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远行的构想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3      字数:2954
  没了曾其五的打扰,萧谨得以安安稳稳地在郑府教导郑森,他除了教郑森纵横学,还教他地理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算术,儒学、武术和声乐郑芝龙另外找人教。

  秋去冬来,春过夏至。一转眼,四年多过去了,很快到了崇祯十一年八月。

  郑森由一名十一岁的少年成长为了一名十五岁的英俊青年。虽然郑森的轨迹人生跟历史上一样,十四岁入南安县学,十五岁考上了秀才,还成为了一名凛生(秀才中的优等生才能成为一名凛生),但是经过萧谨四年多的调教,郑森实际上已经不是一名儒家子弟了,而是变成了一名对儒家非常反感的精通纵横学和法学的士子,他参加科举考试纯粹是为了名利。

  萧谨的样子倒是没有多少变化,只是看上去显得成熟得很多,他和郑森现在正坐在马车上,两人一大早就从南安县出发了,现在快回到晋江县安平镇了。

  “郑森,我睡一会,到安平了叫我。”萧谨觉得有点困了,他靠在马车车厢上,闭上眼睛想要睡一会。

  “好的,萧师父,您睡呗。”郑森笑着说道。

  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坐马车,萧谨还没有睡过,确实是有些困了,他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不知为什么,他梦见了前妻春儿,那位他又爱又怕的女强人。

  在梦中,萧谨回到穿越前的家中,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还要煮饭,前妻春儿下班去接儿子回来,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了一餐饭。

  一个普通家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景,萧谨却流泪了,他有些想以前的家了,那个永远也不能再回去的家。

  隐隐约约听到两声“萧师父”,又感觉被推了几下,萧谨眼前的场景逐渐模糊起来,直至消失,换成郑森出现在他面前。

  “萧师父,我们到安平了。”郑森跟萧谨说道。

  “哦,懂了,还挺快的。”萧谨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睛,说道。

  “萧师父,你怎么哭了?”郑森有些奇怪地问道。

  “没什么,梦里见到了故人而已,有些激动。”萧谨笑了笑,说道。

  “什么故人啊?”郑森好奇地问道。

  “小孩子别问那么多,前面就是郑府了,准备下车。”萧谨直接训斥道,他从马车窗户看到街道的房子,就知道快到郑府了。

  “是,萧师父。”郑森没敢再多问。

  回到郑府,收拾行礼这种活自然有仆人干,萧谨让郑森指挥仆人把行李放好,他直接前往“泰运楼”的书房,郑芝龙平时一般都在那里办公的。

  萧谨走进“泰运楼”的书房,看到郑芝龙果然在里面办公,洪升站在他旁边。

  这些年,郑芝龙也没有闲着,继剿灭杨六、杨七、李魁奇和钟斌后,又在崇祯八年剿灭了刘香,统一了东南沿海的中国海盗势力,开始在东南沿海收出海船只的保护费了,“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钱赚得海了去了。

  “将军、洪参谋,我和郑森从南安回来了。”萧谨先跟郑芝龙打了一声招呼,跟郑芝龙混熟了,萧谨跟他说话,也不用在下了,而是改称我了。

  “回来就好,等下我去看看郑森。”郑芝龙抬头愣了一下,笑着说道,对于萧谨,他是满意的,既不耽误他的儿子走科举之路,又让他的儿子学到许多实用的知识。

  “萧先生,郑森在儒学上放的精力不是很多吧,还能这么快就考中秀才,还成为了廪生?”洪升有些不解地问道。

  “郑森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儒学四书五经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难不倒他的,考试前五个月,我让他放下一切,死背四书五经,靠记忆力硬是考上了秀才,廪生嘛,就是南安县学的教谕给将军面子了。”萧谨笑着说道。

