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作者:衣青箬      更新:2023-06-10 18:07      字数:5489
  他胃口大,这里的饭菜是可着他的量准备的,吃饱之后竟是没剩下什么,让李定宸十分满意。虽然李定宸曾经有过感觉吃不饱的时候,但实际上那只是因为江太后奉行节俭,只叫人按他一个人的份例准备。而来宝一时疏忽,并没有因为他年纪增长而增加份例。实际上若严格按照皇帝每日的份例来准备饭菜,李定宸是无论如何都吃不完的。剩下的自是分给下头伺候的人,让他们尝尝份例之外的好东西。但这是皇后着人送来的,自然又不同。吃完了饭,就该往西苑去进行每日的训练了。今日又是一场马球赛,李定宸比赛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竟是输了这一场。时间过得很快,他已经从长安宫搬出来一个月了。虽然皇后仍旧会往太平宫送东西,却一次也没有亲自来过。李定宸不得不承认,要等皇后主动低头根本不可能。他最初抗拒去见越罗,是因为有一种见了面,自己就会被对方压制着的糟糕感觉。但经过这一个月的沉淀,李定宸发现,纵使不见面,自己也还是会牵肠挂肚,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要在皇后面前示弱,但这对他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何况皇后又不是会恃宠生娇,仗着他的纵容便看不清自己身份,以势压人的性子。回头想想,他都不知道自己纠结这一个月究竟有什么意义。好在总归是想明白了,往后绝不会再做这种事。只是,当时没有任何预兆的从长安宫中搬出来,如今又该找个什么名目跟皇后和好,然后正大光明的搬回去呢?这却也让皇帝头痛不已。然而没等小皇帝想出一个比较自然的办法,朝堂那边却忽然因为马球赛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了。马球赛就在京城举办,许多官员自然都听闻了。只是一开始并不知道他背后是谁在操纵,大部分人也没有放在眼里。但总有那么几个人,敏锐的意识到皇帝才在朝堂提了这件事,民间就忽然出现马球赛,十分令人怀疑。这么一查,后面的事自然瞒不住了。事情是几个勋贵子弟弄出来的,而他们除了这一重身份,还是神武卫侍卫,被皇帝选座陪练的二十人之一。虽说这生意并没有挂在他们自己名下,而是隶属于京城中一家规模不小的商行,且后来又拉了京城不少商户加入,声势竟是不小,但明眼人都知道,在后头给他们撑腰的究竟是谁。小皇帝没有在朝上继续提这件事,原来打的却是这个主意!消息一传出去,立刻引来了许多朝臣的不满,纷纷上奏折劝谏皇帝,字字句句,简直要借着此事将李定宸打入“昏君”的阵营。虽然早就有所预料,但真到了这个时候,李定宸心头还是升起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这一回他做足了准备,可没打算退让,在朝堂上一个个将这些劝谏的奏折驳斥了回去,然后冷然道,“尔等识朝廷之禄,却辨事不明,欺诳朝廷,合当逮问!”此言一出,殿内顿时陷入寂静,针落可闻。李定宸见无人开口,冷笑一声,“来人!替朕将此数人顶戴摘了,剥去朝服,着有司审其罪。”殿外值守的正是神武卫,如今李定宸在他们之中声望日隆,因此他一开口,立刻有数位披甲执锐的卫士入殿。诸朝臣未料李定宸竟如此雷厉风行,竟然在早朝时公然发难,一时都有些愣怔。好在还有人是清醒的,王霄大步出列,厉声道,“陛下!御史台本有风闻奏事之权,此数人皆忠君体国之辈,岂可折辱于朝堂之上?臣请陛下三思!”这番话说得硬邦邦的,但那几位卫士面面相觑,竟有退缩之意。而满朝文武这会儿也已经回过神来,纷纷出言相劝,总算是没有让那几位官员当堂被剥了官服顶戴。李定宸这一手出其不意,着实镇住了不少人。于是早朝就这样虎头蛇尾的散了。但李定宸还未来得及带人离开,王霄已经上前几步,拱手道,“陛下,臣请单独奏对。”通常来说,早朝之后,若非有军国重事,朝臣们通常而言都不能面圣。虽然落到眼下的情况来看,小皇帝还没有亲政,朝政皆决于王霄之手,但擅闯帝王寝宫也同样是重罪,只要李定宸躲回后宫,他也就没办法了。王霄很清楚小皇帝不会愿意给朝臣们说情的机会,私下召见的可能性很低,索性当堂请求单独奏对。如此皇帝反倒不能拒绝。只是这单独奏对之事难免惹人非议,被视作谄事君上之流。即便以王霄的地位,也不能完全杜绝——事实上,他自从当上首相以来,政事堂几乎每天都能够收到弹劾他的奏章,罪名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李定宸的脸色虽然不好,但到底没有拒绝,领着人去了谨身殿。