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自比项橐
作者:殊彦      更新:2023-06-13 13:49      字数:4229
  八大博士,都在太学任教。所以他们八人门下,都有海量的学生。这一次高大全来太学,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八人如此大张旗鼓,他们门下的学生自然也要跟着一起。这就导致了太学门口挤了一大堆人。这些人都很兴奋,看热闹是人的天性,而高大全才名满江南,八大博士更是成名已久。这一次双方的碰撞,实在是让人期待。高大全不是一个人来的,太学这边八大博士准备教训他的消息,早就已经传的满城风雨。高大全自然要有所准备。跟着高大全一起来到人,是李清照和蒋平。经过三侠五义的渲染,蒋平现在的名声是很硬的。虽然太学以文名传世,但是对于蒋平这种英雄好汉,也会有一种下意识的好感。而和蒋平在一起的高大全,形象自然就会天然好了很多。至于李清照,高大全把她请来,是当自己的助教。在太学,李清照的仰慕者比高大全多太多了。把李清照拉到自己这一边,光李清照的那些粉丝,就能收获很大一部分。而李清照对太学也很感兴趣,虽然她文名在外,但是她拥有的其实仅仅是名声,地位很尴尬。太过年轻的年纪和女性的性别,都让她遭到了很多无形的歧视。太学助教,虽然也是一个虚职,但是在太学里教学,是能够收获很多学生的。这些学生早晚都会毕业,进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人物,运气好的话,也有可能成为翘楚。而这才是一个教师的底蕴。八大博士之所以霸占着这个地位不放,正是因为看中了这个好处。桃李满天下,到最后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不过僧多粥少,多一个人分,自己就会少一份威望。所以他们不希望高大全参与进来。这就是八大博士和高大全的对立面。太学门口,面对高大全三人,太学这边没有一个主动上前打招呼的。看着这副如临大敌的场面,李清照笑道:“衙内,感觉我们要被吃了呀。”高大全也笑:“放心,天塌下来还有我顶着呢。”在他们两人身上,看不到丝毫的紧张情绪。不管是高大全还是李清照,其实都是在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到了现在,其实已经很少有人敢否认他们的才华。世人真正质疑的,还是他们的资历。偏偏资历这个东西,对于年轻人来说,真的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情。在墨家,少壮派掌控极大的权力,很多专家级的研究人员都是年轻人,例如墨菲这种,他们已经成为墨家的主力。可是在儒家,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儒家永远被一群老朽掌控,论资排辈很重要,这就让人很烦。高大全可没那个时间等着上位。所以,他只能在质疑声中,打败一切站在他面前的人。看到在这种情况下,高大全和李清照还有说有笑的,八大博士都愤怒了。这明摆着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啊。换成个懂事的,现在应该如临大敌才对,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先服个软,这才是聪明人的表现。对高大全,他们越来越厌恶,几个人互相看了几眼,最终程颐上前一步,淡淡道:“高衙内,老夫怎么着也是你的座师,见到老夫,你都不行礼吗”高大全确实在程颐座下听过课,但是那个时候,程颐眼中哪有高大全这种小人物换个场合,高大全也不介意做做样子,但是今天,他确实没打算给程颐这个面子。所以,高大全只是拱手,连腰都没有弯,同样淡淡道:“程博士好,高某今天也是以博士的身份入主太学,你我皆是同僚,自然没有行礼一说。”听到高大全这样硬杠,很多中立的太学生顿时兴奋起来了。硬杠好啊,他们就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更何况还是二程之一的程颐和风头正劲的高大全硬杠。这种级别的交锋,以往在太学是很难见到的。程颐脸色显然有些冷,高大全这就是摆明了要和他平起平坐了。一年之前,高大全在他眼中还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现在纵然高大全已经今非昔比,又岂能和他相提并论所以,程颐只是皮笑肉不笑的道:“博士蔡京发的博士吗真是天大的笑话。两年前蔡京也想安插一个博士进太学,你知道那个人最后的遭遇吗被老夫当场揭穿了草包的本质,投河自尽了。”程颐身后,配合着发出一阵讽刺的大笑声。高大全也在笑,只是笑容有些冷。程颐说的这个事,高大全是知道的。蔡京从前也想过渗透太学,毕竟太学是官学之首,里面有很多学生日后都是要入朝为官的。而师生关系,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牢固的关系之一。蔡京想要掌控这层关系,所以一直想要安插一个博士进来,以保证未来二十年他在朝中的地位安全无虞。只是他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太学被二程经营的水泼不露,如同一个铁桶一般。二程不是什么淡泊名利的人,这两人在朝中都有挂职,而且在文坛更是声名显赫。他们所图非小,需要日后有人帮忙吹捧,所有不可能让出太学的主导权,哪怕面对的是蔡京。蔡京让高大全入主太学,也有借助高大全和二程打擂台的意思。高大全也知道这点,但是他认了。