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作者:天人少爷      更新:2023-06-07 00:50      字数:2736
  这么说起来,老李氏自认为自己真不是一个多么偏心的人,但这世道女人都要依赖男人活,这点轻重要分得清,以后大丫她们有什么事,还不得靠着大山家的两个儿子?见何氏还想说什么,老李氏朝她皱了皱眉,才让何氏把话咽回去。方长庚在一边把小李氏的话听了进去,觉得这个想法挺好。他二叔是个地道的庄稼人,性格内向又老实,平时进进出出的也常常笑呵呵地和他打招呼,还帮他打了张木桌让他读书,从不挑事。就冲着这个,他以后也不会亏待二叔家的人但一码归一码,以后家里各项支出进账都复杂多了,再混在一起总会出事的,还不如分清楚了好办事。他现在还不足以在这种事上有话语权,不过分家,早晚都会来。*吃完早饭,小李氏把方长庚叫到屋里,转身从床头柜里取出一个布包。“你让娘给你缝的这个什么书包,娘给你做出来了,用粗棉布做的,可结实了,你看看喜不喜欢。”方长庚接过那个书包,心里不禁赞叹小李氏的巧手。本朝的读书人外出都用褡裢或者竹编的书箱,褡裢可以搭在肩上,两头是两个袋子,他现在肩窄,常常会滑下来,而且一直用一边容易高低肩,放的东西多的时候还特别累。至于书箱,如果要放笔墨纸砚很好,但有时候用不了那么大的空间,特别是以后上学堂了,还是有个书包好一点。他把书包的细节用毛笔画出来,让小李氏做,没想到完成得这么成功,走线比现代商场买的还要精致,或许这就是手工的力量?在这里能摸到书包的感觉让他十分感慨,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注意到书包右下角还绣了浅米色的云纹,看起来很高大上,看来小李氏的审美也很在线啊!方长庚惊喜地问小李氏:“娘,你还会刺绣啊?”小李氏也很高兴,笑容里却夹杂着一丝哀愁:“娘的娘家以前在北方是靠刺绣过日子的,后来老家发了场洪水,又闹饥荒,一家人最后只剩娘和你舅舅。娘那时候还小,跟着你舅舅来到这里,好不容易活下来,看东西就有了重影,也没工夫做那精细活儿,都十几年没绣过东西了。这丝线还是上回向布庄老板讨的,是不是还行?”方长庚没想到小李氏竟然还有这样的经历,这里女子嫁出去基本就算脱离了娘家,几乎不来往了,方长庚也从没想过问小李氏这些。怪不得他总觉得小李氏和一般的农妇不一样。他忍不住问:“那舅舅呢?”小李氏笑得有些勉强:“你舅舅人活络,我嫁给你爹以后就说要出去做生意,这么多年了都没回来。那时候什么世道,满大街都是强盗土匪,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可娘劝不住你舅舅,听后来村里人说,现在还没回来,多半是……”那时候村里人娶亲哪里会要个没娘家的女人,她哥哥没日没夜去镇上打短工干活,筹备了一笔在村里算得上丰厚的嫁妆,大山又非要娶她,才让当时的老李氏接纳了她。小李氏调整了情绪,欣慰地看着方长庚:“人家说外甥像舅,你和你舅一样聪明,肯吃苦,娘信你以后一定能考上秀才,让娘和你爹也在村里人面前风光一把。”方长庚的心情一时还有些复杂,朝小李氏用力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就出去了。第10章 前兆到了月底那天,方长庚往书箱里摆好了笔墨纸砚,水壶,用油纸包好的十个肉包,和方大山一起出发去镇上。方大山用扁担挑了当季家里吃不完的新鲜蔬果,还有两只已经不下蛋的老母鸡,打算送到镇上的酒楼去。