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菌,你也不想你支持的作者没有追读吧?)第十六章 神异的印刷方式!
作者:江无迹      更新:2023-06-08 03:42      字数:2035
  如果是对生活的状态,可以分成内卷、躺平和摆烂三个境界的话。

  周易在得到长生道果之前,无疑是卷中卷。

  因为周易有着改变历史的决心。

  周易在得到长生道果之后,初心虽然没什么变化,但日常的状态,已经由内卷,换挡到了躺平。

  慢慢来。

  观止堂内。

  周易从书柜上取下了那几页草纸,轻轻地吹掉了夹层中的头发。

  这个技巧是周易穿越之前在电视剧中学来的,如果有人拿动了这几页纸张,便会让纸张中的头发产生移动。

  周易在看时,便会发现有人来过。

  这是周易上次在金銮殿上,意识到朱元璋可能随时用锦衣卫,刺探臣子时,留心做的。

  还好,头发的位置并没有改变。

  周易打开纸张,陷入了思考:

  小目标:在朱元璋时代,推动知识下沉,开启民智。

  一方面,凭借朱元璋的威信在公文上,推行使用白话,代替文言。

  周易已经被朱元璋授予了太学的官职,过两天去太学报到了,便要开始推动。

  另一方面,利用仁义书肆的渠道,把章回白话小说铺开。

  章回小说的内容要广泛取材于勾栏、瓦舍。

  除了要多去秦淮河畔采风之外,也要让郑淮多帮忙。

  一些老头讲书的场所,要多有劳郑师兄了。

  把话本的内容收集起来之后,下一件事情便是印刷。

  印刷!

  周易从书架的下方,拿出了一卷有些陈旧的纸卷。

  这个纸卷是一年前左右制作的,上面记录的便是如何在明朝推行印刷。

  一年前,周易的规划自然是从上而下,官家做事,只求又快又好,对花费上,没有多少考虑。

  但现在,周易想走的是下层路线,时间有的是,但要从一开始,便能让人看到回本的期望。

  两者自然有很大的差异。

  印刷在华子有着很长的历史。

  印刷术是华子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的普及,极大的促进书籍的流传。

  也是知识的下移!

  在明清时期,儒家经典已经不同于汉朝,掌握于门阀士族之中。

  而是从门阀士族中,流传到了普通寒门弟子手中。

  周易期望做的,就是再向前迈出一步。

  仁义书肆。

  自从周易想到率先推行印刷。

  周易在桌案上,在秦淮河畔,已经苦苦思索了一周。

  “小周先生,你是说,要把瓦舍里面的话本集结成书,然后售卖,是吗?”

  宋仁义听完了周易的想法,慢慢说道。

  周易看到了宋仁义眼中的失望,但还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你这想法很好。”

  宋仁义虚假的夸赞道,作为商人,也是半个长辈,他能够看到周易眼中的渴望,不想一盆冷水泼下,

  “印刷书籍,需要刻制雕版,然后印刷。

  再加上纸张昂贵。

  在书肆中购书的,都是读书人,而读书人,是绝对不会看话本的。”

  宋仁义说的是实话,以现在雕版印刷的成本,印制书籍,还是主要面相读书人。

  读书人追捧的都是诗家,次一些也是词家,谁读小说啊?

  周易摇了摇头:“我们不赚读书人的钱。”

  宋仁义哑然失笑:“不赚读书人的钱,要赚谁的钱。”

  “谁有钱,就赚谁的钱。”

  周易眨了眨眼,可惜,宋仁义悟不到这个笑点,

  “南京城来来往往的客商,有钱吗?”

  “有钱,但肯定不会买这么贵的话本。”

  宋仁义还是紧皱双眉。

  “我们不用雕版。”

  “那用什么?”

  “用活字。”

  宋仁义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在北宋庆历发明的。

  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不同。

  活字印刷是将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

  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

  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

  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从技术上,较之雕版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有很多。

  最突出便是活字的磨损。

  不论是毕昇发明的泥活字,还是后来的木活字、金属活字。

  在性价比上,都是很难应对磨损这个问题。

  周易听完宋仁义的耐心解释,点了点头。

  活字印刷术,在历史上的明清时期,没有取代雕版印刷,自然是有着原因的。

  但对从科学大爆发之后穿越而来的周易,也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周易没有和宋仁义解释具体原理,只是说他在父亲留下的资料中,看到一种对活字印刷改良的思路:

  在效果上,能够达到快速的制作出,印制书籍所需要金属文字,用于印刷。

  在印刷使用完成,或者磨损过大之后,还可以将金属文字熔炼,重新制作。

  宋仁义一愣,继而紧皱的眉头舒张开了。

  “当真有这等奇迹?”

  周易点了点头。

  铅活字的出现,使活字印刷术走入了一个新阶段。

  偶然或者是巧合,华子几百年间,活字的材料从泥、木到各种金属,虽然也曾使用过铅这种金属。

  却未曾使用过“铅活字”。

  “若真的有这等奇迹,也不能用来做话本!”

  宋仁义在房间中来回踱步,最终说道,

  “该去找那些读书人,给他们出诗集、出文集!

  该去找那些家族,给他们出族谱、出族规!”

  周易看着越说越激动的宋师兄,连忙复合:

  “师兄大才,师弟自愧不如。

  如此做,我们定能赚下银子。

  不过若是双管齐下,当能赚得更多。”

  “说来也是……”宋仁义笑着点头,在房间中兴奋地转圈儿。

  “还有一个问题。”宋仁义突然止步,“若是活字印刷,便要找识字的读书人,做排版工人,又要去哪里寻找。”

  “咱可以去找曾经在观止堂识字开蒙,但因为家庭,不得不停止学习的学生。”

  周易很明显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卖关子,对答如流,

  “这些人先临时顶上。

  师兄你也识字,寻一些机灵的孩子,慢慢教,可好?”

  “此法神妙。”

  宋仁义点了点头,

  “只是不知道,这等神异的印刷方式,是的用什么金属?”

  “这种金属是……”

  周易刚想说,却突然被宋仁义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