世界上本来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蔡相为何会举荐高某担任太学的博士,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既然朝廷通过了这项决议,我也没什么好说的。程博士想要抗命的话,高某悉听尊便。”程颐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冷笑道:“太学乃是官学,当然不会违抗朝廷的命令。不过太学终究只是一个学校,在太学内,一切以才华为准。博士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那个才华,太学也不会留着他贻笑大方。”这个时候,程颢也上前一步,脸色严峻,目光威严,整个人宛如出鞘的利剑,充满了压迫性。“高衙内,你如今不过双十年华,甚至比很多太学生都要小,凭什么做太学生的老师你认为你有这个资格吗”程颢毫不客气。“不错,人贵自知,你做博士,可曾想过天下悠悠众口”“非是老夫看不起你,你想要做博士,至少再等二十年,千万不要误人子弟。”二程打了个头,其他几个博士也不甘落后,纷纷出面谴责高大全。换成是寻常人,这一通训斥,只怕就晕头转向了。这八个人,在江南的文坛,已经是最顶级的文豪了。被他们质疑,在江南文坛是混不下去的节奏。很多太学生看到这一幕,都感觉有些心疼高大全。到底还是底蕴太浅啊,又和蔡京站了边,导致被八大博士群起而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找不到高大全丝毫的赢面。被这几个人质疑,高大全也不着脑,很是淡定的说道:“诸位博士,你们攻击我的点,好像都在我的年龄。难道年幼就不能做博士天下何时有的这条规矩”八大博士一时语滞。明面上,确实是没有这个规矩的。但是这早就是不成文的潜规则了。高大全打破了这个潜规则,偏偏他们还不能说,因为太学生大多都是年轻人,在年轻人面前主动表示规则要打压年轻人,那是在给高大全助攻。所以他们没办法直接反驳高大全,只能另辟蹊径。程颢训斥道:“年龄当然不是做博士的绝对依据,但是你如此年纪,行事又不成熟,如何教导别人”“我行事不成熟或许吧,但是我高某人做人做事顶天立地。官家犯了错,我一样敢打他。太后虽然位高权重,但是高某在知道她乃奸诈之人的情况下,一样会出面揭露这一切。高某的人品,天下有口皆碑。这如果算是不成熟的话,那高某宁愿永远做一个不成熟的人,也希望把这种不成熟的品质教给所有的太学生。”高大全义正言辞。程颢想弄死高大全的心都有了。尼玛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人就是恶心啊,他连反驳都不敢。不过程颢没话了,高大全却有话说。“程博士博览群书,可知道项橐此人”程颢面色一变。他当然知道项橐。高大全一说出来这个名气,他心中就暗叫糟糕。“诸位想必也都听说过项橐吧,孔圣人乃是至圣先师,可是依然尊七岁的项橐为师,这才是大胸襟大气魄。诸位都自认为孔圣门徒,为何无人继承孔圣这种胸襟”高大全的质问,让在场所有人都无言以对。因为项橐这个人的名气确实太大了,又牵扯到了孔子,他们根本连反驳都不敢反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是孔子在遇到七岁的项橐之后发出的感慨。很多年前,九州还是各州乱战的局面。孔子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七岁的项橐。正巧孔子坐车路过,项橐他们筑起的“城”挡住了孔子的道。孔子见状,即问坐在城内的项橐:“小孩,你怎么不避让车子”小项橐毫不惊慌,从容应对:“从昔至今,只听说车避城,哪里听说过城避车”孔子闻之,无言而对,只好绕城而过。车子绕过“城”后,孔子下车返身走到“城”下,望着坐在“城”内的这位非同寻常的孩童,觉得蛮可爱,于是向项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孔子问:“你知道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项橐不紧不忙地回答:“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舆车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孔子一边听一边抚掌,口里念道:“善哉善哉”待项橐答毕,孔子说:“我车中有双陆局,和你一起玩玩怎么样”谁知项橐却说:“吾不博戏也。夫子好博,风雨无期;诸侯好博,国事不治;吏人好博,文案稽迟;农人好博,耕种失时;学生好博,忘读书诗;小儿好博,笞挞及之。此是无用之事,何用学之”一番富有哲理的回答,令孔老夫子既难堪又佩服。接着,项橐反问了孔子三个问题:“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的是:“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另外,流传至今的两小儿辩日,其中有一人正是项橐,而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也是无法回答。项橐对孔子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直到现在,项橐也被认为是九州神童的典范,而孔子不以年纪论英雄的风范,也让后人赞叹不已。高大全借项橐自比,虽然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是从情理上来说,他们还真挑不出来什么错。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