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作者:张晚知      更新:2023-06-03 23:21      字数:5754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只记缘莫记愁从幼年时由万贞握着手学填色开始算,少年学画至今已经整整十二年。工笔、写意的技法都已经很是娴熟,观形绘画往往只需廖廖几笔,就能勾出物体神形。但他今天摆开画具,对着桌上的石榴花看了半晌,却始终没有落笔。万贞收拾完外面的摆设,回到里屋,看到他怔怔发呆,便问:“又不喜欢这盆花了?”少年猛然醒过神来,笑答:“不是不喜欢,只有觉得光有花显得单调了。贞儿,要不你坐着,让我画一回?”少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样正儿八经的要求她坐着,让他绘像了。陡然提出,万贞欣然应诺:“好啊。”石榴花本就开得繁茂,她戴的莲花冠上还簪着宫花,若是入画,未免不利于布局。少年索性帮她将宫花取了,解开莲花冠,让小娥重新帮她梳个发式。她的发丝比常人要粗些,加上头发本来就浓密,不需假发也能编了发带挽出高髻来。少年等她的头发挽好,便从石榴花上剪出两枝带叶鲜花,亲自帮她簪上,端详着她的模样,笑赞:“真好看!”万贞忍俊不禁,道:“还要谢你花剪得好,簪得漂亮,是不?快画,嗯,我有两个多月没摸画具了,里面的颜料,还能用吗?”“我刚调和过了,能用。”少年在她对面的桌前站定,打量了好一会儿,才拿起勾线小毫低头绘画。随着笔尖移动,人物,鲜花渐渐地浮现出来。他绘画的手法受她的影响极深,不仅师法宫廷画师的写意,且偏重于神形实绘,人物、鲜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他在绘画之前,将她看了又看,但其实下笔时,却是一挥而就。画中的女子风鬟雾鬓,蝉衫麟带,瑰姿艳逸。眉目英美,顾盼神飞,焕发着宫廷女子难得的明朗俊逸。那是他熟悉到了极致的人儿,是他从蹒跚学步,一直仰望着,向往着,及至现在倾慕着,爱恋着的女子。在这十几年相伴的时光里,她给予了他这世间最为纯挚的感情,弥补他缺失的亲情,保护他不受世俗的伤害,倾尽了所有让他原本贫瘠的生命丰富多彩,珠玉琳琅。他一直都在索取,却从未予她回赠,带给她的,总是伤害和灾难。她该永远不受世俗诋毁之苦,活得张扬肆意,无拘无束。却不该再因为他的私欲而留在这束缚重重,压抑沉重的深宫里,任由时光磨灭她眉间心上的俊逸洒脱。少年收笔抬头,望着前面的万贞,轻轻地说:“贞儿,你走吧!离开这无情无义的地方!”万贞吃惊的看着他,私底下,他从来没有允许她走,只不过他一向不忍她在人前说话无用,拂了脸面,因此不曾在她安排离宫事务时发怒不肯。这是他第一次亲口说出,让她走的话来。少年凝视着她,很想让自己表现得更成熟,更稳重。然而,只要想到自己亲口允许了她离开,心头的剧痛和苦涩酸楚,就无法抑制的让他声音颤抖。万贞走到少年面前,与他抵额相拥,轻声道:“谢谢。”杜箴言已经找到了最有可能回家的路径,她非走不可。而这次的离开,可能后会无期。他若始终不能正视她离开的事实,那么,即使离去,她也无法安心。而这少年明明不舍,明明不喜,却在窥见了她心中的纠结与痛苦之后,主动让她离开!语言具备这世间最奇妙的魔力,它能让人在说出来后,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割舍,慢慢地治愈心中的伤痛。他在安她的心,她也确实感觉到了少年的决心,但心中的怜惜却有增无减。有一瞬间,她甚至想过,留下来吧!不要再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归途,就在这里,陪着这赤诚热切的少年一直到老!