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作者:天人少爷      更新:2023-06-07 00:59      字数:5196
  徐清猗也有同感,眉间涌现一丝忧虑:“奶娘也说,要是孩子太大,之后生产总要艰难些,好在是第二胎,应该不妨事。”方长庚紧张起来:“是吗?会不会这次是双胞胎呢?”徐清猗却有些失落:“大夫之前不是说了,只是胎儿长得大而已,若是双胞胎,我想要一儿一女,小女儿有两个哥哥照顾,我就放心多了。”方长庚不在乎这些,依旧忧心忡忡:“你每次吃的也不多,手脚一点儿都没长肉,光长了肚子,有没有法子让胎儿长慢点儿?”徐清猗气笑了,白他一眼:“说什么呢?真是糊涂了,也不怕伤到孩子。”说完温柔地轻抚着肚子,轻声道:“我猜呐,这里恐怕是有个小混世魔王呢~”方长庚握住她柔荑,对着肚子沉声警告:“要是敢让你娘受苦,一定饶不了你!”徐清猗嗔怒地拍了他一下:“孩子还没出来呢,又耍你做爹的威风!”方长庚只好说:“我只是吓吓他,或许真的有用呢。”徐清猗很是无语,夫妻俩就这么静静地相处,直到方长庚突然开口:“老师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徐修打从深秋起就开始卧床,要不是他们早有心理准备,心情得到缓冲,不然一定无法接受。“这六年已经是难得,能撑多久便多久吧……”徐清猗低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生老病死本就是常事,方长庚也无能为力。作者有话要说:。第138章 旨意在年关到来之前, 皇帝终于又召见了方长庚和郝翰,明令明年开春就办新学堂,还问方长庚和郝翰的意见。两人都等对方先说, 昭武帝等得不耐烦,随手一指方长庚:“你先说吧!”方长庚道了一声“是”, 说:“臣有一个想法,既然办新学堂是为了培养能说英吉利文的人才,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学生恐怕不适合。最好能从五到七岁的孩童中挑选聪慧者, 自小教导, 效果最好。当然, 如果有一心想学英吉利文报效朝廷的大龄学生, 只要能通过测试,也可以接纳进来。”他顿了顿, 见昭武帝只是作洗耳恭听状, 脸上没什么表情, 镇定了一下继续:“另外, 臣建议将学堂分三等, 分别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 学制可以为五年、三年、三年,每升一级都要经过考试,最后从高级学堂出来的学生,给予功名和官职,为朝廷办事。”昭武帝轻点了一下头,片刻后才又“嗯”了一声, 接着问郝翰有什么想法。“臣和方大人想的一样,只要朝廷能拨出银子,臣保证能和方大人一起把学堂给办好!”郝翰灿烂一笑。昭武帝脸色有些黑,凉凉道:“朝廷只能给三千两,要是不够你们自己想办法。学堂开了以后务必招满一百二十人,其余的朕不管,但学生学得如何要每隔一段时日报上来,朕要亲自监督。”这下轮到方长庚和郝翰笑不出来了,虽然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银子,但三千两未免也太少!再者,招满一百二十人?这可不是现代的幼儿园,家长都争破了头要把孩子送进去,在这里谁家敢冒这样的险让孩子放弃四书五经放弃科举去学什么洋文,更何况他们还得从中挑选天资聪颖的入学,更是难上加难!除了这些,方长庚还想到更加糟糕的情况,只是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了。然而皇命难违,看皇帝的神情要想讨价还价恐怕不易,还不如以后遇到困难再来哭诉让皇帝退让,眼下只能先答应了。“臣遵旨。”两人出了养心殿,心上依旧像压着一块沉重的巨石,深感此次任务艰巨。回家路上,方长庚终于想到一件高兴的事,今年他向吏部申请告四个月的假回家省亲,虽然批复还未下来,但他以为即便不同意四个月的假期,三个月总还是可以答应的,就是来回途中又得吃不少苦。第二天方长庚照常到内阁,却得到一个噩耗——今年的省亲假一律取消,改为六年一次,以防一些官员恣意耽延,旷废职业。除非要回家为父母、祖父母奉送诰命锡封,或是为父母祝寿,以及为已亡故的考妣、祖父母焚黄。方长庚一样都没沾上,今年回家的计划彻底没戏了。一场欢喜落空,方长庚和沈霖几个只好借酒消乡愁,一想到阿玖至今还未曾见过他的爷爷奶奶,方长庚就越是归心似箭,可惜只不过是想想罢了。只难过了一天,方长庚就调整好了心情,立即写了一封信送回家,让小李氏她们不必忧心。作者有话要说:白天一定会补的,么么!第139章 驾崩自大年初一起, 所有官署开始放假,方长庚开始琢磨去哪儿搞钱,亏老皇帝还有点良心, 没让他们用三千两去建学堂,而是暗中让心腹太监将城外被查封的前朝首富的旧院拆除改建, 请一个德国人设计做成了砖木结构,跟旧式私塾不太一样。虽然皇帝说他不管闲事,但办学堂得有章程, 得有师资和生源, 必定要写一封奏折呈上去, 让百官都认可, 学堂才能长久生存。