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九州禁绝(保底大章)
作者:殊彦      更新:2023-06-13 13:57      字数:4252
  官场,是很多人心目中永恒的追求。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这句话一度风靡九州。而先前,从未有人写过官场类的小说,一是因为不敢,二是因为写的太假容易被识破。纵然很多人都向往官场,但是也没有几个人相信那些大臣一个个都温良恭俭让。写的太浮夸,一看就是为了歌功颂德。老百姓也不是傻子,根本骗不到的。不过这一次,高大全的官场现形记,却是实实在在震撼到了很多人。不仅是普通的百姓,也包括那些在职的官员。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可能被记录在案,并且永久被流传下去的。换个词来说,就是会遗臭万年。本来,除了御史台之后,这些做官的什么都不怕。就算是真被御使参了一本也无所谓,反正最后做决定的还是皇帝。就连普通百姓都知道,御使就是言官,说到底就是个嘴炮,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不过现在不同了。一个高大全,足以让很多人如坐针毡。这货可是什么都敢说啊。绝大多数做官的,除了爱钱爱权之外,其实也爱名。当婊子,立牌坊,几乎是每个贪官都想干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想让别人戳破自己的伪装。可是多了一个不受控制的高大全,他们遗臭万年的几率就变得无限大。这让很多在职官员都心生退意。更不用说那些心怀鬼胎的想要参加科举的考生了。想要做官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些人还没有做官,就看到官员被骂的这么厉害,他们不怕才怪。被这种声浪吓退的举子,除了对这种黑暗局面厌恶的人之外,更多的是惧怕自己也成为被声讨的一员。在官场现形记的声浪越来越大的时候,作为大宋的太子,赵构又来了一次神助攻。在最新一起的新闻联播上,播放了李师师采访赵构的视频。在视频中,赵构表达了他对官场现形记的看法:我和小高是很好的朋友,作为前太尉的唯一子嗣,小高对官场是很熟悉的,所以他写出这本官场现形记我并不奇怪。官场现形记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其中写的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按照书中所写,按图索骥,但凡查实者,在我权力范围之内,一定严惩不贷。在这个朝廷集体沉默的时刻,赵构的表态,无疑像是一针强心剂一样,鼓舞了很多人。赵构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名望。当然,他也会因此承担很多人的敌视,不过对一个太子,尤其是对一个父皇犹在盛年的太子来说,得罪大臣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赵构想的很清楚,所以他直接站到了前台冲锋。仅仅两天之后,开封府翻阅此书,按名调查,共查实一十三位官员贪赃枉法。其中有四位超过了开封府的处理权限,已经上报。其余九位,被赵构拿来明正典刑。开封府声望空前高涨,赵构人气直逼高大全。而整个官场的氛围,也随之一肃。不过,受益最大的,还是官场现形记。借助这件事,官场现形记简直成为了惩办贪污官员的黑名单,按图索骥,一逮一个着。也因此,官场现形记的销量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本来有很多不相信的人,到了现在也不得不信了。很多人激动,很多人惶恐,原来做官也不是一件万无一失的事情。很有可能你还没有功成名就,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而在赵构之后,蔡京又公开表态,会上书官家,取消“捐官”制度。并且在朝会中,蔡京罕见的做出了致歉,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表示悔恨不已。不过蔡京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自己背这个锅,而是分了一半给司马光。按照蔡京所言,当年司马光是他的上司,暗示他如此上书,他没有承受住这个压力,所以选择了妥协。言下之意,若当时主政的还是王荆公或者他自己,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这是蔡京发出的一次试探,试探朝野对于王荆公的态度。高大全在野抛出了这样一颗炸弹,虽然蔡京也被炸的不轻,不过他从中也发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一潭死水的朝廷,他是撬不动的。只有发生了剧烈的震荡,他才有机会继续把王荆公当年的改革做下去。只是蔡京这一次有些失望,因为结果并不如他所想。这些年,他在民间的声望实在是太差了。即便是现在做出一副悔改的样子,也做不到立刻挽回民心。更不用说在朝廷内部,他更是已经摆明了要和官家掰腕子的决心。这种情况下,除了本身就附属他的党羽之外,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但是他的做法并不是无用的,至少“捐官”制度还是被摆在了台面上讨论。而高大全书中所提到的那几个凭借捐官制度而尸位素餐的人,也已经被赵构处理了。事实证明,这样的人确实不堪大用。“捐官”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已经是很多明智之人开始讨论的问题。这个时候,官场现形记的威力其实已经被彻底引爆了,高大全带了一个头,很多投机的书生也开始跟风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模仿官场现形记的小说之作层出不穷,很多原本不打算投身小说界的人也开始写起官场小说来了。一时间,这种现象成为了一种风气。向来牛逼轰轰的官老爷,在这段时间内过的异常低调。这让很多人都欣喜莫名。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何况是过去几百年都没有这么受过委屈的官老爷。一直都是他们欺负别人,何时轮到别人欺负他们了,这不能忍。