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作者:北佚      更新:2023-06-09 15:40      字数:4618
  “可算是能松口气了。”身上的一个担子这就算是卸下了,接下来也就不用像之前那么忙了。苏玉秀也跟着笑,“是啊,今天晚上可算是能睡个踏实觉了。”温向平失笑。他虽然考第一场之前受众人影响有些紧张,但后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反倒是苏玉秀,每天比他紧张多了,起的比他早,晚上也睡不安稳,可怕打扰到他又强忍着不说。今天这事儿一了,高考也算是暂且告一段落。趁着这功夫赶紧放松一下,不然等过几天想起来填志愿出成绩的事儿,照妻子这性子,只怕又要夜不能寐,食不安寝了。“今天赶回去的话太晚了,还得把爸妈他们吵起来,我们明天再回怎么样,顺便再去百货商场买点衣服和吃的。”温向平提议道。苏玉秀自然是都听温向平的,也就应了。第二天,夫妻两个终于能一觉睡到大天亮,然后悠悠哉哉的去百货商场逛了一圈,最后大包小包提着坐上了回乡的汽车。万幸的是,这回也没有碰见温向安,倒还真省了温向平不少时间精力。六月正是抢麦收土豆的时节,因此温向平夫妻俩回到乡下,立马就参与到了火热的收割庄稼的活计中去。每天天一亮就背着背筐挑着扁担下地,拿着镰刀割麦子,或是握着锄头刨土豆,等干到大晌午再顶着烈日回家。无论是麦子还是土豆,分量都不轻,也都需要收到村里统一集中的地方去,温向平左脚微跛,虽然平时走路不怎么受影响,可挑重物到底是有些费劲了。好在苏家现在也不像往年一样需要那么多工分,赵建国体谅苏家,分给苏家下地的活儿少了一些,糊火柴盒之类的手工活却多了一些。苏承祖翁婿两个,再加上李红枝和苏玉秀时不时搭把手,倒也能干完。何况还有江河清这么个力大无穷又热心的好邻居,苏家今年就更不愁了。家里轻松了,甜宝和温朝阳也就不再跟着大人身后跑来跑去帮忙,而更多的则是和江慎之三兄弟聚在一起学习玩耍。甜宝和江笃之两个年纪最小,经常坐不住,好在也不需要他们每天学多少,五个字会认会读会用就算可以,剩下的时间就给他们玩,只要别跑离剩下三人眼皮子就行。李芝龄虽然暗骂儿子笨,却也知道两个孩子都还小,一时半会儿还真急不得,只能暗自忍耐。温朝阳和江慎之江恒之却都是上学的年龄了,跟温向平一样,李芝龄也嫌弃大队里的学校糊弄人,于是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平时也不用拘着时间去学校。因此三个孩子每天都聚在一起抱着书苦读,虽然江恒之有时候也坐不住,可往往江慎之一个眼神过去就立马安稳了。当然,孩子们也不是一直在学习,学一会儿也会拿出各自的玩具来一起分享着玩,或是去地里头帮大人做点事。总之,孩子们的友谊在日夕相处中日益深厚。高而考结束了,离成绩出来还得大半个月,填报志愿也还得七八天,地里庄稼抢收温向平夫妻也因着去城里的缘故没干上几天,这些日子就闲了下来,温向平也总算是腾得出手来加快《大惠山》的更新。从大纲上来看,温向平已经写到卫华和旧时戰国好友带着各自的军团彼此对立,后面大概还有三五个重要的情节点,这本书就可以正式宣告完结,估摸一下时间,应该能在开学之前结尾。至于《蜀山》,因为温向平铺的情节颇大,又涉及到整整两代人,自然字数少不到哪儿去,现在也不过才写到陆川柏押运邪剑,入世磨练,连一半都没到。因此温向平每天也要抽时间写一写《蜀山》。地里活儿不多,时间又宽裕,每天写写稿子,再教孩子们念念书,温向平的生活当真惬意的很。要不是罗家和一连寄来的两封信和大喇叭里嚷着让参加了高考的去填志愿,温向平都快忘了这茬儿了。这年头的高考都是先报志愿再出成绩,如果最终出来的成绩没能够上志愿里学校的投档分,那今年的高考就算白考了。因此,考生们报志愿的时候都是慎重慎重再慎重。知道温向平有来沽市上学的想法,罗家和也专门搜集了沽市各个学校去年的录取成绩,尤其是各高校的中文系录取分数以供温向平参考。