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自此治学江东
作者:捞面馒头      更新:2023-06-12 01:59      字数:2147
  没有彻夜畅谈,刘备心中有些失望,莫非,自己仁义遍布天下,如今坐拥三郡,却得不到诸葛亮的看重。“主公”眼看着刘备深夜出门,陈到和麋竺眼中露出几分惊讶,倘若这芦中当真是贤明之士,应当不会在深夜将主公赶出来才是。“回南阳罢,明日进兵,应吴侯之邀,进攻汝南。”“喏。”放马奔驰,在劲风中,刘备鬓发在空中飞舞。“孔明呐,汝若有顾及,便让吾于这乱世之中开创一番基业,再来请汝出山罢。”柴门之内,稚童看着远去的身影,微微一叹,转身走回堂内。“可曾走了”“走了。”诸葛亮放下手中书籍,“如此,今夜汝便准备行囊罢,明日,汝吾一同动身南下。”“南下往何处”稚童微微一愣。“自是去那秣陵方山书院。”稚童疑惑不解之际,诸葛亮已经起身,稚童正要开口,却见诸葛亮将一根手指放在嘴边,“汝且听。”稚童朝外看去,不多时,马蹄声,在屋外陆续响起。“莫非是刘使君去而复返”他看了一眼诸葛亮,抬手一辑,便朝外走去。“吁”来人是一名面上带笑的青年,只见他翻身下马,便朝着柴门内的稚童一辑。“孔明可在”“原来是庞先生。”稚童定睛一看,便认出庞山民。早年诸葛亮与崔州平等人相交之际,亦曾入过庞府。“先生正在舍内。”庞山民微微一笑,小步上前,推开柴门,便走入院内。“兄长此来,亮有失远迎,还请恕罪。”诸葛亮朝他恭敬一辑,立于堂前,满脸带笑。“汝这芦中有客,吾方才不便来此,如今孔明可是闲暇”庞山民自顾自地朝他抬手一辑道。“吾已命童子收拾行囊,明日便可随汝南下。”诸葛亮笑道。庞山民直视着诸葛亮,“还是今夜便动身罢,已为孔明备下车驾。”“哈哈哈”诸葛亮长笑着转身走入堂内,回身看了一眼跟着走进来的庞山民,“吾此行别无他物,汝且命军士帮吾将这案上书籍带走便是。”庞山民略微愧疚地看了一眼诸葛亮的背影,“孔明啊,汝此去倒不如直接入府”诸葛亮笑着看了一眼庞山民,“兄长何必劝吾”诸葛亮抬头看着屋外的夜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吾辈士人,即便不出仕,亦可治学。”庞山民一脸苦笑,不好再劝,在他看来,自己这位小舅子,是在和吴侯斗气。“兄长此去江东,还未曾见过吴侯罢”诸葛亮拉着庞山民落座后,突然开口道。“见过了,荆南之战时,吴侯曾南下苍梧,接见交州刺史士燮。回程时,吾正好跟随士元见了他一面。”孔明微微颔首,不再开口。车轱辘滚动在深夜的古道上,诸葛亮与庞山民公乘一车。“山民汝现任江夏郡功曹,事务可是繁多”“倒是不多,近日考中的贡士,不少人都下放到荆襄各郡为官,他们行事稍微生疏,但学识倒是扎实,稍加调教,倒也可以应付衙内公务。”“听闻江东吏务要改制”“正是如此,不过各郡官吏多有微词。”诸葛亮伸手放下窗边的帘子,下半夜,行进之际,凉风入内,以他的身子,倒也有些不适。“如何改制”庞山民眼中掠过几分喜色,“孔明倒也关心这事”“吾遍读过往经典,吴侯于江东新规,江东六项,俱是当世长远卓绝之计,吾乃士人,自然不能免俗。”“吴侯欲设六部司职将军府内政。”“六部”诸葛亮微微皱眉,“吾闻将军府已有参军、学政、司礼、工匠坊、刑狱、户籍从事之分,可是此六等”庞山民微微颔首,“孔明之才,胜吾远矣,一言便能料个八九不离十。”诸葛亮一手轻摇羽毛扇,“兄长过于自谦矣。”“将军府拟定,以吏部管江东之吏升迁、提学任官之事;以户部管户籍、钱粮之事,以礼部管婚祀、出使之事;以兵部管四州军务;以刑部管刑狱、审案之事;以工部辖工匠坊、造船坊之事。”诸葛亮双眉微皱:“如此,司职官职须得新设。”庞山民心中升起几分敬意,诸葛亮不知内中详情,竟也能一眼看出新政不通的关键。“孔明以为,当如何处之”“昔年天子东归洛阳,吴侯父子予其钱粮兵马,此番平定交州、荆南之地,改日若能一举平定荆州全境,大可遣使臣往许昌朝贡,今袁本初据河北四州之地任大将军开府,许昌曹孟德以丞相之位开府,吴侯为汉室宗亲,据四州之地,匡扶大汉于将倾,亦可开府。”庞山民瞪大了双眼,孔明怎敢如此妄言他双眉紧皱:“曹操,当不会许以主公三公之位。”诸葛亮轻笑着摇了摇头,“汉室危而诸侯昌,他曹操肯僭越为丞相,吴侯焉能不敢为大司马”庞山民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诸葛亮将进言吴侯,让他称王。也就在一行车马改道南下之际,一大队骑卒回返隆中。“进屋。”陈到勒马立于柴门前,朝着屋内伸手一指。“喏。”数十骑纷纷翻身下马,朝着屋内冲去。不多时,便有人回返,“禀报将军,屋内无人,茶壶尚温,应当是刚走”陈到一脸复杂,“竟是趁夜离去,看来主公所料不错,此人当真是受那江东吴卫时刻监视。吾此番若是将此详情回禀,主公怕是又要内疚了。”“将军,吾等是否追击”陈到沉默顷刻,“追。”数十骑追出数里外,便停在了一处山林前,此处小道,被砍倒的树木横于道中,任凭一行人全是骑卒,亦无法通行。“江东吴卫,却是有备而来啊。”陈到手中马鞭一扬,“回去。”“喏。”天蒙蒙亮起,陈到回返,将此间事情,全部禀报刘备当面。刘备回眸看了一眼身侧的中年文士,“正如伯达先生所言,孔明此番,却为江东所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