自从方长庚教家里用大蒜水驱虫,用鸡蛋壳泡的臭水肥地以后,家里的蔬菜不仅长得个大饱满,而且卖相很好,在方长庚的建议下送到酒楼后就约定以后这些蔬果专供酒楼,收入比放到集市上卖多了不少。路经过家里三十亩田,一眼望去大约一个足球场大小,现在是立夏,再过两个月春小麦就可以收割了,方长庚心里终于有了自己也是半个小地主的满足感。只可惜他前世学的不是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不然没准能另辟蹊径,开辟独特的致富路呢。方长庚先陪方大山去了酒楼。酒楼的方掌柜与他们还是本家,看见他们来了十分高兴地迎了上来。“哟,到旁边歇息歇息,喝口水。”说完朝旁边的小二喊道:“小李,把这担子东西送到后厨去,赶紧的!”小二一甩汗巾,利索地把其中一个竹筐搬起来扛到肩上,轻巧地往后厨走。方大山指了指那两只母鸡,笑着问方掌柜:“这两只母鸡你要不要,不要我就拿去集市上卖了。”方掌柜不赞同地“唉”一声:“这老母鸡肉柴,只能用来煲汤。寻常老百姓哪里舍得这么吃,你就是坐上一天都不定有人买。你留下吧,酒楼里还正好用得着。”方大山憨厚地笑笑:“本来想着卖不出去给我家长庚补身子呢,既然掌柜的要就算了。”方掌柜看着方长庚,一脸长辈关怀晚辈的表情:“小子身体结实着,哪用得着这些东西,以后上学了可真得补补,我媳妇儿娘家外甥读书都读病了,天天赖在家里不肯去学堂呢!”方大山一直憨笑:“我家长庚每天都跑步锻炼,一年到头都没个头疼脑热的,男小子身体虚怎么能行。”方掌柜连连称是,转头又问方长庚:“长庚最近有没有想出什么新菜谱啊?”方长庚这几年挠破头想着能让家里富裕一点的法子,本朝想大富无非是开当铺布庄酒楼之类,或者投机倒卖做中间商,还有非法贩私盐等,哪个都行不通,唯独能从吃上面开一下金手指。像是什么咸蛋黄炒南瓜、他在现代最爱吃的粉丝蒜泥烤茄子之类的本地人没见过的吃食,做出来以后很受欢迎。有时他还负责给店里的新菜取名字,比如普通的咸蛋黄炒南瓜,如果取名为金沙焗南瓜,前来的食客就会好奇金沙是什么东西,因为味道又好,总之反响很不错。每次有什么新奇的创意,方掌柜都会给他五百文到二两的银子,时间久了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至于为什么他一个十岁孩童会知道这些,全都推脱到看的杂书上就是了。这回方长庚有点江郎才尽,只想了想说:“新菜谱倒是没想出来,不过我倒是有一些小建议。快到夏天了,天热容易胃口不佳,无病还有三分虚,掌柜的可以制一些药膳,平时提供的茶水可以泡些五味子。”方掌柜犹疑了一下:“本来厨子也有这个想法,只是药膳味道有些冲,成本也太高,食客不一定肯买账。”方长庚笑了:“我哥跟着袁大夫在药房,平时经常会剩一些不能卖给病人的药渣和时间久了药效减退的草药,一来价格便宜,二来味道没那么重,掌柜的要是有意愿,晚上我找我哥问问。”方掌柜说了几声“好”,又闲聊了几句,方长庚就和方大山出去了。方大山打算去药房看看方启明,方长庚把七个肉包给方大山以后则去了他二爷爷家。从后院的侧门进去,他很快就熟门熟路地绕到方万明的书房。正好是晌午,方长庚坐在书房门口的台阶上,摸了摸捂得还有些温热的大肉包,几口就吃掉一个。他现在要努力长身体,毕竟身高对一个男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现在的饭量挺大,三个手掌大的包子下肚也不觉得撑。用水就着咽下最后一口包子,就看到方万明远远地走过来,应该是刚刚从王家赶回来。方长庚站起来:“二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