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作者:张晚知      更新:2023-06-03 23:17      字数:6667
  分散到几十万人的吃喝穿用上一算,实在不算多。何况如今战事一触即发,民间物资飞涨,钱财的购买力直线下降。百万钱财从仁寿宫私库转到内库,再流入国库,也就是稍稍支撑一下局面而已。万贞早早地在新南厂和清风观屯积了大量物资,吴扫金和康友贵都想趁机卖个好价钱出来,又顾忌着于谦当政,中官失势,怕东西不卖还好,一卖就因为量太大,被京兆府盯上。万贞左思右想,让他们把东西留个十分之一自用,剩下的物资整理了一下账目,带着小太子去送给孙太后了。这东西的价值对比起孙太后过手的钱财来说不算什么,难得的全是物资,并且量大。就是以孙太后的心境见到,也不由得有些吃惊:“你怎么会想到囤这么多东西?”万贞不能说当时就不看好御驾亲征,只能把时间再往前推了些,道:“今年五月的时候,王太监加赏三军,当时城里的物资就开始涨价了。奴看着心慌,不敢存钱,就全交给了漕班的人从南面买东西。也亏得奴领着娘娘的差使,身份便利,别人未必能整船队运送的东西,奴倒是不怕。”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流动性差,王振在三军中加恩,以至京城通货膨胀,南直隶以下受的影响却轻。普通商人反应灵敏的,未必有那么大的财力和势力做大规模的物资输送贸易;而京师势家一开始又没把万贞看重的粗笨物资放在眼里,她早期占了近两个月的独门生意。等到高峰期时她又不跟人抢生意出货,只管积蓄物资,京师的势家都以为这是宫里在攒物资,更不会瞎了眼来惹她。孙太后用眼下的物价估算了一下万贞存着的物资,忍不住对旁边的胡云笑道:“哎,咱们这贞丫头攒钱可实在是把好手,这上面的东西要是按现在的物价卖出去,不说百万家资,二三十万是肯定有的!她才出宫办差几年?就有运算这么大量物资出入的本事,只怕你这教养姑姑都赶不上。”胡云也被这数目吓了一跳,连连摆手道:“娘娘,这却不是教出来的,老奴可没这本事。”万贞日常对她孝敬不少,这数目虽然庞大,但到底是物不是现钱,又占了涨价的便宜,二三十万不过是说着好听。胡云不至因此心生妄念,反而有些替万贞担心:“贞儿,这么大量的东西,怕不是你一个人的生意罢,你能做主?”万贞虽然能做主,但现成的帮属下讨富贵的好机会她为什么不用?赶紧道:“确实不是奴一个人的生意,不过里面合伙的康公公、吴校尉、小福他们都觉得能夹带着做出这些生意,全仗了娘娘洪福。当此国难,自当为娘娘分忧,故此托奴一并进献。”孙太后轻叹一声,道:“富贵迷人眼,临危始鉴心。哀家只道现在能陪着的,只有阿云她们这拨老伙计,不想还有下臣肯尽忠不离。好,贞丫头,你把这几人的名字写下来。此事过后,哀家赏他们。”万贞连忙应诺,孙太后目光温和的看着她,然后又看看小太子,沉吟良久,忽然将单据又还给了万贞。万贞不明所以,孙太后对教导她充满耐心,柔声道:“贞儿,你有这生财的本事,自己偏偏又不怎么爱钱。许你多少钱财,都不如待你真心的好。难得你和太子有这主仆互相扶持的缘分,我便也拿你当自家人看。这钱财,你给我,我去补了国库,那是应当应分,显不出你们什么。你啊,应该拿着这东西,交给太子詹事,由他上本进献给皇帝。”“太子还小,要保他平安长大,他身上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太子位是一件,太子名望是一件,太子所得的人心,那就更重要了!贞儿,你要记住,太子可以不聪明,不伶俐,但是他一定要仁孝、宽厚、礼让、轻财、重国。”第七十七章 东宫碧枝新芽太子新立不久,年龄又小,远没到启蒙的时候,且如今举国备战。虽然按礼制定了居所,但东宫官属却基本上一个专职的都没派过来,只有一个负责统组府、坊、局之政事的太子詹事以礼部尚书兼任,算是有的。礼部尚书胡濙虽说比起兵部、户部来说没那么忙,但也先攻破紫荆关,不过三五日就要兵监北京城下。国战将至,身为国朝六部之首,阁辅近臣,谁又能躲懒到哪去?胡濙忙得前后脚跟互踩的关头,忽然接到小太子的名刺,愣了一下,心里骂了一声添乱,但却还是迎了出去。