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畅谈明清局势和明末乱局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3      字数:2572
  拜师礼进行完毕,在郑芝龙的招呼下,众人走到旁边的饭桌就坐,仆人开始上菜。

  吃了几口菜,曾其五想给萧谨出点难题,向他请教道:“萧先生,人家都说纵横家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萧先生定然如是,请萧先生站在我大明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些年大明与建奴的战争,为什么建奴的势力会越来越大。”

  郑芝龙、洪升甚至郑森都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三人转头看向萧谨,看他怎么回答。

  “为什么建奴势力会越来越大?萨尔浒之战前的事情在下就不谈了,萨尔浒之战失败后,建奴与蒙古的林丹汗日益对立,我大明却没有趁机联合蒙古的林丹汗,反因为“市赏”与林丹汗闹翻了,导致崇祯元年蒙古进攻大同。虽然后来朝廷恢复了对蒙古的“市赏”,可是却没有给蒙古的林丹汗有力的支持,比如前年崇祯五年,建奴大举进攻林丹汗,朝廷不支援林丹汗,使得林丹汗惨败之下,不得不远遁青海,事后竟然还把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简直荒谬之极。朝廷如此不懂合纵连横,建奴的势力怎能不壮大。”萧谨一脸愤慨地说道。

  “夷狄无信义,以夷制夷,坐收渔翁之利可以,联合西虏可谓与虎谋皮,危险之极,昔日宋朝联金灭辽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朝廷虑及此,不愿联合西虏也是情有可原。”曾其五倒十分理解大明朝廷的行为,他还纠正了萧谨对蒙古的称呼,明朝的文人称女真人为东夷,称蒙古人为西虏。

  “宋朝时情况与如今不同,宋朝与辽国本有盟约,两国和好已过百年,宋朝弃有信义的旧友,联合新近崛起的女真人夹击契丹人,才是与虎谋皮,而蒙古人在大明的打击下,早已四分五裂,不对大明构成威胁,而建奴是新崛起的势力,联合对大明威胁不大的蒙古人,打击新崛起的建奴,又怎么会是与虎谋皮呢。”萧谨不同意曾其五的看法,联合对自己威胁不大的势力,打击对自己威胁大的势力,才是合纵的精髓,宋朝那是反过来,乱来的。

  有道理,郑芝龙和洪升听得连连点头,连郑森看向萧谨的目光都不太一样了,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师父很博学了,没想到这位新师父似乎更厉害。

  “萧先生说得有道理,朝廷诸公对于合纵连横之术的理解,不如萧先生。”曾其五想了一下,事实似乎确实是萧谨说的那样。

  “建奴如今已经统一了蒙古的漠南诸部,恐怕如“己巳之变”的事情不久就会再次发生,到时朝廷必定后悔当初所为。”萧谨想了一下,说道,他想到了他在马车上做过的梦,不是正清军入关屠杀民众嘛。唉,为执政者不成熟付出代价的总是普通民众。

  “先生是说建奴会再次入关抢掠?”郑芝龙惊讶地说道。

  “是的,上次己巳之变,建奴收获不小,现在林丹汗远遁青海,建奴没了后顾之忧,自然会再次入关抢掠。”萧谨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

  “怎么可能,己巳之变后,朝廷已经加强九边的防御力量,建奴怎么可能还敢来。”曾其五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是啊,己巳之变后,朝廷已经加强九边的防御力量,建奴应该不敢再来了。”郑芝龙

  “我也觉得建奴应该不敢再入关了吧。”洪升附和道。

  “过几个月大家就知道在下说的是否属实了。”萧谨十分淡定地说道。

  看到萧谨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众人倒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时正好一名士兵走进来,把拿着一份文书呈送到郑芝龙面前,郑芝龙拿起文书仔细看了起来。

  众人都好奇地看向郑芝龙,他看完抬起来头看到大家的反应,说道:“湖广省发来的征剿流贼的塘报,湖广总兵张全昌击败在房县的一部流贼。”

  “这种塘报经常有,反正流贼打不完了。”洪升有些麻木地说道,这种塘报他实在是见得太多了。

  “不懂流贼何时剿完?”曾其五感概道。

  “朝廷现在是三面作战,东北建奴、活跃在中原和西北的流贼,还有西南的土官之乱,三边一起来,朝廷实力再强,也受不了,要想彻底剿灭流贼,唯有想办法停止一个方向的作战,把军队集中起来围剿,再停止加征农民的赋税,才有剿灭流贼的可能。”萧谨想了一下说道,他突然想起另一个人,那个人面对跟崇祯一样内忧外患的局势,厚着脸皮停止一个方向的作战,集中主力先重创一个劲敌,才熬过了一个危险的时期。

  “东北的建奴和西南的土官都不是好相与的,想停哪个方向的作战都难吧。”曾其五说道。

  “东北的建奴实力最强,危害最大,如能与建奴议和,就可以把九边精锐抽调出来了。”萧谨说道。

  “朝廷如想与建奴议和,建奴必定狮子大开口,恐怕朝廷不但岁币要给不少,甚至还得承认建奴占有辽东。”洪升分析道。

  “直接议和当然不可行,能战方能和,朝廷如要议和,最好在建奴入关之时,利用内线优势,齐集九边精锐迎敌,如能给予建奴的主力重创,建奴的和议条件必定得降低许多。”萧谨把自己在马车上想到的方法说了出来,当时他做了恶梦后,想了好久,才想到了这个方法。

  “建奴大多都是骑兵,我大明则多是步卒,我军如齐集九边精锐迎敌,建奴恐远遁而去。”洪升提出自己的疑问。

  “建奴机动能力固然强,可抢劫之后,总要找地方储存抢来的物资吧,毕竟建奴抢来的东西太多,携带很不方便,我大明军队可直奔建奴储存物资的地方而去,建奴自持野战能力强,肯定不会丢下辛辛苦苦抢来的东西跑掉,绝对会迎战,这样就能主动选择作战地点,多打几次这样的战役,建奴必然损失巨大,建奴就会觉得入关抢掠就是亏本的,就不敢再入关了。”萧谨把在马车上想好的应对建奴骑兵的策略说了出来。

  听完萧谨的分析,曾其五和洪升都点了点头,这个方法不错,就是冒险了一点。

  “九边精锐,国之根本,天子不会冒险聚集九边精锐与战力强悍的建奴决战的。”郑芝龙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

  “是啊,太冒险了,建奴第一次入关时,天子都没有让朝廷大军与建奴决战。”洪升也觉得不会选这么冒险的方法。

  “好了好了,不谈国家大事了,那些事还是让朝廷去操心吧,谈谈两位先生给我儿郑森上课的事情吧。”郑芝龙觉得再聊下去,大家的心情恐怕会变得沉重起来,赶紧换了一个话题。

  萧谨和曾其五自然明白郑芝龙的用意,很配合地聊起了上课的事情,直到吃完饭,都没再提及明清战事,萧谨是觉得这种伤心事不提也罢,曾其五是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不如萧谨了,提了反而给他出风头的机会,自然不愿再提。

  吃完饭,郑芝龙给萧谨在东边的“敦仁阁”安排了一个房间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