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3-06-06 05:36      字数:5483
  “皇上给的差事要紧。”方之铭赶紧道,他可是知道,皇上给了二弟五百名禁军呢,皇子都没这待遇。第74章方之平忽略心里那点不自在,浅笑道:“快走, 别让爹他们等久了。”方之铭虽然带着长生侧开身子, 给大家让路,但还是说道:“不碍事儿, 等你们,爹肯定有这个耐性。”别说方之平了, 就是宋氏这会儿也觉得别扭,长子虽然不像小时候那样眼高于顶了,但也没有今天这么弯得下腰过, 哪是对弟弟的态度, 对上司的态度也差不多。宋氏和方之平都不是傻子,稍微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说到底还是升官的事儿闹的,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场也是这样, 家族里头出息的族人扒拉一把不出息的族人, 这都是常态,方之铭如今态度变化这么大, 大抵也是为了这事儿, 虽然能理解, 到底失了亲近。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亲兄弟拿出对上司的态度来对自己,再怎么想, 心里都不是滋味。比起方之平的失望,宋氏还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哪怕长子不曾在她身边长大,但她又怎么会不关注,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如果之平和那几个庶子一样平庸,长子虽然不至于打压、欺负之平,但也不会缓和两人的关系,如果之平没有被皇上另眼相待,跟大部分官员一样按部就班的往上走,长子倒是能把之平当成兄弟一样去相处。但是现在,之平被皇上破格提拔,当官不到一年便已经是正五品了,长子也就失了那份平常心,原本就不算纯粹的兄弟情就更不纯粹了。靖嘉不了解他们兄弟之间是怎么相处的,虽然两人对她的态度更恭敬了些,但也没有多想,只不过看今日的情形也知道,这兄弟俩之间应该不怎么亲近。老祖宗虽然已经中风瘫在床上了,但各种药材不断,好吃好喝的养着,再加上近来时不时有老亲过来看她,恭维一番,心情自然不错,以至于这位虽然连坐都坐不稳的老太太,依旧面色红润,看起来精神的很。“殿下过来了,快坐,快坐。”老崔氏道,唯一能动的手还摆了摆,很是热情的样子。“娘也坐。”靖嘉笑眯眯的拉着宋氏坐下,老太太笑得跟弥勒佛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位多慈祥的人呢。有儿媳妇撑腰,宋氏的待遇就好多了,起码什么事儿都不能绕过她去,就是用膳也要问她一句吃不吃得惯。老崔氏虽然看不惯,但是敢怒不敢言,方之平成婚以前她有多少算计,如今就有多少无奈,孙媳妇腰杆子硬,背后的靠山又惹不起,现如今她连句硬话都不敢说,生怕了惹着这位‘祖宗’。这么多人等着了,方之平和靖嘉也不能在侯府坐坐就离开,还是得留下用一顿膳才行,既是礼数,也是表示对宋氏的看重。跟上次一样,侯府的主子都来全了,方之平本来以为三弟会跟他提一提上次过去找他的事儿,但直到用完午膳,也没见这一位开口。不止是方之青,变了态度的方之铭和长生,也一个要求都没提。他们不提,方之平自然不会上赶着去问了,用完膳,又把宋氏送回院子,才匆匆忙忙离开,有了自己的府邸,就不想在侯府待着了,太压抑。****靖嘉挽着方之平的胳膊,身子紧紧靠着他,“大皇姐早上给我送了帖子,明天到咱们府里来拜访。”方之平挑眉,明天可就是腊月二十九了,这时候到别人家里拜访,哪怕是亲妹妹,也不太合适。