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作者:李三爷      更新:2023-06-04 07:37      字数:3483
  正月二十八的时候,李心慧坐上了村里的老牛车,摇摇晃晃地跟着几个妇人挤在一起。这一趟她们要去镇上,都是拿些余粮或者鸡蛋去换初春的种子。李心慧算算日子,陈青云过两天就要回来了,她得趁早把这个朝代的事情都摸清楚。老牛车走得慢,坑洼的道路颠簸得很,几个妇人小心翼翼地护着鸡蛋,偶尔平坦了这才说上几句闲话。李心慧嗓子痛的这段时间都习惯沉默了,众人知道她话不多,说话时也少扯上她。好不容易挨到下车,李心慧都要吐了,她算算脚程,回去她宁愿走路。几个妇人给了铜板全都散去了,李心慧给了赶车的李大爷两个铜板以后,不好意思地笑道:“李叔,我许久没有来了,估计会晚一点,等会你就不用等我了。”镇上赶集,多的是自己走路来的,李大爷点了点头,不以为意。李心慧一个人到处瞎逛,这个小镇并不大,不过半个时常她就逛完了。初春的时候,到处卖的都是种子瓜苗。李心慧看着大蒜,黄瓜籽,菠菜籽,茄苗,辣苗等等许多都是外藩传入中原的蔬菜时,内心微微定了下来。她对于食物感兴趣,对于蔬菜的来历也了解过,如果在明朝才传入中原的辣椒都在这里得到广泛的种植,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她其实来到了一个与明朝不相上下的古代。注重科举,海运航通。犹如张骞出使西域一般,后世朝代的君主都还没有闭关锁国。也就是说,距离她所熟悉的现代,至少还有七八百年的时间。西红柿跟辣椒都是最佳配菜,西红柿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历史的轨迹竟然迷一样的相似?李心慧一时间有些惶然,当一个陌生的地方,随处可见熟悉的痕迹,她忽然觉得她的重生像是时空的吸引力硬扯过来。这种感觉像是死了之后又做了别人的祖宗,新鲜的很。身上的钱不多,家里的粮食还能撑个三五日。李心慧并不打算种地,以她色香味俱全的手艺来说,从最底层的厨娘开始还是可以的。接下来的时间李心慧找了一家破旧的书店翻看旧书。等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李心慧用五个铜板给老板买了一些翻坏的旧书,然后摸着饿狠的肚子往回走。她是饿狠了,不过手上的余钱不多,她就用一文钱买了六个老面埋头。一路啃着,一边拿着书本慢慢翻开,结果还没有走到家,李心慧都把买来的书本看完了。然后她有点想骂娘。这些书的字体都印得大,一本书看着厚,其实不过几万字。也就是说,她用了五个铜板,三十个馒头的钱,买了大约二十万字的书。搞笑的是,有些生涩的字句她还看不懂,只不过是勉强知道了目前的大周是个什么光景。当今周朝建国百年,传了三代皇帝,当今圣上十七岁登基,已有二十年的励精图治。各地州府一片繁荣之景,京都更是呈现鼎盛之势。然而西有莎匪作乱,北有鞑靼虎视眈眈,东有水匪为祸。商队常年遭遇伏击,所以通商海运多为官商水舰。周朝之前还有还几个朝代,甚至于群雄割据的春秋时期都相似得很。其中流传下来的,道德经,论语,资治通鉴,百家姓,三字经,茶道等等都有迹可循。李心慧慢慢悠悠晃到家里的时候,先给自己做了一道酸辣白菜,烙了一个鸡蛋饼。食物的匮乏,钱袋的干煸,病痛的折磨,李心慧觉得自己竟然还能好好坐着吃饼,她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淡定和从容。吃完饭以后,村子里偶尔能够听到一些叫骂孩子的声音和零星的犬吠。李心慧将买来的书本搬到陈青云的书房去,顺便把他房间里没有看完的书接着看,夜深了,只见房间里微弱的油灯一直都在亮着。第二天鸡鸣十分,李心慧便往镇上赶去。到了镇上,有去县里的马车,不过要五文钱才行。李心慧一咬牙,便上了马车。好歹镇上到县里的道路是修好的,一路上的颠簸她勉强还受得住,只不过时间很长,早上吃的两个馒头都顶不住了。好不容易到了县里,李心慧便连忙找了一个路边摊吃了一碗混沌。等到肚子饱了,身体也暖和了,里心慧数了数怀里的七个铜板,霎时觉得这正月里的太阳也甚是晒人。沿着内城走了一圈,各种吆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街道两边茶楼,酒楼,布庄,银楼,点心铺子等等比比皆是。