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这老东西还在装呢!
作者:大西瓜哦      更新:2023-06-09 01:29      字数:4063
  孔嬷嬷穿过长廊来到了老夫人院子里,掀起门帘进门,一脸喜色。

  老夫人半躺在软塌上,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女侍捧着书正朗声读着。

  听着动静,老夫人缓缓睁开眼,“瞧你这么高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孔嬷嬷高兴得合掌,“收了!大公子收了!”

  老夫人以为自己听书听久了,都听出幻觉了,“小菁,抚老身起来。”

  年轻女婢连忙伸手支住老夫人,低顺着眉眼,微屈着双膝。

  “你再说一遍。”

  老夫人坐起来看着孔嬷嬷,眼神迫切。

  孔嬷嬷高兴得一笑,皱纹颤抖着都在叙述喜悦,“就是您找来老家的那十三个女子,大公子收了两个留下,让我们把其余的姑娘们送回去呢。”

  老夫人混浊的眼珠都掩盖不住她此时的意外,舒展的皱纹可见心情愉悦,随即又觉得不对。

  “就这么容易?”

  要知道之前往他们大房塞了那么多女子,全部都被退了回来。

  这次专门下了狠心,一股气找了十三个好身段好样貌的姑娘,直接领入府中,都做好与大房好好周旋一番的准备了,居然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听闻,是兰玉那丫头去姑娘们院落闹腾了一番。”孔嬷嬷说。

  想了想又补充道,“是要争宠呢!”

  “哦?”老夫人诧异。

  大房那个妇人素来病弱,沈知蕴每日忙于朝廷政务,后院之事全都交于了这兰玉。

  可见兰玉是个聪明的。自从管事以来,沉稳有谋思,让她几次想往大房插人都不能。

  她也试着将这兰玉收为己用,可是这姑娘看着年轻,却是一点马脚不露。

  可不像是为了还没定下的姑娘就去找人家麻烦的人。

  “你且详细说说。”老夫人越想越不对。

  孔嬷嬷详细地说出今天发生的事情。

  “依老奴看,大公子手段通天的,现在连主君都管不住他。恐怕咱们前脚刚把人往院里送,后脚大公子那就得了风声,怕是比兰玉还先知道。”

  老夫人颔首,“他手下自己的人不少,确实有可能。”

  孔嬷嬷接着说:“老奴估摸着,大公子早就过去瞧上了几个。”

  “兰玉常伴大公子左右,定然是早知晓了大公子的心意。以前大公子对那些女子无意,兰玉也就不急,这下大公子默不作声地看上了两个,兰玉定是急了,才想着趁大公子还没有定下此事,把那些女子赶出去。”

  老夫人也觉得孔嬷嬷这番分析有道理,又问,“那他是留了那些人?”

  “姜绪家的嫡小女姜如芸。”

  “姜秀海家的庶女姜慧。”

  老夫人回忆着这两人是哪两个,心里大概有了个模样。

  当初这些人她都是一一掌过眼的,外形条件都差不了。

  “这十三人都是咱们自家人,留哪个都是留的自己人。”孔嬷嬷说。

  老夫人赞许地点头,“知蕴在那妇人那养得和我一点都不亲近,但这沈家,到最后还是要留给嫡长子的,他身边没几个我的人我不放心。”

  孔嬷嬷顺着老夫人的话说:“大公子在年轻辈里那是数一数二,人中龙凤,待将来,定然会带我们沈家更上一层台阶。”

  老夫人缓缓笑了,又觉得不能掉以轻心,嘱咐孔嬷嬷说:“那两名女子,你需早些敲打一下。”

  “当然,需得她们知道自己究竟是凭什么贵人的福气才能入得了大公子的院子。”孔嬷嬷说。

  “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边的人,那便不如不要了罢。”

  提点到这,老夫人苍老的眼睛中流过一丝狠辣。

  孔嬷嬷会意,点头应承,“那是自然。”

  入夜。

  树叶在风中微微作响,半月沉浸地隐藏在层云之后。

  本是静谧无声的夜晚。

  “唰——”

  一支羽箭从空中飞过,穿过窗户,窗边的烛灯芯都被冲灭了,只余一道残影,直直钉在沈知蕴身后的书架上。

  沈知蕴侧身看向窗外,透过那被捅破的纸孔,外面是一片静谧漆黑的夜,自己的暗卫已经追了出去。

  白扁急匆匆推门而入。

  “公子可有受伤?”

