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作者:天人少爷      更新:2023-06-07 00:59      字数:5021
  而李国崇则讲经,又是侍读学士,所以在先。说起来,一开始方长庚也觉得奇怪,按理说他年纪轻没什么经验,虽然已经侍讲学士,但不至于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让他上场,难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作者有话要说:来了来了,欠了三更了,希望我明天能雄起呜呜呜呜第125章昭武帝见李国崇是一个矮胖身材、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 也没别的表示, 只朝他点了点头:“李学士,坐吧。”李国崇原先还十分镇定,听到昭武帝的话眼里闪着激动的光,心里呐喊——他们的皇帝果然是千古名君,前朝的讲官能有这样的待遇吗?不能!只是他不敢轻易就坐, 忙推辞道:“皇上宽厚仁慈,臣却不敢逾越, 臣还是站着讲吧!”昭武帝语气平淡地重申了一遍:“爱卿请坐。”李国崇心里一惊, 眼神飞快地在皇帝脸上掠过, 见他似乎并没有不满的情绪, 这才稍微放下心来。既然皇帝都用上“请”字了,他觉得没必要再推辞,便整肃神情, 走到讲学案后坐下。司礼监太监将李国崇所要讲的四书经史各置一册于御案和讲案,沈霖上前展书,经筵官们分东西两班侍立,接着李国崇就开始报告今天要讲的内容——《周书·立政》。“成王在丰,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 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悦)……”李国崇的谈吐与他的外表着实不匹配,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很快就引起了昭武帝的兴趣。而且李国崇的父母是做小生意的,他的夫人同样是商人之女,这让李国崇在讲话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市侩气,却使得语言更为诙谐丰富,并不觉得乏味枯燥,和那些一本正经捧着讲章照读的讲官们相比实在是有趣多了。昭武帝越来越满意,不时问李国崇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问题,和李国崇所讲的内容背道而驰。但李国崇此刻越来越自信,忽略了东西侍班一些官员黑下来的脸色,和昭武帝愉快地对谈起来。等李国崇讲毕,昭武帝到暖阁休息了片刻,然后就轮到方长庚接力。经过前面近一个时辰的讲学,昭武帝明显有些疲惫,不过看到方长庚站出来时眼里还是多了几分探索。“你就是方长庚?”他饶有兴致地问道。方长庚一身青绿锦绣服,在一众大红袍的侍班官员中格外显眼,更衬得他本人气质清濯,有如一棵秀逸挺拔的青竹,令人眼前一亮。他不知道皇帝怎么会对自己有印象,或许是之前修史的功劳,他也不敢太当回事,三跪五叩恭敬答道:“微臣方长庚——叩见皇上。”昭武帝莞尔一笑:“你大考作的那篇文章我看了,说得极好。”方长庚头皮一紧,得到夸赞自然值得高兴,只是这个场合下他只想着怎样不出错,毕竟顾尚仁还在一边看着他的表现,高兴也是回去以后的事。“皇上谬赞,微臣仰慕皇上通达儒术,便时常搜集皇上的文章反复,是以那篇文章多是臣读完以后的感想,仅凭臣的能力难以答出这样高瞻远瞩的观点。”实话实说再拍个马屁,这样总是没错的,顾尚仁当初教导他的话他还一直记着。果然,昭武帝的表情如同拨云见日,不复刚才的无聊,笑着问他:“方学士今天要讲什么?”方长庚不卑不亢地开口,他今日要讲的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创业艰难、励精图治的事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越是艰难越能成就千古一帝。然而要想长久,身为帝王必须“鉴戒”,“视其善者,取以为师,从之不如不及;视其恶者,用以为戒,畏之如探汤。每兴一念,兴一事,即稽古以验今,因人而自考”……这些道理皇帝何尝会不明白呢?方长庚今天讲这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是投其所好将皇帝内心深处最关心的问题借题发挥一通,借此在皇帝面前刷一刷好感度而已。昭武帝的确对他所讲的内容没什么感觉,但方长庚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不由得问方长庚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让他大胆议论。