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作者:张晚知      更新:2023-06-03 23:21      字数:6331
  万贞本是闲来绘一绘洞庭的秋景,转眼看到少年的模样,手却比心思转得更快,提笔速勾,先将人画了上去,反而把景色处理成了背景。她将少年入画,免不了时刻抬头打量,少年被她这样看着,便回看过来,笑问:“画好了没?”“就好了。”万贞飞快地把剩下的几笔画完,端详着画中的少年,换了支笔在上面题跋。少年踱过来一看,她在他的画像旁边题的却是一句:“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前面半句,盛赞了他个人的气度;后面半句,却是形容的他作为储君的风仪。少年看在眼里,忍不住笑了起来,问:“我有这么好吗?”万贞笑眯眯的回答:“比这句话形容的还要好,你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人!”说完这一句,她把笔放下,不满地说:“可惜我画技有限,画得不传神……艺术这种东西,真的是世间最能分辩天分的才能。我学画的时间加起来比你多十几年了,可是你现在画出来的画,比我的不知灵透多少。而我想给你画副好些的画,都办不到。”少年既为自己在心上人心目中的形象而高兴,又为自己又有一样才能超过了心上人而得意,笑嘻嘻地说:“不是你画不好,是我本来就不好画。你画我的时候,总想着我的身份不能有不矜重的神态姿势,怕会让人无意间瞧见了犯忌,又怎么放得开手脚来画呢?”万贞也意会过来了,少年在她面前,神态总是欢快活泼的时候多,不经意的时候,才会流露出那种倾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东宫太子的风仪。这两种神态,她最熟悉的当然是前一种,可下笔画的,却往往是后一种。就像艺术的天赋和才华在作品中会显露无遗一样,画作里作者的心情,也是无法在画作中遮掩的。因此她每次画他的像,最后往往都会无法准确把握神态,显得僵硬别扭。然而除了神态间的那一点不自然以外,画里那饱满明艳的色彩和柔软的笔触,还透出来的,却是对画中人满满的爱恋与温柔,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心中暖暖的,软软的,甜意油然而生。少年眉开眼笑,低头她头顶的发旋上吻了一下。万贞还在想该怎么改进,感觉少年的吻从头顶往下滑,落在她耳朵上,灼热的气息还故意往耳洞里吹,当真是哭笑不得,伸手推他:“你别闹……我还想重新画幅像呢!”“画像什么时候都可以,不急在这一时嘛!”少年将从她那里学到的手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用到她身上,一边在她敏感的脖颈上亲吻,一边把手探进她衣襟里抚摸逗弄,哼哼哧哧地撒娇:“贞儿,我想要……”正是食髓知味的年纪,守着心爱的人,更要紧的是身在宫外,没有重重规矩束缚,不用顾忌别人的目光,少年真是恨不得时刻腻在她身上不要下来,哪分什么时刻?万贞没法拒绝少年的索取,只得丢开笔回头随他胡闹。这一番胡天胡帝的折腾下来,中午都过了。梁芳和小秋在外面等了又等,才忍不住敲门问:“殿下,该用午膳了。”少年应了一声:“知道了。”万贞却是困倦至极,闭着眼睛哼了一声。少年先起床就着梁芳送的热水擦洗了一下,换了衣裳,过来推她:“贞儿,起来吃饭了!”万贞微微睁了睁眼睛,喃喃地说:“我累,想睡觉。”少年拧了帕子过来帮她擦脸,柔声哄道:“你这几天都吃得少,要睡也要吃了午饭再睡……快起来,咱们吃了饭,让人换过干净被褥了再舒舒服服地睡,好不好?”他连番催促,万贞才勉强起身,打着呵欠洗漱吃饭。少年怕她吃了就睡,积食伤身,又缠着她说话:“贞儿,又有半个月了,我想写个折子给父皇,你觉得怎么写好呢?”这是关系着太子前程的大事,万贞精神一振,问他:“皇爷让你回中都祭祖,有些什么要求?”少年皱眉道:“都是礼部旧有的规程,父皇什么也没说,只是让我在凤阳府多呆些时间。”皇帝是借祭祖之名将太子打发出来,方便他在朝堂上替皇次子张目。