万贞也知道小太子目前唯一的功能是当吉祥物,四处走动会让很多人不高兴。可孙太后说的有道理,小太子目前除了太子位以外,一应臣属俱无。想让他身价丰厚起来,只能一样样的经营,如果捐物助战这种事都不出面,这名望人心就更无法刷了。本来她是女子,这种外务该梁芳这个大伴陪着。可前段时间马顺、毛贵、王长随他们被朝臣当场打死这件事对太监们来说刺激性太大,梁芳也被吓破了胆,实在不敢这个时候出来招惹朝廷重臣,万贞只能自己穿了男装出面。也幸亏她本身长相就英气,穿着厚男装并不显妖异。胡濙一时竟没分出她的性别,见她和小太子行礼章法有度,心里的反感便小了些,只是仍然板着脸喝斥:“殿下年龄尚幼,入冬寒重,正该在宫中好生养育,尔等伴侍不小心养护殿下,却领着殿下四下游荡,实在胆大妄为。”万贞创业时受的挤兑多了去了,只是挨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家说教几句啐,又不痛不痒,垂手等他骂完了才恭恭敬敬地说:“大宗伯息怒,非是奴等妄为。实是殿下年龄虽幼,却有敬上分忧之心,听闻近日军资不足,便尽倾东宫钱财,筹集了一批棉花、布匹、粮食、煤炭、柴火,想进献皇爷,以表孝心。”她说的婉转,小太子却脆声直言:“先生,皇祖母说您是太子詹事,我有什么事想办的,要来找您,听您安排,您说应该怎么办?”胡濙老脸微微一红,太子现在少师、少保、少傅等辅臣俱无,不得皇帝召唤,连见驾的机会都很少。论理他作为总统事务的詹事不说每日问候,至少也该过问两声,先帮着把东宫的架子搭起来。可他嫌麻烦,借着备战只打发了两个小吏过去就敷衍了。如今小太子口口声声尊称着他“先生”,听他安排,无论礼貌还是程序都走得足足的。他不说尽詹事责任,至少推托之前也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否则未免失了一国宗伯,太子训导的身份。万贞只当没见到老先生的尴尬,低头弯腰双手奉上物资清单。太子年幼,要说他能有什么主意那是扯淡,所谓的为上分忧进献物资在胡濙看来,不过是表个态度而已,并没抱多少期望。待把清单过了一遍,他才大吃一惊,低头问小太子:“殿下,这里面的东西果真全都充公资军?”小太子回答:“当然啊!”胡濙又问:“这些东西,恐怕是把宫中分给您的私帑都用尽了吧?您就不留点钱财自己用?”小太子虽然被万贞教过怎么说话,但他的临机反应不太灵敏,本来应该自己说的话,就变成了背话:“贞儿说我是太子,受国家供奉,若是国家在,不怕没有钱财;若国家不在,有钱财也没用。国战在即,皇叔和国朝臣民都在尽心竭力,我也要尽自己的心。”胡濙的神色柔和了下来,太子身边近侍的眼界,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储君的量度。无论说这话的人出于何种目的,至少在国家大是大非上的取舍,完全符合士大夫阶层的希望。“殿下有此心意,甚好。老臣会为殿下向陛下上本,使陛下知道殿下仁孝重国之心的。”小太子能感受到胡濙的态度,高兴的拱手行礼:“谢谢先生。”胡濙微微避了避,道:“殿下不必客气,此乃为臣本分。”他问了小太子的意见,但剩下的细节却不是太子这么小年龄能理解的事,便转向万贞问:“这些东西,可有虚报?”“都是实收实报,并无折色。”“可有以次充好,以劣抵优?”万贞回答:“东西入库之前曾经对单验收封存,封条上有注明等品分量,其后并没有出入调用。若有司照单收货的时候,货物上面的火漆印鉴有损,或者内中物品毁损,尽可以逐条列数,我自能追查责任人。”她能答这么详细,一听就是办过实差的。胡濙忍不住打量了几眼,然后大吃一惊:“你……你是女子?”万贞连忙道:“太后娘娘因为王振之事心怀疑惑,本意是以后殿下身边的伴当,都由大宗伯或师傅们从侍从中择忠直之辈委任,娘娘不直接派人。但目前东宫属官未定,殿下身边又不能无人,故遣奴照顾小殿下起居。”太后连小太子身边的伴当都交给胡濙他们选择,照顾起居的一个女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的。胡濙虽然觉得她的举动不甚规矩,但东宫现在没有人手,也算他的责任,倒不好苛求,只能皱着眉头问:“你读过书?”