更何况,他和靖懿长公主属于互看对方不顺眼的类型,明天的见面应该不怎么愉快。靖嘉倒是有心替自己姐姐辩解两句,“大皇姐平时还是挺好的,那日在慈宁宫纯属是意外情况。”得,就这么一个意外情况还他给摊上了。“她自己过来?”方之平问道。“帖子上没说。”这也就是亲姐姐了,不然谁会腊月二十九上门拜访,而且连来几个人都没说清楚。“没事儿,来几个人都一样,咱们好好招待就是了。”方之平笑道,不然能怎么办?还能把人家拒之门外不成。看得出来,景文对大皇姐不是一点芥蒂都没有,不过她也用不着景文同她皇姐交好,两个人只要面子上过的去就成。“放心,明儿你只要露一面说两句话就成,我来陪皇姐就成,你这么多天连轴转,还是多歇歇。”这个官升的可真不容易,景文连回家都对着那份花名册各种琢磨,就差搬过去跟那些禁军一起住了。方之平自是乐意的,他是疯了才会去上赶着去看别人的脸色。第75章小两口倒是没为靖懿长公主明天过来的事情犯愁,说完这事儿以后继续乐呵呵的聊起别的来, 过年以后总是免不了要走亲戚, 不管是男方那边的,还是女方那边的, 都轻忽不得,因为这几日总是跟婆婆待在一起, 靖嘉对方之平那边的近亲倒是了解不少。反观方之平就不成了,皇家才叫做真正的家大业大,但除了有名号的王爷、公主以外, 剩下的他还真的知之甚少, 免不了让靖嘉一点点的给他科普。“那些禁军过年以后也要跟着我们一起去江南的,背井离乡的不容易, 让人也给他们送一份礼过去,不必贵重,实用就好。”方之平嘱咐道, 若是留在京城, 这礼当然不必送,但他不止是要把他们带走, 还要带到连皇上都觉得棘手的江南去, 甚至有可能会让他们在那里丢了性命, 这礼就应该送了。“好, 列好礼单以后你瞧瞧。”靖嘉应道,这礼单自然不是她来列,她哪里知道什么东西比较实用, 还得让身边的嬷嬷来办。很多事情上,两个人都有商有量,方之平并没有大男子主义,对于内宅之事也并非是一窍不通,靖嘉倒是在自己宫里当家作主惯了,但管理一宫,和管理一个府邸,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慢慢摸索,景文有些意见说的对,她自然是听的。不管之前是怎么想的,但是大婚半个多月以来,靖嘉还是对婚后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都说夫妻一体,很多事情她对母后不能说,对皇兄不能说,但却可以对方之平说,感觉多了一个可以交心的人,而且这个人跟她荣辱与共,不需要担心被背叛或者被舍弃。****靖懿长公主来得足够早,方之平和靖嘉也就是刚刚用完早膳,自觉被投喂多了靖嘉正拉着方之平在院子里散步呢,门房那边就传话说靖懿长公主到了。小两口手牵手去正厅见靖懿,狗粮撒了一路。“皇姐,你来了。”“见过靖懿长公主。”因为手被靖嘉牵着,方之平并没有行礼,只是点头示意。靖懿瞥了瞥两个人交握手,感情看起来还不错,“跟靖嘉一样,叫本宫皇姐就成,一家人不用那么外道。”母后都开口让方之平跟着靖嘉一样喊她母后了,喊自己皇姐就更不算什么了,再者世子头几天还跟她说皇上怕是要重用方之平,甭管方之平能不能对得起皇上这份抬举,但她肯定不会跟皇上和母后对着干,他们施恩,自己自然也要施恩。方之平自然不能拒绝,尽管心里不乐意,但还是颇为牙疼的喊了一声‘皇姐’。“景文你先回去,不是昨儿还有一卷书没看完,正好让我跟皇姐说几句悄悄话。”靖嘉笑眯眯的道,这两人八字看起来就不对付,还是别待在一块了。方之平自然乐意,寒暄了几句,便回去接着看那一卷没看完的书,鬼知道昨天回来光是和靖嘉聊天了,书房连去都没去,看的哪门子的书。“皇姐,你今儿怎么有功夫到我这里来了,不用陪阿峪啊。”靖嘉笑眯眯的问道。阿峪可不是靖懿的儿子,而是孙子,嫡长孙。