江南,司马光挣扎着从病榻上爬起来,前去求见官家。赵清影在御书房接见了司马光,看到司马光的样子,也是被吓了一跳。短短几天之内,司马光就好像老了十岁一样。他年龄本来就不小了,现在看起来更好像是即将行将就木一般。“司马相公,你先好好养病就是了,有什么事情等你身体好了再说。”赵清影安慰道。她还有一件大事要指望司马光挑大梁呢,可不能让司马光在这个时间段嗝屁。司马光不知道赵清影的真实想法,只以为赵清影是真的关心他,内心极为感动。他颤抖着道:“老臣谢官家挂心,不过有件事,老臣不亲自向官家秉奏,实在是放心不下。”“好好,你慢慢说,千万别激动。”看到司马光连说话都带着颤音了,赵清影就更小心了。不过很快,赵清影就被司马光的话给震惊了。“官家,老臣提议,由朝廷直接下令,销毁一切官场现形记小说。”司马光的话,让赵清影极为动容。她到底是习惯了武者思维,完全不理解司马光为何这样大费周章授人以柄。“司马相公,这样做的话,就会落下很大的把柄在高大全手中,民众也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赵清影皱眉道。她一直自认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对高大全骂“官家”并没有多大感触。虽然她也知道官场现形记这本书很火,不过终究是一本书而已。在赵清影眼中,这算不上什么。不过,司马光很快就给赵清影上了一课。“官家,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官场现形记这本小说流毒无穷,不说这一次的科举完全就是被这本小说给毁了,单说太子和蔡京的举动,难道还不足以让官家警惕吗”司马光苦口婆心的劝道。赵清影若有所思:“太子和蔡京你的意思是说他们借助高大全的手来实现自己某些政治诉求”司马光这辈子在干实事上面没有什么天赋,但是党争天赋绝对是满级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蔡京的想法:“太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屡屡因为高大全顶撞官家,老臣不敢妄言。不过老臣观蔡京的举动,绝对是为了继续当年王安石的改革。如果一旦被蔡京做成,大宋江山危矣。”赵清影内心其实是不以为意的,她也不觉得王安石变法有什么不好。不过看司马光的样子,真的让蔡京继续王安石变法的话,好像司马光就要自尽以谢天下了。那可不行,她还指望这老头去灭佛呢。所以赵清影干脆道:“司马相公,想要我销毁官场现形记也可以,不过你也要答应朕一件事。”“官家请讲。”半个小时之后,司马光颤颤巍巍的走出了御书房。房间外,太阳正当空。司马光眯着眼,看到如日中天的日光,浑浊的眼神中透露出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锐利。“为了不让新党祸乱朝纲,本相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这个世界上,很恐怖的一件事就是一个人明明做错了,却始终都坚持自己做的才是对的。而最恐怖的,就是这个人还拥有巨大的能量。司马光,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人。第二天的大朝会,司马光拖着病体,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主动上书官家,提出全面销毁官场现形记。还在印刷的书籍,直接焚毁。已经购买的百姓,勒令三天之内上交官府,由官府统一销毁,违者充军流放。这是一项彻底反人类的措施,但是在大宋的朝会上,却几乎是全票通过。哪怕是站在蔡京那一边的人,也支持了司马光的这一个提议。因为他们都身在官场,他们都不希望,自己头上悬挂一把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的利剑。因为他们都不干净。所以,官场现形记不能留。哪怕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过后,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被人骂,但是无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总有人骂朝廷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可是事实证明,朝廷机构要是有心办事,效率高的会让所有人目惊口呆。短短半天时间,江南所有的印刷社都收到了来自朝廷的命令:停止一切印刷官场现形记的行为,违者直接封锁现场,并勒令关门。而所有的商贩也都接到了命令,停止一切关于官场现形记的贩卖,库存中的官场现形记,在两天之内上交当地官府,违者处以巨额罚款措施。至于江南的百姓,更是从各个渠道都收到了命令:所有已经购买官场现形记的人,勒令在三天之内上交当地官府,违者充军流放。本来,很多人都没有当一回事,毕竟大宋朝廷在百姓心中地位并不高,行事十分软弱,少有强硬之举。然而,很快朝廷就让世人知道了,他们是动真格的。一天之后,有超过五十家印刷社被关停。两天之后,有超过两百个商贩被处以巨额罚款。三天之后,有四百三十九个普通百姓被充军流放。一时间,江南陷入了恐怖的氛围当中。再没有人敢提官场现形记这本小说。大宋朝廷,用这样的行为,重塑了官场的威严。必须要承认,很有效果。五天之后,江南各地都在城市中心焚烧官场现形记这本书籍,熊熊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纸质官场现形记这本书,更多的还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份美好的愿望。一周之后,九州各国朝廷纷纷效仿大宋,官场现形记被各地书商下架。从正规渠道,普通百姓再也看不到任何正版的官场现形记。只有通过黑市的非法渠道,才能够看到这篇被各国政府都禁绝的小说。真是莫大的讽刺。这是九州史上第一个被各国政府一同下架的小说,不过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荣耀。包括高大全。九州噤若寒蝉,事实再一次证明,言论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不管是在哪个国家。这是一个不让人说实话的社会。以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