因此祭祖的礼仪章程全是南京这边的礼部张罗的,皇帝并不关心,即使太子上了奏折,他也不过是提笔批个可字。却令京师的礼部细心完备礼仪,准备封皇次子为“德王”。皇帝这样冷淡的回应,太子伤心失望,上的奏折自然也是例行公事,十天半个月才报一报行程。从万贞的本心来说,她对皇帝的作为一样失望恼恨,但这种时候却是由不得性子做事,想了想,道:“不如殿下在奏折里诉一诉莼鲈之思,然后画一卷山水,再挑些土特产送回宫去吧?”少年知道她的用意,叹气:“只怕父皇不喜。”万贞道:“纵然不喜,但做儿子的对父亲说一说思乡之情,他也没有生厌的道理。何况……皇爷不喜欢,总会有别人瞧见殿下的心意的。”李贤等朝堂重臣不好有事无事插手皇家私务,但若太子在奏折经通政司送上来,让他们看到了,便有机会将私事变成公事进谏。而且时间过了这么久,钱皇后的惊惧恐慌应该消了不少,理智回来后,未必就不怕换了德王当太子,万宸妃不会变成第二个周贵妃。太子好歹是钱皇后养了两年的孩子,一向对她亲近孝顺,情分比之一直随万宸妃长大的德王要深刻得多。太子在千里之外的江南,不得皇帝诏令不敢回京,只能送特产和画卷回宫求情,这种凄凉,但凡钱皇后对太子还有丝毫母子亲情,就不可能不动容。纵然她因为伤心不肯再替太子说好话,只要她恻隐之心尚在,不表态支持德王,那就是好的。这个道理少年未必不明白,不过在他心中,到底存着储君的骄傲和对父亲隐约的期待,不愿意用这样的心计乞怜。只有万贞经历过现代社会各种世态的磨练,可以轻易提出建议,然后又体会到了少年心中的委屈,柔声开解:“濬儿,太后娘娘在世的时候,你不也经常彩衣娱亲吗?在父母面前小心赔笑,哄他们喜欢自己多点儿,这是人伦常理,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少年低声说:“我只是害怕……自己会失望!”若是他这么低头,父亲仍旧全然无视,那还不如就这样父子僵持着,即使日后事情不谐回想起来,也还存着一个可以辩解的借口,以免显得自己不得父亲垂青,孤寒无依。万贞轻抚着少年的脑袋,轻声道:“还是试试吧!说不定……皇爷已经回心转意了呢!”少年这几天有万贞相伴,心里原本的积郁已经消散了不少,被她一劝,也振作了起来,笑道:“不错,最坏的结果也就是那样,再试一试……若是当真没用,我也就死了这条心了。”他起身去写奏折,万贞本想陪着他,但倦意越来越浓,卧在短榻上强撑了会儿,便实在忍不住睡了过去。少年抬头见她睡着了,赶紧替她盖上锦衾,再回去写奏折。他拿出了十分的小心,写完奏折,又开始绘画。有事做,时间便过得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船队开始泊舟,小秋率侍女进屋来掌灯熏香,提醒太子:“殿下,时间不早了,您晚膳想用什么?”太子回答:“出门在外,简便为先,别讲那些规矩,吃个鲜热就好……贞儿,你想吃什么?”万贞犹自侧卧沉睡,这么长的时间了,竟然丝毫没有醒转的迹象,连少年过来推她,也只是将姿势换了换,并没有睁眼。少年心头一跳,赶紧示意小秋把灯端近些,自己俯身仔细来看万贞的脸。万贞睡得沉实,一张脸却是白中透粉,唇色红润,呼吸绵长均匀,丝毫没有病容病态。小秋不知道太子在看什么,见他坐着发怔,忍不住道:“殿下,这灯太亮,怕会刺着姑姑眼睛,奴端开些可以吗?”太子嗯了一声,忽然问:“小秋,你留意过贞儿这几天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吗?”小秋怔了怔,太子自从万贞醒后,就一直缠着她,时不时胡闹,她和梁芳只敢在外间候传,又如何知道万贞究竟睡了多长时间?太子一问,她就忍不住有些脸红:“奴未曾留意,不过……姑姑想是累得狠了,所以睡的时间和以往在宫中时大不相同?”太子摇头:“不对!贞儿从桃花源出来后,睡了差不多三天才醒。以后的四天里,每天也是瞌睡居多,日常饮食起居都不规律……”他原来也当她是因为多年心血成空,所以颓丧犯倦;可再怎么犯倦,这样长时间的睡眠,也不正常:“梁芳,孤命你传信在江南遍寻名医,在各停靠码头待命,你找到了吗?”梁芳连忙回答:“备着呢!奴婢这就派人传上来。”