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郑芝龙的抉择(一)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3      字数:2454
  崇祯七年七月十二日早上,阳光从东边斜射而来,照进郑府泰运楼中间的书房里,书房早早就拉开了窗帘,打开了窗户。

  书房暗红色红木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纸、砚,后面同样是暗红色的红木书柜里放满了书籍,其中大部分的书都是像《易经》、《诗经》、《春秋》《左传》、《孝经》、《论语》《孟子》这样的经典,不过书上面明显都有一些灰尘,显然是没怎么翻过,但又时不时有人擦拭。

  在暗黑色红木做的椅子上,坐着一名穿着淡黑色直身的青年男子,这名青年男子正是郑芝龙,他正在书桌上看朝廷发过来的塘报。

  “建奴竟然真的破长城而入了。”郑芝龙看完塘报上建奴七月八日入寇上方堡,进围宣府的通报,在心里震惊地想到,他想起几个月前萧谨的预言,当时他、高升和曾其五都没有当回事,现在看来他们三人都错了。

  “萧先生还是很有本事的,把这样的人赶走是不是太可惜了!”郑芝龙轻声嘀咕道,他现在有点认识到纵横策士的作用了,分析天下大势,并拿出相对应的策略是他们的长项,他以前老问萧先生官场上的事情,人家不懂很正常。

  郑芝龙正想着事情,咚、咚、咚,轻微的敲门声从书房的门传了过来。

  “进来!”郑芝龙说道。

  书房的门吱的一声被推开了,让郑芝龙没有想到的是走进来的人竟然是他的儿子郑森,他还端着一碟糕点进来,走近一看,是他爱吃的黄米糕。

  “福松,有什么事要父亲帮你办的?你直说就好了。”郑芝龙接过郑森递过来的糕点,笑着说道。

  福松是郑森的幼名,平时郑芝龙一般叫郑森的名字,偶尔叫叫他的幼名。

  “父亲,萧师父回家里都一周了,竟然还没回来,福松想问父亲,萧师父在您这里到底请了几天假?”郑森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摸了摸头,说道。

  “你萧师父没跟你说吗?他不是请假回家,而是辞去了在我们郑府的职务,不在这里干了。”郑芝龙愣了一下,说道,他没想到萧谨才来郑府三个多月,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这么高了。

  “萧师父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他要辞去在我们郑府的职务?”郑森异常震惊,又十分不解地说问道。

  “这个、这个,因为父亲想要调萧师父去中左所(今厦门)做一些事情,让他暂时不教你的书先,他不愿意,就辞去在我们郑府的职务了。”郑芝龙犹豫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如实把萧谨辞职的原因说了出来。

  “父亲你为什么不让萧师父教导我?”郑森大惊失色地说道,他想到了那天晚上曾师父遇到他看《战国策》的情形。

  郑芝龙没有回答,以他的聪明竟然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总不能说是为了留下曾其五才这么干的吧。

  “是曾师父跟父亲说了很多萧师父的坏话,对吗?”郑森自问自答道:“绝对是曾师父,以前我对他印象挺好的,没想到他竟然是这种人,看到我受萧师父影响比较大,他就暗地里挤走萧师父。”

  “萧先生没来郑府多久啊,福松你怎么对他印象这么好?感觉他在心里的地位比曾其五还要高了。”郑芝龙有些奇怪地问道。

  “因为萧师父教我的东西让我对大明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感觉萧师父教我的东西很实用。”郑森说道。

  “那你曾其五师父呢?”郑芝龙接着问道。

  “没遇到萧师父之前,我觉得曾师父教的圣人之学很不错,现在经过萧师父点拨之后,感觉曾师父教的圣人之学也就那样,有些虚伪不说,还没什么用。”郑森想了一下,实话实说道。

  郑芝龙听完笑了笑,看来曾其五在他儿子心中的地位下降很多,难怪他那么心急,要以退为进了,逼走萧谨。

  “好了,父亲知道了,父亲再想办法把你萧师父请回来。”郑芝龙想了一会,说道。

  郑芝龙改变主意了,见识到纵横策士的作用,他现在觉得曾其五那样的名儒虽然难请,不过再找一个也不是找不到的,而萧先生这样的纵横策士,再找第二个恐怕就真是世间难寻了,两者能共存最好,不能共存的话,还是选择萧先生比较明智。

  “父亲太好了!”郑森欢呼雀跃地叫道。

  “福松,你去把你洪升伯父叫过来,他昨晚刚从中左所回来,你再去跟曾师父请个假,就说你要跟我一起去泉州拜访去年中举人的董飏先,我们三人一起去把你的萧师父请回来。”郑芝龙脑海里闪出当初萧谨来郑府提出的条件,他似乎很看重他的儿子郑森,他觉得这次请萧谨回来恐怕要带上郑森才行,不然以萧先生的脾气,恐怕请不动。

  “哦,好的。”郑森高兴地说道。

  ————————————————————————————————————

  ————————————————————————————————————

  昨晚被父母教育一番后,萧谨不敢去看黄夫人了,心烦的他吃完早餐之后,就一直坐在二楼房间窗户前看着街道上的行人,从早上稀稀疏疏的人流一直看到快到中午时穿流不息的人群。

  不知为什么,萧谨看着街上的人群,突然想起了后来永历六年郑成功所部围困漳州城的战事,那场战事,郑成功的部队围困漳州城,足足围了七个月,都没有打下来,饿死了漳州城里一大半的平民。

  漳州城可是跟泉州城差不多大的城市,城里虽然没有像历史宣称的七十多万人,但萧谨觉得三十多万人应该还是有的,饿死一大半真是作孽啊。

  郑氏部队的攻城能力实在是有点弱,打漳州、攻南京、打台湾的热兰遮城,都是靠围困这一招,根本不敢硬攻。萧谨左思右想,觉得郑氏的部队缺少骡马是一大问题,闽地山地众多,缺少骡马的话,大量的攻城器械和攻城大炮是没办法通过人力运输的,缺少攻城器械和攻城大炮又导致郑氏攻城力量薄弱。

  大明恰恰又缺乏骡马,现在根本没法补充,萧谨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当清军南下时,郑氏可以利用海军优势,远距离袭击清军的后方,夺取清军的马匹。

  “唉,可惜,我这么好的谋士!竟然没有用武之地。”萧谨有些自恋地嘀咕了一句。

  话音刚落,萧谨就听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踏踏的马蹄声。这声音萧谨太熟悉了,他赶紧伸头出窗外,往传来马蹄声的方向看去,只见街道远处两队骑兵簇拥着一辆豪华的马车正往这边缓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