方长庚和郝翰目前最头疼的就是师资问题。这时两人才惊觉,要为学堂提供足以为人师的人才, 恐怕还得先办个“师范学堂”才行!这一想越发觉得前路困难重重, 怀着心事去侯府拜年, 顾尚仁私底下问他给三皇子讲学后对三皇子有什么印象, 方长庚如实照答, 言语间对三皇子很是欣赏。顾尚仁但笑不语, 神秘得很,等方长庚发问了,才遮遮掩掩地说让他好好教三皇子,别的事就别管了。方长庚不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朝堂上大致的局势也掌握了七七八八,心道顾尚仁他们恐怕是支持三皇子的。不过这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他只是趁机和顾尚仁说起办学堂的事,果不其然得到顾尚仁严厉反对,说他是多管闲事,硬要把活揽自己身上,吃力不讨好。方长庚明白顾尚仁的意思,一旦奏折呈上去,明确要办新式学堂,对传统的科举制早晚将是一种冲击,必然遭到无数人的反对。但正是因为如今文武百官只图明哲保身的风气蔓延,美其名曰“无为”,不然百年后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他这回态度尤其强硬,和顾尚仁不欢而散。回到春霖院,这里依旧为他们空着,时常让人打扫,供他们探亲时留宿。徐清猗一眼看出方长庚与顾尚仁闹了不快,便问发生了什么,方长庚从来不向她隐瞒,至于朝堂上的事虽然不会主动说,但只要徐清猗好奇问了,他必然全部告诉她,是以这回他依旧连同细节将整件事向徐清猗复述了一遍。“这事光凭我和郝先生一人之力必然做不成,我大概知道皇上为何把我扯进来,绝不是看中我的能力,而是因为我在朝中根基不深,远没有那些老臣们老谋深算,还空有些’前途无量’的名声。再加上你爹的缘故,我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有些难啊……”徐清猗见他这样也不好受,小心地问:“那……你为何将这差事应下来了?”方长庚握紧她的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说完后抬起头,和徐清猗柔和的目光对上。“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就不要管别人怎么想,至少还有我支持你。况且,我看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你切勿忧思太重,伤了身体。”方长庚被她这么一说,心境渐渐平和,总算笑出来:“过年这么喜庆的日子,我是不该拿这个影响大家的心情,快睡吧,明儿个一早还要赶回家看老师。”“嗯~”一整个假期,方长庚除了教阿玖认字,就是把郝翰请到家里凑在一块儿研究学堂的章程,最终决定在初等学堂开设史地、经史、时务、算术、体操课程以开蒙,自中级学堂开始学习英文、各国史鉴、地舆学、英文官商尺牍、翻译英文、代数学等,高级学堂再加深难度。另外附设师范堂,同步培养有资质的老师将来教中级以及高级课程,置于初等学堂,只要请京中举人或是有名气的教书先生稍加培训,就能入学堂教授课程。受种种条件限制,要想办成体制完备的现代学校模式绝对是不靠谱的,说到底这个学堂最终只能算试水之作,但只要有一个还不错的开始,以后就能将它筹办得更加完善。假期一过,方长庚就写了封奏章,但不管如何都要落到高渊等人手里,通过他们审核后才能递给皇帝。方长庚心里那个紧张,但高渊等几个老狐狸怎么会不知道皇帝的意思,多半不可能将这个折子扣下来,所以方长庚紧张归紧张,倒是不大担心这个问题。但昭武帝二十四年注定是不平静的,宫中突然传来消息,道皇帝龙体不适,这一天没有上早朝,这是皇帝即位以来第一次缺席早朝。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当所有人以为皇帝只是得了寻常风寒之症时,接连一个月,皇帝都不曾出现,太医院有人透露风声,道是皇帝病重,每日昏昏欲睡,一天之内仅仅清醒两三个时辰。一时间举国上下忧心忡忡,官员们更是纷纷又惊又疑,私下议论这事来得太突然,让人不知该如何是好,方长庚一个月前才见过皇帝,当时明明好好的一个人,突然重病,更加觉得世事难料,久久才缓和过来。朝中上下失去了主心骨,高渊等几位大学士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平静,将寻常诸事处理得井然有序。至于军国大事,却只能在皇帝清醒的时候亲自处理。二皇子上奏折欲放下河南治河道之事赶回来侍奉病塌前,被昭武帝一道圣旨勒令不得回京,再次引发了各种猜疑。至于被人遗忘了的大皇子年已有四十七,早年各种折腾损坏了身体,被废太子之位后昭武帝命人严加看管,这时候还软禁在京城一处院子出不来。这天方长庚依旧为三皇子讲课,发现他精神不太好,全然没有平时的活泼和朝气。这会儿三皇子正处在风暴中心,一旦皇帝驾崩,二皇子即位,他的地位十分尴尬。可皇帝又不让二皇子回京,让三皇子在身边服侍,难道是想把皇位传给三皇子?