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3-06-06 05:33      字数:5242
  第5章 又是第二府试很快如期而至,比之县试,府试不仅难度增加了,而且还多了诗赋。这让方之平不免有些忐忑,他作诗的天赋实在是一般,现代时背得那些诗句早就被他忘得七七八八了,就算还记得那么几首传世名作,但一个诗才一般的人忽然写了首逼格高的不得了的诗也太奇怪了吧,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这是抄袭。最让方之平觉得困难的是府试是不允许出来的,三天的时间必须呆在自己的号房里,除了如厕要去考场的臭号以外,吃饭、睡觉、做题都是待在那个小房子里。不过,想想被分到号房挨着臭号的考生,方之平就觉得平衡多了,他每次去臭号都捏住鼻子,那味道简直了。等到三天后,方之平从考场出来,被方刚扶着进了马车,一路上连话都没说,回到家直接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才醒。一直都知道科举很是考验人的身体素质,但一直到府试方之平才真正体会到,如果不是之前就请了师傅教他练武,这几年来他一直没放松,就他这十岁的小身板还没考完就得被抬出来。府试发榜的时间要比县试慢一些,一直到第七天才发榜,方之平既开心又遗憾得知了自己府试还是第二名的消息。不过这一次的府试案首不是许高轩,而是旸县的一名学子——张文彦,今年十三岁,据说他在县试的时候也是案首。这令方之平不得不感慨,毕竟人家是真小孩,自己却是个假小孩,心里年龄大人家近二十岁。不过方之平倒也没有自怨自艾,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法。既然已经知道成绩了,方之平派人给大房和四房说了一声,便让人收拾东西准备回京了。“好好好,平儿考上了!府试又是第二名。”宋氏看了方之平的信开心的说道,往日总是带着愁绪的脸上也浮现出轻快的笑意,让宋氏本就美丽的脸庞霎时间变得动人起来。“二少爷小小年纪就是童生了,以后定然给夫人考个状元回来,夫人就等着以后享福吧 。”大丫鬟墨菊在一旁甚是开心的恭维道。“吩咐下去,正院今日赏一个月的月钱,就从我嫁妆里出。”宋氏言笑晏晏的安排下去。虽然宋氏不掌家,发放下人的月钱也没她什么事,但可以赏赐下人啊,反正她有从娘家带来的嫁妆,虽然比不上老太太的丰厚,但也有几处的庄子和商铺,每年的盈余也有几千两。赏赐下人也是宋氏收服人的手段之一,不然怎么管理好正院,自己院子里的下人都跑去向老太太尽忠算怎么回事。她小儿子如今已是童生,明年差不多就去考秀才了,有了秀才的功名才算是一步踏进士大夫的门栏,到时候再带他去娘家找她爹爹帮忙推荐一位名师。她娘家不同于方家军功起家,而是,爹爹、大哥都是进士出身,爹爹更是当年的探花郎,到时候平儿有名师还有他外祖父和舅舅的指导,科举会更顺利。大儿子方之铭再过两个月就十五岁了,已是成童之年,可以束发了,亲事也应该开始相看了。但有老太太在,她这个亲娘怕是连手都插不上 ,不知道等到新妇进门了,老太太是不是还霸着掌家权不放。她宋氏阿芙进门已经十七年了,身为侯夫人连掌家权的边都没摸到整个京城就没有哪家像定安侯府一样,婆母霸着掌家权不放的。大儿子被老太太养得不亲她这个亲娘,夫君万事不管,好在她还有小儿子,既听话又孝顺 ,她看着小儿子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婴儿到现在考中童生,读书练武都极为自律,让她既心疼又骄傲。四月中旬,方之平返家。不同于来时的急切赶路,回京的路方之平走的很是从容,十几天的路程走了足有一个月之久。在经过扬州城的时候,方之平甚至在城中的客栈住了几天,好好逛了逛了传说中的扬州城 。方之平饶有兴趣的观察了一路,有时有疑问还会问一问当地人。不过古代官方话可没有现代普通话那么普及,扬州还好,大多数人会说官话,小一些的县城、村庄则有好多的人只会说当地的话,方之平带去的人里根本就没人能听懂,所以交流起来还是很是麻烦。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古代交通落后,不像现代一样会有那么多节假日出来旅游的 ,教育也仅限于富裕人家,政府的公信力也无法和现代相比 。再加上大齐朝建朝才一百来年,经过战火的大齐还在修养生息中,并未到达全盛,所以官话在一些相对贫穷的地区推广得并不是很好。“黑了,也瘦了。”宋氏看着五个月不见的小儿子喃喃道。