“那小子自有他母亲照看,我还不能到你这儿来瞧瞧了。”靖懿瞪着眼睛道,要说跟靖嘉的感情有多深,那也不至于,靖嘉还小的时候,她便已经出嫁了,之后驸马、儿子、孙子,哪个她不操心,分到这个妹妹身上的关注自然就不多了。“哪能呢,皇姐当然是想什么时候来就能什么时候来,我肯定欢迎。”靖嘉笑嘻嘻的道。“瞧着你们小两口处的还不错,过来见客都手拉着手。”靖懿揶揄道,虽然不知道能维持多久,但现在能处成这样也挺好的,当年她和驸马最恩爱的时候也没这样过。得,当了奶奶的人就是说话就是不一样。靖嘉也没害羞,但不是很乐意跟自己姐姐聊这些事儿,“再过半个月,阿峪就得办抓周礼了,一晃眼,时间过得可真快,现在应该会爬了?”说起自己的孙子,靖懿多了几分欢喜,“可不是嘛,小胳膊、小腿上全是肉,看上去跟藕节一样,但爬起来倒是挺快的,怕他从床上掉下去,得四个丫鬟在一边伺候着。”靖嘉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她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早就当娘了,孩子好几个的也不稀罕,就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会怀上。“你身体向来好,驸马看上去也不是个文弱的,不着急,等过了父皇的孝期,该来的自然也就来了。”靖懿宽慰道,父皇不得人心,爱侈靡,爱美人,爱权欲,他死后还没几个人真心为他守孝,皇上可以以天代月,给父皇守孝二十七天就成,他们剩下的这些人就得老老实实守够三年,行房没什么,但真有了孩子就不成了,对名声不好。不过翻过年,靖嘉就已经二十一岁了,再等两年都二十三了,也难怪她会着急,搁谁谁不着急。到底是没有法子的事儿,除了接受,还是接受,靖嘉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也只能忍着,左右景文也跟她说过了,不着急要孩子,他们还年轻。“我知道,放心,皇姐,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调理调理身体。”靖嘉笑道,至于孝期不许吃荤的,那也得看是谁的孝期,兄弟姐妹里头基本上都是断了一个月的荤腥算是过去了,御史都不揪着这事儿,谁还会管。“你能想明白就好,什么都不如自己的身体重要,万事都得放宽心。”靖懿劝道,父皇活着的时候不遭人待见,死了也得给别人出难题。道理谁都会讲,但放到自己身上就不成了,靖懿跟驸马怄气怄了一辈子了,要说放宽心,她是真做不到,不过现在孙子都有了,再折腾那些有的没的,也没有多大意思了。如今太后是她亲娘,皇上是她嫡亲的弟弟,便是长兴侯府也只能敬着她。“嗯嗯。”靖嘉连连点头,不能改变的事情,想再多也没有意义,还不如趁着没有孩子,好好玩玩呢,等以后怕是心都得栓在孩子身上了。靖懿是真的很闲,现如今驸马不管了,儿子也长大了,孙子还是个小不点,大部分时间都在他娘那里,长兴侯府也交给自己的长媳了,她又搬回到长公主府去住了,一个人也乐得自在,就是太闲了点,不然也不会明天就要过年了,今天还能抽出时间到皇妹这里来。既然皇姐来了,就不可能不留下她用午膳,尽管这位的确来得早了点,一天的时间半天都耗在这里。不过,在长兴侯府理家这么多年,靖懿很多事情上都经验十足,借着这个机会,靖嘉倒是向姐姐请教了不少。“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练出来的,慢慢来,反正有几个嬷嬷在,你也吃不了亏。”