太子命人将医生带上船来给万贞诊脉,又忍不住问黄赐:“钱能呢?孤让他留在桃花源料理首尾,这七八天了,他就没传信回来?”第一百七十六章 同心相携无惧皇帝让太子回中都祭祖,算是一件不小的事。安徽附近的几省包括留都南京的官员,都做好了少年人离开宫禁,没有长辈约束,就偷偷在外面游玩的心理准备。因此太子一行虽然没摆仪驾,但沿江而上的州县官员却都知道船队护送的是谁。这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去,补给没有惊扰民间,而是自行付费采办,对于治理一方的地方官来说,实在很刷好感。梁芳只是派人传信寻找各地名医在码头上候命,沿江的地方官对这样的小要求,完全没有推辞的理由,果然真将当地名医都送到了码头。这些医生不知道太子的具体身份,但从亲民官送他们过来的态度,也知道对方的身份不简单,不敢敷衍了事,一个个打点了全副精神望闻问切。太子还怕人凑在一起回话,不肯说实在话,逐个把人叫到偏间里问:“病人究竟如何?”无缘无故的嗜睡,无论怎么看也不正常,那医生犹豫了一下,满怀疑惑地赔礼:“公子,请恕在下学艺不精。尊夫人精神困倦,声低懒言,怠惰乏力,按说该是心脾或肾阳有亏而致的神气不足。偏偏神色形态却又全无病容,四诊合参全无异常之处,在下实不知病从何起。”病不知从何而起,自然不知该如何治了。太子心中焦躁,在脸上抹了一把才将镇定了下来,又换了医生问病况。但几乎所有人的判断都大同小异,偶尔有不同意见的,也不过说些情志不调需要休养的话,开的都是太平方。折腾许久病情毫无头绪,倒把万贞吵醒了。她愣了会儿神才醒过神来,道:“殿下过虑了,我真没事!医生,我就是过去累了些,现在松闲下来补觉而已,多谢您费心。”少年正要开口劝她,她又冲他一笑,软声说:“我渴了!”少年倒了茶水过来给她漱口饮用,无奈地道:“贞儿,你别使小性儿,好吗?让医生好好看看,咱们别讳疾忌医呀!”万贞叹气:“真要医,也要有疾才医呀!这医生都看不出来的,不就是无疾么?”少年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她好端端的会这么犯倦,但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哪里不对,只得皱眉道:“那我们叫医生开个温补的方子,先吃上几付药看看,行不?”万贞笑道:“行,都听你的。”少年叹了口气:“你也就是哄我!你要真不想让我的事,凭我怎么说,你才不会听我的。”他知道万贞这里是无论如何也问不出东西来的,只能抓紧了联系钱能,想问清桃花源里究竟是怎么回事。钱能一直没有回信,直到船行到芜湖一带,才追了上来,回报说有位法号“玉芝”的仙师求见。到了太子这个地位,无论士农工商哪个身份的人求见,都会惹人注意。反而是出家人的身份,因为太祖、成祖两代皇帝都有替身出家,皇室供奉不绝,地位超然,关注的人少。太子对这位“玉芝”仙师的真实身份心里有数,不敢大喇喇的请他上船,便约了地点,把护卫放在外围,连梁芳也不许近前,自己沿着芜湖芦苇岸往前走。一羽外罩青笠羽氅,坐在岸上垂钓,看到太子孤身一人过来,有些意外,道:“胆量比以前大,居然敢一个人来见我。”太子微笑道:“叔父,我已经长大了。”他已经在心里做好了以子侄身份求教的准备,近前行了个礼,恭恭敬敬地道:“叔父,侄儿想问一问,桃花源的事,您最后是怎么处理的?”一羽回想起来仍旧心有余怒,道:“那群牛鼻子自身道法不足,却妄图窃取人主气运,以抗衡后世人道之威,为他们一门延续道统,罪该万死!”虽说皇帝才是当世人主,但太子身为储君同样具备人主气运。太子怔了怔,脱口而出:“贞儿哄我走,是因为这个?”一羽不答,反问:“她在你身边,可能会害你气运衰败,失国丧命,你怕不怕?”太子悚然而惊,过了会儿,却又笑了起来,摇了摇头,道:“她向来将我看得比她自己更重,不舍得伤我分毫,又怎么会有意害我?既然如此,生死路途再可怕,有她与我一体同心,相携同行,那便没什么。”夕阳映射下的湖面波光鳞鳞,点点金光倒映上来,照得少年眉眼飞扬,既满足又得意。那是只有被全心全意爱慕着的人真诚回应,满腔热情得到珍惜收藏。