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节
作者:八翼      更新:2023-06-11 10:26      字数:1616
  “唉,可是奈何我那傻妹妹心软啊,看他淋成那样,就原谅他了,让他赶紧回府去换衣服,生怕他着凉。”莫须有的事,让他说得跟真的一样,边说边摇头叹气,无奈感慨:“我那傻妹妹啊,也不想想,百里连城那么高的元力,怎么可能随便被雨淋,又怎么会随便着凉呢?”“对呀对呀,他这是苦肉计!”“就是,鸩王是故意……”在司空畅的故事里,没有“鸩王”,只有“百里连城”,加上他本人的超强感染力,让大家一时跟着起哄。可是这一句“鸩王”出来,大家像被泼了一头凉水,忽地清醒过来。现在他们讨论的人,可是鸩王啊!鸩王怎么可能会是那样的?而且沐七夕的悍妇之名传得沸沸扬扬,怎么可能那么温柔体贴?和鸩王的威名相比,什么司空少主,统统靠边站。“老板,结账。”“老板,钱放在桌上了。”“走了走了,还要赶路呢。”清醒过来后,众人立即起身离开,只消片刻,小茶馆里除了老板和他们七兄弟,再无客人。“卧槽,走得这么干净,是不相信本少主是吧?”司空畅拍得桌板“砰砰”直响,吓得茶馆老板躲在里间不敢出来,一面又无比心疼自己的小木桌。“算了,没意思,走吧,去找小妹。”叫喊了几句,司空畅丢下几两银子,招呼兄弟们起身,一边还在嘀咕:“反正也是假的,我的妹妹才不可能那么温柔,不揍他算好的了。”得,连少主你自己也不相信你家妹妹温柔,还指望别人相信呢?第440章一杯茶,一个承诺连路边的一个小茶馆里都说得这么热火朝天,就别提各个城市里,关于沐七夕的故事说得有多热闹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大陆靠说这些故事发财的说书先生占全部说书先生的九成。也就是说,只要你说书的内容是“沐七夕与鸩王不得不说的故事”,那你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几率能发财。剩下的百分之十,在于你选择的版本对不对,选择的地点对不对。比如,别找死地跑去兰界国京城乱说。在那里,不但不能发财,反而会被众人打死。原因?靠,也不想想,沐七夕从小在京城里长大,京城里的百姓才是她真正的“老乡”,对她的事如数家珍,一听那些就是乱编的,根本不会信。不但不会信,还会反过来告诉你一堆“真相”。所以,要想在京城里靠说书发财,就要动动脑子,转换一下。变成“沐七夕游历江湖记”,或者是“沐七夕千里追夫记”,更甚至是“沐七夕与三个男人的故事”。总之,在外面,就要说她在京城里的故事,在京城,就要说她在外面的故事。就和现代的广告一样,外地的,外国的,总是吸人眼球的。百里悠和百里英旬坐在芸香楼的包厢里,听着下面大厅里说书先生精彩绝伦的演说,都忍不住带上笑意。“五皇弟认为此事是真是假?”百里悠闲散地靠坐在椅子里,摇着美人扇,笑得很是灿烂:“七夕不愧是七夕,走到哪儿就热闹到哪儿,只可惜我走不开,不然跟了她去……”“再热闹也是别人的戏台,你只是观众。”没等他说完,百里英旬就硬邦邦地截断了他,顺便泼他一头冷水:“她再好也已经是别人的妻子。”“呵。”百里悠眼底的苦涩和遗憾藏得很好,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只是无奈摇头:“五皇弟,自从他们走后,你就时不时地刺我,时不时地提醒我,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放心吧,悠没那份心思。”“没有才怪。”百里英旬到哪儿都是一身军甲,坐得笔直,不苟言笑。这会儿,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你的心思我看得清楚,但只要你摆得正,你就还是我的三皇兄,我会与你共进退。”“哪怕你想要那个位置,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以前,他们俩名义上是亲兄弟,可是并不亲厚,甚至可以说很陌生。百里英旬逃难般去投奔鸩王,把一腔热血恨意全都发泄在敌军身上,立下无数战功。除了鸩王,他谁也不信,走到哪儿都是剑不离身,时刻防备。而百里悠则是大隐隐于朝,一直留在京城,却完美地隐藏了自身的实力,成了众人公认的闲散王爷,整日伺候花草,不务正业。他自成一派,谁也不结交,直到认识沐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