熟悉的酥油香和菜油烹饪的味道一路都在蔓延,李心慧看着那些站在门口招呼客人的小二,想着看谁家生意冷淡点她就去毛遂自荐。第8章 接连受挫一连走了几家,李心慧总算是看上一家名叫福运来酒楼。两层的建筑,大约两百平米左右,楼上的包间有掀开的竹帘,看起来摆设还不错。大堂里有三桌散客,掌柜在柜台边上算账,有两个跑堂上菜倒茶,还有一个小二顶着菊花般的笑脸,正在门口拉客。李心慧慢慢走近,只见小二那微眯的小眼睛睁大一些,似有几分意外。“小娘子可是要吃午饭?”小二虚伪地扯着笑容,看着李心慧的目光透着审视。“我是来应聘厨娘的,我手艺很好,可以做各种”“咳咳!”“小娘子,我们这里不缺厨娘,你到别处去看看吧!”小二收敛神色,打断了李心慧的话,并且目光抬远,示意李心慧快走。李心慧的眉头皱了一下,看着柜台那里探头的掌柜,继续道:“我可以先做一道给你们尝一尝,不行就算了。”小二闻言,上下扫视着李心慧一眼,略带嘲讽地道:“像你一样的小娘子谁不会做菜?我们厨房不需要帮厨,再说,看你头上还有白色绢花必然戴孝,我们这里来的都是客人,若是惹得客人晦气还得赔罪。”“赶紧走吧,我们肯定不会用你的。”那小二说着,还动手推了李心慧一把。李心慧不防,踉跄两步。正待她要发火时,只见掌柜走过来道:“什么事?”小二连忙弯腰小心道:“掌柜的,就是一个想做工的厨娘。”掌柜闻言,皱着眉头,一脸晦气地看着李心慧头上的戴孝绢花,当即不耐烦地从口袋里摸出两枚铜钱扔在地上道:”去去去别处找晦气去!“掌柜说完,甩手走了。小二见状,连忙捡起地上的两个铜板,顺道又推了李心慧一把,那狗眼看人低的模样,只差把李心慧当难民打发了。李心慧抬眼看着福运酒楼的那几个大字,脸色变了变,最终冷笑一声甩手离开。李心慧本以为,不过是自己找错了地方。可一连找了五六家,家家都当她是叫花子打发,没有人肯给她一个发挥特长的地方。也没有人愿意让她试上一道菜,她们那些人的目光鄙夷之中又透着厌恶,仿佛她一个带着瘟病的女人。“年纪轻轻就是寡妇,你还想当厨娘?”“就怕吃你饭菜的人都死了,那个东家赔得起?”“我怕呸,赶紧给我滚远点,别把我的地方站晦气了!”又是一家将她撵出门口的,李心慧拂了拂衣服上的褶皱,眼冷,心更冷。她毫不犹豫地转身朝着来时的方向走,她知道自己所想的一切终究还是太简单了。不过她不怕,她还有医技傍身。她可以先回去挖些草药,制些药丸,再拿到药店去卖。只要是郎中,必然能够研究出药的成分,到时候她先寄卖不怕别人不收。可手里只剩下回去的车钱,家里的粮食也见了底,好在明天陈青云就要回来了。李心慧想着那个备受磨砺的小少年,用辛苦抄书挣来的银钱养着她时,莫名脸红。黄昏的时候,灰雾雾的天看起来像要下雨。李心慧坐马车回镇上,舍不得怀里的两个铜板便径直赶路,走到家门口时已经气喘吁吁,累得半死。老远的,她看着一个人影在她家的门前晃来晃去,偶尔想垫高脚去瞅院子。李心慧眯了眯眼,缓了一口气上前道:“你是谁?在我家门前干什么?”在那里站着的人冷不防听到声音,当即跌坐在地上,怀里两只拴了脚的灰兔子就掉了出来。李心慧听了那声音,再看清那人的脸的,大冬天的鼻子通红,脸颊破口,细长的三角眼闪烁着,不是陈赖皮是谁?“你来干什么?”李心慧皱着眉头,她可不想再跟这个居心不良的家伙有什么牵扯?陈赖皮也顾不得地上的两只兔子,爬起来就跑,便跑便道:“我上山打了两只野兔子,跟族老说过了,拿来给你补身。”陈赖皮穿着半身旧袄子,跑起来好像头重脚轻,接连摔倒。李心慧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和地上挨着取暖的灰兔子,快速上前捞起兔子就开门进屋。古旧的书斋里,昏黄的灯火从天黑就一直亮着。横竖成排的书柜往里走,有一个小小的隔间。房间不大,二十平米左右,放着一张床榻,一张书架。长长的桌案上堆满了一页一页抄好的纸张,只见上面字迹端正隽秀,流畅整洁。更为难得的却是那字迹比一般书本上的字迹小了整整一倍不止,节约了许多纸张。墨香在宣纸上慢慢地渲染着,一点一点地如同秀美多姿的小花慢慢铺满。陈青云瘦小的身影油灯下显得狭长而幽静,仿佛是山野里弯着腰身的荆竹,有着强韧的体态和百折不挠的身姿。天亮时,书店的门板被一块一块地打开。后院的门锁也应声响动,老板摸了摸自己刚刚打理好的小胡须,对着打开大门的伙计道:“去瞅瞅陈秀才醒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