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作者:秋十八      更新:2023-06-05 19:10      字数:3894
  就这套/弄堂里的小房子,还是当年爷爷在厂里劈波斩浪给争取下来的。何立华是个高中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上心。只可惜,以前的何小曼实在不太聪明,学习非常吃力。所以何立华一方面望女成凤,一方面又心疼女儿过于用功,小小年纪就愁眉苦脸。王秀珍转身想去给何立华盛饭,何玉华却抢先一步。“哥,回来啦,今天是我做的饭,快尝尝手艺怎么样?”她对兄嫂,完全两副嘴脸。何小曼冷眼看着,心里早就琢磨过味儿了。父母的爱情是有些失衡的。王秀珍来自农村,是何立华插队的时候恋爱上的。后来何立华落实政策回城,王秀珍也跟了过来,在家赋闲了很长时间,才求爹爹告奶奶地弄进了纺织厂。所以,何玉华看不起她。加之王秀珍后来生病,之前的风姿也日渐萎靡。男人却不一样,何立华虽然已近不惑,但长得颇为斯文儒雅,戴着眼镜,一脸温和,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这样的男人,很有些迷人。厂里的女徒弟也很愿意跟他亲近。王秀珍更加自卑。自卑的人,最容易被欺负。因为她只求安身立命,生存哲学就是“家和万事兴”,何玉华就是断定了她逆来顺受,绝不会去跟何立华嚼舌根。何立华浑然不知一小时前家中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品尝着何玉华的手艺,频频点头。“秀珍有没有帮忙啊?”王秀珍赶紧说:“都是玉华做的,我打打下手。”“玉华也是越来越懂事了,都知道帮嫂子分担了。”何立华点点头,对家中的互敬友爱十分满意。何玉华一脸得意,刚想继续邀功,一抬眼,迎上了何小曼冰冷的眼神。这间小客厅,就只能放这么一张小餐桌,四个人各占一边坐下,已是满满当当,何小曼就坐何玉华对面,一个眼神过去,相距不过两尺,真叫一个晶晶亮、透心凉。何玉华一凛,这孩子什么时候眼神变得这么犀利?到嘴边的话,就缩了回去。“爸,你也得劝劝妈,身体不好,不能逞强去扛煤扛米,该休息就得休息。”何小曼说。何立华一愣:“今天玉华不是休息吗,怎么没叫玉华去扛?”何小曼目的达到,低头扒饭,不吭声。这下,何玉华的得意之情一扫而空:“呃……一个同事家里有点事,叫我去帮忙。”何立华缓缓地说:“事有轻重缓急,同事家有事,帮忙是应该的。但你明知道今天咱家买煤买米,就不该让你嫂子一个人。她身体不好。”看何玉华脸色难看起来,王秀珍赶紧打圆场:“没事的,玉华这不也帮我做饭了嘛。”何立华也不傻,望了望妹妹,眼神有些严厉,像是警告,又转头对王秀珍道:“以后玉华要是没空,你就搁着吧,等我休息的时候再说。”“哎,好的。”王秀珍应得很甜蜜。只要有这话,她心里就满足了。晚上,何小曼在洗澡间洗漱。房间里,何立华检查何小曼的作业,很是赞赏:“今天的数学题有难度,小曼倒全做出来了,有进步。”“立华……”王秀珍轻声道,“那个顶替的名额,要不要去退了?”何立华有些懵:“为什么?”“之前看小曼学习那么累,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才想着让她顶替。可是最近……她好像开窍了。”何立华眼神有些黯然:“上了高中要是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工作。”“不!”王秀珍按住何立华的手,“我知道这不是你的心里话。你其实一直盼着小曼能上大学。”以何立华当年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大学,只是……生不逢时,他被耽误了。天知道他有多么渴望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大学梦。可是,这个家庭还供得起吗?望着何立华痛苦的神情,王秀珍心如刀割:“为什么我偏偏生的这个病。不然的话,我就弄堂口摆个油条摊子也好啊。”说罢,泪如雨下。何立华拥住妻子:“我会想办法的,你别哭,我来想办法。只要小曼能考上高中,我们一定要让她读。”王秀珍痛哭出声。那哭声让门外的何小曼心情沉重。她知道,凭自己现在的能力,别说考上高中,就是考上大学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个家真的太穷了。二娘娘出嫁了,万事不管。三叔在遥远的地方当兵,暂时不需要负担,但也帮不到家里。母亲长病假,收入非常可怜,全靠父亲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哦不,几乎是四口,因为何玉华脸皮厚,从来不交生活费。虽说医药费单位可以报销,但母亲这个病需要补充营养,这个单位可就管不了了,何立华每个月都变着法儿托人买便宜的补品,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王秀珍才去厂里弄来顶替名额,也是想着何小曼早点工作,一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二来现在工作不好安排,想顶替进来的职工子女不在少数,趁着自己办病退的机会把何小曼的工作也可以解决了,免得夜长梦多。