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国之大者,莫过于教化万民
作者:江无迹      更新:2023-06-10 02:52      字数:2033
  443

  南京城,观止堂

  周易闭着眼睛,查看皇城金銮殿朱元章的动向。

  知道朱元章又在挂念着他周易了。

  朱元章哪里都好,就是对人的信任,属实是有点儿少。

  尤其是对一些有才的,表现的比较神异的人。

  虽然周易早已经借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名头。

  表达了周易所有一切超出常人的事情,都是来源于和上天有所沟通的父亲。

  但十年了,朱元章还没有放松对周易的警惕。

  周易不由得心中怒骂:

  “朱元章这老头,早点死啊。”

  周易正在心中怒骂,房门却被敲开了。

  按照观止堂的规矩,在周易独自思索的时候,这个房门还能被敲响。

  十几年来,大致只有一个可能。

  皇城中,来太监传旨了。

  果然,朱元章命令太监传话过来,言说明日早朝,要周易上殿议事。

  周易这个官儿,虽然封得很大。

  礼部侍郎,正三品。

  但那是在朝中无官的时候,再加上专门让周易宣扬《大诰。

  一二来去,周易连早朝议论,都从未有过。

  周易连忙答应下来。

  皇城中的太监笑着还递给了周易一个奏章。

  这个奏章,周易一眼看上去就是熟悉。

  原来朱元章还带了一个周易早先送上去的奏章,奏章上面勾着周易的两条建议:

  开办报纸、兴办基层学校。

  这是周易几个月前,就提出的建议。

  周易看着朱元章勾着的两条建议。

  心中有些不高兴。

  这分明就是要他周易,明天。在早朝的时候,提出这两件事情。

  按照皇帝的意思,多半是准了。

  但明天朝中的一众官员。

  能轻易认可吗?

  莫说是这两条建议,还有着可以商榷的地方。

  就算这两条建议,是玉皇大帝下人间。

  若是周易亲口说出来的,金殿之上,也少不了反对的声音。

  明天,又是一处战场。

  周易叹了一口气。

  不过,开办报纸和兴建地方学校,这两件事情,都是周易非常期望实现的。

  报纸,周易早就想办理了。

  但是在明朝这个运输十分不发达的年代。

  单纯的私人办报,由于无法使用驿站的原因,会非常的慢。

  报纸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

  时效性,就远远无法体现。

  若是有着皇帝的背景,可以使用驿站传输,那办报纸就会方便得多。

  通过报纸,发配在云南的人,能够在十几天内,得到来自京城的消息。

  也可以将某一种新的高效种植方法,在全国推广。

  对于朱元章来说,这个报纸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能够在上面印花他朱元章对老百姓的教导。

  基层学校,更是周易想推行的事情。

  其实在洪武朝,原本的历史进程中,朱元章就曾经尝试过开办地方基层教育。

  也派了很多年轻的有才之人,到地方的学校中任职教书。

  很可惜,没有能够成功的办下来。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缺少经费,基层人员教学水平地等事情相关。

  但周易的规划中,和历史上的洪武朝不同。

  周易在规划中,借鉴了后世教师,统一培训,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的做法。

  在加上周易早已经将白话文推行。

  白话文便可作为基层学校最先教授的语言。

  这两个措施双管齐下,周易相信,基层教育虽然不一定如穿越之前那样普遍。

  但要比历史上的明朝,会好很多。

  周易叹了口气:

  明日早朝,虽然周易他知道会有大臣专门盯着他反对。

  但还是想尝试一下说服。

  困难虽然大,但收益更是大。

  况且,朱元章还是支持周易行为的。

  只要周易在明天上午的早朝上,不要被众位反对着他的文臣,问的哑口无言,

  朱元章一定会在某些地方拉周易一下。

  不会让周易太过难看。

  周易按照官场,给了太监银子,探听朱元章的口风。

  听得朱元章近几天多次夸奖周易。

  周易表演了一下诚惶诚恐的表情。

  心里面却是在暗暗叹。

  皇城,金銮殿。

  次日早朝。

  三呼万岁后。

  文官武将,分别在两旁排列。

  周易在文官群中,跟着喊万岁,不由得想起了前朝的一个笑话。

  朱元章起身草莽,做了皇帝之后,总觉得每次上朝时候,群臣“三呼万岁”的做法实在不着边际。

  自古天子又哪有“万岁”的呢?

  搞这套虚招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从秦始皇到大宋,又有皇帝,是几个能够长生的?

  既然不能长生,那还在标语中加上这个六胜万岁,又是有什么用

  朱元章于是灵机一动:

  “先呼‘愿君有道’,再呼‘天下和平’吧。”

  文臣们一听,要改可以,但却是太白了些,又提议:

  首呼“天辅有德”,二呼“海宇咸宁”,三呼“圣躬万福”。

  朱元章点了点头,准了。

  可第二日早朝,却发现。

  之前三呼“万岁”,一大屋子人,喊得整整齐齐的。

  大家早晨上朝,扯着脖子一喊,精神啊!

  可这“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却是喊得稀稀拉拉,不甚整齐。

  甚至还有那老臣忘词,错词得。

  按照这十二字核磁喊了没有半年。

  朱元章终于忍不了,换回了三呼“万岁”。

  这故事虽然是个笑话,但周易却是有些笑不出来。

  这是发生在洪武二年得事情。

  若是发生在今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年。

  朱元章敢,谁喊得不整齐,就把谁脑袋砍了。

  周易胡思乱想着,早朝便已经过去了一些。

  兵部汇报完如今的后勤情况,户部汇报了一下赋税收入……

  不一会儿,就把重要的几个问题,商讨清楚了。

  最后朱元章开启了自由麦,邀请群臣有什么问题,赶紧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周易首先出列,手中拿着一个写满了两个计划的逐渐,举起来。宣读了大致内容。

  周易最后两句如是说:

  “国之大事,莫过于教化百姓。

  报纸是传播媒介,报纸上印刷着陛下的教导,可以远隔千里,教化百姓!

  教育是千年大计,只有接受了教化的百姓,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大明朝百姓!“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