  “无碍。”沈知蕴沉声说。

  “让燕南不必去追了。”

  沈知蕴拔下身后入木的箭,手指摩挲过箭身,冷哼一声。

  “这是薛老将军明晃晃地警告我呢。”

  尾羽暗黄,夹在箭杆尾端,箭头呈三角形,后锋向内弯曲作倒钩设计,是典型的薛家箭。

  “保留好这支箭。”

  沈知蕴将此箭放到白扁手中。

  “在别人家里放箭,就要想好他要付出的代价。”

  沈知蕴的眼眸中划过一道戾色,冰冷得叫望者入坠冰窟。

  此刻窗影晃动,有人在外。

  沈知蕴神色一寒,朝白扁使了个眼色。

  白扁将箭放在书桌上,快步冲出房中。

  门外一阵躁动后,白扁压着一个女子进来。

  是白日里那名挟持兰玉的青衣女子——姜慧。

  白扁将这女子撂倒在地上,厉声说:“你为何在此处,有何居心,说!”

  姜慧跌倒在地上,抬头看向站着的沈知蕴,灯芯摇晃,衬着沈知蕴的脸一明一亮,看不真切。

  “孔嬷嬷将其他姑娘们连夜送走了,唯独留下了我和另一位姑娘,心中惶恐,想来请见公子!”

  姜慧语速极快,生怕沈知蕴没耐心听她解释直接杀人闭口。

  沈知蕴探究的眼神过于穿透,让姜慧望着心凉,目光移向书桌,桌案上箭头的正朝向自己,心中一动。

  “这箭矢是薛家箭,我认得!”

  尽管头发凌乱,姜慧目光凌厉。

  这是在向沈知蕴展示自己的能力。

  但不乏有可能是刚才在门外听到了沈知蕴说的话照猫画虎。

  “为什么这么说?”沈知蕴拿起这箭矢,扔到姜慧的怀里。

  她压根不信灯影绰绰下,隔着窗户姜慧能看清这箭矢的样子。

  但既然这人有胆量,便给她一个机会,让她好好断一断这箭的源头。

  姜慧拿起箭来,不胆怯地说:“箭羽黄,箭头三角,尾部倒钩。”

  她确实没看清这箭的样子,只是先求保命,让公子知她有用。

  如今看清了,心里笃定,这便是薛家箭。

  “还懂些什么?”沈知蕴问。

  “兄长痴迷兵器,我也跟着懂得了不少,虽不能贯通,但是辨别是哪些地方那些流派的还是可以做到。”

  “站起来回话。”沈知蕴看着她,心中有了打算。

  “是,公子。”

  “你是老夫人找来的家里人,姜慧。”沈知蕴叫出她的名字。

  姜慧说:“我是清河姜氏的姜慧,和老夫人确实也有些亲戚关系。”

  “但是。”

  姜慧一顿,目光直直看向沈知蕴。

  “老夫人同我父亲一样,视女子为物品,为男人附庸。”

  “我知公子留下我们几人并非本意,若公子肯用我,我定然不负公子所信,从今以后,为公子所用!”

  沈知蕴看向姜慧,眼眸中神色不明,姜慧回视着,毫不躲闪,手却悄悄捏紧了裙袂。

  在沉默中,沈知蕴笑了,声音清朗。

  “好,以后你就留在我院中,不是妾婢,而做僚属。”

  姜慧终于露出了笑容。

  她双手捧箭,交还到沈知蕴手中,抬首,神色坚定。

  “以忠行事,叛则杀我。”

  以忠行事,叛则杀我。

  沈知蕴咀嚼着这八个字,觉得此女可堪重用。

  入春的这些日子,京城一片好气象,朝廷上却暗流涌动。

  沈知蕴送别了离京的齐老,这些日子一直等着张澎上书给她一大助力,结果等了这么些天,也不见张澎有所动作。

  大理寺那边查案,确实不是江予衿一家之言,这些日子又审查了刑部好多大人,弄的刑部众人如铁桶一般防着大理寺。

  关仲在此之间,也被刑部护着,隐约有着要变清白的趋向。

  沈知蕴心里大概明了了,中郎将张澎已经倒戈。

  原因她如今还是不明,但接下来,可就要提防着张澎了。

  顾晗疏那边的人屡次上书催促南方学田之事,她周旋了几日,恐怕也拖不了多久。

  内阁。

  首辅杨世林身着官袍,和一众内阁之人在此处商议。

  在瀚海一事中,他一直端着,任沈知蕴去和那些人论辩。

  严纶开口,“这些日子,我见陛下口风已有松动,恐怕更倾向于出兵。”

