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作者:沉云香      更新:2023-06-10 21:56      字数:5019
  赵旉顿时哑言,这案子看起来简单,但是确实将人心完全算计到了,中间只要有一环出错,比如刘赦不贪心,不要一千两,或者比如钱氏和李宝荣拼死抵抗,闹上衙门,都会一败涂地。“告诉下面的人,暂时不要去招惹他!”虽然有谋略,但是在赵老太爷看来,这小子还是稚嫩,不过他有圣上的御笔,这一两年内暂时不能轻动。****没有了赵家的捣乱,李文柏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名声极为响亮,四周也都知道李文柏不仅会做生意,还得到了天子的奖赏。很快,杨县令的考校也下达了。因为献制冰之法有功,杨县令的考校是优等,更因为被擢升为幽州金河府尹。杨县令看着手中的考校和吏部邸报,轻轻笑了起来,忍不住小酌几杯。杨县令欢喜的模样,让从外面走来的杨彦有些惊讶。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严于律己,很少喝酒的,没有想到今日竟然自倒自饮了。杨彦上前对着杨县令道:“父亲有何喜事?”杨县令将酒盏放了下来,轻轻笑道:“为父的考校出来了,我们不久之后就可以回到家乡了!”杨彦听到这里,微微愣了下,看着父亲欢喜的样子,这考校必然是极好。只是要回到家乡,这让杨彦有些舍不得。“父亲如此开心,这次考校定然是优等了,只是父亲要调回幽州么?”杨县令点了下头道:“我被考评为优等,被吏部擢升为幽州金河府的府尹,一个月后,新的县令就会到达这里,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离开了。”杨彦听到这里,神色有些不舍道:“回幽州?那这里怎么办?幽州苦寒远不及此地,而且我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就这样放弃实在是可惜了。”杨彦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更是结交了李文柏,心中不愿意离开。哪怕他老家就是幽州的。但幽州位于边塞之地,与草原接壤,父亲虽升任府尹,在他的心中却是不如这乐平县令。杨县令看着杨彦的神色,郑重道:“为父出任县令,为的是造福百姓。如今我大齐刚刚安定,民生凋敝,尤其是北方之地,被战火洗礼,百姓生存艰难,我更要回去造福乡里,岂能贪图这南方的安乐而裹足不前!”杨彦见到父亲发火了,立刻改口道:“父亲息怒,我不舍此地也是担心李文柏,一旦我们离开了这里,他必然被赵家挤兑。”杨彦的话让杨县令微微思忖了下后道:“李文柏有大才,不必担心。”说道这里,杨县令眉头轻轻蹙起,思忖道:“接任乐平县令的人应该是贺许,此人性子孤傲,不喜欢商贾,加上赵家的挤兑,这李文柏的确会有些麻烦。不过你孙叔父特意过来一趟,广陵府尹尹盛平对李文柏很是看好。这尹盛平也是一个一心为百姓的好官,做事不拘一格。他现在为流民的事情烦恼,只要解决了这流民的事情,他就可以在广陵府立足。”“孙伯父真的这么说?”杨彦大喜问道。杨县令点点头,他说道:“你孙伯父这些日子在我们乐平走了好几圈,对李文柏非常看好,原本他这次要带着李文柏去见府尹大人的,后来出了刘赦的案子,他就只能先回去了,但是临走前,多番嘱咐我让李文柏尽快前去广陵府。”“尽快去广陵府?”杨彦起身思忖了下,心中也觉得这是个好法子,当下点头道:“那我这几日就带着李文柏去一趟广陵府,我有一些好友在广陵府,正好介绍给李文柏。认识。”杨县令点了下头道:“你们先去拜见府尹大人,只要府尹大人认可了李文柏,那他就可以在广陵立足。我写一封信让你带给府尹,或许有一些作用!我现在写信,你将李文柏带来,我再嘱托几句!”听到杨县令要亲自写信举荐李文柏,杨彦有些惊讶,自己的父亲可是很少做这种举动的,他还以为父亲顶多找孙伯父说项。不过想到是李文柏,杨彦也觉得理所当然。杨彦立刻去寻找李文柏。***“杨兄为何急匆匆而来?”正在忙碌的李文柏笑着道。这杨彦立刻道:“李兄,快随我去县衙,我们边走边聊!”“好!”李文柏看到杨彦一脸的急促的样子,压下心中的疑惑,立刻随着杨彦朝县衙走去。“是不是赵家又弄出了事情?”在路上,李文柏开口问道。“你有天子的御笔,赵家一时半会绝对不敢动手的。”