赐了座,上了茶水,李定宸见王霄不开口,也不着急,随手翻看着桌面上的奏折。王霄见状,只能提起精神道,“陛下今日在朝堂之上的处置着实荒谬,若官员有罪,陛下当令其暂去其职,由御史台派人查核,依例行事。此圣祖之训,以其礼敬天下读书人,不愿以刑加之之意。陛下岂可轻易更改?”“天下读书人要礼敬,难道朕就合该被人泼脏水?”李定宸冷笑,“那折子中但有一句是真的,朕也不至于如此。”“陛下德同尧舜,当纳谏如流,纵然稍有差错,亦乃一片公心,岂可因此获罪?”王霄皱眉。“朕既无错,为何要纳谏?”李定宸寸步不让。王霄抬起头来,李定宸几乎有他在直视自己之感,但这毕竟只是错觉,王霄的视线停在李定宸颌下,“虽则这些官员所奏之事乃是子虚乌有,但陛下暗中支持马球赛举办,却是无疑。陛下万乘之主,当志在天下,岂可囿于这等微末小事?”他说到这里,微微一顿,而后继续道,“圣心有犬马之意,百官会本具奏,实出众情,以劝谏陛下之意。若因此降罪,今日之后,朝中何人尚敢直言!”“放肆!”李定宸气得浑身发抖,连说话都有些破音。不愧是内阁首相,词句如刀锋,不与他争执那些微末之处,却是将这件事直接拔高,直斥他身为一国之君却将精力放在这些声色犬马之事上。如此,朝臣上书劝谏便是理所应当。他身为皇帝,连反驳都不能。而王霄的神态表情乃至语气都仍旧平稳如常,“臣不胜惶恐,伏请陛下三思。本朝素无以言获罪之事,若开此先例,往后又当如何?”第40章 的确错了李定宸最终也没能把王霄怎么样。即使对方每一个字都戳自己肺管子,但他的话都占据大义,身份更不是那些御史可比,李定宸非但不能叫人把他的官服官帽剥了,还必须要有礼有节,虚心纳谏。他咬着牙瞪了王霄半晌,见对方不痛不痒,自己倒气得三尸神暴跳,也渐渐清醒过来,意识到这样的对峙,于自己而言没甚好处。再想到此事的后续只怕也没那么容易解决,李定宸顿时头痛不已。他只能一摆手,自己给自己搭了个台阶下,“先生教训得是,是朕一时冲动了。只是马球赛事关国计民生,朕也不过是着下头的人去操办,并不曾过问细处。这‘声色犬马’四个字,可当不起!”若是从前,这最后一句话,他是断然不会解释的。但如今静下心来读了大半年的书,在皇后的潜移默化之下,李定宸更知道“大义”二字有多重要。王霄用来压着他的,可不就是这两个字?别人用得,他这至尊天子自然也用得。不管他做了什么,对是不对,占了这两个字,朝臣们便是劝谏,说话的口吻也会大不相同。他这里松动了,王霄眉头一跳,也俯身道,“陛下顾念天下万民,乃是江山社稷之福。”李定宸不等他继续,扬声叫道,“张德!”皇帝和首相拍桌子瞪眼睛,这一屋子的内侍自是都吓得噤若寒蝉。张德虽不至于如此,但若是叫这两位真闹开来,此事只怕不好收场。听见陛下有缓和之意,立刻手脚麻利的站了出来,“老奴在。”李定宸“嗯”了一声,“朕记得前日江南进宫了上好的果子。每样给王先生家中送两筐,再给今日朝上那几位受惊的大人送一盒子。”“是。”张德答应着退下。李定宸又转头看向王霄,“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然既食朝廷俸禄,办事总该经心些。便是听说了消息,难道就不知查证一番?贸贸然上这样的帖子,天下万民又当如何看朕?难道朕是个昏庸天子,他们面上就有光彩不成?!”这话就说得重了,倒像是那几人盼着李定宸是个昏君。而他们若如此想,力保他们的王霄又算什么意思?于是王霄也不得不表态,“陛下息怒。这几人入仕不过数年,到底年轻不稳重,以致有这等疏失,请陛下降旨责罚。”话说到这份上,李定宸也不可能给什么大的惩罚。只不过有安抚有惩罚,算是勉强维持住皇室的脸面。他有些意兴阑珊的道,“即使王先生开口,只叫他们各自罚俸三月也就罢了。”“谢陛下恩典。”王霄低头应了,见此间事了,君臣相对也无话可说,便道了告退。他一走,李定宸就将桌上放着的茶杯扫到了地上,“简直……欺人太甚!”其中咬牙切齿,颇有字字泣血之意。王霄是太傅,是他的先生不错,但身为人臣,对君主如此无礼,着实可恨!当他还是从前那个无依无靠,什么都做不了的小孩子不成?!这话他能说,屋子里的内侍们却不能接,一个个低眉垂目,乖顺无比。就是张德,也只是扫了一眼地上的碎瓷片,琢磨着此事只怕还要往长安宫送个信儿。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因为王霄才出宫不久,永和宫就来了人,说是江太后要见陛下。早不见晚不见,偏在这个时候要见,究竟是为了什么事,这一屋子的人心里自然都有成算。张德见李定宸脸上的表情都几乎扭曲了,连忙上前打岔道,“陛下且先去更衣吧?”李定宸咬着牙,深吸了几口气,才将那一股涌到胸口的委屈压了下去。