因而自信无比,并且对所爱深信无疑,全不知愁的少年,才会有的天真和坚定。这样的天真对于皇室子弟来说,有几分好笑,却又让人鄙弃之余,隐约有两分羡慕——生在天家,尊贵荣华无极,繁华迷心,皇室子弟能遇到一个人,无论显贵落魄,不管生死危机,都相依相伴,相爱相恋的,百不得一。而除了爱恋之外,彼此还能宽容信赖,无所疑惧的,则更是绝无仅有。一瞬间,一羽竟然有些不想看到他的神色,回身将钓竿收起,慢慢地问:“你喜欢她?”太子已经做好了受他责难的准备,回答:“是!”一羽脸上的神色似笑似悲,问:“喜欢到愿意为她逆天改命,连帝位江山,身家性命,都交给她的地步?”万贞醒来时天色已经黑了,室内烛光幽幽,寂静无人。她翻身坐了起来,趿了床前的丝履,披上外袍,慢慢地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星空夜色,久久没有出声。小秋提了暖瓶进来,一眼看到她站在窗前,吓了一跳,连忙放下东西过来扶她:“姑姑,你起来了,怎么不叫我们?”万贞笑道:“又没什么事,烦你们做什么?”“殿下让我把燕乐部的事都放着,就是因为我跟着姑姑长大,熟悉您的习惯,照顾起来方便啊。您醒了也不叫我,那不就是我失职了吗?”万贞赶紧借口要梳洗,把她的埋怨岔开了。小秋不比秀秀爱念,明知她是故意的,却也无奈道:“姑姑,你赶紧洗漱了垫垫肚子吃药。殿下离去之前,可是再三嘱咐,让我一定要看着你吃药的。”万贞怔了怔,问:“这天都黑了,殿下还没回来,去哪了?”小秋回答:“卫队上岸扎营休息,殿下一并下了船。想来是闷了走走,没有说去哪里。”少年自幼在京师长大,游泳都是那年端午节落水后才开始学的,乘的船再怎么宽大平稳,也没法习惯从早到晚都呆在船上。每日早晚泊船时上岸游玩,属于常态,万贞也没多想,只让人把灯火加亮,方便他归来时看路。太子带了致笃来到岸边,看到岸边和船前比以往更亮的风灯,心中微微一暖,快步上了踏板,直奔二楼,扬声叫道:“贞儿!”万贞应了一声,看到太子身后的致笃,顿时一愣,吃惊的问:“殿下,你怎么把这人带回来了?”少年还没说话,致笃倒先抢在前面,跪了下来,冲她咚咚咚地磕了几个响头,道:“贞姐姐,师父让我替他向你请罪。”他的动作实在太快,万贞根本来不及躲避,就见他把额头都磕肿了,一时无言,叹了口气,问:“你师父自己不来,就派了你这傻童子来?”致笃哇的一声,哭得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师父不是不来,是当日牵星损耗过巨,与主阵的十一位师叔伯,一起羽化了。”万贞怔了怔,冷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想来是渡法成功了?”致笃抹了把眼泪,说:“师父说只成功了一半。但这也是截了你的福缘才得到的机会,让我和致虚师兄替他赔罪,以后帮你把福缘补回来。”守静老道师兄弟瞒着她与太子命格相连的信息,妄图从她身上借储君气运镇压道种渡世的反噬,害得她功败垂成。这股恨她虽然压在心底不想,但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虽知按致笃的心智,这样的事他参与不进去,最多就是奉师命跑腿,却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信他,淡淡地道:“你师父既然死了,这事和你的便也没什么关系。你回清风观去罢,以后不用再来找我。”致笃倒也不纠缠,而是从怀里拿出那天用的阳平治都功印来,道:“掌教师伯说,你要是不肯理我,就把这法印送给您温养神魂。”万贞摇头不接,逆转时空回到现代,要付出代价,这是她心里早有准备的事。可天师和守静他们不止想借她的福缘,还想通过她与太子的命格羁绊,暗算东宫的气运去抗衡后世法统的威压,使渡过去的道种发扬光大,乃是她生平上过的最大恶当。她宁愿自己折尽机缘,神魂受损退回来,也不愿太子受害,如今又怎么肯再相信天师送来的法印?毕竟她不修道法,根本无法鉴别这法印有用无用,却怕天师在里面留了什么恶毒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