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作者:从南而生      更新:2023-06-04 19:42      字数:4727
  只见那男人大手一挥,“那就放了他!”那三个家丁立时围到谢思齐身边,生怕迟了二十两就飞掉了。谢思齐赶忙说道:“我我也娶妻了,你们不能抓我!”“贤婿莫要骗人,你们刚才说的话老夫都听到了。”中年男人脸上带着笑,戳穿了谢思齐的谎言。“叶兄林兄救我!”谢思齐慌忙看向叶信芳和林云帆。“两位若是有兴致,可以去城东薛府吃喜酒。”薛老爷笑着说道。“薛老爷,您这样不合适吧,他家中已经定了亲事,真不能跟您走。”叶信芳硬着头皮说道。薛老爷捋着胡须,丝毫不惧,笑眯眯的道:“这样的话,老夫只能多出一些退亲钱了。”“请姑爷回府!”一声令下,那些家丁立马七手八脚的拉扯着谢思齐,塞进早就侯在一边的轿子里。“薛老爷,他真的有亲事!”叶信芳高声说道,上前想要救人,却被高大的家丁给拦住了。对方知道这是举人老爷,也不敢用力,只用身子挡着,但力量悬殊,叶信芳无法突破防线。那薛老爷笑着向周围人拱了拱手,高声道:“今日次女出嫁,城东薛府,各位若是愿意赏脸,可去我家吃喜酒!”围观人群无一人阻止,反而个个脸带笑意的恭喜,个别甚至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另有两个仆人,抬出一红绸缠绕的箩筐,箩筐重重的砸在地面,扬起一阵灰尘。掀开上面盖着的红布,只见满满一箩筐的铜钱,那两个仆人一边撒钱,一边高喊,“城东薛府,嫁女大喜!”虽然有许多读书人自矜身份,不肯捡钱,但不少不是读书人的立马围了上来,叶信芳就看见刚才那个卖册子的男人,一个箭步冲了上来。叶信芳还想继续跟上去,却被林云帆拉住,只听他道:“这城东薛府我知道,薛老爷家财万贯,又素有善举,被人尊称一声‘薛大善人’,他与许多大官都有来往,家中有五个女儿,这门亲事不差的。”“可谢兄那模样,十分不愿。”叶信芳还是不能认同这见解,“谢兄弟既然不愿意,我们身为友人,就该助他。”林云帆摇了摇头,道:“这榜下捉婿的风俗,自来就有,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亲,谢兄本来就没有婚约,由他去吧,此时若是硬拉扯回来,那姑娘的名声可就坏透了,这种事就算是闹到了官老爷跟前,也只能糊弄过去。”叶信芳顿时心有戚戚焉,还好自己已婚。“况且,这种事,真吃亏也是人家姑娘吃亏,当男人只用享受就好,谢兄若是不喜欢那姑娘,纳上几门美妾,老丈人也不会苛责。”林云帆凑过来,笑得一脸猥琐。叶信芳一把推开他的大脸,骂道:“呸,斯文败类!”“都是男人,装什么呀叶兄。”林云帆丝毫不在意,反而压低声音道:“难得在外,不受家中母大虫管束,叶兄,今晚我们出去快活一番?听说金玉楼的嫣然姑娘,可是色艺双绝,要是能成为入幕之宾,那真是死而无憾了。”“呸,你离我远一点!”叶信芳看着他一脸猪哥样,义正言辞的拒绝,“我家中全靠妻子操持,她又为我生儿育女,怎么能背着她做这种事情,林兄,我看错你了!既然看完了榜,我就先回去了。”“叶兄怕什么,人生得意之时,自当享乐,如何畏首畏尾?你不说我不说,嫂子也不会知道。”林云帆拉扯着叶信芳的衣袖。“吾读书三十载,竟屈居九岁幼童之下,吾不服!”这一声悲愤的不甘打断了二人的争执,叶信芳闻声望去,只见高声说话的是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文士,对方脸上满是愤恨,像是受了奇耻大辱一般。“九岁幼童为一省解元,真是琉省之辱,我辈之辱!”那中年文士继续说道,话虽然没有挑明,意思却很明显,搞事情,怀疑科举舞弊。落地书生中果然有不少人被他煽动,有几人开始附和。“带头者革去功名,可还有异议?”一个身着官袍的中年男人不慌不忙的说道。榜单前面原本闹闹哄哄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章大人,那人是谁?很出名吗?”楼台上的秦中羽问道,以为那带头者是琉省本地的名人。“这般说酸话的,多半是个落第秀才。”