靖懿总结道,靖嘉跟她当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长公主府,就只有靖嘉和方之平两个主子,事情少,幺蛾子也少,她当年一开始接手的可是长兴侯府,婆婆、妯娌哪个不是一肚子心眼,鸡毛蒜皮的事儿不少,平白恶心人。靖嘉不好说过年以后要被派往江南的事儿,毕竟皇兄还没下旨呢,皇姐再怎么着,也已经嫁到长兴侯府了,只能含糊道:“在府里闲的快长毛了,还不如多琢磨琢磨理家的事儿呢,起码不那么无聊了。”靖懿深有同感,可不是闲得快长毛了嘛,左右她如今也是闲人一个,大包大揽道:“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我,不然我到你们府里来也成。”第76章年三十上午,安排好府里之后, 方之平和靖嘉便直接去了宫里, 中午太后在慈宁宫设宴,皇上在保和殿设宴, 哪边都不能缺席。保和殿的宴请的不止是皇亲国戚,还有本朝的肱骨大臣, 内阁的大臣都在列,除此以外还有六部的尚书,翰林院的学士, 御史台的左、右都御史……反正最差也得是正二品。方之平和二驸马刘炳、三驸马杨峪就只能抱团了, 既没有爵位,官职也不高, 又都是驸马,自然就凑到一块了。刘炳自觉和方之平一样是读书人,理应亲近, 杨峪却觉得, 刘炳出身太差,跟他聊不到一起去, 所以两个人是互补理睬的, 只拉着方之平说话。“方弟可听说过墨香斋诗社?”刘炳端着酒杯问道。刘炳年长方之平将近十岁, 是应该喊他方弟。“久仰大名。”方之平端着酒杯给刘兄敬酒, 自是称兄道弟,那喝酒也就有讲头了,起码碰杯的时候, 为弟的酒杯应该在为兄的下边。墨香斋诗社在京城名气的确不小,社长是先帝刚登基那一年开恩科的状元,如今已经六十有五了,做官做到从四品,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诗才却是让人赞叹。除了社长以外,副社长以及好几名社员都是状元出身,剩下虽不是状元,但都是进士,有官至正四品的,也有还在从六品上打转的。比起其它诗社来,墨香斋绝对是官员最多,也最高的一家了,官高至正五品的官员一边在致仕之前是不会参加诗社的,谁让他们忙呢。刘炳也是墨香斋的一员,闲暇时可以一起出游、作诗、品诗。“方弟可有兴趣加入,为兄可以代为介绍。”刘炳邀请道,文人多少都喜欢作诗,若有一二能流传后世,那就不虚此生了。方之平的兴趣可不在作诗上,赶紧道,“小弟诗才一般,还是不去献丑了。”好不容易考完了,平时写写策论,做做文章也就算了,但作诗可就不成了,当年被它支配的恐惧还历历在目呢。“方弟也太谦虚了,为兄可是诚意相邀。”刘炳笑道,虽然方之平以前在京城并没有什么诗作传出来,但状元都考上,肚子哪能没点墨水,诗才一般,这话他可不信。不管刘炳信不信,反正杨峪是信了,这书读多了,人也就是迂了,人家都表明不想去的意思了,还上赶着说什么!“行了,行了,你诚意相邀,人家就得去啊。”杨峪小声抱怨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还好今年又多了一位驸马,不然还得跟这人有得缠磨。“我跟说,方兄弟,你就不能拒绝的太委婉了,不然他就得一直在这儿劝你,一直到你同意为止。”要么说读书人‘奸’呢,这跟耍赖皮有什么两样。这又来了个‘方兄弟’,看来驸马之间的称呼还真是随心意来,一点都不讲究。方之平无奈,本来好好的,被杨峪这么一说,没事儿也给整出事儿来了。“小弟仰慕墨香斋已久了,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方之平解释道,去它的仰慕已久。刘炳满意了,这是喜欢作诗,但不得空闲,也对,刚刚被皇上提上来,怕是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