  郑芝龙听到笑了笑,在大明就这样,没办法,有时候许多孩子同样出类拔萃,就得拼孩子背后的家庭了。

  “将军,郑森的儒学学得差不多了,后面将军花点钱打点一下,入南京国子监学习应该不成问题了。郑森已经十五岁了,是时候带他去远行了,让他了解大明主要的山川面貌。”萧谨把一路上他思考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觉得郑森对大明地理这一块还不算很熟悉,虽然他也把大明各个地方的地理跟郑森讲过了一遍,不过如果不去一些实地看一下的话,恐怕郑森对大明各个地方的地缘特点会认识得不够深刻,毕竟这个时候是没有卫星地图看的。萧谨觉得现在大明还不算太乱,再过两年大明会比现在乱多了,到时他根本不敢带郑森出去逛。

  “现在外面这么乱,中原地区大股流贼虽然已被剿灭,小股流贼却是遍地都是,萧先生带犬子远行,恐怕不安全吧。”郑芝龙听到萧谨想要带郑森远行,显得十分惊讶。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山川地貌,光让郑森读书效果有限,要带他去实地看过,在他心里留下的印象会深刻很多。此行在下计划先带郑森走陆路,经仙霞关、杭州、苏州,抵南京,再沿长江乘船西进,直达重庆,然后改走陆路,经成都、汉中、西安、太原、大同,抵达京城,最后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回到杨州,再沿长江东进,出吴淞口,经海路回到安平。”萧谨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地图,说道:“这些地方是大明最主要的地方,带郑森走一圈,他才会对大明的山川地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今后他在各方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或者领军打仗,都有莫大的裨益。”

  郑芝龙听完点了点头,确实,让郑森熟悉一下大明的山川地理,将来才好接班,不过现在北方很乱,远行恐怕不是很安全。

  萧谨自然看出了郑芝龙的顾忌,他接着说道:“至于安全问题,这一路大多是乘船,水师可是郑氏的长项,将军再让人一路上打点好各方势力,让他们关照一下,我想安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再说了,男人的成长路上,哪能不遇到一点有点风险的事情,事事求稳是不现实的。”

  “萧先生说得有道理,想让郑森成才,就得历练历练他。”洪升适时地发表了赞同的意见。

  “出去可以,不过湖广、四川和陕西一带太乱了,流贼遍地,北直隶、山西一带建奴时不时入关抢掠,这些地方就不要去了。”郑芝龙想了一下,说道,这几个地方实在太危险了,他看塘报都怕了。

  “将军,北直隶、山西一带可以不去,可是湖广有江汉平原、四川有成都平原、陕西有关中平原,这三大平原都是大明很重要的地方,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必须要去。”萧谨看着郑芝龙,说道,郑芝龙担心儿子的安全,他完全可以理解,一人让一步呗,连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都不给去,那就干脆就不要出门了。

  郑芝龙听了有些犹豫不绝,萧谨语气这么坚决,他没敢直接拒绝,但又不想答应。

  “将军,当初招抚你的福建巡抚熊文灿现在是兵部尚书,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六省军务,我们在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的安全,可以去找他帮忙。”萧谨提醒道。

  “对了,不是萧先生提醒,我都忘了,可以找熊文灿帮忙。”郑芝龙说道:“可是萧先生,陕西、四川实在太乱,小股流贼遍地,不是开玩笑的,再多去一个湖广省吧,如果萧先生不答应,我也没办法了。”

  “那好吧,四川和陕西两省也不去了。”萧谨想了一下,有些无奈地说道。

  “还有,你们刚从南安回来,在安平休息五天再出发吧,五天后我让洪升带一些卫兵跟着你们一起去。”郑芝龙笑着说道,他想跟儿子多相处五天。

  “行,没问题。”萧谨很干脆说道,郑芝龙很长时间不见儿子了,想让郑森在家呆五天,父子相处一阵子,完全可以理解嘛。

  谈妥了远行的事情,萧谨跟郑芝龙和洪升又聊了一些其它事情,才离开。萧谨把好消息告诉郑森,就离开郑府,骑马往泉州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