方长庚心里十分犹豫,如果让他继续用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套话敷衍过去算不上难事,但他想说一些别的,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的目的,只是将他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臣认为……”他欲言又止,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今天是大经筵,那么多大官在一旁盯着他一举一动,他要是真把有些话说出来了,无疑是在无形之中给自己树立了隐形的敌人,他不能这么冒进,这种风头不出也罢!念及此,他立即收了别的心思,舒出一口气,有些别扭地说了一套官话。昭武帝脸上略有些失望,不过等方长庚讲完以后还是夸赞了他一番,并下令赐他和李国崇以及一众侍班在奉天门用酒饭。方长庚一半是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行事,另一半却无奈于官场规则,一时间也有些茫然了。作者有话要说:我找到了我最近更新量这么低的原因!这部分对我来说真的难写,总是要不停地修改还是不能满意,等这边过去应该就会好了吧呜呜呜第126章 内阁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没想到三天后有太监来传圣谕, 说皇帝让他到内阁充任校理。方长庚突然受命,心里着实有些意外,一旁李国崇一脸羡慕地看着他:“方大人进了内阁,今后飞黄腾达,可别忘了我在翰林院等大人啊!”方长庚可没那么高兴, 只觉得这一切来得有点快,他一下子还真承受不住。“李大人又说笑, 内阁可不是儿戏的地方, 你哪里知道我的惶恐。”李国崇劝慰他:“有什么好惶恐的, 不过是换个地方干一样的活, 要是能得阁老们的赏识,你的前途可就稳稳当当摆在你面前了。”方长庚不想得了便宜还卖乖,只好笑着点了点头:“希望如此, 相信李大人很快也能到内阁与我作伴,到那时你我再好好庆祝。”李国崇想到经筵上皇帝对他很有兴趣的样子,于是嘴角眉梢流露出一丝得意,还有一些期盼:“借方大人吉言, 我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兜兜转转十几年, 到这把年纪还只是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要想有大作为难矣,如果一朝能突破五品这个瓶颈,我也就满足了~”方长庚乐道:“这是一定的!”李国崇哈哈大笑,比方长庚还高兴, 两人没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上面,毕竟接下来方长庚的差事要交给李国崇,还得交接一下才是。第二天,方长庚直接去内阁见过各位内阁大学士,第一个要拜见的当然就是首辅高渊。说起高渊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当年除了兵部,其余五部的尚书都做遍了,可见其是一个多么全能的人才。他于六十一岁入主内阁,如今也有六十九了,本朝七十岁乃致仕之年,但并不绝对,像高渊身处这样的位置,想当然也知道不会轻易让贤。方长庚在许多场合下都见过高渊,但却是第一次与高渊面对面交流,说紧张也不至于,但多少有些拘谨。到了首辅值房,方长庚像高渊行了大礼:“下官拜见阁老大人。”高渊一大把年纪,须发皆白,行动已经有些轻微的迟缓,不过并不影响他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主事议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起来吧,在我面前不必行这么大的礼,快坐吧。”高渊一贯神情严肃,突然一笑,让方长庚手臂上的汗毛都起来了,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严格说起来,高渊是顾尚仁的老师,他是顾尚仁的女婿,四舍五入高渊算他师公,这也算一层比旁人亲近许多的关系,他曾听顾尚仁讲过,高渊这人十分护短,当年顾尚仁入他门下,高渊处处照拂,对他十分好,照这么推算,他对自己应该也不会太差?方长庚胡乱揣测了一通,保持风度坐下来,脸上挤出微笑。高渊耷拉着的眼皮抬起来,眼白有些浑浊,看向方长庚的时候却很和蔼,不知道是不是大官们的专利,说什么话都有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好像话底下还藏着话,让人忍不住多想。“皇上既然让你入内阁做事,可见是记住你了,以后在内阁一定要勤快,处处留心,喜怒不可外露,更不要随意开口,须知祸从口出。只要不犯错,日后有机会我自然会在圣上面前为你引荐,你可记住了?”方长庚被突如其来的关心大礼包砸中,虽然不知道高渊说的是客套话还是真心的,依旧很是感激。而且经筵过后顾尚仁也跟他提过,他能成为进讲的人选和高渊不无关系,所以他对高渊的印象还是很正面的。“下官一定谨记阁老教诲!”