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作者:藕粉圆子      更新:2023-06-08 15:57      字数:4315
  第76章 不堪重负徐牧之走到宋如锦面前, 站定了,说:“祝妹妹新岁安康……先前说过, 要再贺一回的。”践的便是演武那日的诺言了。宋如锦点点头, 道:“也祝世兄新年好。”想到昨日是上元灯节,便又道, “阖家团圆。”徐牧之静静望着宋如锦, 自上回见到她,已经过了三个月。她仍旧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模样, 且很快就要披上嫁衣嫁给他了……明明已等了那么久,也不在乎再等个把月, 他却觉得光阴遽然漫长起来。他默了半晌, 说:“等明年的上元节……就能同妹妹一起团圆了。”宋如锦下意识地点头, 过了一会儿,才明白徐牧之话里的意思,不由耳根发热, 顾左右而言他:“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世兄你看, 今晚的月亮也是很圆的。”前几日下了好大一场雪,今天却放了晴,白日景明煦暖, 到了晚上,也是一轮朗月高挂,清辉遍撒。徐牧之抬首望了望银盘似的明月,竟也觉出了几分圆满。“倒忘了一件事。”他从怀里摸出一枚小小的弓, “这个赠给妹妹把玩。”弓很小巧,只比成人手掌略长一些,做得很精致,弓柄上还缠着麻绳。宋如锦却愣了愣,说:“你怎么能带兵器入宫呢?”“这也算不得兵器,和小孩子玩的弹弓差不多,妹妹举不动大而长的弓,我便做了个小一点的,给妹妹解闷用。”徐牧之道。眼中明明藏着邀功的得意,面上却很严肃正经。宋如锦又不期然地想起那日在校场,徐牧之教自己挽弓搭箭的情形。她接过小弓——一点儿都不重,很是趁手好用。她把玩了一会儿,仰着脸道:“谢谢世兄。”其实她一向不喜欢这些冷冰冰的兵器,此刻却有些爱不释手。投桃报李。宋如锦翻出一个小布包,倒出几颗杏仁来,道:“这是适才从凤仪宫顺来的甜杏仁,世兄要不要吃?”其实徐牧之也一向不喜欢吃这些干果儿,此刻却从善如流地拿起一个杏仁吃了,说:“甜杏仁也不是很甜啊……”宋如锦自己也尝了一个,而后坚定不移道:“是带着几分甜味儿的!”她在一堆杏仁核里挑挑拣拣,末了选中一枚卖相最好的,拈起来送到徐牧之嘴边,说:“你尝尝,这个一定甜。”徐牧之便张口吃了,意犹未尽道:“嗯,这个是甜的。”宋如锦颇为自得。把整个小布包递给徐牧之,道:“那就都给世兄了!世兄带回家慢慢吃。”徐牧之愣了一下,怔怔地说:“呃……好。”一月底,忠勤侯府一家人孝期期满。刘氏领着儿女们到祠堂祭拜老夫人的牌位。这时荷香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道:“夫人,四姑娘,衡二爷,姨娘她……她快不行了!”因侯府有规矩,不许下人进祠堂,所以此刻荷香正扒着祠堂大门的门框,眼泪流得满脸都是。宋如墨说:“娘,我想去看看姨娘……”她竭力摆出镇定的模样,一张口,声音却止不住地颤起来。“去吧。”刘氏道,看见一旁垂着头揉着衣角的宋衡,又说,“衡哥儿也一起去吧。”姐弟俩一起快步走了。刘氏淡淡道:“才开年呢,真晦气。”——漫不经心、漠然轻视的语气。声音虽轻,但宋如墨耳尖,倒是一字不差地听见了。她脚步略停了停,继续头也不回地往梨香苑去了。陈姨娘也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屋子里很昏暗,带着久病之人住所里特有的药味儿和阴郁灰沉。陈姨娘躺在床上,病骨支离,面色暗如金纸,当初的姣好形容竟已荡然无存。宋衡走到门口,望着病榻上的陈姨娘,竟停住了脚步,一步也不敢上前。宋如墨拉了他一把,没拉动,便回首低声问道:“你停在这儿干什么?”