祥和祝来宝祝金途的开学时间都在三月初,正月初六初七去了城里面的第一批螃蟹们,在正月十六十五就纷纷回来了,一个个浑身脏了吧唧失魂落魄,别说发财了,还有不少就连本钱都赔干净了。这下子祝老大一家子老实了,再也不说什么搬去城里面住了,祝老大老老实实开始种地了,闲暇之余捡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用小凿子和刻刀摆弄着玩玩,倒是慢慢开始有模有样了,等到祝老三一家重新搬回去的时候,祝老大雕的小鸡已经有鼻子有眼儿了。祝老太拿了几个木头鸡一起带走了,虽然做的特别简陋,可是万一有人就喜欢这口儿呢?终于要重新回到城里的小房子里面了,一路上祝老太和祝老三一家齐齐的放松了下来,就连几个孩子都明显比在村里的时候活泼了不少,不得不说人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