少年用力的抱着她,亲吻她,缘自于身体的冲动,让他情不自禁的渴求她的抚慰和接纳,而因为她那天的拒绝而生的理智,却又让他退缩低喃:“不对,我不能毁了你……”万贞心底绵软一片,反手抱住少年的肩膀,轻叹:“不会的,我喜欢你这样!”少年猛然抬头望着她,他日夜盼望自己的感情得到回应,而当她真的肯正视他,回应他,他却又惶恐起来,生怕这不过是一场美梦,是他的臆想,他困惑的问:“你不怪我……亵渎……”她忍不住微笑起来,柔声说:“这怎么会呢?情到深处,盼着与所爱的人春风欢愉,那不是男欢女爱的本来面目么?”她心里还存着背伦的羞愧,觉得此情难以接受;可她的身体反应,却是如此的诚实,不仅没有排斥,反而有一种深藏的期盼。她踏过了以前不敢涉足的禁线,但却并不后悔,亦不惧怕,有的只是想与他此时相拥相怜,两情相好的温柔。她低头吻了过来,少年本能的回应着,需索着,迷迷糊糊地说:“可是……我们……我想求皇祖母……”万贞轻嘘一声:“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要你……我要你……你不想吗?”少年胸腔中的热血涌动,仿佛变成了要将他焚烧殆尽的烈火:“我想……我想……”怎么会不想?从初知男女之别,初次青春萌动,她就入他梦来,那时候的他还不明情事根底,只是下意识的想要和她在一起,想要她时刻亲近陪伴,想与她情相绻缱。及至现在,他终于明白男女情事,他对她的爱恋更是与日俱增。他想要她,想得身心俱痛,恨不得就在她怀里梦了一生,完全忘记皇家和权势的倾轧、冷酷、残暴。只与她在一起,相依相偎,相爱相怜。窗外的密雨打着芭蕉,声声碎碎;偶尔风大些,檐下悬着的铁马叮叮铛铛的响着,透着一股萧杀的孤寒;避雨的几只虎皮猫不知为了什么东西,争抢起来,翻翻滚滚的闹腾着。然而,不管屋外的是清冷萧瑟,还是繁华热闹,都冲不走屋内的温柔绻缱,春风和美。这一场绵绵密密的梅雨,下了大半个月,才开始放晴。且一晴就是红日烈阳,夏暑来袭。早已准备好的马队一早便在崇文门外等着,向二看看天边的炽阳,皱眉问旁边的守静老道:“道长,这么晚了,万姑娘怕是不会来了吧?”守静老道微微闭眼,不急不慢的道:“不是约的辰末吗?安心等着,急什么?”向二道:“权势富贵迷人,我这也是担心万姑娘……”一语未毕,崇文门内突然一阵肃道的声音,一队骏马从门洞里穿了出来,当先一人青裳素净,眉目俊美,见到守静老道眼睛一亮,朗声笑道:“哟,道长,许久不见,您这是更见精神了呀!”守静老道屈指打了个稽首,笑答:“多赖善信鸿福庇佑,老道方有机会静心潜修,倒也未负这十几年苦功。”万贞又与向二等人打了一圈招呼,见身后的少年丝毫没有令人回驾的意思,心中酸楚,面上却笑容灿烂,回头道:“殿下,您还要听先生授课呢,回去吧!”少年的目光凝在她身上,瞬也不瞬,随口回答:“你先走吧!等你走了,我就回去!”万贞催马走了几步,见少年竟也跟了上来,心中大急,又勒马回身:“殿下!回去吧!”少年不答,万贞用力握紧缰绳,笑道:“殿下,说来有件事,我忘了。”少年眼睛一亮,连忙问:“什么事?咱们还回家去说吧?”万贞只觉满嘴发苦,咽了一下,才道:“殿下,您日常作画,若是画到了我,可一定不要忘了,我比您年长,老得快。您画的时候,要记得帮我添些皱纹白发,不要总觉得我会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少年涩然一笑,低声说:“我早想过了!我早知道的!可是,贞儿,哪怕你满面风霜,白发苍苍,仍旧是从小伴我长大,也让我想一生不离的那个人!”万贞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压下心底翻涌的情绪,唤道:“覃包,帮殿下牵马,回去吧!”覃包看了眼少年的脸色,略有些迟疑的过来,把大红马的缰绳牵住。