万贞摇头,回答:“奴四岁入宫,自幼由尚食局女官胡姑姑教养,三年前蒙太后娘娘青眼,常随宫正王姑姑训导,管些外务。日常有伴驾的德妇教些掌故道理,识几个字,但并末读过书。”胡濙稍稍松了口气,宫正王婵为孙太后辅弼,在宫中处事公正,约束家人严厉,在宫外颇有贤名。万贞由胡云教养,随王婵办差,日常还听伴驾的德妇教道理,这履历不说光鲜亮丽,至少根正苗红。不过出于朝臣对中官的忌惮,胡濙还是板着脸喝道:“以后服侍太子,要循规蹈矩,不许仗势欺人,不许贪财受赂,不许横行不法,不许巧言令色……”老尚书一口气说了六七个不许,口沫横飞,万贞强忍着拿“八荣八耻”回怼的冲动,等他说完了才回答:“大宗伯放心,娘娘选我为殿下侍长,不是因为我善于谄媚奉上。而是因为我虽为中官,但两年管理外务,秋毫利析,所得一丝一缕,一饭一粥,皆取自清白。”胡濙没想到这样的回答,能从一个宫中女子口中说出来,愣了一下,下意识的就想喝骂一声。但万贞站在台阶下仰头,目光正好与他相对,却没有畏缩闪避,反而微微一笑,眉目舒展,恍然间便有一股明月清风,晴空净泉的疏朗。竟让他觉得自己并未查证对方所说是真是假,若就此贸然耻笑喝斥,未免不公。就这愣怔之间,小太子皱皱眉头,脆声道:“先生,皇祖母说,万侍只照管内务,保我平安。至于其它的,都由您和师傅们训导。”胡濙为礼部尚书,在礼仪上当然要比其它人要求高些,但混到六部之长的人,哪个都是浪里淘沙出来的社会精英,决不会是礼法拘束死了的棺材儾子。小太子转述的“照管内务”没什么,“保我平安”四字信息量却大。胡濙将这四字含在嘴里过了一遍,便不再挑剔万贞身上的男装,顺眼了许多。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混到这个阶层,在大义名分上比普通人要多些操守。比如胡濙,尽管小太子被立的时机太巧,一眼可以看到将来必有危机。太子詹事这个职务,不是他自己愿意受领,而是身为礼部尚书,直接就被扣了上来。但既然已经是了,他也就有了为臣的心理准备,沉吟片刻,道:“既然你是太后娘娘特派,本官别的也不多言了,只有一件,以后做事,不许自作聪明,明白吗?”万贞明白自己的短板,立即点头道:“除了小殿下的衣食住行,东宫外务,我都听凭大宗伯裁决,可好?”胡濙身为礼部尚书,只要不怠政,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兼任太子詹事统佐大方向也还罢了,细务他哪里吃得消?何况他如今都是七十几岁的老人了,纵然有心,也真没那个力气,万贞这一逼,噎得他堵了一下才拂袖道:“你带殿下先回东宫,本官向陛下上本献了军资,自会设法把东宫贰佐属臣慢慢地安置下来,处理东宫外务。”小太子和万贞来了又去,虽然安安静静的没有怎么惊动人,但给胡濙造成的头痛却半点也不比他们大张旗鼓来得小。愣了好久,他才拿着物资清单去找于谦。于谦连日筹备战事,知道这位老尚书等闲不会过来,见他面带犹豫,便主动开口问:“阁老有何要事?”胡濙论资历还是宣庙的托政大臣之一,虽然比不得“三杨”有名,但在于谦面前完全有看待后辈的底气,一言不发的将物单拿出来递给他,道:“看看。”于谦正为了军资不足发愁,一看上面的东西全是急需,大喜过望:“阁老从何处集得?好啊!”胡濙不紧不慢的道:“出自东宫,意在进上。”第七十八章 烽烟警也先至于谦性直,但毕竟是随宣庙征伐过汉王朱高煦谋反的人,怎能不明白皇室权位交替时的各种微妙关系,一听这物资的来处,就怔了一怔。但他毕竟是个真真正正的笃行君子,很快就坦然道:“叔贤侄孝,人伦至理!更难得国难临危,东宫小小年纪亦知轻财重国,懂得激励人心。东宫既有此举,阁老当朝进献便可,何必犹豫不前?”胡濙瞅着他,嘿然一笑:“东宫有远虑,意在求名自重。”于谦正色道:“阁老何必思量如此长远?谦只知东宫此举解难救急,强军利国!为臣者,依直而行便是!”胡濙道:“老朽是怕大司马到时为难呐!”于谦一笑:“阁老多虑了!天家和睦,承替有序,方是国祚千秋万古的福祉。且今上果断英武,有明君气象。谦自然盼上生前坦荡,身后无暇。”于谦主持朝政战事,目前资历、官位都不是朝中最高,但实际权力却相当于宰相。在国战关头,他若不同意东宫求名,这东西怎么送都没用,直接就可以用征调的名义抵冲了。他同意,胡濙才放心的上本。