杨彦摇了下头道:“我父亲考校优等,马上就要调回幽州金河府担任府尹额,临走之前,有许多事情要叮嘱你!”“杨县令要回幽州?”李文柏一脸的错愕,他没有想到杨县令竟然是幽州人士,更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找到的靠山就这样没了。若没有杨县令的支持,自己在官场上就要受到赵家的制约。想到这里,李文柏也忍不住露出忧虑之色。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县衙。李文柏上前拜见了杨县令后,便分了主次坐下。杨县令看着李文柏,开门见山道:“文柏,我本是幽州人士,如今考校为优,即将擢升回幽州金河府担任府尹。你的拳头经济很好,让乐平县富裕了起来。但是新任的乐平县令贺许性子孤傲,其人重农桑而轻商贾,所以你在乐平县发展不会得到支持。加上赵家等人的排挤,对你日后的发展不利。”杨县令说道这里,本就忧虑的李文柏心中更加沉重,但是面色未变,而是认真的看着杨县令。这杨县令不会就简单告诉这些情况。这杨县令喝了一口茶水,目光看着李文柏,见其面色未变,一副淡然的样子,暗暗点了下头,心中满意李文柏的表现。“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前些时日广陵府尹的张主簿前来,言明府尹对你很感兴趣,你可以到广陵府去,我已经写了一封信,你可以持着我的信去拜见府尹!”杨县令说道这里,李文柏一怔,果然有付出就有回报,杨家虽说要走了,还是会记得给他安排妥帖。赵家的那位长史在宁州府,自己去了广陵府就可以避开他。若是得到了府尹的器重,反而是因祸得福了,毕竟广陵府比乐平县大的多,商业也繁荣,对自己的发展更为有利。李文柏如今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乐平县已经不能满足生意的发展,甚至制约李文柏的发展,而这广陵府正可以进行产业转移。想到此处,李文柏也对杨县令十分感激。“多谢县尊厚爱。”李文柏感激道,有了杨县令的书信,加上自己的头脑,定然可以在广陵府立足。杨县令看着李文柏说道:“文柏贤侄,日后你可要多加小心,这次刘赦的事,贤侄日后切记得三思而后行。”李文柏明白,这次若非是他刚得了皇帝御笔,让整个乐平县引以为荣,又不想得罪他,也不敢用此计。因为,难保不会被反咬一口。就算他没有证据,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折腾出证据,而他现在得了圣上夸赞,有了御笔,这找他的错误,可不是说圣上认人有失吗?这怎么可能,官场是个人都会知道怎么做,更别说李文柏没有任何证据。“谢杨伯父,我会的。”杨县令点了点头。***三日后,杨彦和李文柏乘坐马车前往广陵府。为了得到好印象,李文柏准备了不少礼物,也带来了不少钱财,准备打通府尹上下的关节。乐平县距离广陵府有一段距离,马车行走的时候,李文柏在沿途中见到了不少携老扶幼的流民。这些流民面黄肌瘦,很多人躺在路边,无力的哭泣。这些流民都是洪涝灾害后,无家可归的百姓,现在朝着广陵府而去。希望广陵府这座大城可以给他们庇护,让他们生存下来。“大老爷行行好吧,我这小孙子发烧了,给我一点吃的吧。”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妪跪拜在马车前,神态凄惨。李文柏听到声音,掀开车帘,看着老妇人怀中的孩童,心中沉重之极。“阿大,给他们一些吃的。”李文柏缓缓说道,目光透着几分忧伤。这洪灾过后,苦的还是百姓。杨彦也动了恻隐之心,上前道:“把吃的都给她们。”李文柏摆了摆手道:“把吃的都给了他们,反而会害了这老妇人。这四周的流民太多,老妇人无力保护食物,给一些就足够了。”杨彦思忖了下,觉得李文柏说的对,他也知晓这个道理,只是看着这些百姓,心中着实不忍。“这些人太苦了。”杨彦叹息着,有些不忍,想到幽州的百姓,心中也隐隐赞同父亲的观点,应该回到家乡为乡里造福。李文柏淡淡道:“希望府尹大人可以好好安顿这些人。”李文柏望着四周,看到许多人都在咳嗽,心中一沉。这大灾之后,必有疫病,尤其是南方,天气湿热,在洪灾之后,必出疟疾。若不能加以防备,怕是会有更多人受苦。想到这里,李文柏的眼神都一颤,透着几分忧虑。他现在想要快一点见到府尹大人。当来到广陵府的时候,李文柏和杨彦直奔府衙。