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作者:江无迹      更新:2023-06-10 03:00      字数:2005
  443

  洪武三十年

  今年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看着眼前的卷子,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面前卷子上的题目,和平时简单的一道论述题不同。

  平日里考试的题目,都是给一个固定的话题作文。

  而这次的题目,除了一道写作文章的题目之外。

  还另有四十多道题目,是由一个题干,和“甲乙丙丁”四个选项组成的。

  题目涉及了传统的儒家经典,和《大明律、《大诰等实务典章。

  平日里,对国家政策有所关注的考生,还勉强能够对这些题目有所应对。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看着这些涉及实务的题目,一个个都为难的很,不知如何作答了。

  这个考试试卷,便是周易专门研究出来,给大明科举的一点小小震撼!

  其实,按照历史的发展,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倒也是朝着公平、客观的角度发展的。

  虽说人人都说八股取士,钳制考生思想,但要真的找出来,比八股取士,还要公平的法门来,却是谁也做不到的。

  按照某些人的想法来,最好是注重一个官员的全面发展,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最好的模板便是九品中正制。

  可九品中正制,只会变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不过,八股取士发展的方向,却也不是最好的。

  周易这种制定客观题的方法,很显然,更加合理一些。

  皇城,金銮殿。

  朱元章靠坐在龙椅之上,面色苍白。

  周易知道,这老头今年又开始生病了。

  宫里宫外,都在传言着老朱命不久矣。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到了明年,朱元章便会躺在明陵之中。

  这也是周易敢在科举考试中,改动如此之大根本原因。

  周易知道,在历史上,在这次考试中,甚至出现了榜上无一北方人,全是南方人的事情。

  朱元章起初也是忍了一手,最后才追究的责任。

  周易改一改考试内容,应该算不得什么大事情。

  果然,朱元章看了周易改动的考试内容,并没有什么非常激烈的反应。

  只是问了一下,周易到底为何如此改动。

  周易和朱元章解释,将一部分题目改成“选择”答桉的形式,考察的是考生理解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十分客观公平。

  这部分题目,答得很好,不一定好,但如果答得差,便一定是不符合标准的。

  这些题目有着标准的选项,不论是谁判卷子,都不可能进行改动。

  这部分题目,便是保证,上榜学生的下限,一定不会很差。

  而后面的论述题目,便是留给能力极高学生炫技的空间。

  只要写得足够好,便会金榜提名。

  朱元章听着周易如此解释,点了点头,闭目养神,却没有回复任何言语。

  而站在一旁的朱允炆,连忙上前,说周易为大明朝选拔人才,尽心尽力,十分劳苦之类的场面话。

  周易看着朱允炆的表演,心中想着,这小子到现在,演技也没有很明显的提升。

  周易已然能够从朱允炆的表情中看出,朱允炆对他周易在科举一事上表露出来的不满。

  毕竟,周易没有按照朱允炆的期望。

  完全依照儒学四书五经的内容,进行考试和判卷。

  周易离开了金銮殿,回到周家庄园,却不料周家庄园的宅邸,已经被团团包围了。

  周易只好又绕路走了一次后门。

  从后门中返回宅邸之后,再命人出去打听,到底为什么,院子前面会集中了这么多人。

  等了许久,周易才知道。

  外面围住周家宅邸的人,依旧是以学生为主。

  只不过和上次不同的是,上次都是国子监的中的学生,这次是今年参与科举考试的考生。

  这次围在周家庄园之外的考生,要去周易一定要给他们一个说法。

  为什么今年科举考试的卷子,会是这样的。

  周易想了想,还是走到了庄园正面,早了一个地势高一些的地方,和今年的考生们隔空对话。

  周易详细地解释了今年科举考试出题的原因——选择题更有利于考察考生们的基础水平。

  在周易耐心解释了一遍之后,便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悄悄地离开了周家庄园门前,还有许多学生,虽然没有直接撤离,但也都是露出了吃瓜的表情。

  似乎是在好奇,这件事情最终会如何解决。

  周易看着院外的人群,大声喊道:

  “咱不知道,你们有多少出生于平民百姓之家?

  科举考试、或者说咱这样的试题结构,如果你们都不愿意的话,那你们是愿意重新回到‘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吗?

  你们的父亲是谁?你们配上金榜吗?”

  周易这话说得有点儿直接,但在场的大多数文人,也都明白了几分。

  大家都知道,现在这种单纯写文章,评定官位,仍然有人工

  操作的机会。

  而现在的试题结构,无疑是加大了人工操作的难度。

  听完了周易这一番话,围堵在周易门口的学生,又少了多一半。

  围在周围门前,吃瓜的学生,又多了一半。

  还站在周家庄园门前的学生,周易一眼扫过去,就意识到了不简单。

  现在还站在周家庄园门口的学生,不仅衣着上都比较划归,更重要的是,周易认出了一张张熟悉的脸。

  这些脸主人的父亲,大多是真正在科举考试科目变化中,收益降低的人们。

  周易看着这些人,冷笑对那些衣着比较寒酸的文人们说,这些人鼓动你们,一起来咱家门口,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会对你们有好处,而是因为这件事情,会对他们有好处。

  周易不仅把这些话从周家庄园,对围堵门口的学生们说了。

  还在《大明报上刊登了署名文章,阐述了改变科举考试科目的意义。

  还在文章的末尾,批评了某些人,试图把大明朝的公平取士的考试,变成笑话一样的闹剧。

  周易还从《大明报上重申了一个原则,进行科举考试,三个原则: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