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消息传到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5      字数:2506
  四月十七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萧谨在清明温暖阳光的照射下,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离崇祯天子殉国已经快一个月了,生活还是按照往常的节奏进行,南京这边一直没有收到崇祯天子驾崩的消息。

  萧谨揉了揉眼睛,起床漱完口,走到窗户前,推开窗户,看窗外的风景。繁华的南京城同往常一样,正在从宁谧香软的夜梦中醒来,客栈旁边的进香河里有几艘搭载着新鲜瓜果菜蔬的小船摇曳着缓缓前进,进香河对岸的许多店铺正在卸下门板,准备开门营业,河畔边的石板路上行人逐渐多了起来,一切都跟往常一样。

  看了一会,萧谨转身想出去散散步,突然从门口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

  “估计是郑森来了。”萧谨在心里想到,他赶紧走到门口,把门打开,站在门外的果然是穿着白色圆领深衣,戴着儒巾的郑森。

  “萧师父,出大事了!”郑森看到萧谨,脸色有些紧张地说道。

  “有什么事进来再说。”萧谨侧身让开一个通道,说道。

  郑森走进门,把大门关上,轻声跟萧谨说道:“萧师父,我刚刚从我老师钱谦益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京师已经在三月十九日沦陷,天子身殉社稷了。”

  “这个消息你确定无误?”萧谨明知故问道。

  “确认无误!”萧谨轻轻点了点头,用很肯定的语气说道。

  “建奴入寇六次,京师都能据城而守,没想到遇到流贼攻打,京师这么快就陷落了,看来大明已是民心尽失,军心动摇,民众和将士们已经彻底对大明失望,不想再为朝廷卖命了,我敢肯定京师肯定是守城将士打开城门向流贼投降的。”萧谨坐在圆桌旁边的椅上,说道。

  旱灾、蝗灾不断,饥民遍地,瘟疫来袭,饿殍遍野,国库空虚,外敌侵扰不息,流贼四起,萧谨觉得崇祯能撑十七年已经很不容易了,大明确实是气数已尽了,此时灭亡一点都不冤枉。

  “师父,你怎么这么肯定京师是守城将士打开城门向流贼投降的?”郑森坐在圆桌旁边的椅子上,很是疑惑地问道,他只是从老师钱谦益京陷帝崩的消息,怎么沦陷的现在还不清楚。

  “拿地图来看就知道了。”萧谨笑了笑,说道,他从起身走到床旁边的包袱搜寻了一下,拿出一张山西的地图和一张北直隶的地图出来。

  “郑森,你老师钱谦益告诉你流贼大军进军京师的路线了吗?”萧谨把两张地图放在圆桌上拼接起来,看着郑森,问道。

  “我记得老师钱谦益跟我说过,三月十二日的时候,京师最后传来一次塘报,流贼大军从太原北上,二月二十二日攻破宁武关、逼向大同城,后面道路断绝,就再没有京师的消息传来了。”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郑森,大同镇可是九边重镇之一,大同城更是闻名天下的坚城,襄阳城你见过了吧,大同城跟襄阳城相比,也就是护城河没有襄阳城的宽,其它方面,比如城墙的高度、厚度和防守用的器械,大同城比襄阳城还要强不少。如此坚城,只要守军愿意守,进攻一方不付出数万人的伤亡,花上三四个月的时间,根本攻不破的好不好。还有,流贼大军既然进攻大同城,肯定是走大同城,经阳和、宣大、居庸关,直抵京师这条路,这一路上不是坚城就是险关,最后的京师也是城高墙厚之地,可是流贼大军居然在三月十九日就攻陷了京城,这一路上除了行军的时间,流贼大军花在攻城上的时间估计都没有多少,不是守军开城投降,你觉得流贼大军攻破京师的速度会有这么快吗?”萧谨在地图上指出李自成大军可能的行军路线,跟郑森说道。

  “恩,有道理,看来大明确实已经民心尽失,军心动摇了。”郑森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认同了萧谨的观点。

  “蝗灾不断,饥民遍地,瘟疫来袭,死人不断,去年京师更是九门日出万棺,这种情况下,民众想换一个施政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人活在这个世上,不怕生活困苦,就怕生活看不到盼头,而我们的崇祯天子恰恰让民众看不到这个盼头。”萧谨突然感概道,他觉得生活不如意事十八九,一个合格的施政者不说要把国家治理得有多好,让民众生活有多富足,但至少不能让他们看不到生活没有盼头。

  郑森听到这番感概愣住了,这番话真是太有道理了,他赶紧找笔墨和纸张,把他萧师父的这番话记了下来。

  “郑森,你在干嘛?”萧谨看到郑森拿文房四宝过来放在圆桌上,有些不解地问道。

  “弟子记一下刚才师父说的那一句话。”郑森拿毛笔一边写着,一边说道。

  萧谨听到无语了,算了,他想说阻止的话,到了嘴边想起什么,又咽了回去。

  “算了,这句话对郑森挺有用,以后他执掌郑氏,让民众生活有盼头就好了。”萧谨在心里想到。

  “对了,萧师父,流贼很可能不日就挥师南下,萧师父,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马上回福建安平。”郑森记完萧谨刚才说的话后,抬起头看着萧谨,问道。

  “不急,大明出现这样的大变,建奴不可能没有动作的,估计很快建奴大军就要入关了,流贼大军届时要疲于应付建奴大军,哪能抽得出大军南下。”萧谨很淡定地说道,他停顿了一会,想起什么,接着说道:“还有,如今天子之位空悬,各方定有一番争夺,我们留在南京,可以看这一出好戏,不必急着回安平,你可以让郑氏在南京人员打听一些这方面的消息,我给你上一些这方面权斗的课。”

  “哦,好。”郑森愣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他没想到萧师父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给他上权斗的课程。

  “郑森,福建山多地少,郑氏平时又不怎么屯粮,现在天下大变,手里没有粮食可不行,你赶紧写一封信给你父亲,提醒他要开始屯粮了。”萧谨想了一下,说道,他和郑森离开安平时,郑氏仓库可是没有多少存粮的,屯的都是可以卖钱的棉存、生丝、瓷器和丝绸之类的货物。

  “哦,好,弟子现在就写。”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你写完信把文房四宝给我,我也写一封信给高升,让他提醒一下郑将军,记得屯粮,以备不时之需。”萧谨想了一下,说道。

  “师父你还真是谨慎。”郑森笑着说道。

  “没办法,我就怕你父亲只懂得赚钱,不懂得未雨绸缪。”萧谨有些无奈地说道。

  郑森听出他师父萧谨话里对他父亲的失望,他没敢回话,而是默默地把信写完,再把文房四宝递给萧谨。

  萧谨快速地写好了一封信,让郑森拿着两封信回去,给人快马送回福建安平。