“娘亲,我只黑了一点好不好,没几天就养回来了。而且我这不是瘦了是抽条好不好,你看我是不是长高了,走之前我在到你肩膀,现在都要到你下巴了。”方之平边说边还用手比划了一下。不过好像是真的黑了,方之平郁闷的摸了摸自己的脸,要知道他可不是那些觉得男人还是黑点好看的糙汉子,这辈子他是打算当一个翩翩贵公子的,皮肤黑了可不行,他平时练武的时候都注意不让太阳晒到。谁知道居然在回京的路上被晒黑了。接下来几天要不要往脸上贴点黄瓜片?“倒是娘亲看着清减了,是不是想儿子想的。”方之平调侃道。“是,想你想的都快想不起来你是谁了。”宋氏用食指轻点了一下方之平的额头,嗔道。“可去看了你祖母和爹爹?”“儿子刚进府就派方刚去父亲那里问了,外书房伺候父亲的赵庆说父亲今日出门去了。祖母那我待会就去请安”方之平拿了块放在盘子里的玫瑰酥塞进嘴里,口齿不清的说道。“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墨菊去倒杯茶来。”顿了顿,又接着说,“你爹爹也真是的,明知你这几天就要回来了,还出门。”“爹爹许是有急事吧。不说这些了,母亲晚上你让厨房给我做八宝鸭和板栗烧野鸡,还有糟鹅掌和火腿鲜笋汤。”“早就通知厨房备上了,少不了你的,小馋猫。”宋氏忍俊不禁的说道。“我就知道娘亲最好了。”方之平一脸的得意洋洋。“不过我也给娘亲带了礼物,娘亲猜猜是什么?”“你不会又去给我买胭脂了吧?男子汉大丈夫别老弄这些胭脂水粉。”宋氏扬眉道。“您上次都说我了,我哪敢啊。不是胭脂,再猜。”“首饰?”“不对,再猜。”“不会是吃食吧?”“不是不是,再猜。”······“娘亲猜不到了,你到底买的什么?” 宋氏终于放弃了。“嘻嘻,是花样子,我看扬州绣花都很是新奇秀丽,就派人去当地的几个绣娘家里买的。娘亲不是嫌花样子太少了,绣来绣去都那几个吗。”“就你精明。”宋氏很是开心儿子把他放心上,但嘴上还是嗔道。到了老祖宗那里,方之平亲切的喊着祖母,问候祖母安好,老祖宗也甚是关心的问了方之平在永安郡的衣食起居,末了又夸奖他这次考得不错 ,回来以后也要接着用功,和大哥方之铭相互帮衬,毕竟他们两个是嫡亲的兄弟 。好吧,这两个人都是演技派,不过老祖宗这次对他的态度实在是太和蔼了,倒不是说以前老祖宗对他冷眼以对,而是以前对他有种爱答不理的感觉,从不会跟他聊这么久。这次拉着他聊了足有半个时辰,语气温和可亲不说,还赏了他两本前朝的孤本。难不成是因为看他真的走文臣路线,不会跟大哥抢定安侯府的资源了,毕竟文臣还是很爱惜羽毛的,没几个会让自己落个坏名声。方之平暗戳戳的想到。不过,老祖宗有什么打算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好好看书,准备明年的院试。院试比之府试又多了一科律法,对本朝的律法方之平虽然有所了解,但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以有必要去买一些专门的书去背一背,在做一些往年的题目请舅舅或方夫子帮忙改一下。方之平去书房整理了一下接下来一段时间要看的书,练了两张字以后就直接去正院了,等到酉时三刻(17点45),大哥方之铭和爹爹方道如也陆续都到了。“平儿这次考得不错,要继续努力。”方道如赞赏的看了他一眼,夸奖道。但面上还是一如往常的严肃 。“都是爹爹教导的好,我路过扬州的时候,看见一幅扇面,甚是精巧,很是符合爹爹的气质便买来送给爹爹。”方之平一点也不怵他爹的冷脸笑嘻嘻的道。可以说方之平是和方道如最亲近的一个孩子了,方道如在孩子面前惯是摆一张冷脸,也很少同他们说笑,所以让方之平以外的真小孩们很是怕他。连让老祖宗娇宠的方之铭在他爹面前也拘谨的很。不过,方之平这个假小孩就没那么怕他爹了,前世时,他爸爸可是个大暖男,两个人好的跟哥俩一样,一直到方之平大学放假回来两个人还会睡一张床。所以习惯使然,方之平从一开始就怕方道如的冷脸。方道如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谁让他爹当年对他就整日板着一张脸,还揍过他呢,他觉得比起他爹,他的态度已经很好了。他也没觉得孩子怕他有什么不对,但对方之平这个跟他撒娇说笑的儿子,他一开始是新奇,之后就是喜欢了。第6章 拜访方夫子果然方之平话音刚落 ,就见方道如面上更柔和了些。“你有心就好,切不可玩物丧志。”方道如捻了捻胡须道。“铭儿,你如今已经十五,比平儿还大五岁 ,都已经到了要相看的年龄,不能再没什么成算。你是去参加科举入仕还是捐官自己拿主意。”