温向平拿着手里厚厚一沓子的资料,心中暖流涌过,不仅郑重的写了封感谢信回去,也认认真真的把罗家和找来的资料翻阅了好几遍,心中大抵对沽市的高校都有了个谱。苏玉秀也对罗家和的一番好意很是感念,直念着到时候再遇见人家,一定要请罗副编一家好好吃顿饭。除了填报志愿,估算成绩也是重要一环。温向平对了一遍答案,心里大概有了谱,于是干脆利落的填了志愿。当然了,这么大的事儿肯定不能不和家里人知会商量,于是这天饭桌上,温向平就把自己的志愿拿出来念了一下。苏承祖点点头,“你心中有数就最好了,我一个大字不识的也帮不了你什么,不过可以多跟赵队长他们聊一聊。”要不是宋恒和齐弘阳还没有放假,苏承祖倒是更愿意让温向平去找他们问一问。温向平当然应是。等回了屋,温向平见苏玉秀仍旧微皱着眉头,不觉莞尔,“虽然不能说一定万无一失,可我觉着我对报的学校还是挺有把握的,说不定到时候我们就能一家搬去沽市住了。”苏玉秀只是担心温向平报的志愿不够稳当。毕竟当时齐弘阳和宋恒可是都说了志愿没填好的严重后果,所以她难免担心罢了。要是今年算是白考了……苏玉秀一想着丈夫苦读的日日夜夜,就放不下心来。但既然丈夫都这样说了,苏玉秀也就没得一天到晚把担心挂在脸上,坏一家人心情。第53章随着卫华组建特战小分队, 并一路做到大惠山独立团团长, 故事重心也逐渐从卫华卓越的军事才能偏移向由卫华率领的整个独立团浴血奋战上头来。这一下, 之前沽市关注叫嚷着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说法云云自然也就不攻而破。当然,之前也没有几个人把沽市关注的话当真。这还得益于在卫华每次执行任务时, 温向平都给安排了独立团或更上级的支援和鼓励, 不然就冲着对卫华的大笔描写和略微神化,《大惠山》早就被明令禁止了。或许, 连刊上红星杂志的机会也不会有。之前说了, 罗家和一连寄来两封信, 头一封信是帮助温向平填报志愿的,第二封则是为了告诉温向平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六月六号当天,人民杂志公开点名评论《大惠山》!随着罗家和的信一起寄来的, 还有一本最新刊的人民杂志。温向平翻阅了目录,果然见到了《试评大惠山》的字样。而这篇评论, 正是人民杂志的副编辑――陆胜恩陆副编亲手撰写的。陆胜恩今年五十有余,一手文章写的极有章法, 不输大家;审阅文章, 眼光也是十分毒辣, 书评向来直指要害,无一赘述, 在业界内素有名声数十年。只可惜近年来不怎么公开发表东西了。虽然名头只是个副编, 但也是业界龙头人民杂志的副编, 资历本事样样不缺, 当得上一句德高望重, 谁见到都要恭恭敬敬喊一声陆副编的。况且人家的主编也是快要退休的年纪,倒时等主编一退,这位置,陆胜恩还不是十拿九稳?!能得到这样一位的评价,哪怕只是“尚可”、“不错”,那也是极大的长脸,对于温知秋这样一个“初出茅庐”、初展头角的作家而言,更是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陆胜恩同志在评论中最亮眼的一段评论已经被罗家和标了红:“旧时的人物形象,读来总是单薄,要么大是,要么大非,其它的性格均给磨灭了去。好人就英勇无畏,不容一丝缺陷,坏人,就叫他奸诈狡猾,不容一丝善心。然在《大惠山》中,出场人物莫不饱满生动,此处,就拿莫英杰这个角色来稍稍举例。“莫英杰一方面贪恋权利,挤兑才能之士做了团长,好大喜功却是个只会读死书的草包,一连葬送几万战士,实在是让人读来恨得牙痒痒。可文中亦有令人对之蓦然起敬的,那是其在被戰军俘虏之时,宁肯受尽折磨百般刑罚,也绝不吐露我方半点机密。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作者利用巧妙的处理手法,并不使几多性格谁压倒谁,更是和谐的共处一身――这正符合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特质,所以读来,人物有血有肉,似在眼前……”在《试评大惠山》中,陆胜恩有褒有贬,贬的自不再赘述,总体而言,陆胜恩副编辑对《大惠山》还是持一个褒扬态度的,这令红星杂志上下喜不自禁。