高渊哼哼了两声,半晌后才又开口,语气明显比之前更加亲近:“你二十岁中进士,天才之名在朝中广为流传,经筵那天的表现的确稳重大方,尚仁对你这个女婿很是满意,私下让我多关照你,以后你若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此话一出立即拉近了两人的关系,这也是人之常情,高渊和顾尚仁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亲密更甚父子,当然希望自己也是他们阵营的。“下官感激阁老照拂,只是如何称得上’天才’二字,实在惭愧。”他不好意思地说。他本就是靠穿越者福利能有这样的成绩,和这那些古人比就胜之不武了。高渊当他是谦虚,也没有再提。从高渊这里出来,方长庚又去拜见次辅徐元贤和洪迁,虽然徐元贤不常出现在翰林院,但他作为掌院学士,和方长庚一直是上下级,对他自然是和颜悦色。至于洪迁是个实在人,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明显是这几人里面最好相处的。内阁原本还有一个魏昉,自从他在上回会试风波后告老还乡,就只剩高渊、徐元贤和洪迁,倒也挺省事。和翰林院的差事相去不远,方长庚在内阁中还是负责草拟谕旨,协助阁老们办理本章。一个月下来,他对内阁的活动已经基本熟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从全国各地雪花一样飞来的奏折,送到票签处让阁老门进行票拟,择出最为重要紧急的折子递到皇帝面前请皇帝处理,不然就凭皇帝一个人,就是每日不吃不喝不睡都看不完。方长庚本人学习能力很强,对这些事务流程上手很快,适应了新岗位以后,沈霖那里突然传来喜讯,他要和礼部尚书的小女儿成婚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方长庚不由得咂舌,这才一个月,沈霖就屈服了?见了面说起这件事,沈霖面露羞涩,一众人下巴掉了一地,尤其是徐闻止十分好事地问:“难道你真的爱上那位小姐了?不是吧?”沈霖瞪他一眼,轻咳了一声:“你们这些人,一个个就知道看好戏。原先的确是我错了,轻信了传言,以后你们见了她就知道了。”话音未落,他立即后悔了:“不对,你们见什么见,那可是我夫人。就凭你们当初那么说她,也不配和她见面,长庚除外!”方长庚立即得意地笑出声,收获了其余几人不满的目光。“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像我们没老婆似的,对了,后天是我儿满月酒,你们都来,我要大办一场。”徐闻止高声道。他如今是詹士府正六品左中允,事业稳步上升中,看起来好像比方长庚和沈霖还落后了一步,但他为人豁达,并不放在心上,对他们态度依旧如常。其余人都表示一定出席,因为各自都有家室,也没在外面多逗留,很快就都打道回府了。方长庚现在越来越担心他儿子不会说话的问题,前几天终于从孩子口中听到了清晰的爹娘和太爷爷几个字,除了这些别的就不肯再说,嘴撬都撬不开,更何况家里没有人忍心这么干。回到家,方长庚照例把阿玖抱在腿上,单方面教他认字,见阿玖好像懂了似的盯着一个个墨黑端正的字体,不由得皱起了眉。作者有话要说:我感觉我能在这个月把这篇文完结吼吼,各位小天使没事去专栏帮我加个预收吧好不!我已经开始写啦!第127章 召见“阿玖来, 跟着爹一起念这个字。”方长庚先开口读了一遍,然后让阿玖跟着读。不出他所料, 阿玖悄悄扭过头瞅他一眼, 然后皱起淡淡的眉头,张了张嘴, 什么声音都没发出来就又闭上了。方长庚有一种他是故意在耍他的感觉, 怎么可能不会读呢?明明爹娘两个字都能讲得那样好了。安静了一会儿, 阿玖也有些不安,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阿爹”,然后在一旁以为方长庚不知道似的偷偷打量方长庚的神情。方长庚心里突然间如明镜一般, 也不再教阿玖认字, 反而开始讲些有的没的。“阿玖, 你想不想有个弟弟或是妹妹啊?”他合上书本, 语气十分认真。他倒是没想过再让徐清猗再生一个,一来生产过程凶险, 二来他自问很难把爱完美地平分给两个孩子, 做到无差别对待,不如只要一个。但他知道徐清猗是想再要个孩子的, 反正已经有了阿玖, 男孩儿女孩儿都无所谓。只是两人都没有刻意回避或促成这件事,方长庚就想着随缘吧, 如果真的有了他就努力一碗水端平,将来孩子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扶持,如果没有他就安心和徐清猗将阿玖抚养成人。现在他这么问, 只是想试探一下他的某个猜想对不对。但他不知道阿玖的反应竟然这样激烈,小小的人儿突然一把抓起桌上薄薄的《千字文》,充满怒气地扔了出去!方长庚还没来得及训斥,怀里的小孩像一尾活鱼似的从他腿上滑了下去,抹着眼泪就要往外跑。方长庚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阿玖身上那件徐清猗亲手织的小背心,把他提溜了回来。他没想到这孩子脾气居然这么大,一句话不满意就发脾气扔东西,简直是被家里的人宠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