宋衡缩着脑袋,磕磕巴巴地说:“我、我怕,怕死人……”“姨娘还没死呢!”宋如墨又恼又恨地瞪了他一眼,自己走进去了。陈姨娘现在格外清醒,宋衡说了什么她都听得分明。隐约记得当年自己坐着一顶粉色小轿从侯府侧门抬进来——那时候她才十五岁,自认出身在诗礼传家的昌宁伯府,心浮气盛,自命清高。后来生了庶长子宋衡,正妻刘氏膝下却只有两个女儿,她心里既得意又畅快……现如今,病卧在床,大限将至,那个曾带给她诸多快意与满足的亲生儿子,竟然连进屋见她最后一面都不乐意。“姨娘……”宋如墨握住陈姨娘枯草一般瘦弱的手指,强忍着泪意,对荷香道,“快把外祖母送的参片拿来,给姨娘含着。”荷香不知所措:“甘夫人送来的参片早已吃完了……”陈姨娘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猛地攥紧了宋如墨的手,却气若游丝:“墨姐儿,别嫁给那个四表哥……”宋如墨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陈姨娘一字一顿地说:“听姨娘的。”她说得很慢,大约是真的力有不逮了,那几个字眼就像卡在了嗓子缝里,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们挤出来。宋如墨泪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仍然不肯吱声。荷香在一旁劝说:“四姑娘,您就答应姨娘吧,姨娘都……都这样了。”宋如墨觉得攥着自己的手渐渐松了,连忙用力抓紧,低头哽咽着说道:“我,我听姨娘的。”陈姨娘终于浮现出满意而欣慰的神色。她眼前渐渐黑了,开始看不清东西,青色的床帐、宋如墨和荷香的脸,都变得模糊起来。她忽然想起三年前的今天——她知道老夫人病重,存心去慈晖堂同她争执不休,果真把老夫人气得一命呜呼。世事有如轮回。她自己造的孽,如今也该吃一记报应。是时候下去陪老夫人了……荷香哭喊道:“姨娘!”陈姨娘已经阖上了眼睛。宋如墨愣愣地望着没有声息的母亲,她仅仅像睡过去一样,她的手甚至还是温热的,只是不再紧紧攥着自己了。宋如墨倒也没有嚎啕大哭。她面无表情,看上去出奇地冷静。但她心里却是烦乱且驳杂的——毕竟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姑娘,姨娘临终前对她心上人的否定,以及意料之中的、姨娘的病逝,终究还是让这个孤立寡与的少女疲惫而不堪重负了。陈姨娘病逝之后,侯府上下就出了孝。天气渐暖,所有人都忙着裁制春裳——这三年大家都过得简素,大红大紫的衣裳从没有上过身,这回做新衣裳倒可以挑一些鲜亮艳丽的料子了。宋如锦也不用再上宗学了,安心在家里待嫁。按理说,新嫁娘的嫁衣是要自己绣的。但侯府的姑娘也算是金尊玉贵的闺秀,这些事自然不用亲力亲为。织云坊的人量好了她的尺寸,紧赶慢赶地替她绣了一套大红织金的嫁衣,宋如锦只需在上面补几针,稍微意思一下就行。紧接着就是一堆筹备嫁妆的杂事。除了明面上的六十四抬嫁妆和几间铺子,刘氏还拿体己私下贴补了宋如锦不少。筹备妥当之后,刘氏便把嫁妆单子拿给宋如锦看,告诉她哪些东西要妥善收好,哪些东西能拿出来自用或是赏人,又给她看了几间铺子的账面,细细说了每年大致的利润。最后又问她:“你屋子里那么多丫头,你打算带哪几个走?”宋如锦说:“我就带采苹和暗香走,剩下的娘看着办吧,配出去或者拨到旁的院子里伺候都行。”刘氏想了想,道:“也好。采苹稳妥周全,将来你着手管家,她也能当你的帮手。暗香活泼,就陪你聊天解闷儿。”终于入了三月。下了一场春雨,侯府的桃树悄无声息地冒出了花苞。宋如锦每晚望着整整齐齐叠在床头的嫁衣,终于有了羞涩而期待的心情。待到出嫁前夜,她也像当初宋如慧入宫前夕那样,辗转反侧无法成眠。采苹看着卧房里的灯光亮了又熄,熄了又亮,不由笑着问道:“姑娘怎么还不睡?”