  又一人应声,“我们只需要将这时局拖着,出兵就讲究一个庆国内乱的时机,等着再过上一月,就是陛下下了决心,也不适合整兵而发了。”

  朝廷上咄咄逼人的沈知蕴此时却默不作声了,她端起一口茶,轻抿一口,在放下时,发现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这里。

  沈知蕴抬眉,淡然地说。

  “看我做什么,张澎倒戈实属我意料之外。”

  刚刚说话的严大人捋捋袖子,“那张澎不能用,沈大人可要想些别的办法啊,也要有东西在手里握着才能把这局势拖下去。”

  沈知蕴心里不屑,这么会说怎么不见你在朝廷上舌战群儒。

  “我自我的法子。”沈知蕴说。

  那严大人还想开口,却被杨世林打断了。

  杨世林是个笑面虎,平日里端着的都是文人的儒雅作风,暗地里把人当枪,哪里需要挥哪里。

  他看着沈知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成一个慈和的弧度,“知蕴啊,沈侍郎的态度如何?”

  沈侍郎,这是在问沈知蕴她爹。

  如今户部尚书已经年迈,比杨世林年纪还要大许多,处理政务已经力不从心,大多交于沈平山来查办,都说等尚书告老还乡,沈平山就是下一任户部尚书。

  彼时,沈家才真是如日中天。

  这几日沈平山在沈知蕴暗中挑拨下,觉得姜姨娘用人不察,任人唯亲,和她发了好大的脾气。

  对于瀚海一事,沈平山却是意外的中立。

  问国库余银多少,他就规规矩矩安排人算,算下来就禀报陛下。

  条条目目,沈知蕴看过,一些疏漏补缺,都是正常,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各级官员从朝廷拨款中抽上几成,不是太过分就能容忍。

  零零总总算下来,这国库的账目不是作假,对于战况所需,说可承受也可,说劳民伤财国库拮据也可。

  陛下又问沈平山他觉得瀚海一事国家可堪承受?

  他工工整整写了十几页策论打马虎眼,互市整兵的利润被他算得五五分成。

  想起沈平山大打马虎眼的本事,能把开战和互市的支出以及后续收入整得平平无奇,也算是一种中立派的本事。

  “大人真是白问我,我和我父亲的关系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何时站过一道阵营。”

  沈知蕴和沈平山父子不和睦人尽皆知,但终归沈家就沈知蕴一个嫡子,过些年还是要将沈家交到沈知蕴手上。

  父子哪有隔夜仇,众人都当沈知蕴年轻气盛,与父亲置气罢了。

  沈知蕴又说:“这事已周旋了多日,诸位也不必担心,正如严大人所说,拖着就行了。”

  为何内阁如此反对开战,原因便是那薛老将军。

  杨世林年轻的时候,薛将军还在京中,二人也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

  后来显然是杨世林胜了,薛德明离京坐阵边疆,留下妻儿在京中为质。

  这瀚海一旦开战,领兵权定在薛德明手中,到时候他是想回京还是告老谁能知道。

  如若回京,德高望重,民心所向,定然不会有杨世林的好日子。

  杨世林没有了好日子,内阁如何能有好日子?

  更何况,开办互市,先由内阁审批,再交由户部拨款,这要是办成了,又是杨世林的一大功绩,又怎么能松口。

  沈知蕴这人虽然年轻,但很会审时度势,杨世林很是看好。

  说是要拖着瀚海一事,沈知蕴竟然真坚持了这么些日子。

  杨世林摸摸自己的胡子,沈知蕴若是个白衣,他还真想收为义子,再没有比他更得力的手下了。

  可惜沈知蕴并不是寒门出身,他父亲沈平山位及三品,他还是沈家唯一的嫡子,真是可惜了。

  “首辅大人,可还有什么高见?”沈知蕴问。

  杨世林是个能忍的,张澎倒戈对他们这边局势不利,沈知蕴硬是周旋,也没见杨世林亮出底牌。

  杨世林叹气,“也不过就是拖着罢,能有什么好法子。”

  这老东西,还在这儿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