章巡抚不以为然的答道。“看着倒像是从者如云的样子。”秦中羽笑了笑。“一群落第的乌合之众,搅不起风浪,技不如人还想诬赖科举舞弊,不说这些晦气事了,秦大人,尝尝这掐丝云糕,这是琉省的特色小食。”章巡抚想着今早收到的消息,这位秦大人的幼妹,一月前被皇帝册封为辰妃,宠冠后宫,如此,他更加不敢怠慢了。“确实别有一番风味。”秦中羽赞赏道,话锋一转,“来琉省前,我也曾了解过一些此地的风土人情,似乎这掐丝云糕是西宁府的特产。”章巡抚笑着点头,“秦大人真是有心人,说起来,这次的解元也是出自西宁府,偏僻之府倒是人杰地灵。”“听您这么说,我倒是想去领略一番西宁府的风土人情,毕竟久居京中,出来一趟,甚是不易。”秦中羽表现得好像真的是对西宁府感兴趣一般。章巡抚也不戳穿他,“西宁府风景甚好,秦大人想必能够尽兴而归,那里的王知府是个妙人,若是秦大人感兴趣,本官可以先与他打一声招呼。”“若是有人引路,真是再好不过了,那就多谢章大人了。”秦中羽拱手道谢。章巡抚猜测他去西宁府,应该是有什么要事要办,但既然对方不肯多言,他也不好多问。第67章 回家鹿鸣鹿鸣,自然是宴如其名,宴席开始,先是奏《鹿鸣》之曲,举子们未经排练来了一场大合唱,齐颂《鹿鸣》之歌。动人的歌声,不存在的。一堆人唱的参差不齐,叶信芳就是滥竽充数的,跟着众人动动嘴巴,巧的是,他身边两位也是张嘴不出声。唱完了歌,由解元打头,写了一首鹿鸣诗,叶信芳没有任何准备,但是完全不担心,因为这样的大场合,也就前十名能出风头。叶信芳的位置靠后,能看清主席那边的情况。他本以为能看见上次院试的熟人,但一眼望去,大多是陌生的面孔,便是西宁府学的同窗也没有几人,宋修之那般年纪的自是凤毛麟角,而如叶信芳和刘俊彦这般的,也没有几个,绝大多数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谢思齐的座位离着不远,叶信芳两天没见着他,“你还好吗 ?”谢思齐突然涨红了脸,“好,好的很!”叶信芳挑了挑眉,“看样子是娶得娇妻,乐不思蜀?”谢思齐脸上的羞意更重了,许久才轻轻的点了点头,微不可闻的应了一声。叶信芳心中的大石缓缓落了下来。叶信芳的位置靠后,向大人们敬酒这样长脸面的事情,自是轮不到他。叶信芳专注的看着席面,全都是上等精致的菜肴,也许是因为是巡抚主持,规格比上次知府宴席高出许多,薄如蝉翼的鱼脍,用细缕金橙调拌,金橙丝色黄若金,鱼片色自如玉,看着就胃口大开;另有精心烹制的烤羊,据说是选用羊身上最鲜嫩的部分,撒上上等的作料,外酥脆,内鲜嫩,入口喷香,还有各色冷热佳肴,令人回味无穷。鹿鸣宴上觥筹交错,参加宴席的达官贵人极多,叶信芳终于见到了那位擅长玩花样的章巡抚,对方看着四五十岁的样子,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来厚重的痕迹,但依稀还是能看出,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美青年。叶信芳诧异的是,此次主考官竟然出人意料的年轻,不开口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跟着长辈出门的公子哥,一旦开口,就能感受到那种气势,稳稳的压着年近五十的副考官。“小解元郎,可曾拜师?”马清笑着问道。宋修之站起来躬身答道:“学生不才,未曾拜师。”马清刚想开口,就被秦中羽打断,“那倒是巧了,我老师曾欲收一关门弟子。”马清小算盘打得精,却被秦中羽给坏了好事,心里虽然不忿,面上却丝毫不敢显露出来。“若是能拜得许廷和先生为师,真是他的造化了。”马清还得摆出一副为宋修之高兴的样子,心里被提多别扭了。许廷和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岂是他一个小小翰林可以比的。“马大人刚才,不是打算收徒吧?”秦中羽却不依不挠的问道。“哪里哪里,绝无此等想法,本打算将解元郎引荐给国子监的方大儒,既然秦大人有心,那自是不敢相争。”马清苦水都往肚子里面咽。“那就承让了。”秦中羽笑着说道,转头看向宋修之,“你此番回乡与家人告别之后,便与我返京,可愿意?”