“睡不着。”宋如锦盖着被子翻来覆去,“以后就要离开娘,离开这个家,去别的地方住了。”骤然离开熟悉的家人,去往陌生的环境,终究是紧张而胆怯的。“哪个姑娘家不是这样过来的?”采苹劝道:“姑娘也别胡思乱想了,赶紧歇息吧,要不然明儿该青着一双眼出门了。”宋如锦悚然一惊,强逼着自己闭眼睡觉,倒也真的渐渐睡着了。正睡得昏沉,忽然听见一阵吵吵嚷嚷的喧闹声,随即便是几个老婆子惊慌失措的喊声:“快来人哪!出人命了!”宋如锦一下子醒了过来。“采苹?”采苹也被惊醒了,听见声音便掀帘子进来,一边打哈欠一边说:“姑娘再睡会儿吧,才四更天呢。”宋如锦问道:“外头出什么事了?”采苹披上外裳,道:“姑娘稍待,我去外头问问。”大约过了半刻钟,采苹便回来了,说:“是四姑娘——她投缳自尽了,所幸发现得早,人已经救回来了。”第77章 盛妆待嫁宋如锦拥着被子坐起身, 问道:“好端端的,怎么投缳了?”采苹道:“也不晓得是什么缘由。”她把屋子里的门窗掩紧了, 吵嚷纷杂的声音小了许多, “姑娘赶紧再睡一觉吧,等天亮了就要上花轿了。”宋如锦乖乖地躺下, 却怎么也睡不着。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寻死呢?她真的想不通。此时刘氏也得到了消息。周嬷嬷细细同她禀道:“……脖子上还留了道红印子, 人倒没有什么大碍。几个丫鬟婆子怕她再干蠢事,都在旁边盯着她。问她怎么想的, 她一句话也不肯说。”“怎么想的?还不是想给我和锦姐儿添堵!”刘氏冷笑着说道,“早不寻死晚不寻死, 偏要等到锦姐儿出嫁的这一天寻死, 不就是存心给锦姐儿的好日子添晦气!”“也罢, 我们去瞧瞧她。”刘氏年岁大了,半夜被闹醒便不怎么睡得着。于是披了衣裳起身,简单穿戴了一番。主仆二人一起往宋如墨的屋子去了。宋如墨今天穿得很明丽。陈姨娘刚走两个月, 她却穿着绯红色的襦裙,头上戴着赤金簪子, 也细细地描了黛眉,抹了口脂——显然是打算体体面面地赴死的。见刘氏冷着一张脸推门进来了,她古井无波的面孔终于有了波动, 除此之外,眼眸深处还浮现出了一丝惧意。她心里也明白,她挑在宋如锦出嫁的日子上吊自尽,若成了便罢, 若不成,刘氏定不会轻易饶过她。但她真的对周遭的一切再没有眷恋了——若能称心如意地活着,谁会想死呢?宋如锦即将出嫁,且嫁的是立下战功的靖西王世子。这两个月以来,侯府每日都迎来送往,那些相熟或是生疏的人家,都找着各种由头上门祝贺。梨香苑内却是冷冷清清,没有人知道有个姨娘在这里香消玉殒了。宋如墨心底是藏着恨的。凭什么自己这般黯然伤怀的时候,旁人却那样大张旗鼓地祝贺宋如锦的良缘?那种截然不同的雍容热闹真的刺痛了她。这几天她也见过一次宋如锦。当时宋如锦正在攀折一枝含苞待放的桃花,满脸都是待嫁的欢喜与憧憬。而她……而她却已答应了陈姨娘,要和四表哥断了往来。宋如墨真的又嫉又恨。但这也不是她第一次嫉恨宋如锦了。记得小时候,老夫人把她们姊妹几个叫过去,让她们读《千字文》。宋如慧自然读得又快又好,宋如云也不差,只有宋如锦和她各自有好几个字不认识,磕磕巴巴地读不下去。老夫人便刮了刮宋如锦的鼻子,让宋如锦多多把心思放在功课上。对她却是不闻不问,一句话也没有同她说。她宁愿老夫人拧着她的耳朵把她骂一顿,狠狠地训斥她,问责她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也不要老夫人这般漠然地无视她,仿佛……仿佛就没有她这个人一样。那时候她年纪还小,还不知道嫡庶有别,只知道宋如锦明明和自己差不多,却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羡嫉的种子大约就在那时悄然无声地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