温向平虽然没有罗家和这般激动,也是颇为高兴的,陆胜恩今年五十有余,不论资历、眼力、还是名气都胜于他,对于这样一位老先生褒大于贬的评价,犹如前辈对后辈的肯定和赞扬,温向平如何不欣喜。更何况人也确实是大家,批评之处直中红心,有几处是他下笔时百般纠结琢磨的地方,还有几处是连温向平自己也没意识到的毛病,如今让人家这么一提,也算得上是醍醐灌顶了。又正如罗家和在信中所说,陆胜恩副编辑这一份试评,表示了业界对于他和《大惠山》的认可,于他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力的,而沽市关注想必也会因为这章试评有所收敛。当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不过比天更大的好消息,很快就接踵而至。今年光景好,虽然也下了几场大雨,又连着天儿的下,但总归没像去年那样来势汹汹,加上村里排水做得好,粮仓也是全部重建了一番,这个夏天,便平平安安的过了三分之一了。六月下旬,天气转了晴,大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头顶晒的人慌,但总比阴雨连绵把地里庄稼都泡坏了强,第五大队的村民脸上也就都带着笑。高考成绩就是在这样一个晴朗的上午被送到第五大队队长办公室的。彼时,温向平正和苏玉秀一前一后搂着土豆被背筐里放,新鲜带土的土豆个个有拳头大小,夫妻俩的背筐里都满了大半了。温向平刚直起身子捶捶僵硬的肩膀,树上的白色大喇叭就吱哩哇啦的喊了起来,“高考成绩出啦!高考成绩出啦!请参加高考的同志按批次来队长办公室查看成绩!第一批:温向平、李芝龄……”这次没像去年似的直接在喇叭里念出来各人的成绩,就算考的不好别人也不会知道,也算是维护一下各人的面子。赵队长今年可是用心良苦哪。一听喇叭里嚷着成绩出来了,苏玉秀顿时一惊,手上刚刨出来的一颗土豆就咕噜噜滚到了地上。苏玉秀却顾不得土豆,连忙道“向、向平、向平成绩出来了,出来了。”温向平点点头,也无心再去刨土豆,脚上怔怔的就往外走去。说到底,他也是挺在乎成绩的,毕竟成绩决定了他这一年能不能去沽市。今年已经是七八年,如果这次不成,等到明年,沽市就已经大不一样,到那时必然就失了先机,平白耽误许多机会。而虽然之前已经估过了分数觉着十拿九稳,可温向平到底要亲眼看到才能安心。苏承祖和李红枝听到了喇叭也顾不得刨土豆了,连忙赶过来。接过夫妻俩的背篓,苏承祖道,“快去吧,快去吧。”“诶!”苏玉秀连忙跟着温向平走了。一路上都迫不及待,只恨队长办公室离地里头太远,可到了办公室门口了,苏玉秀反而心下惴惴不敢进去了。温向平走不快,苏玉秀自然不可能抛下他先走,等夫妻二人过来时,队长办公室里已经有人在或喜或叹了。温向平立定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去胸膛里砰砰直跳的起伏,对苏玉秀说,“走。”二人一掀帘子,里面果然有几家人在了,看见是温向平夫妻,面上或多或少都带了些复杂的情绪,只有李芝龄和江河清对他们带了真诚的笑。李芝龄笑着招呼他们,“快来快来,玉秀,这次你家向平考的可好啦,快来看看呀。”听李芝龄这么一说,苏玉秀的心瞬间就放回了肚子,连忙拉着温向平上前,“真的么?在哪儿呢?”赵建国哈哈大笑,从桌上几张纸条中点出一张,“这不就是嘛!”温向平抄起来一眼扫过,心中顿时稳稳当当,嘴角不由得就放松的翘了起来,手上同时还不忘低些,好让矮些的苏玉秀看的着。“语文九十五,数学七十二,英语九十七,政治八十三点五,历史八十五点五,地理六十九…”苏玉秀虽然还没算总分,但也知道温向平这是考的极好了,顿时笑弯了眼,捧着成绩单犹如捧着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