府尹尹盛平看着手中的拜帖、礼单和杨县令的书信,微微思忖道:“这杨子良将李文柏夸的是天上有地上无,加上你对他的描述,我更想见见他了。”孙主簿看着府尹笑道:“此人的确有本事,乐平县的流民被安置妥当。若让其在广陵府依样画葫芦,就可以解决一部分流民,而且他处理流民有些经验,或许还有其他的好法子。如今广陵府流民越聚越多,若不加以安抚和妥善处置,很可能会变成乱民。”“你我都是朝廷官员,如今却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平民百姓身上。不过你们既然说了,那就见一面,今天正好考校一番,试试他到底有没有才能。”府尹笑道,命人将李文柏和杨彦喊了进来。李文柏从府衙外走了进来,见到府衙布置淡雅,透着一股威严,却不是奢华。这让李文柏对这位府尹大人有了几分好感。心中确定,这府尹不是大贪之人。“拜见府尹大人。”“见过尹伯父。”李文柏和杨彦进入大殿拜见了府尹大人,两人的神态都极为恭敬。尹盛平抬手让两人坐了下来,随后目光落在李文柏身上,上下打量起来。“杨县令的书信我看过了,在信件中,杨子良称赞你仁心有胸怀,有智慧,做事谨慎妥当。本府对你极为好奇,正好有事考校你下,不知道你可敢?”府尹笑道,目光灼灼的盯着李文柏。李文柏神色一凝,没有想到县尊竟然给予自己如此高的评价。李文柏也明白,自己若要进入广陵府,必须得到这位府尊的支持,而现在就是一个机会。李文柏当下起身道:“小民不才,不敢承受如此评价,不过既然大人询问,小民愿意接受大人考校。”府尹轻轻捋了捋胡须,点头道:“如今南方发生洪涝灾害,流民遍地,你可有法子解决这些流民的事情?”尹盛平直接将自己最为烦恼的事情问出来。李文柏心中已经有了定计,当下笑道:“流民的问题在于安置,这些流民从四处逃难而来,只要大人提供食宿,他们就心满意足。大人可以一面提倡豪族大户捐献粮食安置这些流民;另一面则实行以工代赈。这些流民是最好的劳动力,大人可以借机修缮河堤城池,除了以上,大人还可以借助广陵府的地理之便,大力发展商业,吸纳大量的流民为工人或者匠人,只要流民有活干,有饭吃,有地方住,就不会出现任何意外!”李文柏说道这里,看着府尊尹盛平道:“大人,我们广陵府靠海,这大海物产富饶,完全可靠海而生,海洋物资丰富,可以解决一部分吃饭的问题。”尹盛平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没有书生的迂腐,提的法子也客观,我会让下辖的各县城效仿乐平县。”尹盛平说到这里,看着李文柏眉头微微蹙道:“李文柏,这流民的事情本就烦恼,但还能够有迹可循,而本府最担心的事情却比流民更凶险之事,你可知道是什么事情?”尹盛平慢慢的说道,眼睛盯着李文柏,这才是真正的考校。第45章 奇物李文柏起身道:“大人,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如今洪涝之后, 百姓流离失所, 颠沛流离, 饥饿交迫,加之人群混杂在一起,很容易得疫病!”李文柏慢慢的说道, 而府尹尹盛平和一旁的孙成德眼睛越来越亮。这正是府尹大人最担心的事情。可是他没有想到李文柏竟然将这些事情揣摩的如此清楚。这让尹盛平有些意外, 毕竟李文柏才十几岁的年龄。露出了赞许之色:“那你可有应对之法?这疫病最难防御,一旦爆发, 便会殃及无数百姓!”面对尹府尹的询问,李文柏不敢托大, 躬身道:“这洪涝过后最容易生的是疟病, 小民翻阅过很多典籍,也问过一些大夫,最后认为此病乃是因为蚊虫而起。我南方燥热,洪灾之后, 必有许多水坑洼地,这些地方最容易滋生蚊虫。而流民为了生存, 吃喝拉撒都极为随意, 这更加重了蚊虫的滋养。”尹盛平看向孙成德,问道:“孙主簿,疟病真是蚊虫之故?”孙成德也不知道,他沉思了一会儿, 心中一动,“我细想过一些疟疾爆发之地,发现还多是蚊虫滋生之处,尤其是蚊虫极多的夏季更容易爆发疾病,大人可还记得灵州云台县?”一提起云台县,尹盛平立刻就想想起来了,因为这云台县在三年前可是赫赫有名,三年前,整个灵州都深受水患,而导致疟疾在全州蔓延,只有一个地方,竟然奇迹的没有收到疟疾困扰,这个地方就是云台县。孙成德见着尹盛平想到此处,便说道:“如果下官没记错的话,那云台县以种植艾叶为生!”尹盛平大吃一惊,他立刻站了起来。李文柏原本不知道孙主簿为何突然提起云台县,听到后来,他大概也知道什么情况了,只怕这云台县并没有受到疟疾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