外敌未却,皇家即使在以后就储君之位有争执,眼前也还是同心合力的时刻。朱祁钰接到胡濙的奏章,听说太子资助物资并不生气,而是亲自打开单据来看。等他看到物资储存的地方分布在新南厂、清风观、东江米巷等几地,就有些皱眉,抬头问胡濙:“阁老,太子这是把宫中分给东宫的私帑都用尽了吧?往后东宫岂不无钱使?”胡濙从容的道:“太子自有国家供奉,何求私财?”朱祁钰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国库跟私帑,那能一样吗?当年三大殿要维修,太上皇想从国库调钱,朝臣们哪个同意?他们连皇帝的钱都想着从内库里掏到国库去,供奉太子?说得好听罢了。但这念头他心里转了转,很快就换了,道:“阁老言之有理。然而太子年幼,如此大事,须得再问一问,朕心方安。”说着他转头吩咐太监兴安:“去请太子过来,还有太子身边总掌内务的万侍,一并叫来,朕有话问。”胡濙年纪大了,近日为了战事操劳的时间多,这一趟任务眼见完成,心情放松,坐在凳子上就有些打瞌睡。纠仪御史本想出声弹劾,但朱祁钰看看白发苍苍的老臣,心中不忍,却摆手轻声道:“阁老为国辛劳,累得狠了。请轿长派轿过来,送阁老回家。还有文渊阁的诸位阁老以后都骑乘出入,莫要步行来去,白累坏了身体。”老人易累也易醒,胡濙稍稍瞌睡就已经醒了,听到朱祁钰的话连忙起身请罪:“老臣失仪,有罪。”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别说是多年辅政,有功于国的重臣。就是乡野村老,以礼仪之邦自居的一国之君也要礼让几分,朱祁钰连忙让舒良扶住胡濙,道:“阁老何出此言,都是为了我家事,方累阁老如此!快快免礼!”君臣二人互相礼让一番,朱祁钰亲自送了胡濙出殿上轿,这才回到御案前,抽出刚才的物资清单又看了一遍,嘿然一笑:“东宫进献……哼!”新南厂和东江米巷里有万贞的产业,他只知道,没有细查;但清风观那排仓库,他是看着从规划图纸变成实物的,这里面的物资莫说与现在的东宫没关系,就是仁寿宫也远得很。等万贞带着小太子赶到奉天殿外时,朱祁钰已经站在丹墀上等着他们了。小太子一丝不苟和万贞一起行完了礼,这才在朱祁钰的示意下迈着小短腿奔上来,笑嘻嘻的喊:“皇叔!”朱祁钰拉住他的手,又摸摸他的背颈,皱眉道:“你不要这么跳来跳去的,天气冷了,出了汗再吹冷风,容易生病。”小太子乖乖地听训,万贞却忍不住辩解:“陛下,小殿下这段时间一向文静,今天是听闻您有召,才赶得急了些。”朱祁钰微微一怔,小太子却全不在意皇叔的严厉,脆声问:“皇叔,您召我干什么?”不是君臣奏对的时候,朱祁钰也更倾向于说大白话,道:“皇叔收到濬儿送的东西,高兴,叫你过来一起吃饭。”小太子皱皱鼻子,看了看左右,忽然拉了拉朱祁钰的团龙袍,在他蹲下来后小声在他耳边轻声道:“皇叔,我觉得那些东西,不像皇祖母给我的,是贞儿自己的。”朱祁钰目光一凝,皱眉问:“你怎么会这么觉得?”小太子小声道:“皇祖母和贞儿说话,都带着我的……我就觉得这是贞儿自己的。”朱祁钰哈哈一笑,问道:“如果真的是贞儿的,她给东西你,你要不要?”小太子回答:“要啊!”“怎么能要呢?”小太子眨眨眼睛,奇怪的看着他:“贞儿喜欢我嘛!”她喜欢我,给我东西,我当然要啊,为什么不要?我有东西,一样会给她的嘛!朱祁钰被小孩子的奇特想法弄得一愣,啼笑皆非,好一会儿才招手示意万贞过来牵着小太子,沉吟片刻,问:“贞儿,你说实话,这些东西,是不是有人逼着你献出来的?”万贞心头微微一暖,笑着摇头:“陛下,没有人逼我。”朱祁钰盯着她,道:“别地方赚的东西你怎么做的我不知道,但清风观那边看着简单,但你投入的心血精力,我却是知道的。这么拼死累活的做事,好不容易赚得钱财,没人逼你,你舍得把它交出来?”万贞摇头,奉天殿是整座大明宫廷最高的建筑之一,站在这里的云台上,以她的目力,不仅能看到这座帝国最华美的宫殿,还能看到宫外鳞次栉比的建筑,街坊胡同里来往的车马人流。无论时空隔了多久,这个国度、这个民族,都是她血脉相连,枝气相通的同胞。当强寇入侵,国战在即的时候,她会和后世所有炎黄子孙一样,做出相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