少年没有拒绝,反而看着万贞,一字一句的说:“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绝不会让你有后顾之忧的。”万贞心中阵阵抽痛,好一会儿才轻声低吟:“青山在,绿水流,愿你我只记缘来莫记愁!”少年点头应诺:“好!”万贞深吸了口气,对他挥了挥手,双腿一夹马腹,纵骑而去。少年下意识的想跟上去,但缰绳被覃包拉住了,坐骑在原地打了个转,却没能往前走。只能眼看着那骑青裳,隐没在都外人潮,天地山水之间。他面带笑容的目送她远去,等到回程时,却忍不住伏在马背上,抵着胸口呻吟了一声:“好痛……”可那个会在他痛的时候,拥他入怀,柔声细语,温言抚慰的人,她已经离开了!从此以后,风也好,雨也好,他都只能独自面对,再没有人让他放心依持,安然休憩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广选秀女择妃通州运河北岸,杜箴言站在柳树下凝视着已经准备好随时起锚的大船,心神不定。自从太子重立,他就传信让万贞出宫,可她一直没有答应。做了父亲,他理解万贞想等到太子十八岁再离开宫廷的那种不舍。因此这次万贞突然传信出来,要南下与他汇合,一起探访桃花源,他惊讶之余,感到十分不安:算年纪,太子现在才十六岁,万贞突然放弃监护他的职责,其中必有变故。他无法从杂乱的情报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却知道若是这一次,他都没能将万贞带走,以后便再也没有了带她走的机会。因此他表面镇定,手却不自禁的按住了腰间的长剑,拇指摩挲着剑柄上的宝石,抿唇不语,直到听到远处蹄声得得,他才转头北望。万贞纵骑而来,远远看到杜箴言的身影,忍不住叫了一声:“杜……大哥!”十二年不见,岁月似乎在杜箴言身上凝滞了,眉宇疏阔,仍然还是当年那副江湖剑侠的打扮,只不过气质越加沉稳厚重,令人不敢亲近。她本来想喊一声他的名字,话到了嘴边,却换成了一声“大哥”。杜箴言自然察觉到了她这一声称呼里包含的情绪转折,握剑的手猛然一紧,又松了开来,朗声笑道:“万小妹,多年不见,你风采犹胜往昔,可喜可贺!”万贞笑道:“哪里比得上杜大哥保养得宜,越来越帅?冻龄或者逆生长这种美差,女子会干,不需要你来争的。”杜箴言除了在万贞这里,还真没被人夸过“帅”,这久违的词句带来的亲切,令他忍不住哈哈一笑,道:“行了,别互相吹捧了。快上船,就等你呢!”万贞甩镫下马,轻巧的迈上码头,又转身招呼守静老道:“道长,快点!”守静老道慢吞吞地说:“善信急什么,此去要做的事情多了,且天象也还差着年份,争这一时片刻用处不大。”万贞道:“我能不急吗?你们是一步步做事,忙了差不多十年。我是中途插队,看信能知道的东西毕竟有限,还要靠你们跟我解说具体情况呢。”杜箴言理解她这种焦急,示意向二领人照应坐骑,自己领了万贞上船,笑道:“其实真不用急,烂柯山那次行动失败,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光有我一个人,得到的基数不够指明方向,得我们两个都在场,天师府才好按易数计算坐标。我们这几年的数据整理,天象计算,多是关于时间,空间也只是确定了大概地点,还没选好具体位置。”万贞皱眉道:“我的数学水平一般,函数一类的东西基本上都还给了老师,复杂些的不懂。照你所说,天师府的易数玄妙,但这确定时间、空间位置的事,他们靠谱吗?”杜箴言本想回答,看了一眼守静老道,微微一笑,让他说话。守静老道瞪了他一眼,道:“善信放心,我龙虎山一脉自汉以降,传承千年,历万劫而不灭,在易数方面的造诣,自然不需赘言。只要基数不错,算一算你们说的时空节点,并不难。”