哪知道“杨简”的到来,让何小曼变得机灵起来,于是,本已安排好的前路,出现了变数。何小曼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了。第3章 生财之道第二天一早,王秀珍在煮粥,听见门口正在刷牙的何玉华“啊——”一声尖叫。“怎么了?”王秀珍拎着勺子就冲了出去。只见何小曼左手挎着篮子,右手拎着一只……死老鼠!没错,是死老鼠,血淋淋的死老鼠,一看就是被捕鼠夹子给弄死的。“臭丫头你疯了吧!”何玉华满嘴泡沫,惊恐地往旁边闪了闪,避开何小曼。何小曼很淡定将左手篮子递给王秀珍,里面装着刚刚去弄堂口排队买的麻糕。这年头塑料袋还不普及,挎个买菜篮子出街,就跟后世挎个珑骧包一样自然。“妈,帮我拿把剪刀过来。”何小曼面不改色地将死老鼠往水池前一扔,吓得何玉华又往旁边挪了挪。王秀珍战战兢兢地递过剪刀,又瞪大眼睛看着何小曼“卡察”一下,极快地将老鼠尾巴剪了下来,然后一脚将死老鼠踢进下水道。“你要老鼠尾巴干什么?”王秀珍不解。何小曼环顾四周,然后低声道:“街道在除四害,上交一条老鼠尾巴可以换一毛钱。”一条尾巴一毛钱,每天逮一只死老鼠,一个月就是三块钱啊!王秀珍掐指一算,差点仰天长叹。自己长病假工资一个月不到三十块,一天也不过就是十条老鼠尾巴啊!这生财之道,可以!正要拿纸去包老鼠尾巴,何小曼拦住了:“妈,我来。老鼠病菌太多,你是病人,还是别碰了。等下我会把剪刀消毒的。”何玉华简直咋舌:“那你的手也消消毒啊,别在家乱摸。”何小曼横她一眼:“四娘娘,这事你可不要出去乱说,别到时候人家捉了老鼠都不往外扔了。”“切。这么恶心的事,逼我都不愿意说。”何玉华将何小曼往旁边挤了挤,继续她的牙齿美白大业。王秀珍还是有些疑惑,一直等到何立华骑车出了门,才拦住背书包的何小曼。“小曼,你哪儿听来的老鼠尾巴可以换钱?怎么就觉得不靠谱呢?”何小曼微微一笑:“史培军妈妈不是在街道嘛。他告诉我的,还说不能外传,否则大家都行动起来,老鼠都成香饽饽了。”说得有道理啊。王秀珍赶紧点头:“知道了,这真的不能说,一毛钱一条啊!以后妈在家没事,也四处转转去,瞎猫还能碰上死耗子呢,你妈总比瞎猫强吧。”“哈哈,妈,你还蛮幽默的嘛!”因为发现了一条不算宽广的生财之道,母女俩心情都不错。何小曼背着书包出门,走了一段,发现自己哼的竟然是“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奇了怪了,自己对这个年代竟然还蛮融入的嘛。年轻人,适应能力就是强,哈哈。不过,快活归快活,何小曼脑子还是很清醒的。史培军是她同桌,成绩比她还差,家里已经给安排好了工作,就等拿到初中毕业证书。他说的话,还是挺可靠的。所以街道在收购老鼠尾巴,这是真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何小曼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让街道收购自己的老鼠尾巴。路上,她认真地想了事情的原委。以她对街道的粗浅了解,除四害这种事一定有评比任务,街道那帮人哪里交得出那么多老鼠尾巴,便暗绰绰搞收购,一来可以完成任务,二来也能给街道那帮人暗中增加点收入。所以何小曼想要去插一脚,也没那么容易,还得从史培军这儿入手。史培军是“特困生”,不知道他晚上忙什么,堂堂课都困。今天算是很辛苦地熬了一堂课,第二堂英语课,终于睡着了。其实,英语教师那口音……何小曼觉得自己也是睡着比较好,免得被她带偏。但想想这年代,连外国影视剧都只能见到译制版,谁都不知道纯正的英语应该怎么说,大家都洋溢着一种“来是亢母去是够”的欢乐,何小曼怎么也得共襄盛举吧。所以她不止认真听课,还顺便将史培军流到桌面上的口水给擦了。英语课代表向丽娜发作业本的时候,一眼就瞧见了何小曼的小动作。只见她手腕一扭,史培军的作业本就直接削了过去,不偏不倚,撞在何小曼手上。别看作业本轻巧,但书脊这么猝不及防地削过来,还是挺疼的。“丝……”何小曼倒吸一口凉气。史培军被惊醒,茫然四顾:“什么情况?”向丽娜一脸不屑:“一个睡觉,一个掩护,真要好啊。”这个年纪的半大孩子,尤其喜欢说哪个男生和女生“要好”,尤其是指责何小曼和史培军这样的学渣“要好”,最容易让人滋生出一种优越感。但事实上,这优越感的背后,也有向丽娜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羡慕。“八婆,说什么呢!”史培军破口大骂。向丽娜怕挨揍,立刻往后退一步,大声道:“昨天的回家作业又是不及格,老师说了,不及格的罚抄一百遍!”史培军是个现实的人,当即就开始用胶带绑圆珠笔。学渣都干过这种事,五支笔绑一起抄,就只要抄二十遍了。虽然字迹难看,但省事啊。何小曼微微一笑,将史培军的本子拿了过来:“别绑了,不就是一百遍嘛,我帮你抄。”史培军有些懵:“你有时间?你不要罚抄?”要知道何小曼以前可是罚抄专业户,经常抄到眼泪汪汪。“不要。我及格了。”何小曼摇摇头。史培军不信,一把扯过她的本子,大叫:“我靠,一百分!”向丽娜怨恨的眼神从教室的角落扫了过来,右手不由自由地按住了自己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