要是方之平不在跟前,方之铭肯定会说捐官,反正在青云书院读书的那么多人也没几个会去参加科举,基本上都是捐官,他也不觉得有什么 ,反正以后也会有爵位继承。但现在他一向看不顺眼的弟弟在这,还刚刚取得了童生的功名,虽然一个小小的童生他还看不上眼,但要他开口说捐官,岂不是显得自己落了下乘。于是便支支吾吾的顾左言右。方道如看他的模样就知道他的选择了,不过倒也不奇怪,就算是他不常出去交际也知道青云书院每年都没几个人能考出功名,一开始方之铭去上青云书院的时候他还提过反对意见,不过让他娘给否了。他娘的意思是他们这些勋贵要抱成团,嫡长子必须去青云书院,再说了青云书院请的也都是些进士举人还教不了几岁大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同那些出身跟铭儿差不多的郧贵子弟结交。他娘都这么说了,他能说什么。方道如其实特别怵他娘,他爹前定安侯当年可是个风流公子,一院子的莺莺燕燕,结果硬是一个庶子都没有,庶女倒是有两个,说这里边没他娘的事,他爹都能从棺材里跳出来。还好宋氏不像他娘,不然睡觉他都觉得不安生。方道如想说长子几句,不过,当着次子的面到底把话咽下去了。“平弟这次出京城,路上可有什么趣事?”一看他爹发愣方之铭赶紧岔开话题。方之铭这么一问,算是把方之平的兴致给引起来了,头一次出远门,不说经历光是感慨就够他写几篇文章的了。于是开始绘声绘色的说起来了,见闻中穿插着自己的理解,还带了些诙谐的意味,饶是见多识广的方道如和本意只是打开话茬的方之铭都听得入迷了,更不要说满心满意都是方之平的宋氏了。一直到丫鬟上完菜来请他们,众人才意犹未尽的起身。回到京城的第二天,方之平就带着刘时去了方夫子的学堂。刚到教室就被围住了。“之平,听说你县试府试都考了第二名,真是厉害啊 。”“之平,你以后还在这上吗?”“ 之平,你觉得题目难吗?”······方之平现在才知道自己人缘这么好。“大家都围在这干嘛?赶紧坐回去。”方夫子刚进院子就听见教室时里乱糟糟的,便猜到可能是参加县试和府试的人回来了,果不其然,一进门就见一群人围着方之平。一见方夫子回来了,围在方之平周围的人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方之平随夫子来到他的书房,在这跟随夫子求学四年,方之平倒是没少来过这间书房,平日里夫子找学生谈话时就会在这。“你这次府试发挥的不错,老夫本以为你县试会名列前茅,但在府试名次可能不会可能不会很好,没想到县试和府试你都拿了第二名。”许是因为自家学生发挥的不错,方夫子神情很是愉悦。“侥幸而已,学生一开始也没想到。”方之平乐呵呵的道,府试的名次确实超乎他的意料。“这是学生县试和府试答卷的内容 。”方之平恭敬的把一叠宣纸交到夫子手中。“好,我这两天抽时间给你看看。”方夫子笑着接过。“夫子,我以后就不来学堂上课了 ,感谢您的教导。”方之平说完,便对着方夫子两手抱着前推作了一揖。“ 也好,你在家便专心备考吧,若是有什么疑问尽可以来问我。”拜别夫子后,方之平便起身去了学堂附近的福源酒楼,让刘时去通知李昊然和郑睿的书童,让他们中午吃饭时去福源酒楼找他。福源酒楼是他们三个中午吃饭时常去的地方,毕竟中午就一个时辰的吃饭时间不值当的再回一趟家。学堂倒是也有大锅饭,交钱就能吃,一个月才交50文,要知道一个鸡蛋在集市上卖还要一文钱呢,50文确实不算贵,但相对的味道也不好就是了,这年头调味品既少又贵,有钱人家自然能用得起,但学堂里的大锅饭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吃了一次方之平就知道什么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了,李浩然和郑睿还有其他的几个家境不错的学生也同他一样,只吃了一次就不再学堂吃了,所以学堂的大锅饭只有家离得远家境又不是很好的同学才选择吃。让下人从家里往学堂带饭到地方就凉了,左右家里不缺那三瓜俩枣的钱,三个人就决定在学堂附近的酒楼、酒馆解决了。一个人去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叫了一壶茶,坐下来慢慢喝着,现在还不到吃饭的时间,以至于酒楼里很是安静。“没想到,你去了一趟永安郡居然晒黑了。”李昊然人还没坐下就先打量着方之平来了一句。方之平平时很少在毒日头时出来,练武也是在早上和旁晚,一开始李昊然还以为他是怕热,相处久了才知道居然是怕被晒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