方长庚看着三皇子略显稚嫩的脸庞,心中叹息。“眼下三皇子一定没心情再听我讲课,明天开始我就不来了,哪天三皇子想起来,让人去内阁找我就好。”方长庚道。三皇子失神的目光渐渐凝聚,看着方长庚,眼里隐隐有泪光闪烁。方长庚还以为他要对自己倾诉衷肠,等了一会儿,却见三皇子吸吸鼻子,强颜欢笑道:“虽然父皇病重,但修业笃行不可废,先生还是照常来吧。”方长庚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小瞧了这个少年,所谓虎父无犬子,他能从三皇子身上看到决策者的特质。不过方长庚最终还是没有再来大正堂,因为皇帝让三皇子每天侍奉在侧,还让高渊和徐元贤进宫亲手教三皇子处理事务,再想到远在千里的二皇子,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好在这和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官没什么关系,方长庚不至于卷入其中,另外,徐修的病情加重,他和徐清猗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别的事,只要一散值就立即赶回家陪徐修说说话,珍惜最后一段时光。本以为事情已经够扑朔迷离了,没想到两个月后,河南那边突然传来消息,二皇子犯了心疾,要回京调养!是真是假没人知道,昭武帝病得昏昏沉沉,不可能这时候阻止二皇子回来。直到半个月后,方长庚终于在宫里行走时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二皇子——四十几的年纪,身量不高,胖瘦适中,比常人略白的肤色和微微发紫的嘴唇,倒真像是有心疾的样子。龙生九子,和三皇子相比,二皇子看上去普通了许多,和昭武帝着实不太像。不过仅凭二皇子的外表,难以让人相信是个追逐权位的人,正相反,敦厚的面相很容易就让人放下戒心,觉得此人十分好相处。本以为这下三皇子明显处于弱势,没想到二皇子现身后没几天,昭武帝就跟回光返照似的,突然能坐起来处理政务了,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圣旨立三皇子为太子。方长庚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旁观局势瞬息万变,最终尘埃落定。看起来昭武帝十分倚重二皇子,派他到各地做事邀功,结果却让三皇子背后的支持者在京笼络各位大臣,奠定了二皇子的败局。无论如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么落幕了,有压错宝不甘心的臣子反对,认为三皇子年纪太小不堪重任,最终这些声音被高渊等人的势力镇压,再也没人敢置喙。又到了一年吃鲜莲子、贴伏膘的季节,昭武帝驾崩。第140章 喜,丧撒手人寰之前, 昭武帝留下两份遗诏,一份给太子,嘱咐他做了皇帝以后该怎样, 另一份写给三位内阁大臣,请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不可让他任意妄为,犯了错要及时纠正……方长庚见高渊回来时眼睛都是红肿的,不管君臣之间有无嫌隙, 毕竟跟随了数十年, 到了那一刻, 总是伤心多过于其他。三皇子在高渊等人的催促下完成了登基大典, 并昭告天下,国丧三年, 举国皆哀, 音乐、嫁娶, 官停百日, 军民一月。百日内票本用蓝笔, 文移(即公文)蓝印, 禁屠宰四十九日…..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丧事,择良辰吉日入殓,棺柩就放在乾清宫,二十七天后才移入殡宫,等陵墓竣工后即下葬。三皇子,如今的新帝居卢守孝, 除军国大事外其余诸事各司自理,三月后御门听政,为先帝拟谥号及庙号,并改年号为永淳,第二年启用新年号。*举国悲痛之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但对方长庚和徐清猗来说,除了今年四月徐清猗顺利生了一对龙凤胎,令他们惊喜不已之外,就再没有别的喜事了。徐修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要不是三个小曾孙,或许根本撑不到现在,就连大夫也直言不讳,下定论徐修最多还能坚持一个月。这大半年下来,他们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徐修今年八十有一,算得上长寿,没什么好遗憾的。今年永淳帝谕礼部、工部、国子监开恩科,方长庚写了一封信给孟陬,请他来家里做客,顺便在京城考试,让近期家里沉闷的气氛活跃一些。四年不见,孟陬在江南过得无比滋润,整个人白胖了不少。方长庚一见面就笑他:“这都过了整整四年,我还以为你想明白了,再也不会踏入乡试的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