万贞这些年虽然故意压制着自己的心绪,不去想这方面的事,但这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再克制情绪,又怎么可能完全断绝念头呢?以往她在宫中往外传信难以尽意,又怕万一书信被有心人截取,会招来灾祸。所以有些事她不便细问,现在能够对面说话,她才道:“道长,这不是放心与否的问题。而是我在宫中见过匈钵大和尚,与他说过话。那和尚自烂柯山事后就绝足中原,不再寻求超脱自彼岸的捷径。在我想来,即使法门不同,但求道之人的追求应当是相同的。匈钵大和尚退缩断念,道长和天师府却执着不放,不知究竟何求?”所谓求道,首先便有一个“求”字,既有所求,便是盼有所得。匈钵大和尚的退缩,让万贞心里自然警惕起来,对守静老道和天师府的目的存疑。杜箴言没有与景泰帝这边的人深交,信息不对等,加上他对天师府的信任远在万贞之上,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此时被她提醒,也暗里吃了一惊,很自然地站到了万贞身边,望着守静老道。守静老道见他们站在一起向自己施压,不由沉默了一下,道:“善信说得不错,我与掌教师兄这两年,几乎是倾满山之力,支持杜施主查寻你们说的时空节点,自然是有所求。以往没有明言,倒不是故意隐瞒,而是你们崇尚‘科学’,这等道门玄妙之事,你们未必明白。”杜箴言朗声道:“道长只要说了,能不能明白,那是我们的事。”守静老道晃了一下手中的拂尘,沉吟道:“自宋灭元兴,天地元气就有衰败之相,求道之人难以采气入道。有法无术,不足以护持门庭,本就不利于道统传承,偏偏掌教师兄演算易数,又得出人道凶卦,恐我道门有覆灭之危。因此想借两位善信的指引之力,往后世渡几颗道种,以保我派道统不失。”万贞皱眉道:“有件事可能你不知道,我们那个时代被人称为‘末法时代’,大家普遍推崇科学,你这玄妙至极的道种,渡过去恐怕发不了芽。”守静老道被她逗得一笑,问:“谁说科学,就入不了道?”万贞瞠目结舌,杜箴言若有所思的道:“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到了极致,就转去研究神学了……”守静老道点头,正色道:“于我辈求道之人而言,世间万物至极皆是道。何况经过数百年休养,到了你们那时,天地元气又逐渐复苏,道种自然能够感应生化。保我派传承不因元气枯竭的五百年灭亡,那便是我与师兄所求了。”万贞揉了揉额头,问:“你们是如何判断天地元气衰败的呢?”守静老道叹了口气,道:“善信身在东宫,想必听过不少朝堂上的各种奏报风声,应该比旁人更清楚才对。”万贞一怔,心中凛然:“近年灾害频发,旱涝相接……”守静老道摇了摇头:“这不过是先兆小灾而已,真正的大害远还未至。”杜箴言悚然而惊,失声道:“小冰河气候,我听过!”万贞茫然,好一会儿才道:“好像我们那个时代,那近百年时间里也一样大灾大害。”守静老道苦笑:“衰、兴之起,变动剧烈,灾害自然明显;反而是元气已经完全消退的那两三百年间,灾害要少些。”杜箴言默算了一下时间,骂了一声:“那不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期间嘛?”守静老道不管世俗政权变化,万贞却是心情惨淡,无话可说。一时众人沉默无言,只有船工解缆呼号,起航南下的高唱,与运河波浪拍船的喧哗,在夏日的烈阳下飘扬。他们谈论的话题,概括了几百年世事沧桑。而皇帝此时正在考虑的东西,却近在眼前。自从石家覆灭,大太监曹吉祥兔死狐悲,惊惶不安,经常厚赏养子曹钦手下的鞑官,倚为依靠,渐有反心,只不过因为自己身为宦官,怕造反无人呼应,一时难下决定。曹钦知道养父心结所在,便问门客冯益:“史上可宦官子弟当天子的?”冯益奉承主家:“魏武帝曹操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