这种场合,叶信芳原本还有些担心他会对着干,没想到小小少年,此时满脸都是郑重,答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就像是幼鹰终于学会了展翅,却没有回头看看他起飞的巢穴,叶信芳心中也不知是失落多一点还是高兴多一点。鹿鸣宴后,叶信芳一行也没有多待,匆匆踏上了返程之路,来时浩浩荡荡的秀才出行车队,回去时却只有五辆马车,其他落第的同窗早就先行返程。“你拿着吃吧,是不是饿了?”叶善安将馒头递给眼前的小乞丐。小乞丐黑亮的眸子死死的看着对方,却并未伸手接过。“放心吧,是干净的,我特意省出来的,本来是打算做宵夜的。”叶善安也学着他的样子蹲了下来,将馒头送到小乞丐的鼻尖。小乞丐闻着馒头的香味,不禁咽了咽口水,伸出黑乎乎的双手接过。“你的手受伤了!”叶善安看到对方手上细长的疤痕。小乞丐没有回答他,继续狼吞虎咽的啃着馒头。“我看见你在这里晃荡好几次了,是在找什么人吗?你跟我说说,也许我能帮你。”叶善安歪着脑袋,十分好奇的问道。搬到这个宅子之后,叶善安好几次外出,都看到这个小乞丐,对方老是探头探脑的往叶家宅子里看,索性趁此机会问清缘由。那小乞丐闻言,顿了顿,一把推倒叶善安,站起来撒腿就跑。“你推我干嘛?我还给了你吃的!”叶善安只觉得十分委屈。那小乞丐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竟是出人意外的凶狠,像是一只保护地盘的小兽。“善安少爷,您怎么坐在地上?”听到马车轱辘的滚动声,叶善安回头看见了赶车的李叔,赶忙爬起身往宅子里跑,大喊着:“七叔回来了!”叶信芳只身下车,宋修之早已与他分开,直接回青山县了。出来迎接他的不是妻子和老娘,而是一群莺莺燕燕。“举人老爷回来了!”有胆大的年轻妇人笑着说道。其余的姑娘比较害羞,偷偷摸摸的打量了一眼,就低下头去羞红了脸。乡试发榜之后,衙门有专人负责将此次科考情况通报下辖各府,故而叶信芳还没有回来,中举的消息便已经传回了西宁府。叶信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门,哪来这么多妹子?大的二十五六岁,小的还有五六岁的,清一色的姑娘家,恍惚间让人以为置身女儿国一般。“这是怎么了?”叶信芳压低声音问向叶善安。“都是二奶奶的弟子……”叶善安低声回道。这么多弟子,批发的?“我儿回来了,今天就先散了吧,明日早些来。”张氏跑出来,开始赶人。姑娘们纷纷开口,笑着道:“恭喜老夫人,他日怕是要做老封君享福了!我们怕是再也听不了您的教诲了!”张氏笑得红光满面,回道:“一群狭促鬼,我就是当了状元娘,也不会不教你们的!”叶信芳听着这话挑了挑眉,自家老娘这是在教育事业中找到了第二春?待众人散尽,只留下刘小花一个,张氏这才与叶信芳细细解释,原是家中琐事全都交由李婶和长生之后,张氏整天无所事事,在叶善安的一语提醒之下,杨慧便帮她想了个法子,招了一些小媳妇到家中,跟张氏学习刺绣,都是普通人家的女眷,张氏收一些拜师费,不解之处指点一二。许多姑娘学习刺绣,都是家中女性长辈代代相传下来,不过是粗浅的刺绣水平,不如张氏这般,张氏的母亲本就是绣娘出身,曾一个人撑起一家绣坊,张氏也称得上是家学渊源,本人也没有懈怠,曾靠刺绣置下了不少田地。许多媳妇得到指点之后,回去大力宣扬,一来二去的,张氏的名声竟然传了起来,拜师的人就更多了,大姑娘小媳妇纷纷趋之若鹜,待叶信芳中举的消息传回,张氏由“比绣娘更厉害的刺绣师傅”变成了“供出举人老爷的刺绣师傅”,不管是蹭喜气还是真心觉得能学到本事,上门学习的人更多了,张氏的名声就更大了。叶善安跟她学了这么久,进益飞速,张氏自得之余,也觉得有些寂寞。自从收了一大堆徒弟之后,张氏就觉得踏实了,便是张小梅上门恭维她,都觉得没有教徒弟更有意思了,靠儿子得来的恭维固然好听,但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他人真诚的赞美,这是张氏多年以来很少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