又是这样!就知道会是这样!从他当上皇帝,王霄做了他的先生那一日开始,但凡他在王霄面前表现得有一点儿不好,王霄尚不说什么,江太后那里就必然要狠狠责罚一番。即便李定宸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立足不易,暂且不能得罪王霄,母后惩罚自己是做给外面的朝臣看,可是,可是——可是他心里的委屈,又有谁能知道,又有谁会在意?他只怕是大秦最窝囊的一个皇帝了!父皇当年性子虽然若,但登基时年纪已经不小,朝臣们就算要糊弄人,面子上至少要过得去。到了他这里,连面子上那一点都不顾了!他一国之君的脸面叫人这样丢在地上采,本该相依为命的母后还要帮着他们,这份委屈累积了将近十年,渐渐转化为一腔愤怒和痛恨。痛恨旁人,更痛恨自己。在张德的劝说下,他到底还是去换了一身衣裳,借着这个功夫整理了一番心情,稍微平静了,这才领着人往永和宫走。若不如此,他真怕自己会在永和宫跟母后顶起来,最后闹到不可收拾。而那不过是又给人看一次笑话罢了。而张德也趁着他换衣裳的功夫,派了个不起眼的小内侍往长安宫报信去了。本来只是想让皇后娘娘安抚一下陛下,如今江娘娘掺和进来,皇后娘娘那里只怕更为难了。但话也不能不传,早作准备,总比懵然不知好。再说,皇后娘娘的手段一向厉害,或许会有办法也未可知。李定宸一进永和宫,果然就对上了江太后那张似乎永远都板着的脸。她其实还很年轻,十八岁上生了李定宸,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宫中养尊处优,自然保养得宜。然而自从做了太后,她身上的衣饰越发往朴素庄重的路子走,只看装扮,老气了十岁不止。而且脸上也极少见到笑容,见了李定宸,从来都是严厉的查问功课或是训斥他又犯了什么错。母子之间情分自然是有的,但李定宸对她,更多的却是惧怕。“你跪下!”一照面,甚至不等他上前问安,江太后便拍着椅子的扶手,厉声道。李定宸沉默了一瞬,虽然早知道是如此,但真到了这时候,心下还是免不了生出几分失望。他知道母后一切都是为自己着想,她若是和声细语将一切都与他分说清楚,难道他会不听吗?他木着脸,正要往下跪,江太后似是想起什么来,脸色微微一变,“等等,哀家受不得你这一跪,你去奉先殿,给大秦历代先祖跪!”“母后这话是戳儿子的心窝子。”李定宸垂下头,面上说不清是什么神色,“儿子跪母亲,应当应分的。”“你……”江太后瞪了他一会儿,忍不住揉了揉发痛的额头,叹气,“你几时能让哀家省省心,才算是真懂事了。今日之事,哀家也不说什么,陛下若觉得自己没错,哀家也管不得。若知道有错,就去奉先殿跪一夜,对着祖宗牌位好好反省!”说到最后,语气又严厉了起来。李定宸觉得自己没错,但这一跪却是免不了的。他这会儿反倒冷静了,“儿子知道了。”正要离开,外头便听见一阵轻微的喧哗,而后很快便有宫人来报,“皇后娘娘遣了人来送东西。”江太后忍不住看了自家儿子一眼,心想她倒是个有心的,虽然消息未免太灵通了些,但她是皇后,管着整个后宫,对皇帝的事又上心,倒也不奇怪了。这会儿没有自己贸贸然跑来惹人注目,只是遣人送东西,也是个懂事的。这么一想,不由又想起了另一件事,瞪着儿子的眼神越发不善,“瞧瞧你媳妇儿!你这行事,只怕还不及她一半!几时有她这么省心,哀家便是立时闭眼……”“母后!”李定宸面色一变,脱口打断她的话。这几年他的日子不好过,后宫里的境况自然也不怎么好。他身为帝王金尊玉贵受不得委屈,难道母后就受得?究竟还是为了他。这么一想,又心软了,“母后说这话,叫儿子无地自容了。”江太后见他吓得脸都白了,心里那点儿气倒散了不少,摆手道,“也罢,哀家且还放不下这颗心呢!朝堂上的事,哀家是妇道人家,也不多言。只皇后如此贤良,陛下这么长时间来冷落着她,却又是为什么?”李定宸不想话题竟转得如此快,见江太后有秋后算账之意,连忙道,“儿子冤枉,不过是进来事忙,暂顾不上罢了。”又转头去看张德,让他出来说句话。要他自己来说自己对皇后有多好,李定宸到底心虚。张德就不同了,他上前一步,含笑道,“太后娘娘这可就是冤枉皇爷了。皇爷这一阵虽没空儿往长安宫去,每日里送的东西可不少。那心里终究是惦记着的。”李定宸被说中心事,也不由面上一红。江太后看在眼里,便道,“罢了。哀家瞧着你就头疼,去奉先殿跪一个时辰,然后就去看看你媳妇儿吧。年轻夫妻,莫冷了她的心肠才是!”跪一夜变成了跪一个时辰,自是大不相同。越罗听了这个信,也不由在心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才叫了赵用过去,仔细询问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